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文
(張家口市康??h土城子鎮(zhèn)中心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650)
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補充和鞏固課內(nèi)知識。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得以鞏固,各種學習技能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意志、態(tài)度等都會得到綜合發(fā)展,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更為濃厚的興趣。由此可見,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能夠相互幫助、相互補充,共同作用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要想利用課內(nèi)閱讀促進課外閱讀,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τ谛W生來說,當他們對閱讀感興趣了,才能主動投入到閱讀中來,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去面對閱讀。學生課外閱讀的主戰(zhàn)場是在課內(nèi)。教師可以對文本資源進行充分的拓展,用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學習《魯濱孫漂流記》時,筆者就在課堂結束的部分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師:我們今天學了《魯濱遜漂流記》,請大家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精彩地方,還有哪些內(nèi)容是你想要了解的呢?
生:我想知道魯濱遜是怎樣種糧食、收糧食的。
生:我想知道魯濱遜救“星期五”的過程。
……
師:同學們都很有心啊,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大家快去讀讀原著吧!里面的情節(jié)可是非常精彩的。
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去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選擇課外讀物方面,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求去選。但是,教師切不可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認識特點,為學生推薦一些符合他們閱讀心理的圖書,以供學生選擇。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科書的單元主題為學生選擇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它的單元主題是“成語故事”,在教完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之后,筆者就讓學生課下去找一些故事類的書籍來讀,因為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可以找一些注音版的來讀。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它的主題是“中國古典名著之旅”。于是,筆者就在教學完單元內(nèi)容之后為學生推薦了《西游記》《水滸傳》等少兒版的古典名著。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明確的方向,二是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就要通過多樣、有效的閱讀方法來指導學生的閱讀,讓學生逐漸具備閱讀與鑒賞的能力。如《魯濱孫漂流記》的課外閱讀指導,筆者將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將概括本書大意的方法教給了學生。
師:大家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學會了解文章里的主要內(nèi)容,讀一本書也是這樣,讀完之后要學著概括書里的大意,這樣整本書的內(nèi)容就能理清。那么,咱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完整地概括出一本書的大意呢?請大家先回想一下,在課堂上,老師都是利用哪些方法和你們一起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
(經(jīng)過了討論與交流,學生說出:應該先根據(jù)文章的題目概括大意,或者是先找到文章的主人公,再弄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也可以通過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大意。)
師:大家說的都很對,但是,針對一本書,我們應該怎樣概括它的主要內(nèi)容呢?讀完《魯賓遜漂流記》之后,你們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概括一下它的主要內(nèi)容嗎?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有寫讀書筆記、批注、情節(jié)等,但是,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教師都要在課內(nèi)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
當教師為學生布置了閱讀任務后,就要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與評估,有了評價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多數(shù)是用筆試的方法,利用習題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課外閱讀有自身的特點,在評價檢測時也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
我們經(jīng)常采用的評價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基礎性評價,一種是深層次評價。基礎性評價是要看學生能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任務,達到教師設定的閱讀要求。深層次評價的要求比較高,它不僅要檢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要審核他們的寫作表達能力。以閱讀理解能力的檢查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則材料,為他們規(guī)定閱讀時間,讓他們在這個時間內(nèi)說出自己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或是開展一些讀好書、愛分享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這樣他們的就會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對文章產(chǎn)生更為深入的理解。分享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對課外閱讀材料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不然機會變成一個泛泛而談的活動,沒有任何意義。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從激發(fā)興趣、科學選擇書目、指導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評價這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