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戲留存劇目檢討

2019-12-23 07:33包建強
關(guān)鍵詞:南戲聲腔劇種

包建強

(蘭州城市學(xué)院文史學(xué)院,甘肅蘭州 730070)

南戲誕生在民間,其流傳和發(fā)展亦與民間息息相關(guān)。由于其文辭鄙俚、關(guān)目荒誕,因而不受文人重視,劇目沒有得到著錄和梓行,以致大量散佚。但是,有部分南戲劇目仍存活在藝人口頭傳唱中,在師徒世代相沿傳唱中被保存下來,并進入各地方戲劇目。俞為民指出:“南戲雖然形成于宋元時期,但其流傳與發(fā)展并沒有因朝代的更換、社會的變亂而停止,明清傳奇便是宋元南戲的延續(xù),清代中葉以后所興起的花部諸腔戲以及近代在各地流傳的地方戲,無論在劇目上還是在藝術(shù)體制上,也都與宋元南戲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盵1]徐朔方亦曰:“宋元南戲早于明清傳奇,但南戲在明清時代并未絕響于民間,直到現(xiàn)在廣東正字戲、白字戲、潮州、莆仙、梨園、九江高腔、婺劇等劇種仍以許多古老的南戲作為保留劇目?!盵2]朱建明有相似論述:“在農(nóng)村流動的那部分南戲……在各地先后有弋陽、余姚、青陽、樂平、徽州、義烏諸腔擅場,鑼鼓伴奏,干唱,因因相襲,保存在至今仍有演出的一些古老劇種中?!盵3]南戲劇目廣泛流傳存在于地方戲是不爭的戲曲史現(xiàn)象,留存于地方戲中的南戲劇目是值得探究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

一、須先澄清的若干問題

檢討南戲留存的劇目,首先需澄清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南戲的界定問題。對此問題歷來觀點不一,錢南揚曰:“及至明朝中葉,昆山腔興起,又用它來專稱昆山腔系統(tǒng)的劇本。”[4]錢先生以“明中葉”和“昆山腔”為界,此前為戲文,此后為傳奇。其它凡以梁辰魚的《浣紗記》為界來劃分南戲與傳奇的觀點均屬此類。莊一拂的《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分上、中、下三編。其上編戲文分三卷,第一、二卷為宋元戲文,第三卷為明初戲文,以蘇復(fù)之為起始,生卒年代皆無確考,只知其“約明成化中前后在世”[5]。中編為雜劇。下編傳奇分五卷,前兩卷為明傳奇,起于梁辰魚(約1521 - 1594),后三卷為清傳奇,起于吳偉業(yè)(1609 - 1671)。他把傳奇分兩期,一期為明傳奇,另一期為清傳奇。明傳奇又分兩段:第一段為嘉靖、隆慶時代;第二段起自馮夢龍(1574 - 1646),從萬歷至明末。莊一拂以昆曲擅場為明傳奇的開端,比較符合實際。明初南戲正處于向傳奇嬗變中,既不同于宋元南戲,又頗難與傳奇相區(qū)別,故將這時期南曲為主的戲曲稱為明初戲文,以別于宋元南戲;昆山腔獨擅在嘉靖,這時由南戲向傳奇的演變已完成,傳奇體制基本定型,與南戲有了差異,故以此為傳奇之始。自呂天成《曲品》“舊傳奇”列《琵琶記》為首以來,清代黃文旸《曲??偰俊繁惆选杜糜洝妨袨椤懊魅藗髌妗钡谝徊?。吳梅《中國戲曲概論》、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和張敬《明清傳奇導(dǎo)論》都依從《曲??偰俊返挠^點。徐朔方《梁辰魚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提出:“元代末年高明改編《琵琶記》,文人和南戲的血緣關(guān)系從此建立?!浴杜糜洝烽_頭的文人創(chuàng)作或改編的南戲不防稱之為傳奇,以示和民間南戲有所區(qū)別?!盵6]提出以《琵琶記》為界,前為南戲,后為傳奇。吳新雷認為:“在時代概念上,南戲是傳奇的前身,傳奇是南戲的延續(xù),在宋元稱為南戲,在明清稱為傳奇?!薄霸谖捏w概念上,傳奇的體制雖是承接南戲而來,不能截然分開,但在明代是有新的發(fā)展和變革的,顯著的標志是劇本形式更趨完整,更為精致。”“在聲腔載體上,宋元南戲原有三大聲腔,元末又發(fā)展出五大聲腔。到了明代,這些聲腔或興或亡,互有消長?!@些明代南曲系統(tǒng)各種聲腔的劇本,當然都成為傳奇?!薄懊髑鍌髌娴莫M義概念是指從《浣紗記》開始的昆曲劇本,廣義概念則指明代開國以后包括明清兩代南曲系統(tǒng)各種聲腔的長篇劇本(但不包括元末南戲)。”[7]俞為民通過對劇本體制、音樂體制、角色體制、唱腔的比較,認為:“南戲與傳奇在體制上并沒有根本的區(qū)別,而且前人也一直視兩者為同一種戲曲形式,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因此,在名稱上,我們可以將兩者加以區(qū)分,即習(xí)慣上可按時代為界,稱為‘宋元南戲’與‘明清傳奇’,但在體制上,仍應(yīng)視兩者為同一種戲曲?!盵8]8

