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哲聲
金庸小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武俠小說如何經典化的問題上。這是運用精英文學的批評標準分析金庸小說。①李以建:《金庸小說研究的前沿緊張與體系構建》,《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金庸先生去世之后,對其研究有了很多新成果,有些研究者注意到金庸小說的價值還是要到“中國武俠小說”的空間里思考,用中國武俠小說的批評標準分析金庸小說的文類的貢獻和價值。這確實是金庸小說乃至中國通俗文學研究的科學而合理的批評路徑。②代表論文有韓云波:《主流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論金庸對中國武俠小說的貢獻》,《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該文對金庸小說的文類功能、文類歷史和文類品位的改造做了分析,肯定了金庸對武俠小說主流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的貢獻。我認為除了以上3個層面之外,金庸小說還有另一個貢獻:文化武俠。我認為金庸小說除了在文類功能、文類歷史和文類品位等方面對中國武俠小說主流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換之外,文類文化的提升更為重要。文類只是一具“形體”,文化才是“形體”的“精氣神”。武俠小說是類型小說。爭霸、復仇、奪寶、行俠、情變……無論武俠小說的文類功能、歷史、品位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這些都是武俠小說情節(jié)的基本套路。作為武俠小說的金庸小說同樣是這些情節(jié)套路的演繹。為什么具有同樣情節(jié)套路的金庸小說就能讀出不同的感覺呢?在情節(jié)套路中表現文化內涵是根本的原因。值得探討的是金庸小說吸取的是什么文化,以及這些文化給武俠小說帶來的什么樣的“精氣神”。從文化分析入手,自然就能分析金庸小說對中國武俠小說乃至中國小說美學所做出的貢獻。
寫小說都離不開文化,武俠小說更是儒家文化的最好演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完全可以演繹為練武、門派、平地、揚天下。事實上,這就是中國武俠小說傳統?!端疂G傳》以及近現代中國大多數武俠小說均是儒家文化的闡釋。金庸開始寫武俠小說時也是這樣的思路,《書劍恩仇錄》《碧血劍》等小說均為儒家文化的張揚。金庸的貢獻在于,他將慣于運用儒家文化思維的中國武俠小說帶到了新的文化空間,給中國武俠小說帶來新的內涵,從而使武俠小說充滿了生機。
《射雕英雄傳》是一部闡釋墨家文化的武俠小說。墨家本是細民、流民之團體,兼愛、非攻是墨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兼愛是要愛天下所有的人,而非親親為大,“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①《孟子·盡心上》。非攻是反對一切戰(zhàn)爭,特別是那些打著各種正義口號的侵略戰(zhàn)爭,看起來是奪取了幾座城池,傷害的卻是平民百姓。小說第37回,郭靖率軍打下了撒麻爾罕。他向成吉思汗提出的要求是放了這城里數十萬百姓的性命。②金庸:《射雕英雄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1352、1450、99、435頁。聽到這樣的請求,成吉思汗先是一楞,然后就是憤怒,因為蒙古兵從來是打下城池就殺人搶物的。他根本就想不到,郭靖有這樣的請求。小說結尾的時候,郭靖與成吉思汗論英雄。成吉思汗當然認為自己是英雄。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說:“難道我一生就沒有做過什么好事?”郭靖說:“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積尸如山,那功過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雹劢鹩梗骸渡涞裼⑿蹅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1352、1450、99、435頁。
