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
摘 要:唐傳奇《離魂記》講述了王宙與張倩娘的愛情故事,鄭光祖根據(jù)這部作品改編成元雜劇《迷青鎖倩女離魂》。在這兩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論文通過對人物形象嬗變進行分析,從唐代和元代文人心態(tài)以及婚戀觀念兩個方面揭示其變化的原因。
關(guān)鍵詞:男性形象;女性形象;文人心態(tài);婚戀觀念
一、人物形象的設(shè)計
(一)女性形象的嬗變
《離魂記》中倩娘是官家張鎰之女,端艷絕倫,與王宙青梅竹馬,日久情深。當(dāng)面對張鎰的悔婚時,倩娘聞而郁抑,沒有更多的言語反抗,而更多的是順從。當(dāng)倩娘之魂奔于王宙,倩娘之魂哭述到“君深情不易,私將殺身奉報,是以往民來本以亡命來奔”從中可以看出倩娘離魂更多的是被王宙的深情所打動,而不僅僅因為自己對王宙的真愛。倩娘在愛情中總是處于被動地位,表現(xiàn)更多的是性格中柔順的一面。五年之后倩娘因思念父母想歸家,又對王宙哭述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來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言獨存也?”我們既可以看出倩娘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又表明其為愛情而私自結(jié)合不正當(dāng),必須納入封建正統(tǒng)才能名正言順。在這部作品中著重描述了倩娘的離體之魂,而對離魂之體則描述不多,不具有獨立的意識和行動,只是一具昏沉的病體。
元雜劇鄭光祖《倩女離魂》中張倩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不僅表現(xiàn)在張倩女的身份上,更體現(xiàn)在她在婚姻愛情中追求自主和個性的自由?!顿慌x魂》中倩女是衡州張公弼之女,其父早亡。文中雖未交代張公弼的身份,但從他與王同知家指腹為婚及其家“三輩不招白衣秀士”的話來看,應(yīng)是出自顯貴之家。在這部作品中,倩女是一個潑辣、富有真情反抗的女性形象,她在愛情的角逐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她與王文舉的婚姻能最終圓滿,也是由她的反抗和執(zhí)著促成的。在這部作品中對三個倩女(身魂合一之倩女、倩女之魂、無魂之倩女)都有深刻表現(xiàn)。
(二)男性形象的嬗變
男主公的嬗變主要表現(xiàn)在對待愛情功名的態(tài)度上?!峨x魂記》中王宙官職在身,對倩娘感情深厚,“常私感想于寤寐”,當(dāng)舅父將倩女另許他人時王宙“深恚恨”,遂托故離家,“陰恨悲慟” 。對于倩娘夜追而來,“驚喜發(fā)狂,執(zhí)于問其從來。”“欣躍特甚”并立即將倩娘藏匿船中,連夜循去。對愛人的癡情,對感情的執(zhí)著,在王宙身上體現(xiàn)十分突出。王宙在愛情中的主導(dǎo)地位表現(xiàn)出士人特有的自信。而對于功名文中只字未提,王宙只是在愛情遇到挫折時,才“托以當(dāng)調(diào),請赴京”
他進京本意不在追求功名,而為排遣心中的不平,在王宙身上顯示出唐代士人的強烈的主體意識,堅強自信的性格。
《倩女離魂》中王文舉的形象則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王文舉成個窮書生.出場時自報家門,“小生姓王,名文舉。先父任衡州同知,不幸父母雙亡。父親存日,曾與本處張公弼指腹成親。不想先母生了小生,張宅生了一女,因伯父下世,不曾成此親事。岳母數(shù)次寄書來問。如今春榜動,選場開,小生一則待往長安應(yīng)舉,二者就探望岳母,走一遭去?!蓖跷呐e顯然對自己與倩女的親事早已了然在心,可卻只字不提,“往長安應(yīng)舉”才是此行的首要目的。他把功名利祿凌駕愛情之上。老夫人讓倩女拜他為兄長,違背婚約行為似乎也并為使他產(chǎn)生什么觸動,只一心惦記著“便索長行,往長安應(yīng)舉去?!敝钡秸哿に蛣e時,他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問及婚事,面對老夫人的得官才能成親的要求,他似乎不太在心。