南戲與傳奇是對同一種戲曲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流播圈子的不同稱呼。在宋元時期,產(chǎn)生于民間藝人與下層文人之手、用南曲系統(tǒng)演唱的戲曲稱為南戲。到了明初,南戲從民間進入文人的圈子,文人學(xué)習(xí)宋元南戲,創(chuàng)作新的劇本,稱為明初南戲。明初南戲帶有從民間性向文人化過渡的特征,然尚未脫離民間文藝的特性,其通俗性、娛人性的特征尚存。明嘉靖以后至清末,文人創(chuàng)作完全脫離南戲的民間特性,通俗性、娛人性轉(zhuǎn)變?yōu)槲娜说淖詩市再|(zhì),帶上整飭、典雅的特征。此時期南曲系統(tǒng)的戲曲稱為傳奇。從流播范圍看,南戲在明嘉靖之后分為兩途,在民間流傳的一支仍呼之為南戲,進入文人圈子的一支呼為傳奇。俞為民認為:“南戲(傳奇)在明清分為兩途后,由于民間南戲(傳奇)與文人南戲(傳奇)作者身份不同,他們編撰劇本的目的也有別?!盵8]12南戲與傳奇的不同特征亦由此產(chǎn)生。南戲包括宋元南戲、明前期文人新創(chuàng)南戲及明代民間南戲。

其次是考察南戲的留存范圍問題??疾炷蠎虻牧舸妫秶抻诟黝惖胤綉?。所謂地方戲,是相對昆曲而言,并非相對京劇。自明代中葉始,昆山腔逐漸壓到其他聲腔進入上層社會滿足了上層社會的審美需求。清乾隆年間昆山腔進入宮廷,被尊為“雅部”,其他聲腔相對于昆山腔而言,便成為“花部”。本文所謂的地方戲,是除昆劇以外在各地流傳的其他劇種。依據(jù)聲腔系統(tǒng)衡量,這些地方戲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在古老聲腔基礎(chǔ)上形成的劇種,如贛劇、川劇等;一是多種古老聲腔再轉(zhuǎn)之后糅合而成的地方戲,如京劇;一是在民間歌舞說唱基礎(chǔ)上陸續(xù)發(fā)展而來的多種地方小戲,如花鼓戲、花燈戲、秧歌戲、采茶戲等。這三類地方戲保存南戲劇目的情況是不一致的。在古老聲腔基礎(chǔ)上形成的地方戲,由于其聲腔起源很早,有些甚至是承南戲四大聲腔發(fā)展而來,較多地保存著南戲劇目。多聲腔糅合而成的地方戲,其聲腔是古老聲腔再轉(zhuǎn)、三轉(zhuǎn)甚至多轉(zhuǎn)之后綜合而成的,它對南戲劇目的吸收也是多渠道的,有許多并非直接來自南戲,而是從其他劇種移植過來。至于地方歌舞小戲,由于比較年輕,與南戲時代隔得久遠,它所保留的南戲劇目是經(jīng)過其它劇種再移植而來,所以它同南戲的距離最遠。昆劇作為南戲的直系后裔,從理論上來說,凡是南戲劇目,都被它們傳承下來。因此,考察留存南戲的地方戲不應(yīng)包括昆曲。