聽了這話,成吉思汗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上。成吉思汗臨死之前還在念叨著“英雄”。儒家講門第、崇品格,將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作人生目標。為達到目標,可以犧牲自我的一切,如《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墨家講天下大愛,反對戰(zhàn)爭,郭靖將墨家的思想糅合在俠義精神的揮灑之中。
郭靖沒有陳家洛身上的英氣和靈氣,卻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認死理”,絕不投機取巧。他第一次獲得鐵木真好感就是“認死理”。當別人逼著他說出哲別的藏身之處,他可以說,我不知道。但是,他卻這樣說:“我不說,我不說。”②金庸:《射雕英雄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1352、1450、99、435頁。我不知道,是與此事無關。我不說,是明明知道而就是不說。洪七公開始并不喜歡他,說他笨,但是后來答應教他武功了,當然有黃蓉的功勞,也與他“認死理”有關。面對洪七公要他發(fā)誓不外傳武功給黃蓉,他自覺做不到,就回答說:“那我就不學了。”洪七公在驚奇他這樣的回答的同時,倒也很佩服他,說:“傻小子心眼不錯,當真說一是一?!雹芙鹩梗骸渡涞裼⑿蹅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1352、1450、99、435頁。當然,他這樣“認死理”也有吃虧的時候。在歸云莊,黃藥師因為不滿郭靖殺了自己的徒弟,要殺了他。黃蓉當然拼死保他。但是黃藥師是個要面子的人,不殺可以,教訓是少不了的。一掌下去,郭靖如果機靈一點,就干脆跌個鼻青臉腫倒也罷了,誰知他就是不會裝假,他不但不跌,還站穩(wěn)了腳跟。結果黃藥師的面子下不來,又是一掌,這下吃了大苦,膀子給打得脫臼了。1人們喜歡郭靖這個形象,首先喜歡的是他的本性,然后才會佩服他俠客本色。郭靖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踏實踐行。他一旦認準的道理,立刻付諸實踐,而且一旦實踐,絕不投機取巧。他四處奔走,消弭蒙漢兩族的恩怨,抵御金國侵宋。他學武功招式,一天學不會,就兩天;兩天學不會就三天,直到學會為止。即使是愛情,一旦傾心于黃蓉,絕不改變。陳家洛與郭靖的形象之別同樣是儒家與墨家之俠的差別?!耙贼煤譃橐?,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②《莊子·天下》。墨者的形象與儒者的長衫、長扇有著明顯的差別?!案皽溉?,死不旋踵”,③《淮南子·泰族訓》。墨者就是“認死理”,而且一旦確認,絕不回頭。墨者的風采在郭靖身上得到了精彩的演繹。注重實踐的墨家,發(fā)展到后期逐步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產生了興趣,是謂“墨家后學”(亦稱“后期墨家”)。金庸將墨家這些機巧之學也納入了小說的描述中。黃老邪和黃蓉是代表人物。
《天龍八部》實際上是從因果關系出發(fā),寫出的一部小說,正如金庸的好朋友陳世驤所評論的那樣,這本小說:無人不冤,有情皆孽。④金庸:《天龍八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1975頁。這部小說的情節(jié)是由因果推演而構成。大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蕭峰,核心事件是尋找自己的身份。第一個小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段譽,核心事件是尋找自己的愛情。第二個小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虛竹,核心事件是怎樣從一個小和尚變成了一個武林高手。第三個小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段延慶,核心事件是他為什么成為了第一大惡人。第四個小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慕容復,核心事件是他為什么發(fā)瘋了?!短忑埌瞬俊分械拿恳粋€人的性格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情勢造成的。情勢也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由人造成的,人—事—人—事,各為因果,這又造成了因果鏈。既然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它就會依據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任何人為的努力都是空的,最后的結果早已注定,而這樣的結果卻是當事人所想不到的:蕭峰、段譽、虛竹、段延慶、慕容復,還有那個帶頭大哥少林方丈玄慈等,他們的人生結果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更是命中注定。既然是命中注定,卻拼命索取,自然就會帶來痛苦。在佛家看來“人生皆苦”,“一切皆苦”。生老病死,這些人間自然規(guī)律的苦自不必說,無法避免。在人世間真正苦的是那些人為的苦,是“求不得苦”。小說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人生追求,但是都求不到,只能是自尋痛苦,表現得最突出的當然是慕容復了。
