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
(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高校是指提供高中學歷以上教育的高校,學校數(shù)量多、學生人數(shù)也眾多。在高校就讀的學生大多經(jīng)受過良好的教育,面臨著更多激蕩思想的挑戰(zhàn),尤其是西方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入侵,對當代高校學生有著極大影響。在該背景下,研究當今高校思政教學的現(xiàn)狀,并反思改革教育現(xiàn)狀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1)廣闊的教學內容
在單一的文化背景中,我國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內容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對思政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國內的政治歷史和我國的主流文化,教學包容性較小,思政教育的格局有限,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視野。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相關思政知識,掌握關于世界格局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之外,學生可以利用多元文化環(huán)境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料和媒介載體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從而在多元文化的對比中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2)發(fā)展的與時俱進
將高校思政教育置于文化多元背景下,一方面能夠讓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始終緊跟時代潮流,不故步自封,讓教學內容呈現(xiàn)更加多元化的元素。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能夠學習到其他國家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借鑒到不同文化下的思政教學經(jīng)驗,對高校思政教學更加面向世界、面向國際化有著重要意義。
(1)高校地位削弱
高校地位的削弱指的是在學生的思政學習中高校從主要的教育陣地變?yōu)榻逃嚨刂唬渲饕憩F(xiàn)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載體和媒介越來越多樣,而不再局限于高校內的學習。其次,學生受到其他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的影響,受到其中消極腐朽的思想的腐蝕,可能對高校思政教學中所學的內容持懷疑甚至批判態(tài)度,從而給高校思政教學帶來更大的困難。
(2)主旋律色彩減少
我國思政教學一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讓學生堅定信仰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主旋律色彩濃厚。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接受西方的文化思想,受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等不科學的思想影響,動搖了學生堅定的政治信仰,難免導致高校教育中主旋律色彩的削弱。
(3)傳統(tǒng)社會文化價值傳播困難
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熱衷于美國電影、美劇、日劇等西方文化產(chǎn)品,在對劇情的追捧中受到血腥暴力內容的侵蝕,思想上向唯心主義、頹廢主義傾斜,無視從小受到的正確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教育,崇洋媚外而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視若無睹,加大高校思政教育中對于傳統(tǒng)社會文化價值的傳播。
高校思政的教學依賴教材的合理設計,一本優(yōu)秀的教材的思想內容必須得到學生和教師的充分認可,提出令人受益的觀點。只有教材的設計合理,教師才能夠快速精準地梳理教材內容,書寫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效率。學生擁有一本優(yōu)秀的教材,能夠對教材的知識點的邏輯性作出系統(tǒng)的把握,從而端正思想觀念。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材往往流于理論的闡述,內容組織沒有新意,無益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更新對當代高校的思政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在文化多元背景下,教學內容的更新要始終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把握住教育的主旋律。當代的高校學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不少人認同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崇尚享樂主義,進而質疑馬列主義,不屑其馬列主義所表達的思想核心。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通過改革教材內容讓學生對馬列主義作出符合實際的理解。比如教師在進行《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一節(jié)的教學時,不僅要闡述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剝削的原理,也要援引相關事實來支撐該原理,對于例子的選擇要特別慎重,不僅要選擇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的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例子,也要列舉相關事實表現(xiàn)資本家在現(xiàn)在社會本質仍然是剝削。其次,堅持揚棄的原則,在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尋找平衡點,辨別雙方文化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和過時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優(yōu)點,立足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二者之中對現(xiàn)代社會有益的內容相結合編寫進教材,才能讓思政教學內容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對教育發(fā)展作出建設性貢獻。
社會時事和教學內容的不斷改變,導致落后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時刻變更的教學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方法的革新勢在必行。高校思政內容想要得到更好傳播,教師必須更加了解學生的思想,分析其思想的根源,并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作出適當改變。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理論性過強,往往將身邊可見可感的事物化為抽象又高大的文字組合,令學生讀之無味,生出厭學情緒。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絕對不能單純地對理論知識大談特談,而應將時事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如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認識與實踐》一章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以地球太陽的空間關系為例,從人類對日地關系的認識中闡述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知識點。需要注意的是,在與歷史或時事進行結合時,教師應盡量避免列舉負面、消極的事例,防止對學生造成不好的引導。
此外,應更大力度地開發(fā)現(xiàn)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媒介的功能。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能夠從多個軟件和網(wǎng)站上接受關于思政的教育,擺脫學習的時空束縛,從而使備受沖擊的心靈得到滌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最終在面對多種文化思想的沖擊時,明辨是非、堅定立場。教師在相關思政網(wǎng)站和軟件的開發(fā)設計中要始終扮演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對網(wǎng)絡所傳播的思想文化有所把握,確保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不為不良思想所侵蝕,引導學生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鼓勵其健康成長。
高校學生易被周圍的環(huán)境所影響,因此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想環(huán)境是端正學生思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思政課的教學中,周圍端正清明的思想氛圍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尤為重要。首先,就課堂的教學氛圍而言,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時不能沉浸于自我一味的理論闊談,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如教師可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暢談對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性的看法,必要時可以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更加辯證思考各種現(xiàn)象的利弊。此外,教師也可通過播放影片等形式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代入感,激起民族自豪感。如對《毛澤東思想概論》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播放《建國大業(yè)》等影片,讓學生初步了解新民主主義理論形成和成熟的歷史背景,對其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課外的學習氣氛主要是指學校對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加大對時政思想內容的宣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觀念。此外,學校應積極開展宣揚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在中西文化沖突中選擇性吸收雙方精華部分,對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只有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才能讓國家更加強大,與之相應,兼收并蓄的教學模式是時代的必然趨勢。首先,要立足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以傳統(tǒng)文化為本,打好正確的思想根基,再接受馬克思恩格斯科學思想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充分介紹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以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為媒介,讓學生更加關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緒論的教學時,可播放國漫《秦時明月》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有基本的了解,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具備寬宏博大的胸襟,不忽視對西方文化的講解,也不對其做歪曲解釋,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更好地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高校思政教學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面臨更多挑戰(zhàn),也預示著更大的發(fā)展機會,這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機遇。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高校思政的教學更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的思想從思政課的學習中得以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