再次是聲腔與劇種的區(qū)分問題。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戲曲界將聲腔與劇種混為一談,直至現(xiàn)在,這種觀念仍普遍存在。對于這個問題,有學(xué)者早就發(fā)表過觀點。俞為民《唱腔還是劇種——為弋陽腔正名》一文不贊成《中國戲曲通史》認為弋陽腔“是從南戲基礎(chǔ)上發(fā)展、形成的劇種”的觀點:“籠統(tǒng)地把弋陽腔稱為一種劇種,這是很不確切的。其實,在明末清初以前,弋陽腔與昆山腔、海鹽腔、余姚腔一樣,只是南戲和傳奇的一種唱腔,并不是南戲、傳奇以外的另一種劇種”。并進一步指出:“一般說來,唱腔只指演唱的風(fēng)格,不及劇本體制;而所謂劇種,不僅指演唱,而且也指劇本體制,一種劇種就有一種劇種獨特的劇本體制,對于聯(lián)曲體的戲曲來說,也就是有其獨特的作曲格律?!盵9]張新建《關(guān)于弋陽腔問題——與〈中國戲曲通史〉編者商榷》一文也不同意把弋陽腔說成是“劇種”的觀點,他認為四大聲腔在體制和制曲規(guī)律上沒有什么不同,“因而不能截然分開某劇本是專門為某聲腔創(chuàng)作的”,“為適應(yīng)弋陽腔的演唱特點,藝人或下層文人對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的劇作進行了必要的加工,成為弋陽腔的演出劇目,若都歸之于弋陽腔的劇作則不甚合適?!盵10]筆者也主張,聲腔與劇種應(yīng)分開。聲腔是戲曲特有的演唱風(fēng)格,在近代花部繁興之前,南戲諸聲腔僅是南曲系統(tǒng)內(nèi)演唱風(fēng)格的變化,不具區(qū)分劇種的特性。近代之后,聲腔比較復(fù)雜,出現(xiàn)了復(fù)合型聲腔,始以聲腔區(qū)分劇種,不同的聲腔,形成不同的劇種。由單一聲腔演唱的劇種,可以用聲腔代替劇種名,如秦腔、昆腔等,但二者的內(nèi)涵與外延皆不同,不是同一個概念。

最后是劇目與劇本的所指問題。劇目與劇本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應(yīng)將二者區(qū)分待之。劇目是一種戲的名目,劇本是一種劇目的文字承載。一種劇目一般有劇本、舞臺、藝人口頭等三種存在方式,劇本僅是劇目存在的方式之一。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一種劇目廣泛流傳、演出,常常會出現(xiàn)多種劇本。這些劇本不同程度地帶上一些差別,形成各類版本。不同版本的劇本不代表獨立的新劇目,而是同一種劇目在不同時期、不同區(qū)域的演出狀況的反映。因此,稽考南戲劇目,在依據(jù)劇本的同時,還應(yīng)依據(jù)民間藝人口頭的傳承和民間的舞臺演出。絕不能僅憑劇本,更不能把劇本的輯錄當做劇目稽考。

二、南戲流傳存在實情

南戲從其誕生之初,就處于一個動態(tài)性的傳播過程之中。其開放性、包容性及其質(zhì)樸的藝術(shù)形式成就了它極強的生命力。它同中國民間鄉(xiāng)土風(fēng)俗息息相關(guān),深得歷代廣大民眾的喜好,長期在農(nóng)村和城市扎根、繁衍,最后以各種形式進入諸地方戲。留存在地方戲中的南戲劇目,同其存在的文化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生存環(huán)境賦予它一些顯著的特征。

南戲自北宋末年誕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試業(yè)者僅為民間藝人和書會才人,受眾主要是廣大市民階層。哺育南戲的民間文化,亦賦予南戲民間性特征。隨著發(fā)展,南戲以極強的勢頭四處傳播,也被上層社會接受。北曲雜劇興盛之后,借助上層社會的力量和政治勢力,占據(jù)了大都市。流傳在上層社會的南戲受到排擠,又轉(zhuǎn)向民間。但很有一部分觀點認為,元雜劇興起后,南戲衰落或消失。這種認識早在明代葉子奇的《草木子》及徐渭《南詞敘錄》就已出現(xiàn):

