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是一個民族興旺發(fā)達的生力軍,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運興。習近平對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多次講話中為青年的發(fā)展指明方向。愛國,是青年學生應形成的最為本質的情感,在習近平青年觀的指引下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觀啟發(fā)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培育學生的歷史認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通過愛國主義元素潛入教學過程、社會實踐過程、校園環(huán)境建設,啟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極大地增加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青年;學生;愛國觀;啟發(fā)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1-0151-02
黨的十八大號召“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1]。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發(fā)展、青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關懷備至。此外,他對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重視。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敶袊?,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2]在北京大學同師生代表座談時對當代青年提出了“愛國、勵志、求真、力行”[3]的熱切期盼,將愛國置于首要位置。與此同時,公民層面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將愛國放在第一的位置,可見愛國是一個民族發(fā)展壯大的靈魂。熱愛祖國是每個人最純潔、最高尚的情感。愛國是一個人對祖國的歸屬感與認同感的核心體現(xiàn)。
一、青年學生愛國觀的內(nèi)涵
“愛國是一種自然基礎之上產(chǎn)生的樸素的情感,是任何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及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等,是超越階級、政黨、民族、國家的一種普遍存在的思想觀念,任何國家、社會、民族乃至每一個個體都存在著愛國的思想情感”[4]。愛國主義則是對愛國主義情懷的常用的表達,馬克思、恩格斯雖然認為“工人無國界”,對愛國主義沒有明確表達,但馬克思在給阿爾諾德·盧格的信中指出:“目前我正在荷蘭旅行。根據(jù)這里和法國的報紙判斷,德國已深深地陷入泥潭,而且會越陷越深。我向您保證,連絲毫沒有民族自尊心的人也會感受到這種民族恥辱,即使在荷蘭也是如此”[5]。此處,民族自尊心正是對愛國主義的隱晦表達,用不同的詞匯將愛國主義情懷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列寧則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基礎上,認為“愛國主義是由于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6]。愛國,既有理論厚度,也有情感高度。新時代培育青年學生正確的愛國觀極具必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新時代青年應厚植于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愛國是一個人最為本質的情感,青年學生愛國觀則是指青年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對待祖國的態(tài)度、觀念。新時代青年學生愛國觀的培育既要培育學生的理性思維,促使其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又要注意培育方式方法的科學合理性,將啟發(fā)式教育理念融入愛國觀培育全過程。
二、青年學生愛國觀培育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青年的發(fā)展寄予厚望,認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應該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祖國,要擔當時代責任,要砥礪奮進。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解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以及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新時代教育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培養(yǎng)建設者、培養(yǎng)接班人。接班人的培育首要任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有志青年。
(一)愛國觀培育要尊重歷史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上千年歷史。讀史使人明智,正視歷史、尊重歷史是青年愛國觀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新時代青年應該正視歷史,在歷史事跡中激發(fā)愛國主義熱血。落后就要挨打,新時代青年應銘記歷史給予的鐵的教訓。中華民族被侵略史是一段屈辱史,革命先烈用愛國熱血與民族靈魂換來了祖國的和平與民族的尊嚴。新時代青年應熟讀抗日史,在歷史的學習中激發(fā)自己的愛國情、報國志,用歷史的車輪推動自己奮勇前進。當代社會形勢復雜多變,各種思潮此起彼伏,難免存在著一些異樣的聲音。青年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備受挑戰(zhàn),青年愛國主義教育迫在眉睫。新時代青年應該引以為戒,面對近代以來的屈辱史應該堅守一份道德底線,在歷史事件中感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在歷史事件中激發(fā)愛國激情與熱血。面對屈辱史,我們不能采取閉關鎖國的敵視態(tài)度,而要從閉關鎖國、落后挨打中汲取教訓,打開國門,學習借鑒,壯大自己。
(二)愛國觀培育要增強文化自信
批判繼承,理性認知。在這個文化交融的時代,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應建立在對傳統(tǒng)文化、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上。首先,青年應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發(fā)揚者,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愛國主義源泉,品味愛國思想、愛國行為的歷史韻味?!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愛國情、報國志應有盡有,詩詞歌賦將其表達得淋漓盡致。愛國題材的詩詞占據(jù)古典詩詞的半壁江山。一方面,表達了古代君王的社會治理之道——注重國人愛國情懷的培育,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和平與穩(wěn)定;另一方面,也傳達出來人們內(nèi)心的愛國忠君思想,以及其深受儒家家國同構思想啟發(fā)的韻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愛國思想突出,青年有底氣樹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信。其次,在中外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青年應保持理性,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并非一味地排斥外來文化,無條件地閉關守舊。反之,在中外文化交融的時代,一方面要堅持對外開放,在開放中借鑒吸收外來文化,借鑒吸收外來優(yōu)秀成果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堅守住愛國底線,防止外來文化的滲透。最后,青年的文化自信還體現(xiàn)在成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中華文化的繁榮壯大不僅體現(xiàn)在對外來文化的合理借鑒吸收上,還體現(xiàn)在走出去,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青年有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一方面,順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在沿線國家做文化傳播的使者;另一方面,隨著國際交流學習機會的增多,青年應在交流學習中不自覺地傳播中華文化,在交流學習中找到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以文化自信帶動民族自信,以文化自信激發(fā)愛國熱情。
(三)愛國觀培育要樹立家國情懷