《天龍八部》中有一個掃地、燒火、干粗活的老僧在點化蕭遠山和慕容博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須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弛,相互牽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了?!雹俳鹩梗骸短忑埌瞬俊罚?684頁。這段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境界問題。武功代表著功利,代表著貪念。要消除功利和貪念,靠儒家和道家都不行,無論是儒家的“有為”,還是道家的“無為”,都沒有否定武功,他們還只是關注怎樣利用武功。利用武功還是個方法論的問題,《天龍八部》不是說武功怎么使用,而是說武功根本就不需要,要去除,這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了。怎樣達到這個境界呢?只有多學佛法。所以說,《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實際上是用佛法來指點人生的一部武俠小說。
俠客本是墨家演化而來,然而,縱觀中國武俠小說發(fā)展史,卻很難找到一部完全演繹墨家文化的武俠小說(當然,武俠小說中的墨家人物并不少見)。《射雕英雄傳》可以說是第一部完整地闡釋墨家文化的武俠小說。佛家講究的是放下,是消弭,是平和,這樣的思想本來與武俠小說相克,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將佛學與俠義結合在一起的武俠小說幾乎不見,金庸卻能將佛學演繹成武俠小說,確實難得,所以說《天龍八部》是中國武俠小說史上的一朵奇葩。②對《天龍八部》中佛家思想的詳細解讀,可參見湯哲聲:《梵音: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佛學敘事解碼與史學地位》,《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天龍八部》之后,金庸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了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最突出的表現是將自己的世俗文化思想在俠義的精神中隨意揮灑。最有說服力的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記》。
《笑傲江湖》有兩個特別的地方,一是小說寫作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最熱鬧的時候,因此,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說它是政治小說也不為過。二是這部小說的歷史感不強,我們無法判定這部小說的背景是什么朝代。因此,這里面沒有什么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江湖小說。這兩個特別點,也是我們分析令狐沖的兩個視點。在復雜的政治斗爭和紛繁的江湖爭斗中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姿態(tài)呢?應該是率性而為、個性為本。這就是令狐沖的形象意義。
