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進
福建均融律師事務所,福建 廈門 361000
資本,是公司生存和發(fā)展的保障,是對外發(fā)生關系時的信用基礎。股東的出資,是公司資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司得以正常運行與良好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股東只有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資本才能維持和穩(wěn)定。因此,出資義務是股東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定義務之一,是出資人獲得股東資格的對價。
然而,在以“經濟人”假設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中,利用最少資源實現(xiàn)收益最大化是經濟活動的基本準則,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會計算成本收益。為了個人利益最大化,公司股東會做出未盡出資義務(包括未履行出資義務和未全部履行出資義務)的行為。這既損害了公司利益,也侵害了其他已經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的利益,更使得公司的償債能力降低,可能損害債權人權利。
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雖然對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及其法律責任進行了規(guī)定,但仍較為籠統(tǒng),特別是在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情況下,對判斷是否已經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標準缺乏明確規(guī)定,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時缺乏統(tǒng)一、明確的認定尺度,同時也給缺乏誠信的公司參與者留下了可乘之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下稱“《公司法解釋三》”),在既有立法規(guī)定的基礎上,結合審判實踐中出現(xiàn)的典型案件,對如何處理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問題進行了有益的補充,為法院審理案件,當事人預測風險、尋求法律救濟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規(guī)范。
筆者在學習《公司法解釋三》的基礎上,對該司法解釋中有關股東未盡出資義務的規(guī)則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加深對該司法解釋的理解,更好地指導法律實務工作。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認股人未按期交納所認購股份的股款的(第六條)。
(二)出資人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或者以設定權利負擔的土地使用權出資,未辦理土地變更手續(xù)或者解除權利負擔的(第八條)。
(三)出資人以非貨幣財產出資,未依法進行價格評估的(第九條)。
(四)出資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權或者需要辦理權屬登記的知識產權等財產出資,未辦理權屬變更手續(xù),或者未實際交付的(第十條)。
(五)出資人以其他公司股權出資,但不符合《公司法解釋三》規(guī)定條件的(第十一條)。
《公司法解釋三》規(guī)定的上述五種情形,只是法院在總結眾多復雜案件的基礎上,提煉出五類較為典型的未盡出資義務的情況,并規(guī)定了相應的處理方式。實踐中,未盡出資義務的情形層出不窮,絕非上述五種情況所能全部涵蓋的。因此,除上述五種情形之外,只要是未履行出資義務或未全部履行出資義務的,均可適用《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對未盡出資義務的一般性規(guī)定加以約束。
(一)針對上述第一種情形,即股份有限公司的認股人未按期繳納認股款的,應區(qū)分兩種情形分別加以對待。一種情形是,經公司發(fā)起人催告后,認股人在合理期限內繳納了認股款。在此種情形下,仍應認可該認股人的股東資格,但若因認股人延期繳納認股款給公司造成損失,公司可向該認股人主張賠償責任。另一情形是,認股人在公司發(fā)起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內仍未繳納認股款的,發(fā)起人可對該股份另行募集,該另行募集行為有效。在處理此問題時應注意兩個必備條件,即發(fā)起人催告和在合理期限內認股人未繳納認股款,只有在滿足上述兩條件后發(fā)起人才可另行募集。
(二)對出資人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資,或者擬出資的土地使用權上設定權利負擔的,出資人應當在指定的合理期限內辦理土地變更手續(xù)或者解除權利負擔,否則應認定出資人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
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而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對此種未盡出資義務的情況,法院只能責令其限期辦理,如其不予辦理或無法辦理,法院也只能認定其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而無權裁判其必須辦理。這涉及到司法權不能干涉行政權,法院裁判不能代替行政審批的問題。
(三)由于在2005年《公司法》中僅規(guī)定了可以非貨幣財產進行出資的形式,但未明確規(guī)定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標準和程序,為對非貨幣財產進行出資的形式予以規(guī)范,《公司法解釋三》對此問題作出了專門規(guī)定。
在擬出資的非貨幣財產實際價額未經評估的情況下,其實際價額是否與章程所規(guī)定的價額相符,法院無法自行確認。因此,在法院認定出資人是否完全履行出資義務時,應依法委托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對評估價額與章程規(guī)定的價額比較后,才能確定出資人是否完全履行了出資義務。
前述方式雖具有可操作性,可便捷解決糾紛,但筆者對以此種方式確定股東是否未盡出資義務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存在疑慮。因為評估盡管需要參考很多數(shù)據(jù),但終究是一種帶有主觀性的價值判斷。在實踐中,由于評估機構不同,采用的評估方法不同,對同一非貨幣財產會產生不同的評估結果,而且差距可能很大。此外,出資人用以出資的非貨幣財產價額是否與章程規(guī)定相符,應以其出資時財產的價值為準。但是,法院委托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必定是一種事后行為,此時財產價額與出資時財產價額可能會有波動,而且差距也可能很大。那么,在此種情況下,法院如何保障評估的公正性、客觀性,將是一個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四)《公司法解釋三》對出資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權或者需要辦理權屬登記的知識產權等財產出資時,未辦理權屬變更手續(xù)或者未實際交付的情況進行了規(guī)定,明確了非貨幣財產出資到位與否的界限。