其后元朝,南戲尚盛行。及當亂,北院本特盛,南戲遂絕。

元初,北方雜劇流入南徼,一時靡然向(風(fēng)),宋詞遂絕,而南戲亦衰。順帝朝,忽又親南而疏北,作者興。

因為葉子奇為元末明初浙江人,人們便認為其說可信;《南詞敘錄》又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第一部最早研究南戲的專著,尊其論者甚眾。故南戲在元代衰微的論調(diào)流傳久遠,后世學(xué)者沿此論者甚眾,青木正兒①青木正兒著,王古魯譯的《中國近世戲曲史》第3章第4節(jié)談了元雜劇的盛行和南戲的衰微,詳見商務(wù)出版社1936年版,第65-74頁。、門巋②門巋著《元曲管窺》云:“元滅宋之后,由于北方勃興的雜劇南下江淮,風(fēng)靡全國,成為統(tǒng)治全國的第一大戲種,南戲的發(fā)展受到有統(tǒng)治者贊賞的具有極強勢力的北雜劇的抗衡,遂受阻,而暫時處于低潮,但是由于它植根于民間,有極強的生命力;在低潮中吸收了北雜劇的優(yōu)點,終干經(jīng)過大約半個世紀的消沉。在元末明初,以其更加成熟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再盛興于戲壇。”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頁。、代璐遙③代璐遙主編《中國雅俗文化》曰:“南戲創(chuàng)作分為三個階段。南宋光宗朝至宋亡是南戲的草創(chuàng)時期,重要劇目包括《張協(xié)狀元》《王魁負桂英》《趙貞女蔡二郎》等。第二期是元代統(tǒng)一全國,北雜劇擴展到南方,南戲衰微。第三期是元末明初,南戲復(fù)興,出現(xiàn)了文人創(chuàng)作,其代表作是高明的《琵琶記》。”見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版,第113頁。、鄭憲春④鄭憲春著《中國筆記文史》云:“入元,北雜劇興起,南戲衰微;至元順帝時,南戲復(fù)興起,影響明、清兩代戲曲的發(fā)展?!币姾洗髮W(xué)出版社2004年,第706頁。等人即持此論。對此,錢南揚申述:“戲文既富于斗爭性,又富于創(chuàng)造性,所以自南宋初至元末,始終在民間流行不衰”,錢先生進一步指出,“元朝滅宋之后,雜劇中心漸由大都南遷杭州,南方戲文、雜劇并列,原無所謂盛衰。到了末年衰落的倒是雜劇,不是戲文”[11]。錢先生道明了當時戲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據(jù)現(xiàn)有文獻,元代《錄鬼薄》《青樓集》《中原音韻》等皆記述了南戲在元代流行的事實?!肚鄻怯洝吩疲?/p>

龍樓景、丹墀秀,皆金門高之女也,俱有姿色,專攻南戲。龍則梁塵暗簌,丹則驪珠宛轉(zhuǎn)。后有芙蓉秀者,婺州人,戲曲小令不在二美之下,且能雜劇,尤為出類拔萃云。

既然當時有專演南戲的著名藝人存在,說明南戲頗受人們歡迎。有龐大的受眾存在,南戲在元代消沉的可能性不大。《九宮正始》匯集了元代天歷(1328 - 1330)間所刻《九宮》《十三調(diào)》兩譜,征引宋元南戲曲文頗多⑤據(jù)馮沅君、錢南揚等人的曲文輯佚,多達130多種,但元人不知宋有南戲,故皆稱“元傳奇”。,其中就有很多是元人南戲。另據(jù)宋元南戲《宦門子弟錯立身》題“古航才人新編”、元末南戲《小孫屠》題“古杭書會編撰”可知,整個元代杭州仍有編撰南戲的書會才人。可見,南戲在元代盛行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有元一代,出自文人手跡的元雜劇受到上層社會的重視,而誕生于民間的南戲則長期處于上層文人的視野之外,致使上層文人不了解民間盛行的南戲景況,普遍持有南戲衰微的觀點。元季,元雜劇由于自身的某些缺陷限制了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而陷入困境,有識之士便將注意力投向民間南戲,其熱情整理、撰寫戲文,改變南戲,掀起南戲熱潮,故有南戲復(fù)興之論。

