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梅,陳曉敏,張焱,胡英杰,羅丹,蔡文智
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護理部,廣東深圳 518110; *通訊作者 蔡文智 caiwzh@smu.edu.cn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fā)病率為16.7%~71.5%[1-3]。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t Society,ICS)將其定義為“客觀上能被證實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4]。UI以壓力性尿失禁為主要類型,對女性的日常生活、工作及性生活均有不良影響[5]。孕期是UI的高發(fā)時期;然而目前關于孕期UI的研究大多關注初產婦,針對經產婦的研究較少[6-7]。與UI相關的孕期病理生理包括與妊娠相關的盆底結構改變。經產婦孕期UI發(fā)病率普遍高于初 產婦,但關于兩者孕期UI的嚴重程度以及盆底解剖結構改變的相關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擬評估初產婦和經產婦的孕期UI癥狀以及兩者盆底解剖結構的差異,為進一步研究和產前保健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8—11月在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超聲科進行產檢的孕早期及孕中期孕婦。納入標準:①單胎妊娠;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前置胎盤、先兆早產、泌尿系疾病、胎兒生長受限;②孕前UI史、盆腔器官脫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盆腔手術史。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NYSZYYEC20170011),所有孕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共發(fā)放問卷229份,剔除不合格問卷18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11份,有效回收率為92.1%。剔除11例無效的超聲數據后,最終共200例孕婦納入研究,其中初產婦93例(46.5%)、經產婦107例(53.5%)。初產婦及經產婦年齡、妊娠次數及流產史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及產科資料比較
1.2 調查工具 一般資料及產科資料調查表:該量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疾病史、本次妊娠情況;國際尿失禁咨詢問卷簡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該量表由國際尿失禁協會推薦使用,在中國已經進行驗證,量表包含3個條目,分別為尿失禁發(fā)生頻率(0~5分)、每次漏尿量(0~6分)、尿失禁對日常生活的影響(0~10分);盆底超聲儀使用GE VolusonE8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置三維容積探頭,探頭頻率為5.0~9.0 MHz。
1.3 調查方法 由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發(fā)放問卷,孕婦完成問卷調查后,接受經會陰盆底超聲檢查。首先排空尿液和大便,取截石位,髖關節(jié)屈曲外展,探頭外覆安全套,涂以耦合劑,再將探頭置于兩側大陰唇之間,正對尿道外口下方。以恥骨聯合為中軸指示點,獲取陰道、尿道、肛管的正中矢狀平面,采集孕婦在靜息狀態(tài)和Valsalva狀態(tài)下盆底二維/三維盆底橫斷面聲像圖。盆底超聲檢查由1名超聲科主治醫(yī)師采用盲法完成。
超聲指標采用GE Kretz 4D View version 10.3系統(tǒng)進行測量,分別測量靜息狀態(tài)和Valsalva狀態(tài)下的6項超聲參數:①膀胱頸垂直位置(bladder neck vertical position,BNVP):膀胱頸距離恥骨聯合后下 緣的垂直距離(靜息狀態(tài)和Valsalva狀態(tài)的差值即為膀胱頸移動度);②膀胱尿道后角(α角):膀胱后壁(三角區(qū))與近端尿道之間的夾角;③膀胱角(β角):恥骨聯合后下緣至膀胱頸的連線與恥骨聯合中軸線的夾角;④尿道傾斜角(γ角):近端尿道與水平軸形成的夾角;⑤裂孔面積(hiatal area,HA):恥骨聯合下緣與恥骨直腸肌內側緣之間的面積;⑥尿道內口漏斗化:Valsalva狀態(tài)下尿道內口開放成漏斗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初產婦與經產婦、UI組與無UI組間比較采用協方差分析,以孕周為協變量。