對上述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確定了財產權屬變更與實際交付同時并用的裁判標準。對于財產已經實際交付,但未辦理權屬變更登記的,法院責令出資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限內辦理變更登記,待辦理完畢后,才能認定其履行了出資義務。對于財產已經辦理權屬變更登記,但未實際交付的,法院可判令出資人向公司實際交付,交付前不享有股東權利。也就是說,出資人必須既要辦理權屬變更登記,又要履行實際交付義務,只有同時滿足上述兩項要求時,法院才能認定其履行了完全的出資義務,可以享受股東權利。
(五)盡管《公司法》對出資人是否能以股權作為出資,未明確表態(tài),但在實踐中以股權出資的情況很多,例如以股票交換股票的形式進行企業(yè)并購就是典型的以股權作為出資的方式。
《公司法解釋三》對以股權出資的條件及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處理措施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為法院處理類似糾紛確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股東應以其合法持有、依法可轉讓、無權利瑕疵或者權利負擔的股權作為出資,且已經履行了價值評估,并完成了股權轉讓。在用以出資的股權同時滿足上述要求時,就可以認定該出資人已完全履行了出資義務。
若股東以股權出資時未依法進行評估,那么法院同樣可以委托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此處適用上述對以非貨幣財產評估價額與章程規(guī)定價額是否相符的規(guī)定。如果股東以股權出資時未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如合法持有、依法可轉讓、無權利瑕疵或權利負擔、完成權利轉讓等),法院應當責令其限期補正,未補正的,認定其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
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公司法解釋三》在《公司法》的基礎上,拓寬了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范圍。
(一)發(fā)起人的連帶責任。在股東未盡出資義務時,公司、其他股東及公司債權人可請求公司發(fā)起人與該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發(fā)起人在承擔責任后可向該股東進行追償。
(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公司增資時,若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對此采取放縱態(tài)度或提供幫助的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可能會因為未盡勤勉、忠誠義務而被要求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在其承擔責任后,可向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追償。這是《公司法解釋三》在《公司法》基礎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是該司法解釋的亮點。
(三)股權受讓人的責任。在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轉讓其股權時,如果受讓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股東未盡出資義務的事實,但仍受讓該股權的,公司或公司債權人可以請求該股權受讓人與原出資人承擔連帶責任。
(一)訴訟時效的問題。在股東未盡出資義務的情況下,公司或其他股東請求其履行出資義務的,被告股東以此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法院是不予支持的。此外,若公司債權人的債權尚未經過訴訟時效期間,債權人請求股東履行出資義務,被告股東以該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為由進行抗辯,法院對此亦不予支持。也就是說,對未盡出資義務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請求本身,是沒有訴訟時效限制的。
(二)對未盡出資義務股東的股東權利的限制。若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公司有權依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對該股東的利潤分配請求權、新股優(yōu)先認購權及剩余財產分配權進行合理限制。但是,本人認為,與利潤分配請求權、新股優(yōu)先認購權及剩余財產分配權相比,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股東的表決權。如果在股東未盡出資義務時,公司可以對其表決權加以合理限制,更能促使其盡快履行出資義務,從而保障公司資本的維持。但《公司法解釋三》未將表決權納入到可受限制的范圍內。
(三)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履行補充賠償責任后,可免責。實踐中,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可能會被公司的多個債權人在同一個法院或者不同地區(qū)的法院起訴,要求履行出資義務。由于不同法院之間是不聯(lián)網(wǎng)的,這就造成了根據(jù)不同的法院判決,一個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要對多個公司債權人進行賠償,且賠償數(shù)額可能要遠遠大于其未盡出資義務的金額,這對該股東是不公平的。因此《司法解釋三》規(guī)定,未盡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shù)牟糠殖袚a充賠償責任后,其他債權人再次以其未盡出資義務為由提出賠償請求,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總之,就股東未盡出資義務問題,《公司法解釋三》從多層面落實了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限制了股東的非誠信行為,為穩(wěn)定和維持公司資本提供了有益的幫助,為促進公司依法設立,保護公司、其他股東及公司債權人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