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文 ,劉 武
(1.文山學院 體育學院,云南 文山 633099;2.云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3)
早在語言成熟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用動作語言進行著必要的交流、溝通。人類正是借助于這種交流、溝通而不斷進化,不斷向文明推進。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埃弗隆(D.Efron)提出人的身體運動實際上是一些能夠加以揭示的密碼。伯德惠斯特爾在其《體態(tài)運動導論》中提出動作語言與語言具有較多相似點,動作語言的研究應該作為一個表達體系,用研究語言的方法來研究它。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張廣君第一次提出課堂教學中動作語言是通過視角為主要渠道實現信息交流,課堂教學是動作語言全面展示的舞臺。1993年,李振村出版的《教師體態(tài)語言藝術》中把教師動作語言納入教學藝術組成部分,并進行了語言傳播的系統(tǒng)討論,認為動作語言是通過動作本身展現出來的一種交流性語言藝術形式。以上學者將動作語言與語言學、教育學、傳播學等不同學科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學科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消除了學科間的壁壘,使得動作語言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在體育學科中動作示范的研究主要有康健、張曉萍等人,康健在吉林體育學院學報發(fā)表的《身體語言在體育比賽中的特點與功能研究》一文指出了身體語言的功能及特點[1],雖沒有具體到動作示范這一概念,但對動作示范功能及特點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張曉萍等人在體育文化導刊發(fā)表的《體育教學中身體語言的合理利用》一文中指出:教學實踐中身體語言是一種表現形態(tài)[2]。但并沒有對產生功能、作用及特點的根源進行闡釋,即產生功能、特點的“授—受”兩極進行探討,由此動作示范的本質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本文以語言學為中心,從語言學、體育學、教育學角度進行多學科綜合分析,希望能夠對動作示范本質的闡述進行一次有益的嘗試,進而使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更好的使用動作示范。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3]。在體育教學中,語言與動作示范關系較為密切,通常來說,語言教學與動作示范一般都是配合使用,以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以動作示范為中心的理念,通常是通過對動作示范本身的研究來呈現其語言藝術。在這一研究方法中,對語言特征形式的巧妙操縱讓位于動作示范的本質,而動作示范在本質上可被視為和界定為一種交流的方式[4]。在教學中動作示范不僅可以彌補語言的不足,表達有聲語言和書面語言無法表達的信息,而且還可以單獨使用,獨立顯示意義。在體育教學課堂中,體育教師不只是利用語言來構建體育課堂,還常常通過動作示范來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有效地利用動作示范,對準確恰當地表述教學內容,渲染情感氣氛等,有著語言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動作示范又稱為“第二教學語言”,是體育教師的基本功,更是體育教師職業(y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5]。它是教師通過具體的動作示范,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所要學習的動作表象,以了解所學動作的結構、要領的一種教學方法[6]。從體育教學的意義上講,體育動作示范的本質是一種語言,一種具有交流范疇的教學語言,同時動作示范的展現還體現了體育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理解這一觀念的基礎,是將動作示范作為一種教學信息交流的言說方式,以及在此方式中所展現的以動作示范為中心的闡釋性框架。
歐文·戈夫曼認為“框架”的觀念是一個有限定的、闡釋性的語境,它為分辨信息順序提供了指導[7]。從根本上來說動作示范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往往不會作為一個單獨的主體而存在,它存在于一個“授—受”的具有闡釋性“授—受”之中。從時間維度上說,動作示范“授—受”具有一定的順序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約定性,其次是它的示范性及說明性,最后是它的適應性。從空間維度來看,“授—受”關系決定了教學情境,當然這并不是絕對的,有時教學情境也能影響“授—受”關系的發(fā)展,其中有一個不可控因素必須得到考慮,這一因素就是“受體”即學生。由此動作示范“授—受”的框架得到延伸,教師的能力及責任得到體現,即動作示范的建立展現了體育教學中一個闡釋性的框架,此框架是以動作示范的解釋者(即授課教師)對文本信息的闡釋、學生信息的獲得與信息加工以為中心,并限定在“授—受”的能力框架之中、以及課堂教學的闡釋性情景之中,體育教學中動作示范的信息將在此能力框架之中得到闡釋及加工。“授—受”體現的是教學的兩極,教學情境作為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無時不刻產生著影響,也就是說,體育教學中動作示范作為一種體育教學語言交流的模式,它存在于教師對學生承擔的教學能力與責任之中以及學生學習的過程中。
無論是在語言學還是在傳播學領域,信息的傳遞大多是根據一定文本、文本用法,或者是具有特殊性的模式性特征而加以構建。動作示范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展現的是一個被交流的信息框架。動作示范的過程在于信息的傳遞性及解釋性,信息傳遞的目的在于溝通,溝通就是對話,對話在于交流,交流的目的就是通過動作示范的信息闡釋相關文本及概念進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從動作示范的學習方面看,所謂示范就是由動作教授者(體育教師或教練)完成一系列熟練而又合乎教學要求的動作,供學習者模仿并促進其學習使用。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動作示范與一般的教學語言有著不同的特征及交流方式,從交流方式上來看,動作示范主要存在于示范性、說明性、約定性和適應性之中。
