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
- 《秀拉》人物命運之狂歡化理論新解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第二部長篇小說《秀拉》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北部小鎮(zhèn)的一個黑人社區(qū)為背景,探究美國黑人女性在種族歧視的男權社會里超越磨難、追尋自我的艱難成長歷程。本文立足巴赫金關于狂歡化詩學理論的論述,結合小說中不同角色身上出現(xiàn)的登高與墜落的意象以及崇高與卑鄙、善良與罪惡、正確與錯誤這些對立的特征在角色身上交替輪轉的描述,梳理小說中兩位黑人女性角色的成長遭遇和心路歷程,揭示美國黑人女性在追尋自我的道路上經(jīng)歷的外在與內在的考驗,探究小說家對狂歡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0期2023-10-30
- 從“ 他者”到反“ 他者 ”:托妮 · 莫里森小說中的樹林空間書寫
圖示系統(tǒng),空間是托妮·莫里森小說書寫的重點之一。在莫里森的11部長篇小說中,樹林空間被注入原始想象的力量,闡釋了美國社會中黑人種族和黑人女性主體性的喪失、主體性的重建以及走向反“他者”的努力。樹林空間的書寫反映出莫里森對黑人百年心態(tài)轉變的深刻體察,旨在揭示黑人突破種族和兩性關系中存在的主客對立的思想,尋求種族和兩性和諧狀態(tài)?!娟P鍵詞】托妮·莫里森;樹林空間;“他者”;反“他者”【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2期2023-09-19
- 《秀拉》中奈爾與秀拉的加冕與脫冕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是20世紀下半頁美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缎憷肥瞧涠嗖块L篇小說中批評熱度頗高的佳作。基于巴赫金文論在莫里森作品批評中的廣泛應用,本文立足于巴赫金的狂歡化詩學理論中關于加冕與脫冕的論述,探究秀拉與奈爾兩個主要人物在成長歷程中體現(xiàn)的加冕與脫冕的特征。秀拉與奈爾都多次經(jīng)歷了加冕與脫冕,體現(xiàn)了狂歡節(jié)慶賀的變更交替精神。同時,與兩個角色的加冕與脫冕的交替進行相伴而生的是角色的精神成長。關鍵詞:《秀拉》 托妮·莫里森 狂歡節(jié) 加冕與
文學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記憶的力量
的核心主題之一,托妮·莫里森在《寵兒》中對記憶的思考引發(fā)讀者的關注和深思。主人公賽絲在故事的最后是在回憶起往昔團結氛圍的社區(qū)里的黑人群體的幫助下,才擺脫了寵兒走出困境的。由此表明了記憶的力量,也象征著黑人個體應在黑人群體的框架中去回憶,通過集體記憶的力量才能走出困境,回歸到凝聚生命力的社區(qū)。【關鍵詞】記憶;集體記憶;美國黑人;《寵兒》;托妮·莫里森【中圖分類號】I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45期2022-05-30
- 《最藍的眼睛》:文學倫理學解讀
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托妮·莫里森發(fā)表的第一部小說。作為一名非裔女性作家,莫里森以這一身份和視角,在這部作品里以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慘經(jīng)歷為中心線索,描述了美國黑人這一弱勢群體在白人主導的社會里的不幸生活,同時也在另一條線索敘述者克勞迪婭的成長中指出了這一群體的救贖方法。本文以文學倫理批評為主要研究方法,結合后殖民主義批評等相關理論,探尋《最藍的眼睛》的倫理環(huán)境,分析女主人公佩科拉陷入的種族倫理以及家族倫理困境,總結出美國黑人應塑造和諧家庭關系,并在種族關系中堅
雨露風 2022年2期2022-03-24
- 沖突與重構: 《最藍的眼睛》中的族性認同
【摘要】 托妮·莫里森的《最藍的眼睛》是一部典型反思美國黑人種族文化的作品。小說塑造了以佩科拉和克勞蒂亞為代表的黑人形象,以反映非裔文化與白人主流文化互動和對照中產(chǎn)生的文化沖突,同時聚焦文化邊界逐漸模糊化的“雙重身份”黑人,以彰顯被邊緣化的少數(shù)族裔在文化殖民社會中的危機。作者也在小說中積極探索并警醒黑人社會,構建由內向外的族性認同和民族自信是對抗文化洪流的路徑,由此實現(xiàn)不同族裔文化在碰撞和差異中共存,促進社會多元文化發(fā)展。【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最藍的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7期2022-03-02
- “記”與“忘”: 莫里森《寵兒》中記憶的倫理觀照
內容摘要:托妮·莫里森在《寵兒》中不乏對記憶的思考,刻畫了黑人個體及集體在“記”與“忘”之間的倫理選擇。本文聚焦主人公丹芙,沿著塞絲母女回歸黑人社群這條倫理線,試圖分析基于“記”與“忘”體現(xiàn)的倫理意義。認為長久以來丹芙銘記家族創(chuàng)傷、忽略與他人相關的記憶加劇了自身被隔絕的倫理困境。而重構家族記憶、接納黑人集體記憶有助于丹芙倫理身份的重塑,在“記”與“忘”的平衡中做出正確的倫理選擇。通過對文化記憶及共同記憶的回溯,黑人社群重新凝聚為具有倫理關懷的共同體,對寵兒
外國語文研究 2021年3期2021-09-26
- “他者”身份建構與 “主體性” 回歸
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托妮·莫里森為美國當代非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寵兒》《所羅門之歌》《最藍的眼睛》等,作品多采用女性中心敘事探討美國非裔女性生存困境。作為時代的特殊產(chǎn)物,其筆下黑人母親群體形象兼具民族與文化屬性,不僅肩負為人母延續(xù)生命、精神哺育的任務,更是作為種族社會與男權社會凝視下“他者化”的文化象征符號被書寫,以揭露南方白人奴隸主的殘暴行徑,控訴蓄奴制的罪惡,提出 “反凝視”程式,為和諧世界的建構探索道路?!娟P鍵詞】 托妮·莫里森;身份建構;凝視;他者;主
今古文創(chuàng) 2020年8期2020-09-10
- 布萊德自我缺失背后的創(chuàng)傷解讀
