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我國媒體融合在攻堅克難中趟過“深水區(qū)”。各大媒體集團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內外部環(huán)境和壓力的逼迫下,在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踐中不斷規(guī)劃、不斷總結、不斷推進,努力行穩(wěn)致遠??傮w上亮點紛呈,主流媒體形成積極向好多點突破的喜人態(tài)勢。
我國媒體的融合創(chuàng)新實際上采取了“從增量到存量”的漸進方式,第一步開始的是新媒體端的創(chuàng)新,通過增量投入在互聯網世界中進行定位,尋找新突破點。傳統(tǒng)媒體不做新媒體,影響力得不到延續(xù),價值大打折扣,將失去連接能力。第二步是一邊向移動端傾斜,一邊進行傳統(tǒng)媒體自身的創(chuàng)新,包含內容、形式、技術手段方面的創(chuàng)新等,必須跟上去。第三步是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創(chuàng)新,比如實現報端一體。那些進展較快的媒體,紛紛跨出了第三步。即便進展較慢的媒體,第一步也邁開了不小的步伐。
【深讀】
在中央級媒體中,人民日報社以人民網作為媒體融合的旗艦和主要突破口,形成了全媒體矩陣。人民日報媒體矩陣共計擁有7.8億用戶,其中人民網日均覆蓋2.5億用戶。2017年底,自有平臺人民微博平臺用戶量達3000多萬。人民日報社繼續(xù)推進“中央廚房”建設,一方面在中央廚房大廳進行了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指揮調度,報社35個部門近300名編輯記者在做好本職的同時,組建起40多個融媒體工作室,開展跨部門協作,另一方面向全國擴張其“記者一次采集信息、廚房多種生成產品、渠道多元傳播給用戶”的模式,且在全國落地人民日報數字大屏2萬塊。
國家媒體融合戰(zhàn)略的重點是壯大主流輿論。最近一年,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商業(yè)平臺,在描繪新時代,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面都有明顯的加強。
【深讀】
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創(chuàng)新了全媒體產品的報道形式,獲中宣部表揚11次,涉及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和各媒體的亮點報道近40篇(次),其中對新媒體的表揚超過了報紙。
2017年,上海報業(yè)集團的澎湃新聞根據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的指引,積極參與重大活動報道,如“砥礪奮進的五年”、精準扶貧、“西城大媽”等主題宣傳報道,運用H5、直播、視頻等形式進行傳播。其對“復興號”高鐵開通的直播時長超過4.5小時,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報道中對兩個人物進行為時半年的跟拍,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當然,業(yè)界也有人認為不能走澎湃的路子,要確保方向不能跑偏了。
江蘇廣電集團在“十九大”以后推出了《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節(jié)目,播出效果甚好。2018年又推出了一檔通俗的理論對話節(jié)目《馬克思是對的》,在全國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包括《求是》雜志、《人民日報》都刊文予以充分的肯定。為了向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江蘇廣電請了一些外國人擔任主持人,吸收了很多外國團隊合作,也吸收了很多新的拍攝理念和講述故事的敘事性的一些角度,這些節(jié)目也在BBC新聞頻道同步播出。
新媒體板塊收入最喜人的是上海報業(yè)集團。2014年,上報集團新媒體經營收入在主業(yè)收入中占比不到1%。2017年,其新媒體收入在集團報刊主業(yè)收入中占比達到34.5%,2018年繼續(xù)增長,并超過紙媒收入占比。同時,其媒體主業(yè)總收入已止跌企穩(wěn)。其中,澎湃新聞在起步階段獲得了一定的補貼,現已達到年收入2.5億元左右,盈虧基本平衡。
【深讀】
“潮來潮往,皆為光輝歲月”。上報集團社長裘新的這句話,既是為集團關停并轉11家占品種數達三分之一的報刊鼓勁打氣,也按壓不住重現昔日風華一朝鳳凰涅槃的信心和決心。