而一再對倩女說:“小姐,我若是為了官啊,你就是縣君夫人也?!碑?dāng)他看到夜追而來的倩女時由衷喜悅,而是驚慌的問倩女“若是老夫人知道了,怎么也?”續(xù)他而又震怒斥責(zé)“古人云:聘則為妻,奔則為妾。老夫人許了親事,待小生得官,回來偕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你今私自趕來有玷風(fēng)化,是何道理?”執(zhí)意不留倩女。直到倩女再三表達真情后,才勉強答應(yīng)一同赴京。在倩女熱烈追求和勇敢抗?fàn)幟媲?,王文舉則顯得懦弱膽小。王文舉在得官之后與倩女同回張家,進門認罪“小生不合似帶小姐進京,不曾告知”。當(dāng)發(fā)現(xiàn)真正的倩女(無魂之倩女)臥在床時,老夫人認為離魂倩女必是鬼魅,王文舉居然將要把與自己生活了三年的發(fā)妻之魂“一劍揮之兩段”。 王文舉深受封建文化的影響,同時內(nèi)心深處又有情與禮、欲與理的沖突。
二、《離魂記》到《倩女離魂》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變化的原因
通過分析對比《離魂記》到《倩女離魂》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異同,進一步探究其變化的內(nèi)部原因。
(一)文人心態(tài)迥異
1.唐代士人心態(tài)
唐代是政治開明,思想開放的時代。唐代社會開放程度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較少見的,唐時經(jīng)濟繁榮,促進了中外交流,經(jīng)濟往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使唐朝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唐王朝在意識形態(tài)上基本上是三教并行的政策,這使人的思想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放,文士生活在自由、活躍、寬松的政治思想環(huán)境中社會壓力較輕,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與希望。
同時唐代科舉制度漸趨完善,來自社會較低層的庶族知識分子有機會進入上層社會。社會對科舉的重視也使文人地位顯著提高,同時唐代重視科舉一定程度造成唐傳奇興盛,許多傳奇都是文人溫卷之作。身處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文士的情感得以自由的表達,個性得以充分張揚,其心態(tài)整體上明朗健康。在《離魂記》中王宙深愛倩娘,而倩娘另許他人,使他憤然離去。當(dāng)船上相逢驚喜交加,于是攜倩娘夜遁,其對愛情的執(zhí)著反映出唐代士人強烈的主體意識,堅強自信的性格和剛健豪蕩精神風(fēng)貌。另外唐傳奇大多以自娛為目的。文人因為作官、入仕或冶游途中百無聊賴,相互談?wù)摳髯运媛勂媛勜乱詩蕵废病T谔苽髌嬷形娜藢Α捌G遇”津津樂道,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2.元代文人心態(tài)
元代文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于唐代文人可謂一落千丈,統(tǒng)治者貶斥文士。當(dāng)時社會流的“九儒十丐”可見當(dāng)時文人地位的低下。元朝多次廢除科舉制使文人求仕無門,更加降低了文人的社會地位。王國維先生認為正是因為科舉制度的中止導(dǎo)致元雜劇的興盛:“蓋自唐宋以來,士人競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廢之,彼其才力無所用,而于詞曲發(fā)之。且金時科目之舉,最為淺陋。此種人士,一旦失所業(yè),固不能為學(xué)術(shù)之上事,而高文典冊,又非其所素習(xí)也,適雜劇之新體出,遂多從事于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其間,充其才力,而元劇之作,遂為千古獨絕之文字?!?/p>