當代非裔美國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她塑造的人物在創(chuàng)傷中“努力理解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各個方面:善良、邪惡、愛情、友情、美麗、丑陋、生存以及死亡”[1]?!逗⒆拥膽嵟吠ㄟ^多重敘事視角以及魔幻敘事手法,講述了奴隸制廢除之后依舊籠罩于美國當代黑人的創(chuàng)傷陰霾。基于膚色主義的種族創(chuàng)傷以及不幸童年的家庭創(chuàng)傷是造成女主人公布萊德自我缺失根本因素。關鍵詞:《孩子的憤怒》;托妮·莫里森;創(chuàng)傷;自我作者簡介:郭曉睿(1999.9-),女,漢族,山東肥城人,聊城大學外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布萊德自我缺失背后的創(chuàng)傷解讀
當代非裔美國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她塑造的人物在創(chuàng)傷中“努力理解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各個方面:善良、邪惡、愛情、友情、美麗、丑陋、生存以及死亡”[1]?!逗⒆拥膽嵟吠ㄟ^多重敘事視角以及魔幻敘事手法,講述了奴隸制廢除之后依舊籠罩于美國當代黑人的創(chuàng)傷陰霾?;谀w色主義的種族創(chuàng)傷以及不幸童年的家庭創(chuàng)傷是造成女主人公布萊德自我缺失根本因素。關鍵詞:《孩子的憤怒》;托妮·莫里森;創(chuàng)傷;自我作者簡介:郭曉睿(1999.9-),女,漢族,山東肥城人,聊城大學外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逃避主義視域下《最藍的眼睛》的分析
國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瑞森一直備受文學界的關注。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完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聚焦于一個普通可憐的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慘遭遇。普遍的觀點認為,佩科拉一家不幸的結局是與種族歧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試圖從另一個的角度分析導致佩科拉一家最終結局的原因,借助逃避主義的相關理論來解析《最藍的眼睛》中主人公的逃避主義思想與表現(xiàn)以及主題與逃避主義之間的聯(lián)系。關鍵詞:托妮·莫瑞森;《最藍的眼睛》;逃避主義作者簡介:楊柳(1995.8-),女,陜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美的暴力:重讀托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
敗結局。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最藍的眼睛》 景觀 欲望 他者一.引言美國著名小說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自1970年發(fā)表第一部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就一直活躍在美國文壇,筆耕不輟,被目為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的重要作家。1993年,莫里森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此后愈發(fā)引來學術界的更多關注。隨著理論思潮的更新,莫里森的作品所具有的復雜內涵得到愈發(fā)細致的探討,尤其是她創(chuàng)作早期的小說,比如《最藍的眼睛》《
文學教育 2020年3期2020-04-19
- 《孩子的憤怒》中的非裔美國女性的成長
內容摘要:托妮·莫里森是迄今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美國女作家?!逗⒆拥膽嵟肥瞧?015年出版的第11部小說,小說通過多個敘述者的聲音展現(xiàn)了黑人女孩布萊德在不斷認識自我和調整自身與他人關系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過程,塑造了一個逐步走向自信、自立又自強的當代黑人女性形象。本論文從黑人女性主義視角出發(fā),解讀布萊德在與母親、社會和自己的關系中的自我成長過程,分析布萊德如何在人生不同階段中探索自我身份,闡釋這個黑人女孩的文學形象對當代黑人女性成長的積極意義。關鍵詞:
文學教育 2020年1期2020-02-14
- 托妮·莫里森《秀拉》中的“反倫理”書寫
燕摘? ? 要:托妮·莫里森在小說《秀拉》中建構了一種有悖傳統(tǒng)倫理觀的書寫模式。在小說主題表現(xiàn)層面,倫理道德不再是支配人物命運的主因;而在具體敘事中,作者也以一種解構方式呈現(xiàn)了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及整個黑人社群之間的倫理隔閡。莫里森通過這種“反倫理”書寫,揭示了黑人傳統(tǒng)家庭倫理秩序瀕臨崩塌的現(xiàn)狀,深入探討了黑人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表達了她對黑人生活現(xiàn)狀的批判和對整個黑人群體的深切關懷。關鍵詞:托妮·莫里森;《秀拉》;倫理關系;“反倫理”書寫中圖分類號:I1
江蘇理工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11-22
- 《柏油孩子》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
郭俊霞摘 要:托妮·莫里森小說《柏油孩子》從黑人女性的視角闡釋了女性的身體同自然一樣被視為男性統(tǒng)治的對象,從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立場: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構建平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態(tài)平衡。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柏油孩子》;生態(tài)女性主義;生態(tài)平衡一、引文托尼·莫里森是20世紀美國黑人女作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黑人女性為題材的小說,榮獲了很多重要的文學獎項,她的《柏油孩子》在1993年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的諾貝爾文學獎
