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宇
近年來,與美食相關的產(chǎn)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媒介使用習慣逐漸轉向移動端,對美食資訊的獲取也更多通過美食類自媒體。而微博“日食記”在眾多的美食自媒體中大放異彩,通過高水準的內容輸出和成熟的運營模式形成了品牌效應。本文以微博“日食記”為例對新媒體產(chǎn)品設計與項目管理進行研究。
作為美食類新媒體產(chǎn)品,“日食記”誕生于2013年12月24日,是以“溫暖治愈你的心和胃”為廣告語的美食自媒體。之所以叫“日食記”是因為:日為時光歲月,食即食物,記為記錄、日記。自創(chuàng)立以來,“用食物反映人們內心世界的窗口” 這一理念就深深植根于觀眾的心中。
“日食記”與其他美食類自媒體最大不同且最能吸引粉絲的一點是:它不只是單純地冷冰冰地講美食,而是將烹飪與烹飪的人、人的情感以及那只傲嬌高冷的貓有機結合,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其發(fā)布內容由五分鐘一集的美食紀錄片、烹飪食譜、美食或廚具推薦和酥餅大人的日常生活構成。其中,美食紀錄片以日食記系列短片的形式發(fā)出;烹飪食譜以組圖或五分鐘之內的短視頻形式呈現(xiàn);美食或廚具推薦會配以相關圖片或視頻并附上購買商城鏈接;以萌寵為主的故事中多會出現(xiàn)日食記主人公——“鏟屎官”姜老刀,他們的故事則多以圖片、動圖形式講述。
在產(chǎn)品設計中,主人公姜老刀認為:食物歸根結底脫離不了人和情感,因此,日食記將美食“人格化”。例如除夕特輯中《阿婆的肉圓》講述每個人心中那一道揮之不去的味道;《“We are One”之親情篇》包含著姜老刀與父親之間含蓄而深沉的愛;《電飯煲火鍋》勾起了大家對學生時代純真的友誼的的懷念??傊叭帐秤洝庇米钊菀踪I到的簡單食材以小見大,從簡單的食物中“引申”出復雜的人生百味。用烹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用食物回歸生活中溫暖親切的形象,讓人重新思考食物與人的關系。像這樣將內容賦予更多情感,使得它的內容在同類產(chǎn)品中具有較高的辨識度。
“日食記”短片也同樣注重對烹飪主體——“姜老刀”的形象塑造:一手好廚藝,偶爾逗逗貓,完全是一個外表粗獷內心細膩溫暖的文藝暖男形象,十分契合當下年輕女性的審美。而自始至終都保持姜軒同一人出境,這樣容易培養(yǎng)觀眾的熟悉度和情感。“酥餅”作為一只被姜軒在菜市場撿來的流浪貓,是“日食記”中最大的主角和亮點。它的日常生活被捕捉后以貓的口吻配上有趣的文案,為“日食記”注入了大量萌元素,充分滿足了90后年輕用戶對萌寵的喜愛和觀看需求??梢?,“日食記”的內容是人格化并富有溫度的,烹飪、萌寵、人的情感與故事三者相互融合、碰撞,產(chǎn)生了1+1+1〉3的化學反應。
除了暖與萌文化之外,“日食記”還極力打造出日系小清新風格。短片色調以偏白的暖色調為主,給觀者清新溫暖的感覺;在視頻細節(jié)上也會用風鈴、花、鐵軌、火車等帶有日系小清新風格的元素;廚房布置色調簡約又文藝,家具多使用木質,桌布為棉麻,餐具也很有設計感;旁白多為手寫體更有居家風;背景音樂多為溫暖清新的英文歌曲或來自國內獨立樂隊的舒緩歌曲。這些共同描繪出一個美好居家的生活場景,散發(fā)出濃烈鮮明的文藝小清新風格。
因“日食記”具有清晰的品牌定位以及鮮明的風格,所以吸引了一大批18-34歲的年輕群體。以美食為主題,以貓咪等萌寵為特色,因此吸引女性用戶居多。其中女性占比62.27%,男性僅占37.73%,女性用戶幾乎為男性用戶的兩倍;用戶居住地多為南方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這是由于這里的人們生活壓力相對一線城市小,有更多時間來關注生活與美食。在學歷方面,用戶主要集中于大學,屬于高學歷層次,因為該學歷層次對生活有品質追求,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又有自己的想法。在這些用戶中學生為主要群體,占比為34.89%,學生群體相對空閑時間豐富,同時,學生更充滿接受新鮮事物的朝氣與活力,成為微博“日食記”的擁護者。