在金庸的筆下,政治有兩重意義,那就是掌握權力的終極性和耍陰謀詭計的過程性。令狐沖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領袖欲和為人坦蕩。小說寫了三次爭霸,一次是任我行與東方不敗爭奪日月教教主,二是五大門派爭奪五岳門派的掌門人,三是日月教和五岳門派爭奪一統江湖的領袖。這三次爭斗令狐沖都是主要參與者,他都有機會獲得最高權力,但是他都不要。因為他從心里就反感為當領袖而做的阿諛奉承的事情和當了領袖接受那些阿諛奉承的事情。小說是這樣說他的:“他本性便隨遇而安,甚么事都不認真,入教也罷,不入教也罷,原也算不上甚么大事。但是要他口中說的盡是言不由衷的肉麻奉承,不由得大起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須過這等奴隸般的日子,當真枉自為人,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憐之事,令狐沖可決計不干?!雹俳鹩梗骸缎Π两?,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1540頁。當聽到那些教徒們恭賀任我行當了教主的諂媚之聲,他心中有說不出的厭惡。要說耍陰謀詭計,他則是個受害者,是個受冤屈者。他一出場人們就將他與采花大盜田伯光相提并論,后來被他師傅認定是偷《紫霞秘籍》的賊,再后來又被他的師傅認定是偷《辟邪劍譜》的賊。如果說第一個冤屈有證人可以幫助澄清,后兩個冤屈不但沒有證人,而且是師傅說的,也許就成為千古奇冤,無法翻身了。面對這些陰謀和所受的冤屈,令狐沖不是喋喋不休地到處伸冤,更不是設計報復,而是胸襟坦蕩地該做什么就做什么,結果那些陰謀和冤屈都自行暴露了。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作弊者必自斃,作賊者必被捉。在令狐沖率性坦蕩的身形中說明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個人崇拜之壞,人們都知道?!缎Π两返纳羁绦栽谟趯懗鰝€人崇拜就是一種毒品。沒有吃的時候都知道這個東西不能吃,但是吃了以后就上癮,上癮之后就戒不掉。小說生動地寫出了任我行對個人崇拜的上癮過程:反感—勸說—舒適—慣例。他上癮了,以后再想戒也戒不掉了。追求舒服是人的本性,毒品就是看準了人的這個本性趁虛而入,結果是掏空了你的身體,掏空了你的金錢。個人崇拜也是看準了人的這個本性趁虛而入,結果一定是掏空了你的意志,掏空了你的原則。所以當任我行接受一批批參拜者的時候,令狐沖悄悄地退出大殿,再遠遠地看任我行,形象有些模糊,心中居然分不清坐在教主位置上的人是任我行還是東方不敗了。
如果要問金庸小說哪一部寫的門派最多,那一定是《笑傲江湖》,加上那些草莽黑道上的人物,小說中門派不下20多個,即使是一個門派里的人還要再分派,例如華山派中再分劍宗、氣宗。有意味的是,這些派別明明斗得頭破血流,卻還把對方說成邪派,而且正邪分明,絕不混淆。令狐沖小的時候也是以正派自居,也是自信正邪不兩立,可是后來他發(fā)現左冷禪這些以正派自居的人,起奸詐兇險處,比之魔教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看看東方不敗和任我行也是用陰謀詭計互相陷害,一旦得志就唯我獨尊。于是他就沒有什么正邪之分,只有意氣和不意氣之分。他可以與采花賊田伯光成為朋友,可以和魔教長老向問天結為兄弟,可以將桃谷六怪收在手下,可以娶小魔女任盈盈為妻。交朋友要的是義氣,娶老婆要的是性情。所謂的正派高手劉正風和邪派高手曲洋合撰的曲譜《笑傲江湖》交在他的手上有著深刻的含義。音樂沒有正邪,沒有貴賤,它來自于天上,是人性的結晶,令狐沖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正邪、沒有貴賤的人性結合體。率性而為、個性為本是令狐沖的人生觀。這個形象令人感動,還在于他是一個有情有意的男人。他被師傅趕出了師門,卻始終以重回師門為目標,這是忠義;他踐行一切允諾的事情,甚至是保護林平之,因為他向岳靈珊承諾過,這是責任。他做了恒山派掌門,面對那些女尼守如君子,這是品質。令狐沖是一個君子素質的浪子。
《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說。韋小寶的生動和內涵在于他是一個文化人物。我認為他應該與康熙看成是一個人,他們是一個人的兩張面孔和雙重性格。韋小寶在皇宮中的那些處世為人以及各種手段全是妓院里的那一套。金庸每一次寫韋小寶做重大決策的時候,總是說他如何受到妓院工作的啟發(fā)。再想想康熙,他身上具有典型的“韋小寶性格”。康熙最能體現本性的地方就是與韋小寶打架的時候,這個時候韋小寶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他們兩人都是真情流露,互相爭斗,又互相倚賴,互相以對方作為爭斗的依據??滴醯囊簧星荟棸荨⑵饺?、定臺灣,算是他的豐功偉績,可是哪一次不是險勝,哪一次不是運用了賭徒心理。康熙功于心計,下手狠毒,既有胸懷全局的的氣概,也有爭強斗勝的小雞肚腸;既有知人善用的才能,也有傲才自負、狂妄無知之處。但是,他也講義氣。他在大婚之際召韋小寶回宮吃喜酒的密詔說:“我就要大婚啦,你不來喝喜酒,老子實在不快活?!钡故钦嬖?。小說的最后康熙南下尋找韋小寶也是費盡了心機。令人回味的地方是,為什么滿身世俗氣息的韋小寶能夠在皇宮里如魚得水呢?為什么身為皇帝的康熙能與滿身流氣的韋小寶成為朋友呢?只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韋小寶和康熙本來就是一個人。