大東方 2019年2期2019-09-10
- 電影《寵兒》人物改編的互文性解讀
收與轉化在改編自托妮·莫里森同名小說的電影《寵兒》中,顯著表現(xiàn)于人物改編層面。通過渲染女性角色,影片試圖擴大受眾群體。同樣,對男性角色的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原著中有關奴隸制創(chuàng)傷的描述,進而迎合了美國主流觀眾的口味和心理。關鍵詞:《寵兒》;互文性;電影改編;托妮·莫里森一、互文性的理論鋪墊1987年,托妮·莫里森發(fā)表了她的第五部小說《寵兒》,次年即憑借該書獲得普利策獎?!秾檭骸费永m(xù)了托妮·莫里森高超的敘事技巧。大量的藝術處理在莫里森的筆下呈現(xiàn)出繽紛繁復
青年時代 2019年21期2019-08-30
- 托妮·莫里森小說《恩惠》中“鞋”意象解讀
本原因。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恩惠》 鞋 自由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4-0112-03莫里森通過第九部小說《恩惠》將筆觸伸向了18世紀80年代。當時馬德里還在英國的統(tǒng)治之下,弗吉尼亞也處于葡萄牙的掌控之中,橫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才剛剛起步。種族和膚色并不是一個人作為奴隸遭受奴役的標志,黑人可以是自由人,而白人和其他人種也會淪為奴隸,膚色和奴役沒有必然聯(lián)系。黑人、土著人、白人、奴隸、自由人、宗教狂
現(xiàn)代交際 2019年4期2019-04-01
- 后殖民主義視域下莫里森小說中的黑人文化身份研究
詞:后殖民主義 托妮·莫里森 文化身份托妮·莫里森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美國女作家,迄今為止發(fā)表了十部小說。莫里森受黑人傳統(tǒng)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影響,小說主題多為反對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美國白人主流文化對黑人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兩種文化的交融,主人公多為黑人,內容注重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以及美國黑人文化身份的困境。一、后殖民主義理論后殖民主義理論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是一種以帝國主義國家與后殖民國家之間的文化權利和話語關系為研究對象的文學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解讀莫里森《家》中的空間政治和文化表征
:美國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家》(2012)中講述了非裔美國男性弗蘭克·莫尼不滿家鄉(xiāng)南方小鎮(zhèn)的凝滯生活,應白人主流文化宣傳參加朝鮮戰(zhàn)爭,戰(zhàn)后解救妹妹茜并由北向南一同返鄉(xiāng)的故事。弗蘭克和茜最初選擇逃離家園,單純認同白人主流意識形態(tài),卻屢屢受挫,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自我認同。但在追尋和回歸的過程中,他們堅信親情的聯(lián)結和社區(qū)的力量,正視個人、群體的記憶和文化傳承,反而獲得自我。論文將著重討論在這一過程隱匿在空間話語中的種族矛盾、權力角逐和文化張力。小說中的空間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8年9期2018-09-02
- 《最藍的眼睛》中非裔美國人的自我憎恨
著名非裔美國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最藍的眼睛》。托妮·莫里森在這篇文學作品中,通過描述黑人群體內部的一些問題,呈現(xiàn)出了部分非裔美國人的自我憎恨心理,進而從側面證明了在白人價值標準的沖擊下,美國黑人文化主體的喪失,間接表明了白人種族主義對于非裔美國人的傷害?!娟P鍵詞】 托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非裔美國人;黑人文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黑人女性文化發(fā)展十分的迅速,托妮·莫里森是眾多美國黑人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這一,在她的處女作《最藍的眼睛》中,以幻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2018-06-02
- 解讀托尼·莫里森《愛》中的敘述視角
具張力。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愛;敘述視角視角,即作品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敘述的角度,根據(jù)敘述者觀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場和聚焦點而劃分。法國學者熱奈特用“聚焦”這個概念來分析不同的敘述視角,從而將其分為三種類型:“零聚焦”、“內聚焦”和“外聚焦”。在托妮莫里森這部2003年的作品《愛》中,存在著多樣化的敘述視角以及不同視角之間的轉換甚至變異。這使得人物和故事更加豐滿,作品的層次感、深度以及吸引力大大增強。一、多樣化的敘述視角在《愛》中,內聚焦相對而言略多于外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2018-05-25
- 創(chuàng)造與毀滅的來源:讀托妮·莫里森的《愛》