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初產婦與經產婦UI嚴重程度比較 經過ICI-QSF調查,本組初產婦與經產婦中分別有24.7%(23/93)和38.3%(41/107)診斷為UI,兩組發(fā)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1,P<0.05)。將有UI的初產婦和經產婦各項分數進行比較,經產婦漏尿頻率、每次漏尿量以及漏尿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均顯著高于初產婦,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初產婦與經產婦UI癥狀評分對比(±s,分)
表2 初產婦與經產婦UI癥狀評分對比(±s,分)
項目 初產婦(n=23) 經產婦(n=41) t值 P值 漏尿頻率 1.23±0.43 1.62±0.54 3.170 0.003 0.020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1.27±1.35 2.67±1.26 4.095 <0.001 漏尿量 2.09±0.43 2.48±0.86 2.391
2.2 UI組與非UI組超聲參數比較 靜息狀態(tài)下,UI組孕婦β角顯著大于非UI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參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alsalva狀態(tài)下,UI組孕婦α角、β角、BNVP及HA均大于非UI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UI組孕婦中53.1%(34/64)尿道內口開放成漏斗狀,非UI組為19.9%(27/136),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73,P<0.001)。見表3。
表3 UI組和非UI組超聲參數比較(±s)
表3 UI組和非UI組超聲參數比較(±s)
注:VM:最大Valsalva動作;VM-R:最大Valsalva動作與靜息狀態(tài)的差值;BNVP:膀胱頸垂直位置;HA:裂孔面積
狀態(tài) UI組(n=64) 非UI組(n=136) F值 P值 靜息狀態(tài)(R) α角(°) 126.27±20.19 121.10±16.88 3.306 0.071 β角(°) 70.99±13.82 66.59±11.98 5.600 0.019 γ角(°) 79.28±15.13 78.93±11.57 0.039 0.845 BNVP(cm) 2.16±0.45 2.22±0.39 1.334 0.249 HA(cm2) 0.211 11.48±1.90 11.11±1.89 1.576 Valsalva狀態(tài)(VM) α角(°) 147.95±21.04 139.85±20.44 6.197 0.014 β角(°) 91.89±18.52 86.02±18.84 4.390 0.037 γ角(°) 98.39±15.64 96.25±15.92 0.791 0.375 BNVP(cm) 1.42±0.52 1.64±0.49 8.681 0.004 HA(cm2) 0.007 13.79±2.18 12.77±2.55 7.450 VM-R α角(°) 19.00±15.71 19.34±18.39 0.014 0.906 β角(°) 21.05±15.65 19.43±14.71 0.494 0.483 γ角(°) 20.35±15.92 17.32±12.06 2.159 0.143 BNVP(cm) 0.74±0.49 0.59±0.46 4.574 0.034 HA(cm2) 2.31±1.43 1.66±1.43 8.951 0.003
2.3 初產婦和經產婦超聲參數比較 靜息狀態(tài)下,經產婦的BNVP顯著小于初產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參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alsalva狀態(tài)下,經產婦α角和HA顯著大于初產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參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實施,經產婦數量越來越多,孕期UI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本研究發(fā)現經產婦孕期UI發(fā)病率顯著高于初產婦,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7]。分娩史是孕期UI的一個危險因素,妊娠時逐漸增大的子宮體增加了對下尿路的壓迫作用;同時體內激素水平改變造成盆底肌肉松弛,這些均為導致孕期UI高發(fā)的原因[8-9]。隨著孕婦妊娠年齡越大,其孕期患UI的風險越大,產后發(fā)生盆底創(chuàng)傷的風險增高[10]。 本研究發(fā)現與初產婦相比,經產婦孕期UI發(fā)病率更高、漏尿量更多、對生活的影響更為嚴重。