在體育技能課教學中,“授”方(教師)往往需要通過一個單一動作或者多個動作或者某一組合動作的示范來傳授運動技能知識,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因此也被認為是一種程序性知識,即知道怎樣做的知識,涉及的是技能的獲得和問題的解決,它難以通過簡單的語言描述而獲得[8],由此動作示范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在教學中“授”方(教師)經常需要通過動作示范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通過觀察、模仿等環(huán)節(jié)來掌握其示范動作的要領以及示范動作所蘊含的相關技能知識、運動生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識,由此來看動作示范具有較強的說明性。
在體育教學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其動作示范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因為不同項目的動作所蘊含的運動含義是不同的。然“授”方(教師)通常會依據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設計好動作示范文本,在課堂中“授”方(教師)通常依照設計好的文本進行動作示范及講解,由此在教學中這類動作示范已經形成固定的模式,有專門的動作含義,如二十四式太極拳、籃球的定點投籃、田徑的三級跳遠等,只需要教師按照約定的動作軌跡及教學設計完成示范即可。
動作示范之所以產生學習,主要是通過其信息的適應功能?!笆堋钡囊环剑▽W生)通過教師動作示范的顯示過程進而獲得了示范活動的主要的符號表象,這些表象指導著他們的進行模仿活動[9]。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運動場地、教學進度、教學情境等恰當的或及時的調整動作示范的難度、方位等以便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教學進而掌握有關程序性知識。當然動作示范行為具有不同的效率,由此學生對動作示范的適應性也表現出相應的差異,即學生個體適應程度有慢有快或者不適應,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首先,不同運動項目的動作示范所呈現出來的運動功能、運動價值、生理意義、文化價值具有差異性,在決定學生會適應哪些動作示范和忽視哪些動作示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進而影響適應性。其次,個體差異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動作示范適應性。如一般來說身體素質較好的同學對動作示范的適應速度相應較快,反之較慢。
長久以來,體育教學中動作示范一直被認為是傳遞教學符號、教學態(tài)度、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動作示范存在于“授—受”兩極,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對于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動作示范吸收信息,繼而加工這些信息,以此掌握運動技能及運動知識。
體育教學中動作示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信息加工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有關行為結構以及環(huán)境事件的信息被轉化為指導行為的符號表征[10]。在體育技能學習的教學認知分析中,學生作為動作示范信息的觀察者,其動作示范的獲得主要通過對動作示范者(即體育教師)的動作觀察來實現。然而在體育動作示范的教學中學生在動作處理時往往根據現實認知水平和示范者特性來選擇觀察,從而獲得示范者的特性符號,在信息獲得的過程中,學生觀察不僅受動作功能、動作難易度及動作解說的影響,同時還受到動作環(huán)境應用的影響。從學生信息獲得的角度來看,在動作示范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可以采取通過先解說動作功能,再從易到難進行觀察動作順序,對于需要完整觀察的動作示范,可以采取完整示范或動作視頻慢放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教學觀察學習。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將動作示范的原型轉化為自身符號的過程是一種信息加工的活動,其過程表現為:注意—練習—保持—生成,其本質是為了滿足個人專業(yè)需要而實現的知識、經驗、和行為規(guī)范及技能的傳授與傳播。在學生對動作示范的學習過程中,注意過程控制對被示范行為的探索與感知,練習是對探索與感知過程的一種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對被示范的原型進行復述或創(chuàng)造,通過保持,暫時的經驗轉換為符號概念以利于記憶動作表征,這些觀念成為反應產生和反應糾錯標準的內部范型;生成過程對各子技能組織成新的反應模式起控制作用。動作示范是傳遞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模式的有效途徑[2],對于體育教學中的動作示范而言,它是傳遞運動信息的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學與訓練中得到廣泛應用[3]。
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交流手段,這種交流能力依賴于專業(yè)認可、學生認可的方式而展現出來的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嫻熟的專業(yè)技能。