內容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美國作家。而“愛”這一元素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她的作品當中,作為創(chuàng)造和毀滅的來源。本文試圖通過探討小說《愛》中四個主要人物的愛恨糾葛來分析愛在小說中如何發(fā)揮左右人物命運的作用,以及作者背后的深層意圖。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愛 創(chuàng)造 毀滅托妮·莫里森是美國文壇獨一無二的黑人女作家,代表作包括《最藍的眼睛》《所羅門之歌》《寵兒》《爵士樂》《愛》等。不僅她的作品備受喜愛,奧巴馬、希拉里、安妮·海瑟薇等各界人士都曾在公開場
文學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我們都曾愛過一個“國王”
里,平凡的女律師托妮遇到男主角,迷人的餐廳經(jīng)理喬治歐。這又是一部“錯愛”電影,但話說回來,愛情哪有對的呢?我們這一生,常常不都是這樣嗎?我們被一個人吸引,他成為我們的國王,被他世界里的絢爛所吸引;又或者,在一段感情里我們是高貴的女王,總有一個傻小子來到我們的世界。這一次,是他成為她高貴的國王。他幽默,風趣,出手大方,社交型人物。這使得平凡的她心生不安與嫉恨,卻又欲罷不能。他注定挾閃電而來,在她的世界里掀起腥風血雨。她終于忍受不了了,于是也暴露出一個女人在關
時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12期2017-12-20
- 《所羅門之歌》中“綠色”的象征意義解讀
摘 要:托妮·莫瑞森是著名的美國黑人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擅長用象征的手法充分地展現(xiàn)黑人文化以及黑人的生存處境。《所羅門之歌》是莫瑞森的優(yōu)秀代表作之一。在這本小說中,通過多處出現(xiàn)的顏色詞——綠色的不同象征寓意深刻詮釋了作品中想要傳達的“生命與希望”、“平靜與寧和”的意義。關鍵詞:《所羅門之歌》;托妮·莫瑞森;象征意義;綠色作者簡介:王月(1993-),女,漢族,河南夏邑人,現(xiàn)就讀于鄭州大學外語學院。[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青年文學家 2017年27期2017-10-24
- “顏”外之意
神。而本文通過對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寵兒》中的顏色詞的分析,探索其與黑人精神的聯(lián)系,旨在向讀者展示作者是如何通過顏色詞來反應黑人逐步墮入精神崩潰的深淵;從而反映奴役制對黑人精神層面的迫害。[關鍵詞]《寵兒》;精神;顏色詞;黑人;托妮·莫里森引言托妮·莫里森,作為美國著名的族裔文學家,一直以其高超的寫作手法以及強烈的黑人意識閃耀在世界的文學論壇之中。而其作品也往往關注黑人弱勢群體,尤其是黑人女性,以強烈的人文情懷為其過去慘絕人寰的經(jīng)歷修史,并同時為其未來的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年10期2017-07-19
- 《所羅門之歌》中的多元聚焦敘事模式分析
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國著名的黑人小說家,《所羅門之歌》是她的最負盛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品,同時也是美國有關黑人的文學作品里第一部獲得諾貝爾獎的小說。在這部小說里,托妮·莫里森極富有技巧地運用了多元聚焦敘事模式,形象立體地再現(xiàn)了當時美國黑人的現(xiàn)實生活狀況,使我們能夠了解當時黑人在白人社會里的殘酷生活背景,極具代表性。關鍵詞:《所羅門之歌》;多元聚焦敘事模式;托妮·莫里森作者簡介:張佳茹(1992-),女,河北邢臺人,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2015級碩士生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7期2017-06-21
- 喪失·覺醒·建構
的當代作家之一,托妮·莫里森是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性。她是最杰出且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在當代女性文學,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學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托妮·莫里森以黑人女性獨特視角,發(fā)人深省的文字描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黑人的生活?!蹲钏{的眼睛》、《秀拉》和《寵兒》這三部小說體現(xiàn)了黑人女性的主體意識從喪失到覺醒最會建立并在最終找回自我身份認同的過程。關鍵詞:托妮·莫里森;黑人女性;主體意識[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2期2017-05-18
- 擺脫創(chuàng)傷的枷鎖:《上帝幫助孩子》中女主人公姓名寓意解讀
的視角。關鍵詞:托妮·莫里森;《上帝幫助孩子》;姓名;寓意小說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姓名往往都具有豐富的內涵,為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性格命運埋下伏筆,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折射出作家對小說人物形象的思考和定位。小說中人物姓名既是人物身份的象征,也從某種角度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志向和命運,是作家創(chuàng)作思想的外在體現(xiàn)和對人物情感態(tài)度的含蓄表達,也是對小說文本進行鑒賞和分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托妮·莫里森第11部小說《上帝幫助孩子》自2015年4月出版至今得到了國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12期2017-04-15
- 托妮·莫里森小說《秀拉》中的快感
