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麗
《北國之春》這首歌曲調(diào)悠揚、歌詞美好,據(jù)歌詞翻譯者呂遠先生講,原本這首歌的第一句只有“白樺、藍天、南風”三個詞,呂遠先生想:作者眼中北海道的家鄉(xiāng)那么可愛,我就幫他美化一下吧。于是,就有了充滿詩意的“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這樣的翻譯賦予了這首歌中國古典文學的美,使歌的意境提升了一個高度。
同樣的意思,不一樣的說法,帶給人的感受自然也不同。看來,不是光把話說對了就可以,說得好更重要。這讓我想到當下的很多語文課,老師只關心學生說出的是不是“對”的答案,而忽略了對“好”的引導和追求。我以為,學生學習運用語言,說得對,不難;難的恰恰是,說得好,言語得體、適度,有美感。
一次,我執(zhí)教《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課,要求學生用上題目中的三個詞語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一兩句話。一個學生說:“我童年的時候,經(jīng)??吹今橊勱犜诙栂伦哌^來?!蔽覇査骸岸斓奶枙Ыo你怎樣的感覺?”于是他修正了自己的話,變成:“我童年的時候,經(jīng)??吹今橊勱犜跍嘏亩栂孪蛭易哌^來?!蔽矣謫枺骸榜橊勱犑窃鯓幼哌^來的呢?這一幕給你的童年留下了怎樣的感受?”他想了想,說道:“在溫暖的冬陽下,駱駝隊緩緩地向我走來,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這樣的結(jié)果讓我們不僅獲得了享受學習過程的滿足,更達成了語言學習的滿意。
這樣的例子很多。
《兔之眼》是一本與《窗邊的小豆豆》并稱為“日本兒童文學雙璧”的童書。和學生一起讀這本書時,我出示了書的封面以及電影海報,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之處?一個學生說:“都有一個老師領著一群孩子?!蔽艺f:“小谷老師是那么有愛心的老師,你可不可以把話說得再美一些?”他心領神會,繼而說道:“一個美麗的女老師,領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蔽艺f:“還不夠,仔細觀察,你還可以說得更美?!薄耙粋€美麗的女老師,領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在燦爛的陽光下,他們的笑容都特別甜美,快樂仿佛從眼神里流淌了出來”。其實,不必訝異,學生從說得對到說得好,不過是一個轉(zhuǎn)身的距離,而這樣的轉(zhuǎn)身的確需要教師對學生言語智能培養(yǎng)的意識及技巧。
思想家、文學家荀子認為,“與人善言”,要做到“文”“理”并重,使語言達到“文而類”——兼有辭華和質(zhì)美的境界。由此看來,追求把話說得美好一些,并不是為了“美”而美,而是在守“理”的基礎上更有文采一些,這難道不是老師該做的事情嗎?
編輯 ?湯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