據(jù)錢南揚分析,文人改編南戲主要著手于以下幾方面:鄙棄語言本色通俗,使之雅化;賣弄才情,將戲文一曲任意擴展為數(shù)曲;忽視格律的發(fā)展性質(zhì),用自己時代的格律衡量前代戲文。格律上又僅僅著眼于句法、四聲、押韻等次要節(jié)目。⑥參見:錢南揚《戲文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9-44頁。明中葉以后,文人精心打磨的南戲水磨調(diào)產(chǎn)生,其細膩、婉約之格調(diào),難與本色、通俗的曲辭相匹配,文人便著手雅化其曲詞。于是,進入上層文人手中的一支南戲,因聲腔、曲詞雅化而失去南戲特有的民間性,最終演化為傳奇。傳奇的出現(xiàn),并沒完全取代南戲,南戲也并沒有全部轉(zhuǎn)化為傳奇,其在民間的一支仍在繼續(xù)發(fā)展。

近代以后,民間流傳的南戲,刺激了花部的誕生,有的直接進入各地方戲。如此看來,南戲自宋代產(chǎn)生到清末,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間存在。進入地方戲之后,仍保留了其民間特性。首先,鄉(xiāng)間草臺是留存南戲存在的重要陣地,農(nóng)閑季節(jié)的娛樂、春祈秋報的迎神賽社、紅白喜事的表演,南戲劇目在一遍又一遍的演出、一代又一代的承傳中被保留下來,帶上濃厚的鄉(xiāng)土味。其次,許多留存劇目存活于民間藝人的口頭,藝人的口傳身授成了劇目存活的條件和形式。很多民間演出的小組織幾乎沒有什么劇本,只有世代相傳的衣箱,領(lǐng)班師傅就是集大成的活劇本,各種劇目就存活在他的口頭。第三,如果說,文人創(chuàng)作比較規(guī)范,可以付梓形成定本。那么,留存南戲劇本豐富多樣,散布于民間藝人手中,以各種形式的手抄本存在,無法刊行定本。這些手抄本或者是舞臺演出的記錄本,或者是師傅的傳授本,俱多方言俗語,地方性很強,且?guī)в锌陬^傳唱特征。如《林招得》在桂劇中有《法場祭奠》一折,女主角王金愛,男主角成為林紹德;莆仙戲《李正》,劇中主角為李正,實為南戲中的里正,莆仙戲?qū)⒐俾毭斪魅嗣?;南戲《李亞仙》在滇劇留存有《白天院》,?yīng)為《悲田院》;《祝英臺》在梨園戲中留存《事久弄》《四九弄》,在白字戲中留存《四九弄》;《崔君瑞江天暮雪》在四平戲留存《虎撲嶺》,實為《琥珀嶺》;梨園戲(上路)傳統(tǒng)劇目中有《劉文良》一劇即《劉文龍》,閩南方言中“良”與“龍”諧音;《韓朋十義記》在婺劇侯陽高腔及西安高腔中留存為《拾義記》。這些劇目的稱呼各式各樣,顯示出地方性的特征??梢?,民間既是留存南戲的生存土壤,也是它的特性。地方戲、民間小戲是發(fā)掘留存南戲劇目的重要途徑。

三、留存南戲劇目特征

在發(fā)掘留存南戲劇目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留存南戲的一些特征。

首先,留存在于地方戲中的南戲劇目,呈現(xiàn)出折數(shù)與劇情遞減的趨勢,具體表現(xiàn)為:連臺本戲遞減為折子戲,折子戲漸趨佚失。如婺劇西安高腔《三元坊》,僅南戲《商輅三元記》的幾個折戲組合成,非昔日南戲的全本。調(diào)腔《三元坊》,今存一折《雪梅教子》,其余全佚。岳西高腔劇目《織錦記》,現(xiàn)僅?!痘笔a會》《上工織絹》《分別歸天》《相遇》四折,其他各折因久不演出而全佚。楚劇劇目《董永與七仙女》,原為本戲,現(xiàn)僅?!抖婪謩e》(《百日緣》)一折,成為楚劇的保留劇目。瓊劇《槐蔭記》,早期用“官話”演唱,乾隆時候始改用海南方言演唱,今劇目全佚。湖北清戲、東路花鼓戲、漢劇皆留存《白兔記》劇目,現(xiàn)無全本,只剩幾個單折。白字戲劇目《秦雪梅》,是白字戲傳統(tǒng)劇目“八大連臺本戲”之一,屬大鑼戲,盛演不衰,1949年停演后,現(xiàn)僅存《教子》一折在農(nóng)村業(yè)余劇團中間有演出,其余皆佚。例子頗多,茲不贅舉。由于一種南戲劇目在多種地方戲中留存,留存的折數(shù)多寡不一,在此種戲中留存多,在彼種戲中留存少;在此戲中留存這幾折,在彼戲中留存另外幾折。如果將各地方戲中留存的折子連綴到一起,去其重復(fù),或能復(fù)原遺失南戲的全部劇情,這更便于研究留存南戲現(xiàn)狀。如川劇高腔《孝琵琶》,由1955年四川省川劇劇目鑒定委員會重慶辦公室搜集多種口述、抄本的整理,共23折,保存了南戲的主要關(guān)目。