馬一鳴內容摘要: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說《秀拉》中描寫了許多怪誕而生動的死亡場景,這些場景對目擊者的心理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主人公奈爾看到“小雞”落水時所感到的令她困擾的快感為出發(fā)點,從精神分析理論的角度探討快感、“原樂”及其中蘊含的審美與倫理—政治主題。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秀拉》 精神分析 死亡 快感 原樂批評家大多贊同以下看法,即“托妮·莫里森小說的標志性特征是‘死亡觀視:小說中的角色常常自愿或被迫地觀看(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死亡的殘酷畫面”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4-13
- 《最藍的眼睛》中的黑人身份探究
是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處女作。白人強勢文化中對人的價值判斷深刻影響了黑人的自我定位。本文以托尼·莫里森的《最藍的眼睛》為研究底本,以黑人女孩佩科拉的人物命運為線索,試圖對黑人身份進行探究。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文化;身份作者簡介:薛丹(1988.10-),女,藏族,四川西昌人,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2015級碩士。[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2一、
青年文學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敘事倫理視閾下解讀莫里森《最藍的眼睛》
傷害她。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敘事倫理;故事倫理;敘述倫理作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性,托妮·莫里森成為了女性文學的一面旗幟。她的作品扎根于對美國黑人的獨特身份和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并且?guī)缀跏且院谌伺詾橹魅斯珌磉M行刻畫描寫的。無論是從小說的藝術審美角度來看,還是從小說的社會說教責任來看都把黑人寫作推向了一定的新高度。其處女作《最藍的眼睛》于1970年出版,通過小說的敘述過程體現(xiàn)出小說的倫理向度。現(xiàn)代小說家大多通過對主人公的經(jīng)歷的敘事體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1期2017-03-15
- 《天佑孩童》中的自我成長之角色理論解讀
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托妮·莫里森在《天佑孩童》中講述了一個名為布萊德的年輕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長之路。 布萊德背負著“黑人”角色和“孩子”角色, 她的自我完善過程也是她擺脫這兩個角色的束縛、 創(chuàng)造新角色的過程。 莫里森通過描寫布萊德從兒童時期的角色扮演, 到青少年時期的角色沖突, 再到最后角色創(chuàng)新的歷程, 揭示出了她跨越黑白種族界限的人生觀、 政治觀, 以及她對童年創(chuàng)傷問題的關注——愛才是治療創(chuàng)傷的良藥。 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 《天佑孩童》; 角色理論; 種族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3-12
- 托妮·莫里森歷史三部曲中的黑人音樂敘事
,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將黑人音樂元素引入文學創(chuàng)作中,在其創(chuàng)作的歷史三部曲《寵兒》《爵士樂》和《天堂》中,借用黑人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即重復、召喚應答和即興發(fā)揮等技巧,展現(xiàn)了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理,而且體現(xiàn)了美國黑人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魅力。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音樂 重復 召喚應答 即興一、引言音樂是美國黑人民間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布魯斯和爵士樂是最具黑人特點、最受黑人歡迎的音樂,它們是黑人為求生存、爭取自由的有力吶喊,是將痛苦轉變?yōu)闅g樂的有效途徑。黑人作家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期2017-02-17
- 托妮·莫里森筆下康瑟蕾塔人物形象的原型分析
071000)?托妮·莫里森筆下康瑟蕾塔人物形象的原型分析范曄(保定職業(yè)技術學院071000)摘要: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作家?!短焯谩罚≒aradise,1998)是莫里森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的第一部小說??瞪偎に魉_是這部小說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修道院的眾女子走出精神陰霾的領路人,是魯比鎮(zhèn)覺醒的敲鐘人。本文旨在運用原型理論來剖析康瑟蕾塔的人物形象。關鍵詞:托妮.莫里森;康瑟蕾塔;人物形象
大眾文藝 2016年3期2016-07-12
- 莫里森作品中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的解讀
4000]摘要:托妮·莫里森是20世紀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所著十余部作品均受同時代女權主義思想和生態(tài)主義思想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比分析莫里森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三部作品《最藍的眼睛》(1970)、《寵兒》(1988)、《慈悲》(2008),可探知她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發(fā)展脈絡,也可為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發(fā)展提供另外一種啟示與思考。關鍵詞:托妮·莫里森生態(tài)女性主義《最藍的眼睛》《寵兒》《慈悲》引言隨著美國黑人地位的崛起,黑人文化也逐漸蓬勃