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韋小寶和康熙所代表的文化含義,就更有意思了。韋小寶代表的是草根文化,康熙代表的是廟堂文化。韋小寶這個人物告訴我們世俗文化本來就是和廟堂文化相通的。在世俗社會中吃得開同樣需要上流社會的氣質,在上流社會中混得轉同樣需要下三濫的舉動和碰運氣的“賭”。世俗社會和上流社會只是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其生存法則是相同的,它們是中華民族這個大文化圈的兩個側面而已。
韋小寶是整個中國國民性的代表。問題還在于他的這樣的國民性還要延續(xù)下去,你看他身邊的7個老婆,她們是康熙的妹妹,李自成的女兒,云南沐王府的公主,明末遺民送來的丫頭,神龍島的少夫人等等,幾乎通領了當時中國的各方勢力,誰有這樣的力量能夠通領中華大地?只有中華民族的國民性。韋小寶不僅有了這代表著各方勢力的7個夫人,還與俄羅斯的女王索菲婭來了那么一手,是不是表示著中華民族的國際交往呢?可以意會。韋小寶的7個老婆中有3個夫人懷孕了,她們是公主、珂珂和蘇荃,這可是當時中華大地上最有力量的三股勢力:當朝、在野和江湖,韋小寶都給她們下了種,她們生下的孩子應該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
韋小寶形象中的另一個特征就是他是中國俠文化的叛逆者?!皞b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所遵守的原則,也是金庸相當長的時期內寫大俠的形象標準,陳家洛、郭靖、蕭峰等人都是這樣的大俠。但是這樣的標準在《鹿鼎記》中卻受到了懷疑。陳近南如此辛勞,卻顯得心胸狹窄,在大陸與臺島之間,他根本就沒有辨清楚誰是國,誰是藩;他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實質上是愚忠于一個國姓爺。他收韋小寶為徒是為了便于他接近皇宮,其動機并不純。至于顧炎武等人,心胸更為狹窄,他們竟然推舉韋小寶做皇帝!韋小寶能做皇帝嗎?韋小寶做了皇帝能治理國家么?老百姓能過上太平日子么?顧炎武等人似乎都不顧忌,他們只要有一個穿著漢族服裝的皇帝就行了。為國為民是一個相當漂亮的口號,但是常常被個人的利益和狹隘的民族利益所污染,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里,其歷史內涵實際上有時是很難說清楚的,金庸在《鹿鼎記》中看來是放棄了這個標準了。大俠們當然更不是那些武功高超者。小說中具有高超武功者如陳近男、洪教主、海老公等人無一人稱得上是英雄,其中一些人甚至是狂妄自大、心地陰毒之人。什么是俠文化,小說告訴我們就是一個“義”字,其余的都不是。韋小寶當然稱不上大俠,但是,他“義”字當先,就不得不承認他的身上有俠氣。在這一問題上,那些自稱大俠的人倒是顯得小氣了。
《笑傲江湖》中的文化闡釋對“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生態(tài)有著強烈的影射性。《鹿鼎記》再將政治文化延伸到國民文化,對中國國民的世俗性有著深刻的反思。武俠小說是中國傳統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精神切合?!渡涞裼⑿蹅鳌泛汀短忑埌瞬俊愤€是傳統文化框架內的新拓展,《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不再是運用傳統文化寫武俠小說,而是突破了傳統文化的框架,在更深廣的時政、社會層面思考問題,賦予中國武俠小說全新的面孔。金庸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達到了收放自如的自有境界。
中國傳統的章回小說能否寫出“人的文學”來,張恨水已經用《啼笑因緣》等小說實踐做了圓滿的回答。①有關張恨水對“人的文學”做出的貢獻的評析可參見湯哲聲:《被遮蔽的路徑: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現代化之旅——張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賞析》,《名作欣賞》2010年第6期。章回小說寫“人的文學”,既有精彩的故事,也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果說張恨水小說還是一種嘗試,金庸小說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以人的成長為中心,說故事、寫人物。