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 吳翼偉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核醫(yī)學科,215000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占全部NHL的30%~40%[1-2]。近年來,18F-FDG PET/CT作為一種全身、無創(chuàng)的功能代謝顯像方法,對DLBCL患者預后評估的價值已得到公認[3-4]。但仍有約14%的治療結束后PET/CT(end of treatment PET/CT,ePET/CT)評價為陰性的患者會出現疾病復發(fā)[5],因此,需要對這些患者進行進一步的風險分層,以制定更加具體化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0例ePET/CT評價為陰性的患者,探究改良國際預后指標(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NCCN-IPI)對這60例患者進一步預后分層的價值。
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行18F-FDG PET/CT檢查的經病理確診的DLBCL患者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齡51歲(16~81歲)。所有患者的具體臨床資料結果及患者NCCN-IPI分組情況詳見表1。
NCCN-IPI包括8個計分點:Ⅲ~Ⅳ期、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體力狀況(e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評分≥2分以及骨髓、中樞神經系統(tǒng)、肝/胃腸道或肺侵犯,每項計1分;年齡40~60歲,計1分,60~75歲,計2分,>75歲,計3分;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比率1~3,計1分,>3,計2分??偡譃?~1分為低危;2~3分為中低危;4~5分為中高危;≥6分為高危。
患者入組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無并發(fā)其他惡性腫瘤;(2)經R-CHOP(利妥昔單抗+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強的松)類方案化療6周期以上;(3)ePET/CT評價為陰性的患者。
表1 60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征Table 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60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掃描儀為美國GE 公司Discovery STE16 PET/CT儀,患者檢查前禁食4~6 h以上,檢查當日空腹血糖,控制在11.0 mmol/L以下,按 3.7~7.4 MBq/kg體重靜脈注射18F-FDG,該顯像劑由南京安迪科正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純>95%。靜臥休息1 h,期間囑患者多飲水,檢查前20 min排空膀胱,再飲水250 mL后開始檢查。掃描范圍自大腿中上段至顱頂(共6~8個床位)。CT掃描條件:電壓120 kV,電流150 mA,層厚3.75 mm。PET 掃描條件:3 min/床位,三維模式采集。掃描完成后基于CT圖像對PET圖像進行衰減校正,采用迭代法重建獲得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影像及PET和CT的融合圖像。
所有患者ePET/CT檢查結果由一位有經驗的核醫(yī)學科主治醫(yī)師進行閱片,由一位高年資主任醫(yī)師審核,ePET/CT顯像結果的判讀方法采用Deauville標準[6],其定義如下:1分,無攝取或攝取不超過本底;2分,攝取≤縱隔血池;3分,縱隔血池<攝取≤肝臟本底;4分,任何病灶部位的攝取值輕度高于肝臟本底;5分,任何病灶的攝取值明顯高于肝臟本底(>2~3倍)或有任何新的病灶出現。依據上述方法,ePET/CT顯像結果中,1~3分為陰性,4~5分為陽性。
通過門診及電話隨訪患者生存情況,隨訪終點為2018年8月,中位隨訪時間34個月(14~69個月)。根據病理學、多種影像學檢查及臨床隨訪結果明確是否有腫瘤復發(fā)或進展。無進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時間為疾病確診至首次出現疾病進展、復發(fā)或隨訪截止的時間。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時間為疾病確診至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或隨訪截止的時間。生存時間以“月”計算。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生存曲線勾畫及統(tǒng)計分析,預后分析及組間PFS和OS的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截止隨訪結束,60例患者中10例出現疾病進展或復發(fā),4例死亡,未達到中位PFS時間,平均PFS為(56.50±2.73)個月,未達到中位OS時間,平均OS為(61.98±1.92)個月,所有患者的2年PFS率為83.33%(50/60),2年OS率為96.67%(58/60)。預后分析結果顯示,Ann Arbor分期、ECOG PS評分、NCCN-IPI影響患者PFS(均P<0.05);年齡、Ann Arbor分期、ECOG PS評分和NCCN-IPI影響患者OS(均P<0.05)(表2)。
表2 60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相關預后因素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60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CCN-IPI評分結果顯示,低危(0~1分)組占35.0%(21/60),中低危(2~3分)組占41.7%(25/60),中高危(4~5分)組占18.3%(11/60),高危(≥6分)組占5.0%(3/60)。在60例患者的ePET/CT評價均為陰性的情況下,低危組與中低危組、中高危組、高危組之間PFS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72、0.0143、<0.0001),余各組PF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高危組與低危組、低中危組、中高危組之間OS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8、0.0166、0.0045),余各組O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1)。
多項研究已證實DLBCL在完成化療后經18FFDG PET/CT評價為陰性的患者預后明顯好于陽性患者[7-9],但在這些陰性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疾病進展或復發(fā),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結合臨床、影像學甚至組織學上的相關預后因素對ePET/CT評價為陰性的患者進行進一步的預后分層。國際預后指數(IPI)評分系統(tǒng)自1993年被提出以來,一直是判斷NHL尤其是DLBCL預后的公認指標,它包括年齡>60歲、ECOG PS評分≥2分、Ann Arbor分期為Ⅲ~Ⅳ期、LDH超過正常水平和結外器官受累數目>2個等5個計分點,每個項目計1分,將DLBCL患者分為4個獨立的危險組(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10]。在利妥昔單抗加入CHOP化療方案后,大樣本研究表明IPI僅能區(qū)分低危與高?;颊撸鴮τ诘臀Ec低中危、中高危與高?;颊叩膮^(qū)別價值不高[11]。2014年,Zhou等[12]提出了關于利妥昔單抗的新的預后模型NCCN-IPI,此模型細化了IPI預后因素中的年齡和LDH,指出了更準確的結外受累部位,其區(qū)分各個危險組的能力及預后價值優(yōu)于IPI,宋騰等[13]也證實了NCCN-IPI對于DLBCL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優(yōu)于IPI。
圖1 不同NCCN-IPI分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時間 圖中,PFS:無進展生存;OS:總生存。Fig.1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total survival tim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CCN-IPI groups
Bihston等[14]對121例ePET/CT評價為完全緩解的DLBCL患者的研究顯示,NCCN-IPI評價為高危組患者的5年PFS率及OS率均為38.5%,而其他組患者5年PFS率及OS率介于75.9%~94.1%之間,高危組患者預后明顯較其他組患者差。Kanemasa等[15]通過NCCN-IPI及組織學類型對ePET/CT評價為陰性的患者進行預后分層,發(fā)現NCCN-IPI評價為高危、組織學類型為非生發(fā)中心亞型的患者預后不良。另一項研究[16]也證實了NCCN-IPI對于ePET/CT評價為完全緩解的DLBCL患者仍具有預后價值。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60例DLBCL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完成6~8周期的R-CHOP方案化療,且經ePET/CT評價為陰性。NCCN-IPI評價為低危21例、低中危25例、中高危11例、高危3例,組間PFS及OS比較顯示,低危組與其他組間PF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高危組與其他組間O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余各組間PFS及O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未比較出低中危與中高危、中高危與高危組間PFS以及低危與低中危、低危與中高危、低中危與中高危組間的OS差異,考慮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且本研究中NCCN-IPI評價為高危患者的數量較少,也可能影響到最終結果。但本研究結果仍表明在ePET/CT評價為陰性的DLBCL患者中,應用NCCN-IPI可以進行進一步的預后分層,因此對于預后較差的高?;颊呖梢圆扇《喾N治療方法相結合,盡可能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