名作欣賞 2016年12期2016-07-12
- 精神分析視閾下的托妮·莫里森的《慈悲》解讀
精神分析視閾下的托妮·莫里森的《慈悲》解讀吳蕾(文華學院 外語學部,湖北 武漢 430074)[摘要]托妮·莫里森的《慈悲》描繪了美洲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人群的精神創(chuàng)傷。從小說遭受精神創(chuàng)傷的人物、自由聯(lián)想的小說結構和文本空白間隙諸方面可以看出小說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征。[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慈悲》;精神分析2008年,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一出版就成為當年《紐約時報書評》評選的十大最佳圖書之一?!都~約時報》高度贊賞“這個故事不僅是對丟失的純真與破碎的
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6-02
- 托妮·莫里森《寵兒》中的記憶重現(xiàn)
。關鍵詞:寵兒 托妮·莫里森 碎片敘事 記憶重現(xiàn)關于奴隸解放的傳統(tǒng)小說一般都是描述黑奴爭取身份自由的故事,托妮·莫里森的《寵兒》(Beloved)“以現(xiàn)代藝術和人性的光芒實現(xiàn)對諸如黑人婦女這樣的雙重(多重)弱勢群體的關照與關懷,為他(她)們和他(她)們的心靈作史”,①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表現(xiàn)了奴隸精神解放的必要性,即治愈殘暴的奴隸主給黑奴留下的精神創(chuàng)傷?!秾檭骸啡〔挠?9世紀50年代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1974年,托妮·莫里森在編輯反映黑人三百年來爭取平等自
文學教育 2016年7期2016-05-14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學獎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長篇代表作,該小說充斥著大量飽受摧殘、遍布創(chuàng)傷的黑人身體形象。文章將分析白人奴隸主對黑人奴隸的身體控制和壓迫,進而言說奴隸制下黑人被肆意蹂躪和戕害的身體困境。關鍵詞:托妮·莫里森;《寵兒》;身體困境作者簡介:趙燕:女,出生于1981年,江蘇淮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方向。[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02一、引言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
青年文學家 2015年30期2016-05-09
- 論《最藍的眼睛》中的恐怖與死亡
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國當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蹲钏{的眼睛》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品,作者力圖借助文學敘事的力量,訴說那無法言說的歷史痛楚。本文通過對《最藍的眼睛》中的恐怖場景,人物殘忍和死亡情節(jié)的分析,來闡述白人文化沖擊下對黑人帶來的肉體和精神的摧殘,以及黑人群體內部存在的自身分裂問題。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恐怖;死亡作者簡介:王澤璇(1990-),女,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yè)碩士生,研
青年文學家 2016年5期2016-04-27
- 從《爵士樂》看莫里森的黑人悲劇美學思想
要:《爵士樂》是托妮·莫里森的“歷史三部曲”之一,講述了發(fā)生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的美國大都會的悲劇故事。爵士樂是黑人音樂中的“寵兒”,吹響了美國新時代的序曲,它將黑人音樂中的浪漫、自由、憤怒、誘惑、死亡等元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誘使大都會上演一幕幕新潮、刺激、奢靡、性亂、殺戮的場景。此時,理性已讓位于具有酒神精神的非理性,悲劇從音樂中誕生。從西方悲劇美學理論的視角,探討《爵士樂》中體現(xiàn)的莫里森獨特的黑人悲劇美學思想。關鍵詞:托妮·莫里森;《爵士樂》;歷史背景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4-04
- 論《寵兒》中托妮·莫里森對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追尋與傳承
)?論《寵兒》中托妮·莫里森對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追尋與傳承張丹鳳(安徽大學 外語學院,合肥 230601)摘要:《寵兒》是美國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經(jīng)典代表作。莫里森以其如詩如畫的文字向廣大讀者呈現(xiàn)了一幅優(yōu)美的黑人文化的歷史畫卷。文章主要從非洲古老的宗教信仰、名字與命名的重要性和黑人音樂這三個方面來展現(xiàn)作品中所蘊含的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表達了作者對被白人主流社會抹殺的黑人文化與歷史的關注。莫里森通過寫作的方式追尋和傳承黑人文化,成為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代言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3-16
- “天堂”還是“地獄”?
