錢佳音
(江蘇省常熟市辛莊幼兒園,江蘇常熟 215555)
幼兒學習品質是指幼兒的學習傾向、態(tài)度、行為習慣、方法、活動方式等與學習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是在幼兒早期就開始形成與發(fā)展并對幼兒現在與將來的學習都有重要影響的基本要素。繪本作為幼兒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是幼兒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窗口”,是幼兒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1]。與不讀繪本的幼兒相比,閱讀繪本的幼兒的眼睛里會多一些亮晶晶的東西,他們的臉上會多幾絲笑容,他們的心靈會充盈起來,他們的腦子里會多幾個問號,他們的舉手投足會多幾分自信……通過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能讓幼兒動腦思考、安靜閱讀,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班級閱讀區(qū)的創(chuàng)設中,拓展圖書角的活動內容和范圍,將視、聽、說、畫多種閱讀活動結合起來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到處都可以成為孩子們閱讀的樂園:圖書閱覽室、親子共讀長廊、草地上、大樹下……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圖書漂流”“圖書交換會”等活動,也可邀請家長參與,同時鼓勵家長在家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閱讀空間,每天開展親子共讀。
在選擇適合幼兒的繪本時,筆者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繪本的圖畫色彩要鮮明而不紊亂,故事中的角色要動態(tài)夸張,能誘發(fā)兒童的好奇心。例如,繪本《烏鴉面包店》不僅講述了一個活潑歡快的故事,同時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出熱鬧精彩的紙上戲劇。繪本中每個形象都栩栩如生,其中誤以為是火災而來的成千上萬只烏鴉的場面更是可以用壯觀來形容,初讀便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閱讀材料必須是富有童趣的,語言要淺顯生動、朗朗上口;既可以反映幼兒的生活,也要充滿想象。例如,《小菲菲和新弟弟》中從菲菲對新娃娃的期待,到“他什么時候被送回去”的苦惱,再到生氣地大叫“我再也不要小寶寶了”,直至最后慢慢習慣了新弟弟,這不正是現實中小朋友家庭里會發(fā)生的事情嗎?
幼兒天生好動、好玩,很難專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但如果缺乏早期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幼兒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就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不能專心學習等問題。
在幼兒欣賞繪本的過程中,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幼兒目不轉睛地盯著繪本畫面,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張開、身子一動不動,沉浸在奇妙的故事情節(jié)中,這就是幼兒可貴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或家長在繪本的選材上一定要考慮它的文學性、生動性和趣味性,選取那些情節(jié)起伏大、人物特色鮮明的作品。例如,小班《大衛(wèi)不可以》、中班《夜晚》、大班《猜猜我有多愛你》等。
例如,繪本《月亮的味道》講述的是一群動物在一個美麗的夜晚望著月亮突發(fā)奇想的故事,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還是咸的?真想嘗一小口啊!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短小精悍的繪本,如同一部精彩的童話劇。任何一位肯用心和幼兒相處、喜愛與幼兒相處的教師,都可以借助繪本的優(yōu)勢,讓幼兒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很快地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中。
繪本閱讀活動不應僅停留在幼兒單獨閱讀上,閱讀的方式應該多種多樣。在閱讀中采用單獨閱讀、小組交流閱讀、操作閱讀、借閱閱讀等方式,可以充分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強化其自主閱讀能力。
同一個年齡段的幼兒,在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方面往往也表現得不一樣,因此,在圖書區(qū),教師需要提供不同層次、不同主題的繪本,這樣幼兒的選擇性比較大。針對閱讀能力強的幼兒,教師應要求他們能自己觀察畫面,并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之間的聯系;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教師和同伴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對閱讀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引導他們能正確翻看繪本;在教師和其他人的幫助下,初步理解書中內容;教師也可以引導他們從簡單的或已講述過的繪本看起,并讓他們嘗試給其他小朋友講述自己喜愛的部分,從而體驗閱讀的快樂。
交流閱讀是指幼兒之間通過交流各自感受,討論情節(jié),加深對繪本理解的讀書方式。一般常常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能力相當的幼兒之間的交流,幼兒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畫面上的文字內容,從而能互相啟發(fā)并將文字內容讀出來;另一種是能力強的幼兒帶動能力弱的幼兒交流,通過參與討論,能力弱的幼兒聆聽能力強的幼兒閱讀,從而讀懂故事內容[2]。
表演游戲、自制繪本、故事手偶等一系列有別于“看”的操作活動,能使幼兒的閱讀活動從靜態(tài)方式的閱讀延伸到動態(tài)方式的閱讀,更順應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能最大限度地將孩子們帶入繪本,與繪本產生共鳴。
教師可以在班級里開展小小圖書館活動,對于喜歡的繪本,幼兒可以通過“借閱”的形式帶回家閱讀,和爸爸媽媽一起填寫借閱表,閱讀結束后及時歸還。這種借閱閱讀的方式有兩點顯而易見的好處:首先能夠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增大閱讀量;其次是可以推動親子閱讀,帶動家長積極參與并重視閱讀活動。
“想象力是孩子思維的翅膀”,想象能力豐富的幼兒,大部分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好奇心,有學習研究的熱情、頑強的意志力、較強的獨立性和智力、勤奮樂觀等。兒童似乎有與生俱來的想象力,但是如果沒有對世界的體驗,想象也不會發(fā)生。豐富的表象是想象發(fā)展的基礎,而繪本“以圖為主”的特點正好為幼兒的想象提供了基礎。
集圖像和顏色于一身的繪本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幼兒養(yǎng)成用圖像思考的習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例如,《生氣的亞瑟》用令人嘆為觀止的手法為幼兒描繪了“生氣”這種情緒感覺,把怒氣想象成閃電、冰雹、雷鳴、旋風、臺風、地震、宇宙大爆炸……圖畫書作為“閱讀”的優(yōu)秀繪本可以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圖像概念,提升想象力。另外,教師要積極開展繪本故事編構、仿編或創(chuàng)編等活動,有目的地去選擇能夠激活幼兒想象的文學作品,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有許多經典的繪本故事,如《石頭湯》《好餓的小蛇》《螞蟻和西瓜》等都是續(xù)編故事的好教材。優(yōu)秀的繪本作者還會給幼兒預留許多想象的空間,使幼兒們可以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畫面中一些精心設計的小細節(jié)也常能引發(fā)孩子豐富的聯想,從而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和延伸。
總之,在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語言的魅力,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在生動的故事背景下,在愉快的游戲和一個個問題情境中,給幼兒搭建一個良好的語言發(fā)展平臺,為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