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新聞網總裁、南方+客戶端總裁胡鍵說,不做移動端不行,做移動端誰來買單呢?“南方+終于渡過了那個階段?!?/p>
在都市報業(yè)中,同樣不乏止滑趨穩(wěn)的消息。截至2018年上半年,華西都市報的經營效果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63%,是近年來的第一次。雖然報紙部分仍然下跌了19%,但客戶端的業(yè)務在增長。
幾年前,隨著人的閱讀習慣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媒體勢頭的減弱,紛紛尋求轉型突破,在向網絡平移內容的同時強化報(臺)網互動,這也被稱為融合1.0階段。緊接著,在融合2.0階段,移動優(yōu)先,一端兩微建設進入風口,移動互聯網+媒體成為外延擴張和內涵增長的主線,中央廚房建設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后臺節(jié)點。
【深讀】
對于中央廚房,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媒體人褒貶不一。力挺者、推廣者有之,腹誹者亦大有人在。
人民網對這一疑問給出的答案是:第一,中央廚房不是機構,而是機制,是用集成化的技術、機制盤活存量資源,是用全新機制、全新系統(tǒng)來激發(fā)采編人員的潛能,編輯記者重新分工,從線索、選題、處理、報道、呈現、投放到反饋、輿情信息等,形成新聞閉環(huán)。系統(tǒng)對于每一個點都實現模塊化,比如用戶畫像系統(tǒng)、傳播效果追蹤系統(tǒng)等,按需部署。第二,中央廚房不僅僅關涉業(yè)務層面、技術層面、空間層面,也關涉資本層面。在空間層面,大屏+圍成一圈辦公只是形態(tài)之一,應該盡可能在線辦公,因為80%的新聞工作都是人機界面。只有某些工種、在某些時間段才坐在一起。空間背后是流程和技術的具象化呈現。不管空間在哪里,應該做到機制一直在運行。
我國媒體著力建設新聞客戶端,起步于2014年。比如浙報集團,它早期的APP是探索性的,當時的定位還是文藝范,沒有加入太多的新聞元素。而今放眼全國,客戶端已經成為貫徹移動優(yōu)先戰(zhàn)略的主要支撐點。
【深讀】
APP對于內容的巨大的需求量和承載量搭建了一個內容融合平臺。移動優(yōu)先戰(zhàn)略以及業(yè)務向移動端的傾斜事實上推動了媒體的深度融合和整體轉型。
那些報(臺)網端微五臟俱全的媒體,往往不會將網作為重點,而是以端為重點,做移動新媒體。即便在安徽新媒體集團,當被問及哪一個是他們的主導業(yè)務和方向時,被訪者回答說,“中安在線”是基礎,但PC端的網站廣告營收一般般;移動端是方向,視頻也是方向。
比較而言,廣電行業(yè)對于移動優(yōu)先的緊迫感可能不太強烈。在媒體融合轉型的起步階段,上海廣播電視臺思考大屏端在新媒體發(fā)展中的定位問題,得出的基本判斷是,雖然移動端已經改變了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但大屏依然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在體育、綜藝和突發(fā)事件等領域。因此他們一邊在互聯網上采取直播流的方式,通過PC端、IPTV、OTT等平臺渠道,24小時不間斷播出新聞,一邊盡量兼顧移動端,與用戶積極建立互動關系,砍柴磨刀兩不誤。
視頻和直播是近兩年媒體形態(tài)中的熱門,VR、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助力新聞生產。特別是短視頻,容易適應用戶的“碎片化”需求,傳播力強。傳統(tǒng)媒體包括廣播行業(yè)都趕著在做視頻。
【深讀】
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各大媒體紛紛創(chuàng)新優(yōu)化報道方式,將移動直播與短視頻相互配合,兩會儼然成為媒體報道技術的“競技場”。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各媒體進一步優(yōu)化用戶體驗,爭相布局視頻產品,使“現場新聞”理念在實際工作中充分體現,前沿技術與內容創(chuàng)新充分交融,真正實現移動直播常態(tài)化。
地方媒體紛紛在直播中發(fā)力。2018年7月11日,因四川地區(qū)持續(xù)強降雨,綿陽市境內涪江流域水位迅速上漲,對寶成鐵路涪江大橋造成影響,鐵路部門緊急采取“重車壓梁”的方式抗洪。川報觀察推出《重車壓梁!兩列數千噸火車開上涪江大橋抗洪》,報道配以直播視頻,成為央視移動新聞+推薦的優(yōu)秀案例。