——解析托妮·莫里森《樂園》中的異托邦
獄”? ——解析托妮·莫里森《樂園》中的異托邦詹作瓊(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應用外語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摘要:托妮·莫里森的《樂園》涉及了性別、 種族、 階級、 宗教等話題, 塑造了魯比鎮(zhèn)和修道院兩個對立的異托邦。 《樂園》展現(xiàn)了美國黑人對自由家園的向往, 但是悲劇的結局否定了黑人在爭取民族平等過程中采取的極端隔離政策。 人間天堂本該建立在平等包容的基礎上, 但魯比鎮(zhèn)和修道院這兩個異托邦的瓦解表明了莫里森對黑人種族主義勢力抬頭的擔憂和種族隔離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1-23
- 論《寵兒》的爵士樂式敘事策略及文本特征
婷+權循蓮摘要:托妮·莫里森(Tony Morrison)的巨作《寵兒》(Beloved)是一部具有明顯爵士樂風格的開放性文本。本文試圖將爵士樂的三大音樂特色——“搖擺”、多種樂器“即興演奏”和“獨特的聲音”與《寵兒》中獨特的敘事策略相結合,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小說中爵士樂風格的敘事策略及文本特征。探尋黑人小說與黑人音樂的完美結合中所賦予的美國黑人文化獨特的審美特征和藝術價值。關鍵詞:托妮·莫里森;寵兒;爵士樂;敘事策略;文本特征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志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年11期2015-12-02
- 女孩要自信
的。從前,有個叫托妮的女孩,從職業(yè)學校畢業(yè)后,很長時間都沒找到工作,內心很壓抑,夜里經(jīng)常失眠。那段日子,托妮快要崩潰了。睡眠不足使她無法以正常的心態(tài)看待世界,也無法正常地看待自己。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低能兒。這時,一個叫凱蒂的女同學從另一個城市托人給她帶來一份禮物。托妮打開一看,是一個很漂亮的瓷器,還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托妮的自信罐,需要時用?!惫拮永锩嫜b著幾十個小紙卷,上面寫了很多句凱蒂送給托妮的話。托妮迫不及待地打開,只見上面寫著:“上帝微笑著送給我
人生十六七 2015年25期2015-11-19
- 托妮·莫里森小說中的黑人暴力研究
美國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說中暴力主題的描寫十分豐富,本文在梳理莫里森這一寫作特色的文學淵源及其現(xiàn)實基礎的前提下,著重闡述了《寵兒》和《秀拉》這兩部小說中母弒子這一極端暴力行為及其表現(xiàn)意義。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 暴力主題 《寵兒》 《秀拉》 母弒子暴力是一種激烈而強制性的力量,它基于人類最原始的沖動,因而它常常成為被稱作“人學”的文學的描述和探討對象。西方文學中就一直保有暴力主題這一傳統(tǒng),如希臘神話中有關美狄亞的故事、悲劇《俄狄浦斯王》、《麥克白》
考試周刊 2015年79期2015-09-10
- 托尼·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國人文化身份重構
摘 要:托妮·莫里森的“歷史三部曲”生動描繪了黑人從淪為文化孤兒到深陷文化選擇困惑中,直至通過黑白文化的融合重構起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痛苦經(jīng)歷,探索了以文化協(xié)商為中心來彌合黑白文化裂縫并重構非裔雙重身份的途徑的可行性:保存黑人性時需被適度的“美國化”,才能在美國現(xiàn)代社會中適應和生存下去。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歷史三部曲 雙重文化 身份重構作為當代美國文壇享有盛名的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經(jīng)典小說《寵兒》(1987)、《爵士樂》(1991)、《天堂》(199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5年4期2015-06-09
- 論托妮·莫里森小說《愛》中的女性友誼
要:1993年,托妮·莫里森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當今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一位非洲裔黑人作家和第二位美國女作家。她對當今世界文壇最大的貢獻在于用文字讓世界聆聽到了美國黑人的心聲。她的代表作主要有《最藍的眼睛》,《所羅門之歌》,《柏油孩子》,《寵兒》,《爵士樂》等。在作品《愛》中,她跳開白人主流文化對女性的迫害,從黑人內部問題入手,表明威脅女性自我賦權的根源首先是來自種族內部的父權制。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愛 ?女性友誼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美國當代文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5-30
- 論《一點慈悲》對美國例外論神話的質疑
du.cn摘要:托妮·莫里森的近作《一點慈悲》回顧了美利堅民族起源,再現(xiàn)了美利堅民族萌芽階段發(fā)生在蠻荒的北美大陸的宗教、文化沖突與種族、階級隔閡。小說通過講述來自不同種族和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物經(jīng)歷的生存困境、精神困頓與掙扎,對基于二元分離原則的例外論神話在美國文化中的潛在邏輯進行了反思與批判, 指出了這一原則的荒謬與危害?!兑稽c慈悲》對美國例外論神話的質疑和解構對于來自不同種族與文化群體的人們在當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和諧共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關鍵詞:托妮·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3-17
- 《天堂》的黑人女性主義敘事
義運動休戚相關。托妮·莫里森作為當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除了立足于非洲的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吸取養(yǎng)分之外,還緊抓住時代脈搏,無論是創(chuàng)作手法還是寫作理念都緊隨著西方文學運動與方向。在西方女性運動和黑人解放運動的影響下,其作品融入了時代烙印。在小說《天堂》中,莫里森將處于性別和種族雙重邊緣的美國黑人女性納入了敘事中心,通過黑人女性的聲音和經(jīng)歷記錄了美國黑人尋找自我和家園的歷史。關鍵詞:托妮·莫里森;黑人女性主義;《天堂》;魯比鎮(zhèn)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