青年愛國即愛家。有國才有家,青年學生應樹立家國同構情懷。家庭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凹覈瑯嫛彼枷胧莻鹘y(tǒng)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同樣反映了“家”與“國”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箲?zhàn)時期,老百姓為了掩護八路軍,在敵人的拷問下不惜交出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心中有“國”這個大家,他們相信有大家才有小家。和平年代,解放軍戰(zhàn)士抗洪搶險奔赴一線,涼山火災犧牲于火海,只因為他們心中有“國”這個大家,因為他們懂得,小家的犧牲是為了更多的大家有一片安寧的凈土。與此同時,“國”這個大家又是由無數(shù)個小家構成,只有小家管理好了大家才能和平安定。愛國與愛家具有一致性,大家安,小家才能幸福安定。因此,新時代青年更應樹立家國情懷。
三、青年學生愛國觀的啟發(fā)式培育策略
啟發(fā)式教學是指根據(jù)教學目的、內(nèi)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guī)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fā)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方法。孔子認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墩撜Z·述而》)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chǎn)術”則以獨特的教育方式啟發(fā)人們對問題的思考。灌輸與啟發(fā)相統(tǒng)一的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灌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啟發(fā)式教育方法的運用尚不成熟且容易被忽略。然而,青年學生往往對運用理論式的灌輸方法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存在抵觸心理。因此,青年學生愛國觀的培育應采取多形式、多角度的啟發(fā)式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在社會實踐中啟發(fā)、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啟發(fā)。
(一)灌輸啟發(fā)相統(tǒng)一,感悟體驗促升華
青年學生愛國觀培育要堅持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結合。灌輸理論是黨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理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育對象往往對采用不恰當?shù)慕虒W方式進行灌輸理論教育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理論灌輸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往往也采用這種常用的顯性教育方法,顯性的表達方式一旦超越學生心中的接受標準就會變成灌輸式教育。這種灌輸式教育往往是單一的對象性傳輸,缺乏學生主體性思維,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愛國主義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情景教學法。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回歸歷史事件與歷史場景之中,通過情與景的融通,在體驗中啟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又如追問式的啟發(fā)教育方式。通過課前的精心備課,設置有價值的問題探討形式,在追問中激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啟發(fā)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在辯證思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再如,采取新型的教學載體。通過視頻播放、VR技術運用,讓學生帶著樂趣與好奇心學習,觀看影視作品,懷著欣賞的心態(tài)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二)社會實踐注情懷,民族交流受啟發(fā)
社會實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愛國主義教育應潛入社會實踐之中,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啟發(fā)學生形成正確的愛國觀?!凹埳系脕斫K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只在課堂中進行教育,更要融入社會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強本領?!盵7]愛國主義教育應在學生的課余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貫徹落實,促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啟發(fā)。比如,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學習參觀,將愛國主義教育課堂移至紅色革命根據(jù)地,讓學生在參觀者學習,在學習中由內(nèi)而外地散發(fā)出愛國主義熱情,從而促使愛國主義教育做實、落地。再如,鼓勵學生前往邊疆地區(qū)支教,以教育者的身份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中小學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教育角色的轉換,原本的教育對象由受教育者變?yōu)榻逃?,愛國主義熱情與思維將在愛國主義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隱性地被激活,愛國主義情感隱性地被啟發(fā)。一方面,通過實地教學、親切感知,極易發(fā)生情感共鳴,增強愛國主義實效性;另一方面,通過各民族間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文化多樣性的感悟,極易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穩(wěn)定。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均達到了良好的啟發(fā)式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潛移默化地形成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自然環(huán)境育情操,人文環(huán)境化靈魂
以文化人、以景啟魂。青年學生愛國觀的培育要構建愛國主義教育大環(huán)境。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將達到教育人、滋養(yǎng)魂的作用。愛國主義教育應依托校園環(huán)境建設,打造融入愛國主題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首先,營造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離不開良好的綠色植物裝飾。校園建設應注重校園綠植規(guī)劃,將自然環(huán)境通過人工美化的方式轉化為一種文化。例如,用綠植搭建愛國主義主題公園,通過綠植構造祖國大好山河,祖國多民族、多文化的創(chuàng)意圖景,在學生讀書之余同步啟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其次,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一方面,構建愛國主義詩詞墻,建設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走廊。食堂、寢室、樓道等地均可打造愛國主題教育藝術展,讓學生在走路、吃飯、睡前睡后均可接受適當?shù)膼蹏髁x文化熏陶。另一方面,定期舉行愛國主義主題月教育活動。比如,愛國主題詩詞朗誦大賽、愛國常識知識競賽、愛國歌曲合唱大賽等,在校園中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環(huán)境氛圍,通過形式多樣的愛國主題活動啟發(fā)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其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44.
[2]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3]習近平.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
[4]佘雙好,陳君.科學認識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和特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0):52-58.
[5]1843年馬克思致阿爾諾德·盧格[M]//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6]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收稿日期:2019-06-03
作者簡介:王俊偉(1994-),男,四川江油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