政務服務屬于“體制內市場”。截至2017年底,我國經認證的政務微博超過17萬。此外,政務微信、政務微頭條也迅速擴張,形成多足鼎立態(tài)勢,在新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務微博強調網絡問政和社會治理功能,政務微信突出政務服務平臺打造,政務微頭條重視政務信息滾動發(fā)布,為各級政府部門的信息發(fā)布、政民互動和輿論引導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深讀】
在政務服務方面,大多數媒體找到自己的新藍海:第一種是做政務服務方面的接入。一些地區(qū)政府部門覺得自身現在還沒實力去做,媒體就幫他們做政務服務,現在的南方+給地方政府免費做接入口,只要愿意來,就會給他們提供對接的平臺。另外南方+上面的新的政務功能,例如交黨費已經開通了。
第二種是新媒體的代運維。比如,深圳晚報代運維近200家。深圳晶報做政務融媒體代運維112家,近兩年發(fā)展得非???,年收入也已經達到2000多萬元,毛利在30%左右,規(guī)模上全國領先。
第三種是宣傳或活動方面的委托。例如,貴州日報報業(yè)集團的新媒體部分,歷年設備服務器投入大概1000萬元,在2017年,投入人工成本800-900萬元,創(chuàng)收1400-1500萬元。收入來源中,硬廣、銀行系統(tǒng)專題、6個經營性頻道、各種活動創(chuàng)收,各占四分之一。從整體上看,來自政府和銀行系統(tǒng)的收入占比70%-80%。
有人說,媒體融合的上半場,就是“一批、幾家”。媒體融合的下半場,主要是區(qū)縣級融媒體中心,另外還有智慧城市+智慧媒體。
【深讀】
在這一過程中,湖南紅網以及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在全國做得最早。紅網在PC時代即著手打通省市縣,以紅網總站和分站為基礎,構建起雙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四級(省市縣和街道分站)、六位一體(網報端微視屏)的“樹型”傳播矩陣,實現覆蓋14個市州分站、141個縣市區(qū)分站的黨媒新興傳播平臺。
新湖南客戶端起步稍微慢一點,也在收復失地,競相切入區(qū)域融媒體市場的大整合。湖南日報把各媒體(如華聲在線記者站、三湘都市報記者站等)在湖南的力量統(tǒng)一整合為湖南日報社融媒體分社,地市級統(tǒng)一向湖南日報社供稿,統(tǒng)一運行新湖南客戶端,實現了報網端在地市級的融合,目前全省有14個分社,共享“1+14+N”的新湖南云。
在內容、形式創(chuàng)新后,平臺成為關鍵?;ヂ摼W時代的“今日頭條”迎合社會需要。2017年,“今日頭條”閱讀量10萬+的有幾千篇,平均每天7篇。頭條影響力大,黨委政府的考核要求中已包括了要上頭條。因此超級商業(yè)平臺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既是伙伴,又是冤家。通過多平臺的傳播擴散,媒體的聲音到達范圍更廣。同樣的作者、同樣的稿件,在《光明日報》和在“今日頭條”的傳播力,其間的差距單從數量上來看,不可以道里計。
【深讀】
那些十分注重原創(chuàng)的媒體,也極度依賴超級平臺?!侗本┣嗄陥蟆肺⑿殴柧仃嚒罢毕盗?,其內容都是原創(chuàng)的,在今日頭條、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百家號等幾個超級平臺上累積閱讀量20多億,不過,產生的收益不到300萬元。
《深圳晚報》采用借船出海方式,它沒有建自己的APP或者網站。它是和Zaker及網易合作,建立了深圳Zaker、深圳網易。在深圳報業(yè)集團內部的融媒體矩陣里面,它的用戶量和日活量都是最大的。從渠道影響力來說,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模式。
通過推進媒體融合,傳統(tǒng)媒體在多方面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主流網上輿論陣地雖然跟商業(yè)平臺比,有一些差距,但是自己跟自己縱向比,成績顯著。
【深讀】
首先,傳統(tǒng)媒體的地位得到鞏固。例如,《湖南日報》從紙媒的34萬份發(fā)行量,發(fā)展到新湖南客戶端的累計下載量1900萬,日活用戶1 6 0萬左右,新聞的時效性提升了,傳播范圍更大了,影響力也成倍地增長了。
其次,在輿論場上的話語權更強。對于重大事件敢于發(fā)聲,在正面報道、熱點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黨媒在互聯網空間的話語權不斷得到增強。
第三,媒體比以往更懂用戶。通過掌握終端數據,媒體更能對用戶需求和痛點體察入微。在形式和內容上,特別考慮用戶習慣、消費場景,在服務上也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