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紫丹參研究進展

2019-12-08 15:06楊艷娟陳光明
園藝與種苗 2019年1期
關鍵詞:丹參酮酚酸草酸

楊艷娟,陳光明

(云南新興職業(yè)學院,云南昆明 650501)

紫丹參是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的根[1],主要分布區(qū)域為云南、四川、貴州等省[2],其藥理活性與丹參相似[3-5]。紫丹參主要來自于野外,一直作為云南地方習用藥材,用藥歷史比較悠久,近年來因為過度采挖,資源蘊藏量正在逐漸減少,幾乎瀕臨滅絕。對紫丹參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其進一步深入研究和進行資源開發(fā)利用提供有益的參考。

1 傳粉生態(tài)學研究

潘瓊等[6]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紫丹參的花粉粒,其為橢圓形,具有6條萌發(fā)溝,表面具有網孔狀雕紋花粉粒;采用TTC染色法測定紫丹參花粉活力,以聯(lián)苯胺+過氧化氫反應液和3%的過氧化氫測定其柱頭可授性,結果表明花粉活力最強的時期是散粉時期,在散粉初期,紫丹參普遍具有較高的柱頭可授性,如需進行人工授粉應選擇在散粉期。

陳光明等[7]通過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紫丹參的花期為3月下旬至8月下旬,初花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下旬,盛花期為5月至7月中旬,末花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紫丹參為異花授粉植物,沒有無融合生殖,自交親和,但不存在主動自交,需要傳粉者,紫丹參花期的主要傳粉者為中華蜜蜂。

2 生藥學研究

唐麗萍等[8]研究發(fā)現(xiàn),紫丹參植物形態(tài)特征與《云南省中藥材標準》基本相符:多年生草本,高14~30 cm;根狀莖短縮,塊根磚紅色,肉質、肥厚、長紡錘形,數個簇生;莖直立,被長柔毛;葉常基生,單葉或三裂或為羽狀復葉,葉下面帶紫色,兩面被密或長疏毛,邊緣有圓齒;輪傘花序4~6花,疏離,組成頂生假總狀花序,花序軸被腺毛或長柔毛;花萼鐘狀,長7~9 mm,外被長柔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二淺裂;花冠藍紫色,長2.5~3 cm,下唇中裂片倒心形;花絲長3 cm,藥隔長6~10 cm,上臂較下臂長2倍,下臂的藥室退化增大,在頂端聯(lián)合;小堅果橢圓形,黑棕色,無毛;花期4—8月,果期5—10月。藥材為具有分枝的紡錘形,蘆頭具有密集的葉痕,根表面有細根痕或縱皺紋,斷面不整齊,淺棕黃色,外層有時暗棕色,邊緣紅紫色;根橫切面木栓層由數列木栓細胞組成,外側可見落皮層,木栓層外層可見石細胞,皮層寬廣,韌皮部有韌皮纖維,木質部導管放射狀排列,至中央呈單列,髓部小,髓部周圍纖維成片存在,粉末特征與組織特征相符。

3 地理分布與生境研究

3.1 地理分布

錢子剛等[9]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紫丹參分布于云南東部、中部至西部(麗江、永勝、鶴慶、大理、云龍、彌渡、臨滄、祿勸、昆明、嵩明、澄江、蒙自、羅平、馬龍、昭通等地)。四川西南部和貴州西部也有分布[10]。

3.2 生境

紫丹參生長于山坡草地、林邊路旁或疏林干燥地上,海拔 1 800~2 900 m[11]。錢子剛等[9]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紫丹參常見于山地紅壤土的松杉林下和次生草地、灌叢中由松科、杜鵑花科、殼斗科、樺木科、紫草科、傘形科、菊科、毛茛科、禾本科等植物組成的群落。

4 化學成分研究

鄧菲[12]從紫丹參中分離出13個化合物,主要為松羅烷型二萜醌類,其中L—焦谷氨酸為首次從鼠尾草屬中分離得到,丁二酸、柳杉酚、伊谷淄醇—棕櫚酸酯和蘇門樹脂酸為首次從滇丹參中分離得到。