其次,與古本南戲相較,留存南戲劇目呈現(xiàn)出劇中主角轉(zhuǎn)移的特征。在古本南戲中,每種劇目都有主角,整出戲都圍繞主角來演。留存南戲由于折數(shù)遞減、劇情片斷化,使原來戲劇體制解體,劇情重心轉(zhuǎn)移,主角失去中心地位而淪為次要角色,原配角則上升為主角。如河南梆子、同州梆子、京劇、莆仙戲、松陽高腔、辰河高腔中均有《霸王別姬》,所演故事僅是南戲《淮陰記》中的一個插曲,到了地方戲中,成為留存南戲的單獨劇目,項羽成為主角,韓信失去了中心地位。整出戲只為演項羽而設(shè),不是為演韓信而設(shè)置項羽。南戲《琵琶記》為襯托趙五娘的善良與孝順,設(shè)置了一個貪贓枉法的下層村官里正。留存在莆仙戲的《李正》,里正改為李正成了主角,三場戲皆以他為主角。在南戲《金印記》里,唐二僅是配角,配合主角表演,他挑擔送蘇秦進京趕考,屬于丑角。到了岳西高與儺戲《唐二別妻》中,唐二成為主角,主演他為人挑腳掙錢、以養(yǎng)家糊口的故事。南戲《孫武子》演孫武的故事,公冶長是個次要角色。在莆仙戲《公冶長》中,公冶長成為主角,專演公冶長。這說明留存南戲在流傳過程中,本遞減為折,折為獨立演出,常常擴充內(nèi)容,轉(zhuǎn)換角色,帶有成為新劇目的傾向。

再次,留存南戲的劇目增強了娛人的特性。元雜劇和明清傳奇大都出自文人之手,劇本是文人在案頭寫定。劇本除了用于舞臺演出之外,還用于案頭閱讀。案頭閱讀用途反過來促進了劇本文人自娛性質(zhì)的增強,主要體現(xiàn)為,一是文人在填詞中恣意揮灑才情,二是文人運用某些含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懷。因此,元雜劇和明清傳奇突出的是劇作家的主體地位,而藝人屬于從屬性地位,但南戲始終以藝人為主體地位,以娛人性為藝術(shù)目的。留存南戲也保持著南戲的娛人特征,并且有些留存南戲的娛人性有所增強。主要表現(xiàn)為,圍繞舞臺演出,藝人根據(jù)觀眾所需,對劇本進行改編,增加凈與丑的戲份,加大科諢內(nèi)容。盡量滿足觀眾的娛樂要求,完全是舞臺活動支配著編劇行為。劇目的傳與失、關(guān)目的守與變,完全在于藝人,藝人決定著一種劇目的命運。