“日食記”對用戶使用習慣進行了準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用戶平均使用時段多集中在晚上20:00-24:00之間,占比48.23%。根據(jù)用戶使用習慣,“日食記”大部分推送時間為晚上20:00-21:00之間,因為此時段為學生、都市白領結束課業(yè)、加班或應酬空閑下來的時間,人們可利用一天中碎片化的時間來觀看,如通勤路途的各種交通工具中、下班后、課余宿舍里等等。
自媒體品牌在傳播上一般要整合多個平臺渠道進行傳播,同時根據(jù)需要在同一平臺上設置若干個賬號, 來實現(xiàn)不同的傳播目的,從而打造自媒體矩陣。“日食記”在微博平臺上不僅有官方微博@日食記,還有創(chuàng)始人姜軒的微博@姜老刀以及萌寵貓酥餅的微博@酥餅大人,形成了良性的互動體系。官方微博以“日食記” 品牌為核心,輸出食譜、系列短片和工作室的日常;微博@姜老刀則主要分享自己的生活見聞、感悟;微博@酥餅大人主要用于記錄酥餅日常生活的瞬間。三個微博賬號時?;ハ噢D發(fā),產(chǎn)生有趣的對話問答。各平臺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同時又互相引流,達到共同提高關注度的效果。
微博“日食記”在營銷方面,除了正面營銷賬號之外,還從品牌的長遠發(fā)展考慮,最終選擇了電商變現(xiàn)的道路。目前,“日食記”的商業(yè)化途徑有品牌廣告植入、建立品牌電商以及深耕內容IP。在“日食記”已經(jīng)上線的短片中,在完全不影響內容品質的前提下已經(jīng)有很多品牌廣告植入,而且這些品牌都倡導有品質的生活方式,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大大降低了用戶對廣告的反感度,達到有效的廣告效果?!叭帐秤洝痹诜e累了穩(wěn)定粉絲群后,已經(jīng)開始進行產(chǎn)業(yè)鏈的延伸,已經(jīng)在淘寶和微店上開設售賣“日食記”自主設計的品牌周邊產(chǎn)品的店鋪——姜叔的日食記,售賣原創(chuàng)定制臺歷、明信片、音箱、T恤、帆布包袋、砂鍋、湯鍋、圍裙,甚至還出售“酥餅”的周邊產(chǎn)品。
“日食記”作為一個較為成功的新媒體產(chǎn)品,筆者認為仍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完善并改進:
雖然“日食記”傾向于打造偏向于女性用戶的“美食+萌寵”,但是也可通過在微博中設置用戶可以發(fā)表評論的超級話題,來增強男性用戶的存在感,從而擴大產(chǎn)品接觸率與覆蓋率;同時,根據(jù)用戶特征顯示,高學歷群體與年輕白領占用戶的大多數(shù),因此,滿足他們高質量的精神追求與深層次厚重感的內容體驗就成為“日食記”需要追求的一個高度。
在傳播內容方面,微博@日食記還存在一些不專業(yè)和小瑕疵。例如,有時制作固定傳統(tǒng)美食的食材不夠精準,拍攝過程不夠細化,菜系設定不夠全面等,都是用戶在留言評論中所反映過的。因此,內容的精細還有待更進一步的提升。短視頻雖然門檻低,但用戶對提升內容的質量與主題把握要求更高。
在推送頻率方面,微博“日食記”的推送時間雖與用戶觀看短視頻峰值吻合,但推送時間還是有些散漫缺少規(guī)律。微博@日食記可以固定某個時間點,每日或是固定每周幾推送相應內容,有助于加深用戶印象,在固定時間產(chǎn)生條件反射的去主動關注內容。
從微博@日食記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新媒體產(chǎn)品在進行品牌設計時必須定位清晰,風格鮮明,在項目的管理上要以受眾為中心,以傳播對象的需求為導向,堅持內容為王,實施個性化定制和多矩陣、快速、互動傳播;在新媒體產(chǎn)品的營銷上,不僅要從正面去營銷賬號,還要從側面乃至多角度來立體完善產(chǎn)品的搭建,立體拓展新媒體產(chǎn)品營銷空間,通過對新媒體項目科學合理的管理,達到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互促雙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