4.1.1 教師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技能的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的動作示范成為學習模仿的對象,同時也成為學生評價的對象,其動作示范教學行為的達成方式、專業(yè)技能的嫻熟程度以及教師對動作示范及說明的效果等都會受到評價。此外通過對動作示范內在特質的現場教學感受,動作示范還可被顯著地用于學生及教師經驗的升華。由此,動作示范在教學中勢必引起“授—受”雙方對表述行為的特別關注和高度意識。在此舉例說明或許效果更佳,可以通過經驗性的體育教學來說明以上問題。在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不僅正確、優(yōu)美,而且投籃的命中是10投9中,那么此時學生將會響起熱烈的掌聲。再如老師在示范行進間肩上投籃時,直接進行了一次完美的扣籃,此時學生將發(fā)出“哇噻”般的尖叫,繼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有的學生提問到,“老師你是怎么做到的”,有的學生開始模仿教師動作,有的開始自練自語等。在動作示范引起學生特別關注和高度意識的教學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教師首先動作示范對文本的解釋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次必須具備正確、有效的動作示范,再次是熟練掌握對動作示范的教學應用。如此教師在通過動作示范引起的模仿、評價、關注和意識等就存在于教師教學能力之中。
4.1.2 教師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技能的責任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作為“授”的一方,動作示范包含的是教師對學生所承擔的示范,以及達成示范教學的方式的責任,而不能簡單的把動作示范教學的交流理解為示范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達成一定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準備好所要示范的動作,考慮到動作本身的結構、動作要表達的文本意思、動作示范時要選擇什么樣的位置、動作示范的快慢、學生個體差異、教學情境等因素。在教學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動作示范將被不斷地重復,有時需要重復多次單一動作或者一個組合動作,有時需要多次重復一個具有完整鏈接的整套動作。除此針對有差異的學生,動作示范還需要單獨重復示范,其目的為了那些動作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得到更好的幫助,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此情景中動作示范不僅需要展現良好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更清楚地說明了動作示范與責任相關,對于教師(授)來講 ,動作示范的責任存在于對學生承擔的自我教學交往的展示能力之中,這種能力依賴于教師能夠用教學認可的方式來說話的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技能。從學生(受)的角度來看,動作示范的責任存在于模仿,教學目的達成的方式,相關動作示范知識與技能對教學能力展示的有效性等。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動作示范不僅是體育教師知識能力、技能水平、智慧能力的一種反映,更是一種教學責任的擔當。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使用動作示范、幫助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在這種特殊的教學過程中動作示范就是一種符號,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身體運動符號信息的獲得與信息加工的過程,在此學習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體現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力主要體現在理解動作的本質與內涵,以及學會哪些動作以支配自我身體健康行為,并以此促進自我的全面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存在,動作學習的效率就體現在學生“受”的能力之中,其“受”的能力包含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體質、學生對運動的感知以及練習的次數、強度、方式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受”的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反映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展現了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過程。
在體育教學中動作示范將語言學、體育學以及教育學進行了統(tǒng)一,動作示范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究其鏈接方式來說,是在特定教學環(huán)境中通過動作示范的“授—受”交流而得以實現。在教學中動作示范的教師對于“受”即學生而言,常常是如何進行教學示范比示范什么更為重要,動作示范者將對教學的基本要素的掌握作為他們教學成功實踐的必要,因為學生不僅從動作示范者那里期待了一種已經確定了的教學方式,而且會根據他們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及技能的程度做出評價,也就是說動作示范包含著對動作示范教學方式的把握能力的展示,而動作示范的方式將成為“受”的一方——學生評價的對象。學生從動作示范中獲得的運動項目知識及技能與教師動作示范教學方式的把握能力將成正比。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動作示范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一種言說方式,會由于教學項目的差異,其“授—受”方式會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妨礙動作示范作為體育教學中一個闡釋性框架的存在,因為無論項目及“授—受”方式如何改變,動作示范都將存在于教師對學生承擔的教學能力與責任之中以及學生學習的過程之中。
動作示范作為體育教學中常用手段之一,教師與學生經常通過動作示范來完成教學交流或是教學任務,為此“授—受”兩極所展現出來的是動作示范所建立的一個體育教學闡釋性框架,即動作示范本質表現為一種交流方式,一種言說方式,其本質存在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責任之中以及學生學習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