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探托妮·莫里森眼中的“天堂”之路

2019-11-28 01:59楊柳
戲劇之家 2019年30期
關鍵詞:托妮修道院莫里森

楊柳

【摘 要】作為歷史上諾貝爾文學獎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托妮·莫里森將二十世紀的黑人文學推至高潮。近幾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開始專注于莫里森作品的主題研究,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莫里森作品的深刻內涵,越來越多的人想知道莫里森透過作品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本文將以《天堂》為例,層層剝開作品的外衣來探索托妮·莫里森眼中的“天堂”之路。

【關鍵詞】莫里森;天堂;種族歧視

中圖分類號:I10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242-01

1997年,美國當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的第四年,發(fā)表了她的新作——《天堂》。這部小說自問世以來,被認為“是她迄今為止最優(yōu)秀、最有創(chuàng)新性的作品?!边@部小說也是反映美國黑人百年歷史進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早期的黑人文學主要集中于描寫黑人奴隸的悲苦命運,而莫里森在創(chuàng)作她的“三部曲”時,不再停留在對歷史的一般性回憶和敘述,而是借助歷史本身去反思歷史,最終以期達到審視自我的目的。

一、“天堂”的建造——瓦解

《天堂》講述的是19世紀70年代魯比鎮(zhèn)來自奴隸制的美國北方的黑人祖先,在成為自由人后,為了避免歷史的悲劇再一次重演,他們決定向西部進發(fā)去尋找自己的“桃花源”。這些曾經(jīng)飽受壓迫和痛苦的人們歷經(jīng)千辛萬苦,最終不負眾望,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棲身之地”。他們開墾荒田,建造房屋,甚至為他們自己的這個小社區(qū)制定了一系列詳盡的“規(guī)則”。很快他們親手建設的魯比小鎮(zhèn)—-一個純黑人社區(qū)就初具規(guī)模,并且小鎮(zhèn)的初期寧靜且繁榮。但為了尋求安穩(wěn)而始終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是不可取的,魯比小鎮(zhèn)的人們的避世獨處導致了小鎮(zhèn)內部經(jīng)濟、教育等多方面的落后。于是魯比黑人們辛苦籌劃的理想生活開始逐漸衰弱,“天堂”面臨著崩塌危機。這些生活在自己建構的虛擬的、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世界里的男人們,不能接受這一現(xiàn)實,也沒有能力改變這一處境,于是他們把一切歸罪于在距離該鎮(zhèn)幾公里以外的女修道院里無家可歸的女人。修道院里居住的是幾個不同膚色的女子,她們因遭受了一些人和生活給她們帶來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而來到修道院,并且把修道院當成自己避風港。雖然她們在修道院里與世無爭,但魯比鎮(zhèn)的男人們仍然視她們?yōu)檠壑嗅?,認為是她們放蕩的生活作風導致了小鎮(zhèn)上出現(xiàn)一系列怪異的事情。于是,在一個雨后清晨,九個男人持槍血洗了女修道院,從那以后,魯比鎮(zhèn)也逐步走向瓦解。

為什么建造天堂樂園的理想會有悲劇的結局?人們究竟以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建設和維護心中的樂園?這些問題隨著我們閱讀的不斷深入逐漸浮出水面,其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小鎮(zhèn)長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和父權家長制度,導致了男人的專制統(tǒng)治。其次,魯比小鎮(zhèn)的居民為了保持血統(tǒng)的純正照搬白人的種族隔離政策,拒絕白人進入小鎮(zhèn),拒絕與白人通婚,甚至對隸屬于同種族的淺膚色人種實行歧視和打壓,并且同樣拒絕與淺膚色黑人通婚。在他們眼里“外人就是敵人”。他們歧視同種族的淺膚色人種的這種行為,毫無疑問地又導致了黑人內部新的種族歧視。再者,其“社區(qū)”的內部實行的封閉政策是其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總而言之,男性的專制、膚色深淺的相互排斥、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的動搖以及與外界的隔離等都暗示了他們所建造的“天堂”的命運最終必然走向滅亡。

二、莫里森眼中的“天堂”

小說的結尾這樣寫道:“在大海的寧靜中,一個像炭一般黑的女人在歌唱。她身邊是個年紀比她小的女人,把頭枕在唱歌女人的膝蓋上?!薄八械暮X惖纳省←?、玫瑰、珍珠——全都融進了那年紀輕些的女人的面孔里。” 回蕩在海邊的動人歌聲帶給人們短暫的安慰和釋放。她們仿佛看到了從遠方“駛向港灣”的船只,載著那些疲憊不堪的“船員和船客”。或許這一次他們真的要停下腳步“歇息”一下了,待短暫休憩過后重新整理行裝再出發(fā),這條路雖看不到盡頭,但是對于他們而言,繼續(xù)前行是他們生來就被賦予的責任和使命。顯然,在莫里森的眼中,“天堂”的意義就在于能夠讓人們感到安全和穩(wěn)定,而眼前的這一望無際的大海象征著包括魯比人在內的黑人民族所向往的真正的“天堂”,一個能夠讓人們的心靈得到真正的放松的“天堂”,只不過人們要想到達這個真正的“天堂”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航程”要走。

莫里森的這部小說通過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甚至是社會制度的批判,表達了黑人民族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小說的悲劇結局與小說的名字形成強烈反差,這也是這部小說留給人們的思考。莫里森曾經(jīng)在談到自己作品的主題時說過:“如果我的小說有什么連貫的主題的話,我想一定就是:我們?yōu)槭裁春驮鯓訉W著認真并美好地生活?!?所以在“天堂”這部作品中,我們似乎能夠聽到有個聲音在耳畔時時縈繞回蕩,那仿佛是作者莫里森在尋覓真正的人間天堂的呼喚,同時也是作者對歷史的反思和質疑。所以莫里森眼中的“天堂”之路其實就是一條包容的、用“愛”鋪就的通往人間天堂的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梁穎.《天堂》對傳統(tǒng)烏托邦的顛覆[J].世界文學評論,2012(06):197-201.

[2]胡允桓.天堂安在,上下求索———《天堂》譯本序[M].上海: 上海譯 文出版社,2005:4.

[3]王守仁.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與二十世紀美國黑人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Morrison Toni. Paradise[M]. New York: Knopf, 1998.

猜你喜歡
托妮修道院莫里森
《秀拉》人物命運之狂歡化理論新解
維多利亞圣母修道院
Fantasy and reality
諾貝爾獎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歲
論莫里森《孩子的憤怒》的藝術張力
德國修道院后繼無人
托尼·莫里森筆下的女性形象解讀
試論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