更有價值的是,怎樣在章回小說的文體模式中寫“人的文學”,金庸有著不同于張恨水等人的獨特貢獻。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等小說中的人性張揚是將人物置于與傳統文化的對抗中完成,寫人性的多面性和人生的困頓,要求的是人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是外國的人道主義觀念的張揚,受到的是當時文壇新文學的影響。金庸是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闡釋人性,是在中國世俗文化中闡釋政治文化與國民文化,寫人性的規(guī)范性的光彩和對人生規(guī)律性的思考,金庸小說中的“人性”更具有中國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說,金庸小說顯然將中國傳統章回小說寫“人的文學”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既然是以文化思考人性,金庸小說也就塑造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人格。要論儒家人格,可以推陳家洛和袁承志;要論墨家人格,應該是郭靖和黃蓉;要論佛家人物,最精彩的當然是段譽、虛竹、慕容復;要論政治人格,是任我行、林平之、岳不群,浪子令狐沖也應該屬于政治人物,只不過是另一種形態(tài);要論到國民人格,自然是韋小寶。只要講到哪個人物,馬上就能與某種文化特性聯系起來。令人稱道的是,這些文化人格幾乎每一個都很鮮活,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新文學中的文化人格是寫人的壓抑和人的反抗,壓抑的重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的世俗社會,反抗對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的世俗社會,例如魯迅小說中孔乙己人格、祥林嫂人格等。金庸小說中的文化人格卻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寫人的出彩,在現實的世俗社會中寫人的生動。金庸小說告訴我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闡釋中和現實世俗生活的書寫中同樣可以寫出鮮活的文化人格。傳統文化體系和民族世俗性場域對人性和人生來說就是一種設定,一種規(guī)范。按照現有的文學理論,人道主義的人性、人生的形象構造是塑造人物的路徑,而在設定、規(guī)范體系中塑造出的只能是模式化的類型人物。這樣的分類看似不錯,既然是設定和規(guī)范,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是類型化。問題是,類型人物是否也能創(chuàng)造出鮮活的文化人格呢?金庸小說給出了肯定回答。
值得思考的是,金庸是怎樣寫出那些鮮活的文化人格的呢?這與金庸小說創(chuàng)作的開放式思維有很大關系。
家學淵源使得金庸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并以此作為立身處世之本,文化教育和學識成長又使得金庸接受了現代文化的滋養(yǎng),并成為了他觀察、分析社會問題的視角。傳統世俗文化是根基、是守定,現代文化是視角、是方式,傳統世俗文化給他的小說帶來了厚重,現代文化視角給他的小說帶來了活力。這樣的創(chuàng)作思維在金庸小說創(chuàng)作中表現得很突出。傳統世俗文化是恒定的規(guī)范,現代文化視角卻是多面與靈活。在我看來,金庸小說的現代文化視角突出地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西方文學藝術。例如在韋小寶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莎士比亞宮廷戲中的弄臣形象的影子。法國作家大仲馬的那些復仇小說、俠士小說對金庸小說也有明顯的影響。雖然這些外國小說的人物也還是類型人物,但是異樣的影響給金庸小說人物帶來了異樣的色彩。