再次,留存南戲的劇目呈現(xiàn)出不擇劇種、不擇地域的特性。南戲劇目的留存,以古老劇種為主,遍及各種地方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南戲隨聲腔傳播,在南戲聲腔基礎(chǔ)上形成的地方戲,成為古老的聲腔劇種,南戲劇目也隨著聲腔留存到古老的聲腔劇種中成為其傳統(tǒng)劇目。較年輕的地方戲,由于它興起比較晚,在它興起時,南戲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它只好從古老聲腔劇種中移植留存南戲劇目,甚至有些劇目是在移植基礎(chǔ)之上再移植。如陜西阿宮腔劇目有《王魁負義》,據(jù)川劇中移植而來,山西中路梆子《打神告廟》,又是于20世紀初根據(jù)陜西省銅川阿宮腔劇團《王魁負義》移植而來;閩劇《賣胭脂》,僅有一折,從京劇移植而來;越劇有《彩樓記》,移植于川劇與梨園戲;四平調(diào)傳統(tǒng)劇目有《呂蒙正趕齋》,移植于豫東花鼓戲;京劇《柳蔭記》,移植于川劇。古老劇種移植古老劇種的劇目,新興劇種移植古老劇種的劇目,新興劇種又移植其他新興劇種的劇目,成為南戲不擇劇種而留存的幾種途徑。南戲留存范圍雖然比較廣泛,但還是有所差別。表現(xiàn)為古老劇種留存最多,新興劇種留存較少,歌舞類劇種最少,多聲腔劇種留存多于單一聲腔劇種。留存南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不擇地而生存,大多數(shù)地方戲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蹤跡。地方戲中留存的南戲在地域上呈現(xiàn)出南戲流傳的蹤跡:向北傳到山西、河北、山東一線,未經(jīng)過關(guān)外傳至東北;西北僅傳到甘肅、寧夏,新疆、青海未波及;西南傳至四川,云、貴、西藏很少。形成浙、贛、閩、粵、川、湘為主的南戲文化圈,輻射到臺灣及東南亞地區(qū)。顯然,南戲的留存與明代以后中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商業(yè)流通與人口流動緊密相關(guān)。

最后,留存南戲劇目還具有多種南戲關(guān)目情節(jié)相揉合的特征。揉合的情況主要有兩種。其一,將不同南戲劇目的關(guān)目情節(jié)連綴到一起。如秦腔傳統(tǒng)劇目《閔子騫接鹿奶》,演列國時候,閔士公病故,后妻李氏欲加害前妻之子閔子騫,以霸家產(chǎn)。一日偽裝心疾,逼閔子騫進山尋鹿奶作藥引,借以加害。閔子騫得獵人相助,獲一鹿皮,披皮入山尋鹿奶。時宣陽關(guān)守將柳展雄路經(jīng)深山,誤捉子騫,得悉實情,甚怒,擒李氏斬之。披鹿皮覓鹿乳是南戲《老萊子》中的關(guān)目情節(jié)。顯然,此劇是連綴南戲《閔子騫單衣記》和《老萊子》的關(guān)目情節(jié)而成。由此可推測,南戲《老萊子》也曾在此地傳演,時久二者合二為一。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都是勸孝的戲,是孝的主題將二者組合到一起。其二,通過增加關(guān)目情節(jié)來擴充折的內(nèi)容,使留存南戲的劇情更加曲折豐富。如秦腔《王祥臥冰》,演晉代王祥行孝的故事。王祥繼母康氏為己所出兒子王賢霸占家產(chǎn),屢次加害王祥夫婦。一次康氏命王祥外出辦貨,路過香山,為司馬羈擄上山,此時王賢趕至,說明原委,司馬羈贈金送走。遼王叛亂,晉惠帝召回司馬羈往剿??凳喜≈兀初r魚,時值隆冬,王祥臥冰,冰破而得鮮魚,并得落紅珠一顆??凳鲜臭~后病愈,大為感悔。后落紅珠為兵部侍郎劉瑛所得,助司馬羈破遼王大刀,大勝回朝。有李祥者,寵妻虐母,其妻亦欲食鮮魚,李祥臥冰,土地責其不孝,使其墜入冰河。為突出孝的主題,增入李祥之關(guān)目。

猜你喜歡
南戲聲腔劇種
“秧歌”的戲劇化與“劇種”定型
新興劇種的建構(gòu)理念與文化再生
《中國戲曲劇種劇種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黃梅戲聲腔研究》出版發(fā)行
論滇劇生角唱腔中的彭派聲腔藝術(shù)
南戲《張協(xié)狀元》中古廟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舉辦112個劇種118個劇目獻演
戲曲聲腔研究70年回顧與反思
“南戲遺響”莆仙戲:從“草臺”到課堂
中國戲曲為何形成多種聲腔
澳门| 呼图壁县| 棋牌| 和政县| 会同县| 搜索| 泗水县| 横山县| 上饶县| 迁安市| 丹东市| 开化县| 十堰市| 江陵县| 小金县| 离岛区| 同仁县| 石景山区| 锡林浩特市| 西充县| 夏邑县| 清水河县| 阜南县| 乌海市| 尼勒克县| 崇左市| 阿城市| 区。| 沙洋县| 本溪市| 临夏市| 临汾市| 申扎县| 佛教| 苍南县| 确山县| 阳朔县| 宜都市| 安阳市| 句容市| 盘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