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波 魏霞
山東省濟南第十三中學(以下簡稱“十三中”)是天橋區(qū)最早的公辦學校,有著六十余年歷史。作為全國首家孔子文化主題學校,學校秉承“仁愛、創(chuàng)生、卓越”的辦學理念,以“不僅要為學生的三年負責,更要教會學生為自己的一生負責”為辦學目標,從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課程建設、德育活動設計三個方面弘揚孔子文化,追尋教育夢想,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之路。
一、以環(huán)境化人,建學生成長的家園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學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緊緊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著力點,以德行培養(yǎng)為目標,將孔子文化中的修身、立志、從教、治學的思想融入其中,打造出別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來到十三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女士為學校題寫的校名和為全校師生的題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里面凝聚著孔老對學校的關懷和對廣大師生的期望。正對校門的是寬十五米,高五米的“杏壇六藝圖”巨幅石雕,它不僅烘托出了濃重的“孔子文化”主題校園氛圍,“孔子行教”和對“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的詮釋更讓廣大師生對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
走進教學樓,各種孔子文化元素隨處可見,二樓正對樓梯是2007年尊立的孔子標準像和《論語》名句背景圖。走廊上懸掛著孔子的名言,每幅名言都配有學生對此名言的解釋與感悟。學校設有國學流動圖書館,館藏的傳統(tǒng)文化經典名作可供學生隨時借閱學習。各班級以“孔子文化”為主題,進行班級環(huán)境建設,學生自己選用孔子文化名言警句對教室進行布置,每班定期辦好具有班級特色的“孔子文化”板報。教師、學生使用印有孔子標準像和儒家從教、治學名句的教案本、作業(yè)本,讓孔子文化時時刻刻陪伴、熏陶大家。
學校設立了“孔子好學獎”“孔子進步獎”“孔子文明班集體”等獎項,每學期對學習成績優(yōu)良、表現(xiàn)進步顯著的學生和集體進行表彰,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學校還定期培訓校園文化講解員,增進學生對學校辦學歷史、精神文化的理解,就如何傳播好學校文化對參訓學生提出要求。每年新生入校、學校接待國內外學訪團時,學校都會請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講解員陪伴大家參觀,為大家引導、解說。
徜徉在十三中的校園,每位學生都會被校園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所感染,尤其會因為個人深入?yún)⑴c到校園文化的建設與詮釋中,被潛移默化地教育與熏陶,十三中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
二、以課程育人,建學生成長的學園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孔子文化是承前啟后、歷經錘煉的精華,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具有永恒的教育價值。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對個性張揚的學生,學習、傳承和弘揚孔子文化,尤其是利用孔子文化中求學樂學之方、修身立志之法、交友處世之道等優(yōu)秀思想對學生進行德育,具有“潤物細無聲”之效,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立志成才、終身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學校注重發(fā)揮課程育人的作用,組織語文、歷史、政治等多個學科組的教師,參與編寫了《孔子文化進校園》中學生讀本,該讀本由濟南出版社出版。《孔子文化進校園》中學生讀本從理想教育、道德觀念、學習方法、為人處世等多個方面,利用學生熟悉的故事、歷史或現(xiàn)實的人物事跡對學生施予正面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教育觀念、思想傳統(tǒng)、道德標準,自主地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校設置了固定課時和專任教師,發(fā)掘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開展了儒家經典課前讀、讀本教學公開課展示、讀本品讀征文評選等活動,充分利用讀本中“修身立志”“孝行天下”等章節(jié),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切實把讀本融入了課堂,融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
為做好校內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拓展延伸,豐富完善傳統(tǒng)文化課程,引導學生修身正己、格物致知,學校開發(fā)了“儒學溯源”研學課程,帶領學生入芝蘭之室、習君子之禮,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校外研學課程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祭孔拜師,全體師生學習拜師禮儀,向“至圣先師”行禮,教導學生知禮敬師,學會感恩,學會尊敬;二是儒學文化體驗,學習先人編制竹簡,了解文字記錄方式的演變,制作拓片、學習古老的復印技術,通過有形的接觸,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的生命力;三是尋根溯源,游學孔府孔廟、孟府孟廟,追尋儒家文化的源頭,了解文化傳承的脈絡,感悟儒家文化的深遠影響。這套研學課程的開發(fā),實現(xiàn)了校內教育與校外歷史文化的接軌,鼓勵學生禮敬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在十三中這所生命成長的學園里,學生心懷家國天下,立志做中華好兒郎。
三、以活動勵人,建學生成長的樂園
“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向來以禮著稱,禮儀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支柱,是我們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今天,我們在強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絕不應忽視孔子文化有關禮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2007年伊始,學校組織政教處、團委等部門進行了深入研究,深挖孔子文化與學生規(guī)范教育的結合點,用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道德素質。
“文雅的言行—學校的名片”“行為規(guī)范主題教育”“文明校園展示月”“與榜樣同行,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等一系列活動,是我校以儒家文化中的“仁、禮、信、孝”等思想為內容,以調動學生主人翁精神為切入點,為提升學生道德水平,開展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該系列主題活動以《濟南第十三中學安靜校園示范片》作規(guī)范的行為引領,重點考察學生對家長、老師、同學的言談、舉止、品行,運用主題班會、板報、演講會、有獎征文、社區(qū)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懂得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再根據(jù)《濟南第十三中學流動紅旗評比辦法》,定期評選、表彰言行品德優(yōu)秀的學生。除此之外,學校還把傳承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和學生家庭教育緊密結合,通過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途徑,廣泛宣傳學校育人理念,讓家長了解學?;顒拥膬热荨⑦M展,主動配合學校,形成育人合力。
經過長期實踐,學校的德育工作已經初見成效,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時代好少年,有在家主動承擔家務的孝親愛親好少年,有幫助行動不便老人的助人為樂好少年,有撿到物品原地等候歸還失主的拾金不昧好少年,等等。在學校定期開展的節(jié)水保泉志愿服務活動中,所有學子積極參與活動,為濟南擦亮泉城名片作貢獻。寬以待人、孝敬長輩已變成第十三中學子的自覺行為,真正做到了德有品、言有禮、行有規(guī)。
學校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方面,大力促進境內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先后接待了來自新加坡海星中學、福建邵武六中、臺灣忠信學校、蘭州八中等學校的來訪。在互動過程中,十三中學生充分展現(xiàn)出尊師重道、知禮明禮的精神風貌,得到訪問團的認可和贊許。受韓國慶尚南道政府和日本和歌山縣廳邀請,學校還組織青少年訪問團赴韓、日學習交流,把學校文化品牌帶出了國門。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交流活動,讓十三中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十三中圍繞孔子文化精髓,追尋教育夢想,從外部環(huán)境的構建到“育心”課程、活動的實施,從道德教育的內化到綜合素質提升的外顯,用心做教育,用情育學生,以生命影響生命,以生命教育生命,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
【尚建波,山東省濟南市第十三中學校長;魏霞,山東省濟南市第十三學教育教學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陳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