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升華
學習困難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問題,是當前制約教育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難點問題,也影響著我國整個義務教育普及的水平和質量。學困生,不僅嚴重影響了中學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也為高層次的教育教學留下了困難和隱患。通過近兩年《學困生心理研究》課題的開展與探究得出:許多學困生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能沐浴到老師的真誠關心和關愛,他們同樣能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本文主要分析老師在關心和關愛學困生時應注意的方式方法角度探討怎樣轉化學困生,為學困生問題的解決提供淺薄思路和方法,也為如何促進學習優(yōu)秀者進一步發(fā)展作以探討。
一、要關心、關愛學困生,首先要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狀態(tài)
通過常期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學困生往往有如下心理特點:
1.惰性心理
學困生常期得不到家長的關心、教師的關懷、同學的幫助,總是處處自甘墮落。做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學習被拋到九霄云外。他們一旦被列入學困生的群體,做事沒有什么動力,自信心大減,人生態(tài)度悲觀,自暴自棄,一瀉千里,惰性心理自然產生。
2.逆反心理
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學困生的閃光點不易被發(fā)現,有進步容易被忽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不到及時的肯定,過多地批評、訓斥是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3.失落心理
一般來說,學困生在各個方面都不太令人滿意,在家里經常遭到父母的責罵而得不到疼愛,在學校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而得不到關心,同學們也歧視、疏遠他們,感情上得不到交流,人際交往的圈子就會不斷縮小,自然產生一種失落感。
4.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是在他人超越自我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反映。適度的嫉妒之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化作前進的動力,是超越他人的力量源泉。學生成了學困生以后,其自信與上進之心并沒有完全消失,學困生具有嫉妒心理,它有積極的一面,但其危害性也顯而易見,他們可能走極端,做出一些超乎尋常的事情。
5.孤獨心理
在學校,學困生與優(yōu)等生相比,得到老師的關懷要少得多,這個群體往往被老師、家長忽視。如果自己被他人當作學困生,心里總不是滋味,總覺得低人一等,部分學困生由于父母爭吵甚至離異,缺少家庭溫暖,因而無心學業(yè),致使學業(yè)較差加上部分老師的疏忽,使得學困生得不到應有的關心,更感到自己孤獨無助,久而久之,造成孤獨心理。
6.焦慮心理
學困生大多對教師、家長、同學常處于猜疑的緊張狀態(tài),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堵“精神之墻”,處處戒備、自我封閉而滋生焦慮傾向,害怕上課、作業(yè),畏懼考試,部分學困生基礎差,學習難以提高,因而膽小孤僻,怕家長、老師批評,見了家長、老師就躲躲閃閃,學習過程中常常表現出焦慮心理。
二、全面了解分析學困生,力爭心中有數
每個學困生的情況各有不同,家庭教育環(huán)境更是差異較大,因此必須利用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及交流等途徑,全面掌握每個學困生的家庭情況、思想動態(tài)、學習現狀、學習方法、能力水平,掌握他所能達到的學習程度,哪部分知識點存在思維障礙,學習態(tài)度及習慣如何,父母及家庭教育氛圍等等,從點滴熟悉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幫扶轉化教育。
三、點點滴滴,溫曖人心
關愛學困生,從細小做起。老師如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何和他們真誠相處,分享他們的快樂和煩惱,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傾注教師真誠的關心與關愛,與他們一路前行
最開始的時候,可以經常和每個學困生談話,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那科成績最不理想,幫助分析原因,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自身的最大缺點是什么,認識缺點,才能改正不足。這些同學普遍上課溜號,不聽課,所以學習成績落后。作業(yè)不會做就抄襲,有的同學根本就不做作業(yè)。面對這些同學,只能耐心疏導,傾注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關心。有的同學給予鼓勵,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有的同學加點壓力,有壓力才有前進的動力。對這些同學經常督促和提醒,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平常的話語,都表示教師時時的關注著他們。傾注教師真誠的關心與關愛,與他們一路前行。
2.時常寫紙條鼓勵,用愛的心情點燃一盞心燈
有些學生比較靦腆,見了老師不敢說話。就是常期跟他溝,也沒有辦法打開他的心結。對于這些學生,你可以通過寫紙條的方式鼓勵他,久而久之,他的心就會點亮。紙條的內容可以是幾個字,也可以是一段話。如:“面對下一次考試,你心中給自己定目標了嗎,如果你原來不夠努力,那么努力請從今日始,作為你們的老師,將會一直關注著你,期待著你,更愿分享你點滴的進步,老師給你一份祝福,愿你給自己一份驚喜?!?又如:“如果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昨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沒有到來,你能把握的只有今天,愿你把功夫用在平時的點滴里,珍惜現在的每一節(jié)課,莫荒廢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相信付出必有收獲,老師將會一直默默的關注著你?!标P注學困生,教師要有耐心、愛心和恒心,從細小的事情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即要愛白天鵝,也要愛丑小鴨,老師一定要相信用愛的心情一定能點燃另一盞心燈,點亮他們前進的燈塔。