唐代文士處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時代,社會地位較高,對前途充滿自信;與之相比元代文人則不同,他們失去了科舉入仕的途徑,喪失了文人的優(yōu)越感,甚至失去了讀書人的自尊。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文士科舉無門、仕途無望、生活貧苦、心志挫折。于是他們創(chuàng)作雜劇,一方面為了謀生,一方面則書憤。他們在元雜劇中尋夢,借助于狀元及第,仕婚兩全的士子形象的塑造寄托自己的理想,彌補自己心理的不平衡。在《倩女離魂》中王文舉功成名就同時又得到美滿婚姻,正是元雜劇作家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反映,王文舉懦弱的性格也折射出元代文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心理狀況。
(二)婚戀觀念的嬗變
1.唐傳奇的婚戀觀念
愛情婚姻生活是唐傳奇的重要題材,在唐傳奇中的愛情理想大多都是郎才女貌,這種婚戀標(biāo)準(zhǔn)與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比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同時唐傳奇的創(chuàng)作也受到唐代門第觀念的影響。在唐代非常講究門第,當(dāng)時以太原王、范陽李、滎陽鄭、清河博陵二崔、趙郡隴西二李為名門望族,“好自矜地望,雖累葉陵夷,茍他族欲為婚姻,必多責(zé)財幣,或舍其鄉(xiāng)里而妄稱名族,或兄弟齊列而更以妻族相陵”。
在《離魂記》中表達了對自由美好愛情的向往,對父母包辦婚姻的反對。同時體現(xiàn)才貌婚配的愛情觀念,倩娘 “端妍絕倫”,王宙“幼聰悟,美容范”正是這種觀念的體現(xiàn)。
不過在《離魂記》中也有門第觀念的痕跡。 “托以當(dāng)調(diào)”我們可知王宙離開張鎰家時已經(jīng)官職在身。而張鎰把女兒另許“幕僚之選者”,我們可以推測此人官職或門第高于王宙,所以張鎰才悔婚。
2.元雜劇的婚戀觀念
從唐傳奇《離魂記》中倩娘形象到元雜劇鄭光祖《倩女離魂》倩女形象的嬗變可以反映出元雜劇中女性地位與唐傳奇相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女性在婚姻中表現(xiàn)出一種積極主動的精神。在元雜劇中,大多婚戀觀念都是才子佳人一見鐘情。“一見鐘情”幾乎是封建社會男女戀愛的唯一方式,這種方式產(chǎn)生的心理基礎(chǔ)是貌,因貌吸引才產(chǎn)生情,這正是對唐傳奇才貌婚配觀念的繼承,但同時在元雜劇中又有新的發(fā)展,在元雜劇中更加注重真情,認為情才是婚姻的基礎(chǔ),重感情輕功名的思想隨處可見。
在《倩女離魂》中張倩女與王文舉也是一見鐘情,雖僅一面之交倩女就“神魂馳蕩”得了相思病,而王文舉也“切切于懷,放心不下”。但在作品中沒有對倩女的容貌進行正面描寫,只是側(cè)面反映。而對倩女的“才”有所反映,在楔子中交代倩女針指女工,飲食茶水,無所不會。在封建社會中對女性的“才”的要求就是知書達理,賢惠端莊。從重貌到要求女性才貌舉全,可以反映出女性作為人的主體價值受到社會的尊重。在《倩女離魂》中,更加體現(xiàn)了情的價值,愛情重于功名。愛情是倩女的唯一追求,愛情高于門第,愛情高于功名。在折柳亭送別時倩女唱到“廝隨著司馬題橋,也不指望駟馬高車顯榮耀。爭把瓊姬棄卻,比及盼子高來到,早辜負了碧潭花下鳳鸞交.”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xué)史(第三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魯迅校錄.唐傳奇集[M].文學(xué)古籍刊行出版社.1956.
[3]陳平原主編.元雜劇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程國賦著.唐代小說嬗變研究[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