黃超等[13]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研究不同來源紫丹參及丹參中脂溶性成分隱丹參酮、丹參酮I和丹參酮ⅡA的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2種藥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存在較大的差異。丹參中隱丹參酮、丹參酮I和丹參酮ⅡA平均含量約為紫丹參的17倍、2倍和3倍,紫丹參能否作為丹參的代用品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Tanaka T[14-15]從紫丹參中分離到酚酸類成分迷迭香酸、Yunnaneic acid A-H、Rabdosiin、紫草酸和紫草酸B。

張正付等[16]采用Diaion HP20大孔吸附樹脂、Sephadex LH-20凝膠等柱色譜,將紫丹參中的酚酸類成分進行分離純化,從中分離并鑒定出了原兒茶醛、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等12個酚酸類化合物,其中原兒茶醛、咖啡酸、阿魏酸、丹酚酸A、丹酚酸 C、9′-紫草酸 B 甲酯、9′′-紫草酸 B 甲酯、9′′′-紫草酸B二甲酯和9′-紫草酸B乙酯為首次從紫丹參中分離得到。

柳麗娟等[17]采用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紫丹參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最佳提取工藝,結果表明,最優(yōu)提取工藝為8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

5 種子萌發(fā)特性與栽培研究

5.1 種子萌發(fā)特性

張曉龍等[18]研究表明紫丹參種子發(fā)芽的最佳處理組合是 GA340 mg/L+6-BA 20 mg/L+IAA 5 mg/L+浸種24 h,種子發(fā)芽率可達90.3%,而且種子發(fā)芽較快,發(fā)芽持續(xù)時間較短,是種子發(fā)芽的理想處理方法;方差分析顯示,GA3濃度對紫丹參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達顯著差異水平(P<0.05),6-BA 濃度、IAA 濃度和浸種時間對種子發(fā)芽的作用不顯著。

5.2 栽培技術

國內外對紫丹參的栽培目前未見研究報道,只有同屬植物丹參有相關報道。種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這幾種方法中,分根繁殖生長的丹參根品質最好,產量最高,其次是扦插繁殖,最差的為種子繁殖。因此,丹參種植中應采用分根繁殖的方法[19]。肖克碩[20]研究表明,丹參種子在沙壤土條件下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均高于黏土,在夏季育苗出苗一般用時5 d左右,10月—11月為秋季移栽的最佳時間。

6 展望

紫丹參因野生資源分布區(qū)域少,種子自然萌發(fā)率低,加之生境被破壞,使其野生資源正逐漸減少,幾乎瀕臨滅絕。而目前紫丹參的栽培技術未見研究,其藥材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價格在逐漸升高。對紫丹參各方面的研究也不夠全面、深入,資源減少、發(fā)芽率較低、優(yōu)質高產等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為了保護紫丹參的資源并進行合理開發(fā)和可持續(xù)利用,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開展工作:第一,對紫丹參的資源分布及蘊藏量進行更加詳細、深入的調查研究;第二,篩選優(yōu)質、高產的種質資源,提高紫丹參的品質,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第三,針對紫丹參種子發(fā)芽率低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高其發(fā)芽率,加快繁殖速度;第四,采取有性生殖和無性繁殖并重的繁殖方式,加快其引種馴化進程。

猜你喜歡
丹參酮酚酸草酸
一測多評法比較不同生產廠家復方丹參片中丹參酮類成分的含量
多指標優(yōu)選丹參提取工藝研究
基于數據驅動和機制模型的丹參提取動力學研究
不同產地丹參藥材中四種丹參酮類成分的定性鑒別和含量測定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參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體內藥動學研究
雙咖酚酸在小鼠體內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與組織分布
右旋糖酐對草酸脫羧酶的修飾研究
丹參酚酸B對外周血內皮祖細胞增殖、粘附和遷移功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