3.關注他們的進步,及時表揚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困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即使是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多施雨露,少下風霜,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從而促使學困生在良好的發(fā)展軌道上前進。
4.放低教師的身價,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
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教師要經常抽出一定的時間深入到學困生的學習生活中去,與學困生廣泛地接觸,給予百倍的耐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tài),放低教師的身價,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自由、寬松隨和的態(tài)度中同他們進行交談,激起情感波瀾,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撤掉心理防線,把你做為知心朋友,再進一步交往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從而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四、學困生需要關愛,更需要善待
做為教師,不但要關心和關愛學困生,更要善待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揚起前進的風帆,鼓起爭創(chuàng)優(yōu)秀的勇氣,那么老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輕易給后進學生貼標簽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種心理勝過父母給予的獎勵,學困生更不例外。當他們的行為不合乎老師的要求時,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有些學生因屢教不改,個別老師很生氣,于是就認為學生沒出息或者沒救了,甚至認為該生是班內最差的學生、最笨的學生等。雖然老師只是出于一種無奈或氣憤,但學生卻牢記在心,不服氣的學生會變壓力為動力,發(fā)奮苦讀,向教師證實自己的能力,而個性強的學生會從此記恨在心,與教師關系日漸疏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則會自報自棄,從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慎言。
2.不要總將學困生與學習好的相比
當教師在公共場合屢此批評學生時,學生的第一反映是沒面子,第二反映是對教師有誠見,第三反映就是敵視,盡管有時迫于教師的威嚴學生不敢發(fā)作,但內心的怨氣會越結越深,如同地下的巖漿,在一定的時候會噴發(fā)出來,演變?yōu)閹熒g的正面交鋒。做教師的一定要把握好,不要總向學生說某某同學學習如何,你是怎么學的。而是要幫助學生尋找原因,優(yōu)勢在哪,不足之處在哪,怎樣努力會有所進步,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真誠關心時,他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的。
3.不要總讓學生叫家長
學困生總怕的就是老師讓找家長。在老師和學生面前他們自認為是低人一等的,從內心深處他們想給自己尋找一片安逸的場所,讓疲備的心得到放松,因此他們不想讓家長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一面。為此,千方百計地阻攔教師見到家長。教師可視情況與學生談心,讓學生了解與家長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不是告狀,打消學生的顧慮,或者教師可直接與家長電話交流,指導家長協助孩子學習。
4.在課堂上不要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學困生的存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無可厚非,但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困生。我們??吹接行W困生上課時愛做小動作或開小差,有時會竊竊私語,甚至大聲喧嘩,其實是一種潛在的渴望關注的行為表現。好學生大部分表現不錯,無需老師操心,但學困生因為得不到肯定,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一句贊揚的話,一聲問候,都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感動。
5.永遠不要對學困生失望
每位學生都想成材,學困生更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的實現是很困難的,需要老師的不斷鼓勵,也許老師的一句鼓勵會讓學困生終身受用。我們常會發(fā)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在校學習時學習很差,但在社會上卻有所成就,這說明他們的生存能力很強,而有些學生在校時表現突出,在社會上卻是平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會使學困生在學校里過得更有價值。所以,當我們真心誠意地去關注學困生時,才會發(fā)現我們的班級管理會越來越輕松,教學質量會越來越高。
俗語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學困生只要站在老師的關心與關愛的“階梯”上,經過積極的誘導和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轉化為優(yōu)生的,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yōu)生都有其個人自身魅力的一面,只要我們教育者“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無私而偉大的師愛去喚醒每一個學生的心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桃李定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