既往孕期UI的研究大多關注初產婦,涉及到經產婦的較少。除UI癥狀和程度的差異之外,本研究發(fā)現經產婦在孕期的盆底結構改變較初產婦更為明 顯。經會陰盆底超聲操作簡便,可及早發(fā)現盆底結構的異常改變,在UI的評估及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11]。α角、β角、γ角以及膀胱頸移動度均顯示了膀胱頸的位置,反映了膀胱頸的活動性[12]。肛提肌是盆底的主要承力結構,肛提肌損傷則盆底HA增大,導致患UI的風險增加[13]。Chan等[14]研究發(fā)現,膀胱頸移動度較大,從而增加女性孕期發(fā)生UI的風險,與本研究結果一致。Van Veelen等[15]調查發(fā)現,有UI的孕婦盆底HA顯著大于無UI者。魯蓉等[16]研究發(fā)現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在靜息狀態(tài)及Valsalva狀態(tài)下膀胱頸移動度、α角、γ角和HA均小于無壓力性尿失禁者。王麗華等[17]報道UI的女性尿道內口漏斗化形成率顯著高于無UI者。本研究調整孕周影響后發(fā)現,靜息狀態(tài)下UI組孕婦β角顯著大于無UI組;在Valsalva狀態(tài)下,UI組孕婦膀胱頸移動度、α角、β角、γ角、盆底HA均顯著大于無UI組,而膀胱頸垂直位置顯著小于無UI組。UI組患者尿道內口漏斗化率顯著高于無UI組,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1]。
表4 初產婦與經產婦超聲參數比較(±s)
表4 初產婦與經產婦超聲參數比較(±s)
注:VM:最大Valsalva動作;VM-R:最大Valsalva動作與靜息狀態(tài)的差值;BNVP:膀胱頸垂直位置;HA:裂孔面積
狀態(tài) 初產婦(n=93) 經產婦(n=107) F值 P值 靜息狀態(tài)(R) α角(°) 122.75±16.92 122.76±19.18 0.106 0.745 β角(°) 68.20±12.89 67.74±12.98 0.135 0.714 γ角(°) 78.97±12.69 78.36±14.72 0.131 0.718 BNVP(cm) 2.29±0.43 2.13±0.38 7.405 0.007 HA(cm2) 0.089 10.99±1.78 11.43±1.98 2.922 Valsalva狀態(tài)(VM) α角(°) 139.40±20.37 145.09±21.74 5.031 0.026 β角(°) 86.54±19.92 89.08±17.96 0.788 0.376 γ角(°) 96.39±17.14 97.41±17.65 0.204 0.652 BNVP(cm) 1.63±0.54 1.51±0.49 2.484 0.117 HA(cm2) 0.019 12.67±2.41 13.47±2.43 5.556 VM-R α角(°) 17.51±16.08 20.73±18.66 1.647 0.201 β角(°) 18.34±16.02 21.34±13.98 2.051 0.154 γ角(°) 17.42±13.36 19.05±13.54 0.816 0.368 BNVP(cm) 0.66±0.47 0.62±0.48 0.354 0.553 HA(cm2) 1.68±1.28 2.04±1.58 3.103 0.080
本研究調整孕周的影響后,仍發(fā)現經產婦孕期盆底結構的改變比初產婦更為明顯。在靜息狀態(tài)下,經產婦的膀胱頸垂直位置顯著小于初產婦;Valsalva狀態(tài)下,經產婦的α角、肛提肌HA顯著大于初產婦。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初產婦相比,經產婦通常年齡較大、妊娠次數多、流產率高,推測其原因為經產婦的盆底結構改變較初產婦顯著。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尿道括約肌功能逐漸降低,橫紋肌纖維逐漸減少而發(fā)生肌減癥,最大尿道閉合壓也以約每10年15%的速度逐漸下降[18]。妊娠本身會對盆底造成影響,引起盆底損傷,從而影響盆底結構的完整性,導致盆底功能障礙[19]。Demircan等[20]研究發(fā)現,有流產史是孕期UI的一項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經產婦在孕期的UI癥狀較初產婦更嚴重,盆底結構改變更加顯著,值得引起臨床關注,應加強孕期及產后相關健康教育,預防及改善臨床癥狀。然而,本研究是一項橫斷面調查,需要進行隊列研究或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