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川
作為高考英語的重頭戲,書面表達部分一直是師生關(guān)注的壓軸題。雖然2019年話題趨于常規(guī),但是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仍然是未來幾年高考命題的大趨勢。盡管許多學(xué)校在備考中都準備了中國文化類書面表達的預(yù)測題,但是細讀這些題目和范文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大多題目避重就輕,不得要點,沒有深刻解讀高考英語寫作題對中國文化的考查方式。通過對近幾年高考英語書面表達的分析,我們在備考中應(yīng)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內(nèi)容層面
應(yīng)關(guān)注雙邊溝通的交流功能,而非強制性的單邊文化輸出。以2019年全國I卷為例:
假定你是李華,暑假在倫敦學(xué)習(xí),得知當?shù)孛佬g(shù)館要舉辦中國畫展。請寫一封信申請做志愿者,內(nèi)容包括:
1. 寫信目的:
2. 個人優(yōu)勢:
3. 能做的事情。
仔細審題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題中說到“舉辦中國畫展”,但并不要求考生單方面地向?qū)Ψ皆敿毥榻B中國畫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在背景信息中,可以明確寫信對象是“當?shù)孛佬g(shù)館”,而考生李華的身份是“暑假在倫敦學(xué)習(xí)”的學(xué)生。因此申請信中要求體現(xiàn)的“個人優(yōu)勢”更有可能是因為李華在當?shù)厣钏允煜ぶ杏煞降那闆r,既具備用流利英語介紹中國畫的語言能力,又具有與中國畫相關(guān)的文化儲備,可以將自己了解的中國畫用流利英語同參觀者進行有效溝通。
因此,如果一開始就大談中國畫博大精深,講解中國畫的歷史等等,看上去是滿滿的中國文化,但是其實會導(dǎo)致走題或偏題,也會讓傳播中國文化成為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單方面宣傳。
再以2017年全國I卷為例,
假定你是李華,正在教你的英國朋友Leslie學(xué)習(xí)漢語。請你寫封郵件告知下次上課的計劃。內(nèi)容包括:
1. 時間和地點;
2. 內(nèi)容:學(xué)習(xí)唐詩;
3. 課前準備:簡要了解唐朝的歷史。
唐詩作為最有特色的中國文化之一有著豐富的歷史和內(nèi)涵。但是仔細審題之后發(fā)現(xiàn),正確的寫作方式應(yīng)該從英國朋友的角度考慮,他并不是希望通過李華的書信去學(xué)習(xí)了解唐詩,只是想了解下次上課的安排和自己的預(yù)習(xí)內(nèi)容。所以,如果學(xué)生在寫作過程中,單方面地用大量筆墨來介紹唐詩的歷史和文化就很可能會偏題走題,本末倒置,完不成題目所給的溝通目標。
因此,我們應(yīng)該在關(guān)注中國文化話題的同時,需要牢牢把握書信最基本的溝通功能,無論話題是否涉及中國文化都應(yīng)該首先把握好交際溝通這一核心目的。
二、詞匯層面
關(guān)注考綱詞匯,并培養(yǎng)基本翻譯能力。詞匯在書面表達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很多學(xué)生因為詞匯量不足或者詞匯搭配不當,寫出來的文章詞不達意,無法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平時被鼓勵使用所謂高級詞匯,讓考生感到作文難寫。以2017年全國Ⅱ卷為例:
假定你是李華,想邀請外教Henry一起參觀中國剪紙(paper-cutting)藝術(shù)展。請給他寫封郵件,內(nèi)容包括:
1. 展覽時間、地點;
2. 展覽內(nèi)容。
在備考過程中其實并不需要考生掌握handicraft, demonstrate, blessing connotation這樣雖然詞階高但是難度較大的超綱詞匯。反倒是一些課本中的考綱詞匯,如fold, religious, decoration, sheet, display對學(xué)生寫作表達幫助更大。首先因為這些詞匯是我們學(xué)過記過的,在寫作中使用難度大大降低。其次,通過使用又促進了考生對這些詞匯的掌握和應(yīng)用。
另外,這類熟悉但不會用的詞匯在許多考生的英語詞匯積累中大量存在,很多考生對課本中的考綱詞匯熟悉程度遠遠不夠,這就造成寫作時的詞匯貧乏。根據(jù)筆者經(jīng)驗,考生的英語作文詞匯缺乏問題主要在于:
1. 人教版課本必修模塊中的加粗四會單詞運用不到位;
2. 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名詞詞匯掌握不到位。
課本中加粗的四會詞匯要求學(xué)生掌握好音形義,懂得其搭配,并可以在不同詞性詞形之間進行正確轉(zhuǎn)換。但是很多考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識層面,完全做不到四會要求。
比如在2019年全國I卷中,要求李華給倫敦當?shù)氐拿佬g(shù)館寫申請信,做中國畫展的志愿者。其中申請這個詞,apply作為四會詞匯出現(xiàn)在人教版必修五Unit5,其名詞application是必修二Unit3的四會單詞。但很多考生在apply的搭配上沒有掌握到位,比如有考生錯用為apply to you, send my application for you等等。這樣的錯用非常明顯,且會對文章意思的表達出現(xiàn)較大甚至逆轉(zhuǎn)性轉(zhuǎn)變,影響理解。
另外在書面表達中,由于題目中新話題的引入,所以對話題名詞要求有基本的翻譯能力。但是部分考生因這些課本中的考綱詞匯掌握不牢從而導(dǎo)致翻譯不準確甚至錯誤。
如2019年全國I卷中“美術(shù)館”和“中國畫展”這兩個話題詞匯,本應(yīng)翻譯為Gallery(選修六Unit 1單詞)和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或Chinese Art Exhibition(選修六Unit 1單詞)。但很多考生出現(xiàn)翻譯錯誤,部分考生把前者錯譯為museum。而對中國畫展的翻譯,有的考生詞匯量有限,只能翻譯為Chinese picture show。
所以在詞匯層面,我們平時備考中應(yīng)學(xué)好記好并用好課本中的考綱詞匯,不盲目地拓展大詞或難詞。
三、句子層面
從讀者出發(fā),不盲目堆積長難句。在平時的備考中,我們應(yīng)盡量嘗試使用復(fù)合句和好的句型或句式,但是在高考寫作過程中應(yīng)簡單句和復(fù)合句,長句和短句交替使用。
首先,由于高考全國卷書面表達主要是書信體,所以其功能是表達寫信人的思想,并讓收信人可以獲得所需的信息。這就意味著在首段開頭位置,不需要寫太長太難的句子。否則從收信人,即讀者的角度,感覺不像是寫信而像是學(xué)術(shù)報告或演講。為了展示自己的寫作能力而故意把句子寫長寫寫難,并不合乎書信的基本功能要求。
再次以2019年全國I卷為例,如果開頭寫成,I am Li Hua, who is currently studying in London and have heard that your gallery is planning an exhibition, which is about Chinese paintings, so I am writing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which makes me feel very excited.
看起來一句話把所有信息都囊括在內(nèi)了,而且使用了三個定語從句作為復(fù)合句,貌似很高級,但其實在讀者(美術(shù)館招聘者)看來李華卻是一個“粗放型”的參選者,只顧一股腦的輸出信息,缺乏基本溝通能力,想必很難被錄用。
試比較,Greetings. I am Li Hua, a Chinese student studying in London. Hearing that your gallery is planning a 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 I feel very eager to help. So I am writing in the hope of becoming your volunteer.
首句介紹身份,次句寫清來由,末句寫明目的完成第一個信息點的要求,雖然沒有套用從句但是層次清晰,循序漸進,信息到位,讀者從字里行間就可以讀出申請者禮貌教養(yǎng),思路清晰且熱情積極投身志愿工作,從而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綜上所述,中國文化類高考英語寫作話題的備考需要規(guī)避和摒棄那些忽視題材功能,盲目求難求多的做法。抓住溝通功能,抓牢用好教材基礎(chǔ)詞匯,更加切實有效地打開寫作思路,提升寫作水平,傳播中國文化。
責(zé)任編輯 蔣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