二是電影藝術。金庸小說中有著眾多的電影鏡頭,舉兩例說明?!短忑埌瞬俊分卸巫u碰到的第一個女孩子是木婉清。木婉清始終蒙著一張面紗,她的那張臉不能給人看,誰要是看到她那張臉,她就要嫁給誰。她那張藏在面紗后面的臉是什么樣子,就是小說中一個“關目”。怎么解這個“關目”呢?金庸用的就是電影特寫鏡頭。段譽用雙手捧著一掬清水走到木婉清的面前,叫她喝水。木婉清受了傷,流了很多血,口渴得厲害,遲疑了一下,終于揭開面紗的一角,露出嘴來。木婉清的臉是什么樣子呢?金庸寫了一個畫面:“其時日方正中,明亮的陽光照在她下半張臉上。段譽見她下頜尖尖,臉色白膩,一如其背,光滑晶瑩,連半一粒小麻子也沒有,一張櫻桃小口靈巧端正,嘴唇甚薄,兩排細細的牙齒便如碎玉一般,不由得心中一動:她實在是個絕色美女??!這時溪水已從手指縫中不住流下,濺得木婉清半邊臉上都是水點,有如玉承明珠,花凝曉露?!雹俳鹩梗骸短忑埌瞬俊?,第126頁。用一個鏡頭來解決讀者心中的疑問,木婉清的臉是什么樣子,讀者自己去看吧。電影的特寫鏡頭突出的是畫面感,在金庸小說中比比皆是,稍微回味一下,那些畫面就會在你的腦海中停留,揮之不去。
三是接受中國魯迅等人的新小說的影響。魯迅等人的新小說善于用細節(jié)刻畫性格、塑造形象,金庸小說同樣做得相當到位。我這里介紹幾個人物出場的情況:
“持白子的是個青年公子,身穿白色長衫,臉如冠玉,似是個貴介子弟?!雹诮鹩梗骸稌鴦Χ鞒痄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75頁。這是陳家洛的出場,突出了一個“雅”字,金庸抓住了幾個細節(jié),一是白色長杉,這是個讀書人;二是面如冠玉,長得英俊;三是下圍棋,有貴族氣息。在中國圍棋和象棋是有區(qū)分的,圍棋透著雅氣,象棋只能算是大眾娛樂。陳家洛的性格和形象一出場就已經展現。
“就在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左手提著一只公雞,口中唱著俚曲,跳跳躍躍地過來,見窯洞前有人,叫道:‘喂,你們到我家里來干么?’走到李莫愁和郭芙之前,側頭向兩人瞧瞧,笑道:‘嘖嘖,大美人兒好美貌,小美人兒也挺秀氣,兩位姑娘是來找我的嗎?姓楊的可沒這般美人兒朋友啊?!雹俳鹩梗骸渡竦駛b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41頁。這是楊過的出場。臉上賊忒嘻嘻,說話油腔滑調。這是個小乞丐的形象,估計他抓來那只公雞也是偷的。楊過的性格和形象在這里有了個初步交代,無拘無束,無所畏懼,插科打諢,一副自由自在的樣子。
再看一個人物出場:“驀地里大堂旁鉆出一個十二三的男孩,大聲罵道:‘你敢打我媽!你這死烏龜、爛王八,你出門便給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馬上便生爛疔瘡,爛穿你手,爛穿舌頭,膿血吞下肚去,爛斷你肚腸?!雹诮鹩梗骸堵苟τ洝罚本荷睢ぷx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45頁。不用我多說,韋小寶出場了。
形成金庸小說創(chuàng)作開放式思維的另一個方面是他的社會身份。金庸是武俠小說家,同時也是個報人和出版家,還參加過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具有很強的政治思維能力。他除了寫小說,還寫了大量的社論、時評、世評,翻譯過外國小說、隨筆,寫過學術論文。李以建曾任金庸的秘書,他這樣評說:“如果說,金庸小說是浮現在海面上冰山的雄偉壯麗的一角;那么,金庸的社評等創(chuàng)作則是深藏在水底下的那巨大的堅實厚重部分,二者是無法分割的一體,共同構成了金庸獨特的話語世界?!雹劾钜越ǎ骸督鹩沟墓Ψ?,世人只識得一半》,《新華文摘》2019年第2期。確實如此,金庸相當關注時事大事、社會變化,并不斷地通過社評等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手寫小說,一手寫社評等文章,他相當長的時間內幾乎每天同時寫著兩種文體。在同一個時間維度中思考問題,社評等政論文體中的邏輯思維必然再通過小說中的形象思維表達出來,構成了金庸武俠小說特有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文化的闡釋。令人欽佩的是,金庸能夠將政治文化與社會文化中的批判思維與小說的形象思維圓融地糅合在一起,非大手筆不能完成。這也許正是金庸在中國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中能夠“一覽眾生”的最重要的原因。④2018年11月13日社會各界人士送別金庸先生,金庸的靈堂中寫著“一覽眾生”的橫聯?!耙挥[眾生”有著禪意,是說金庸對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的看穿、看透?!耙挥[眾生”是從“一覽眾山”化境而來,是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是一座難以比肩的高峰。這樣的評價恰如其分。武俠小說是中國的國粹,其作家、作品多如星斗,金庸小說備受推崇,就在于其光亮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