卷宗 2015年12期2015-01-07
- 托妮·莫瑞森《所羅門之歌》解讀
[摘要]托妮·莫瑞森的創(chuàng)作代表了當代美國黑人文學中的一股新潮流。她主張“對世界持更廣博的看法”,從多方面去探索人性的奧秘。本文認為這部小說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相結合的新手法,成功地通過象征,隱喻等多種藝術技巧和變換鏡頭的蒙太奇手法描寫了黑人民族和婦女,把今天的現(xiàn)實(包括黑人想要尋根的熱潮)描繪成“現(xiàn)代神話”。[關鍵詞]托妮·莫瑞森;《所羅門之歌》;象征;隱喻小說分兩部,上部寫主人公的身世,下部寫主人公去南方尋根和埋藏財寶。小說主人公麥肯·戴德,小名奶娃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2年7期2013-02-01
- 重辟黑人文學的新領地
平 坦摘要:托妮·莫瑞森是羌國文學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作家。她始終圍繞黑人命運展開創(chuàng)作,并賦予這些傳統(tǒng)題材以新的形式和生命力。她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明顯的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不僅消極了傳統(tǒng)的敘事權威。而且重現(xiàn)了一段曾經(jīng)“缺失”的黑人的歷史??梢哉f她的創(chuàng)作為非洲裔莢國人——這個處于邊緣的人群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為黑人文學創(chuàng)作開辟出另一片園地。關鍵詞:托妮·莫瑞森;后現(xiàn)代主義;敘事權威;荒誕由于黑人作家所處的特殊地位,“寫什么”和“怎么寫”始終是困擾黑人作
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0年2期2010-06-28
- 托尼·莫里森小說中的對話色彩探析
劉 彬關鍵詞:托妮·莫里森 巴赫金 對話色彩摘 要:托妮·莫里森的小說充滿對話色彩。具體表現(xiàn)在:1.樹立黑人女性主體形象,建構對話主體;2.呼喚—應答模式,喚起對話意向;3.雙聲性語言和多重敘事模式,營造對話情境;4.文本之間的意指,拓展對話空間。平等的對話精神是對種族性別話語的權威性的修正,表達了莫里森作為一個黑人女性作家的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原蘇聯(lián)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思想家巴赫金認為,“不深究各種言語體裁的對話性及其不同變體,就無法認識各種語言語體,各種思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09年10期2009-10-29
- 魯迅與托妮.莫里森“看與被看”模式之比較
摘 要:魯迅與托妮·莫里森在各自的創(chuàng)作中不約而同地采用了“看與被看”結構模式,這一現(xiàn)象透露出“看與被看”結構的巨大研究價值。通過比較分析,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民族悲傷的歷史遺留在精神文化上的累累傷痕,同時也可以窺見帶著傷痕過活的兩個民族人民內心深處以集體無意識形式存在的陰暗,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語境下的“看與被看”結構的個性特征。關鍵詞:魯迅 托妮·莫里森 看與被看 民族文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的作品中的“看與被看”模式一直是魯迅研究的熱點。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0期2009-06-13
- 給黑色的亞當命名
和梳理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筆下黑人男性形象,評說黑人男性價值,便是給黑色的亞當命名。黑人女性對黑人男權批判意識歷經(jīng)三次苦辛流變:失望后憤懣燃燒,沉默后靈魂獨舞,博弈后兩性交融。三次流變解構了不合理的黑人男權體系,提升了黑人女性自身的意識,使兩性關系趨向融合。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批判意識;黑人男權;解構;兩性融合中圖分類號:H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0100(2009)02-0138-5Renaming the Black MaleC
外語學刊 2009年2期2009-04-26
- 論《秀拉》和《所羅門之歌》中的和諧觀
董春萍[摘要]托妮·莫里森的《秀拉》和《所羅門之歌》是關于美國黑人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自我認同、黑人身份認同等問題?!缎憷分械男憷谝晃蹲非笞晕业某砷L過程中與內兒關系的沖突變化貫穿了她短暫的一生。《所羅門之歌》中,黑人男性之間與異性之間的沖突對奶人的心理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在解決沖突、走向和諧中具有了責任感,正視并接受了自身的黑人身份和黑人文化,從而達到了精神上的成熟。[關鍵詞]托妮·莫里森;沖突;和諧黑人民族在美國社會中所處身份的特殊性使得黑人女性不
電影文學 2009年23期2009-04-15
- 托妮.莫里森構建“和諧社會”的探索與嘗試
董春萍[摘要]托妮·莫里森的前四部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和《柏油娃》都是關于當代美國黑人所遇到的文化沖突,性別、種族歧視等問題。莫里森所關注的焦點從《最藍的眼睛》中黑人個體的自我和諧到《秀拉》和《所羅門之歌》中的家庭(兩性)和諧、黑人社區(qū)和諧,最后涉及了《柏油娃》中的白人和黑人能夠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顯示出莫里森對于黑人新出路的探索和嘗試。[關鍵詞]托妮·莫里森;和諧;嘗試托妮·莫里森的前四部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和
電影文學 2009年22期2009-04-14
- 蝦米的愛情
位羅馬尼亞酒商的托妮終于如愿去了北部。同年,寄此照片以絕舊情。蹦達我的羅馬尼亞之旅緣于幾位萍水相逢的四十開外的男人,盡管在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尋求發(fā)展機會非常缺乏誘惑力,我還是充任了他們投資之行的翻譯。我們選擇了東部海濱城市---康斯坦察作為落腳點。這座城市的建筑幾乎全是社會主義時期留下的。我們投資的餐館在被稱作"黑海之珠"的瑪瑪亞海濱度假村旁邊。好比一副十三不靠的底牌愣是又吃又碰地打出了"聽",我們花了兩個月就把餐館籌備得萬事俱備了。語言優(yōu)勢迅速使我"淪落"
現(xiàn)代家庭 2000年6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