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鳳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xué)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是古代駢文中的精品,達到了內(nèi)容美和形式美的統(tǒng)一。
《滕王閣序》謀篇布局,文思縝密。文章因餞別而作,但對于宴會之盛只略敘數(shù)筆帶過,寫登閣所見之景,再因境生情。敘事簡練,摹寫景物,筆法多變,述志,言簡義豐,用典抒情??v觀全文集敘事、寫景、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為一體。全文共分七段:第一段敘事;第二、三段寫景(情景交融);第四、五、六段寫景抒情(抒情為主);第七段抒情敘事(敘事為主)。其中四、五、六段的抒情主要是用典抒情,王勃把自己的傷痛、悔恨、深思、才華、抱負等復(fù)雜豐富的情感全部凝聚在了《滕王閣序》中。文中典故橫陳,雖語言清麗可喜,有流動自然的氣勢,但大量典故的堆積讀來不禁讓人費解,尤其是知識儲備較淺薄的高中生,因此在教學(xué)該文時,不僅要引導(dǎo)學(xué)生欣賞王勃把古代事典與眼前的情景巧妙結(jié)合起來的藝術(shù)手法,更要讓學(xué)生理解王勃用典抒情的真正內(nèi)涵,這樣學(xué)生才能深入了解王勃內(nèi)心的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復(fù)雜感情。筆者就此做一個探究性的鑒賞。
文章第四段承上啟下,由三四段的外景描寫轉(zhuǎn)至宴會場面及作者所生發(fā)的感慨上?!斑b襟甫暢……極娛游于暇日”,作者從登高望遠引發(fā)飄逸脫俗的興致寫到宴會的盛況,情調(diào)歡快暢達,但緊接著,作者感到好景不能永久擁有,在“窮睇眄于中天”時,面對廣闊天地宇宙不免“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句更是直接道出了作者面對悲慘的人生際遇而又不可掌控的無可奈何,情感極其悲涼?!巴L安于日下”,“長安”(暗指朝廷)一詞我們看到了王勃渴望再被征召,重回朝廷的思想,但“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北辰”即北極星,這里暗指國君),王勃現(xiàn)處環(huán)境距離京城遙遠,距離君王更遙遠,于是發(fā)出了“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的感慨?;貧w現(xiàn)實,“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王勃身處異鄉(xiāng)無人理解自己的悲傷之情溢于言表?!皯训坶挾灰?,奉宣室以何年?”兩句,作者用賈誼的典故自比,說漢文帝曾坐宣室接見賈誼,深談到半夜。李商隱《賈生》一詩中說“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謫的賢臣賈誼,談至深夜?jié)h文帝挪動雙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詢民生卻是窮究鬼神。這首借古諷今的詩,揭示出賈誼似受恩遇實則不遇的實質(zhì)。王勃此處用賈誼的典故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第五段繼續(xù)抒發(fā)感慨之情。由“嗟呼”領(lǐng)起,發(fā)出感嘆,“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總括命運的坎坷。“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借馮唐、李廣的典故抒發(fā)生命短暫、人生易老、懷才不遇的感慨,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扒Z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此四句用賈誼、梁鴻的典故更進一步表明即使在圣主昌明時代也會有懷才不遇的情況發(fā)生,而自己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遭遇懷才不遇。至此我們可以看到王勃實則用馮唐、李廣、賈誼和梁鴻這些人的失意悲哀來表達對時代的批判?!八嚲右姍C,達人知命”中“所賴”一詞讓筆勢峰回路轉(zhuǎn),“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彼木浞e極壯懷,有入世的樂觀精神,是全文中最富有思想意義的警句。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且益堅,老當(dāng)益壯?!弊髡咴诖嘶?,強調(diào)“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厄而自暴自棄。讓人不禁感慨王勃這種處卑位而有為的心胸。“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痹谕醪銊钭约杭词鼓昀?,身處逆境也不忘初心,不墜青云之志。處在奄奄待斃時,仍然樂觀開朗后又進一步告誡自己,要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保持純正,不被污染?!白秘澣X爽”這句話與其說是勉勵自慰,不如說是王勃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一種反省。一篇為沛王助興,討伐英王斗雞的《檄英王雞》成為了王勃人生命運的轉(zhuǎn)折點。文章傳到高宗手中時,圣顏不悅,讀畢則怒而嘆道:“歪才,歪才!王勃身為博士,不行諫諍,反做檄文,有意虛構(gòu),夸大事態(tài),是交構(gòu)之漸”,王勃當(dāng)即被逐出沛王府,斷送了仕途前程?!白秘澣X爽”這一句自勉的話也可看作是王勃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之后的深刻反省?!氨焙km賒,扶搖可接”兩句一反上文“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的悲觀情緒,勉勵自己“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fēng)還可以到達”。接著用“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兩句寬慰自己早年的時光已逝去,珍惜將來的歲月為時不晚?!懊蠂L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此處借孟嘗以自比。孟嘗為官清正賢能,但不被重用,后來歸田,但孟嘗卻選擇在歸隱中保持自己的一份高潔。王勃自比孟嘗也是表達即使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也將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的思想,這句話的思想境界是對“酌貪泉而覺爽”的升華。“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一個反問句,再巧用阮籍的典故表明阮籍所處之世是亂世,而自己所處盛世,所以應(yīng)當(dāng)積極進步,“不墜青云之志”。進一步表達了作者雖懷才不遇,但也不放任自流的思想。
第六段,開篇“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這三句話王勃表達得極其謙卑。王勃雖做過虢州參軍似可以說“微命”,但這對一個出身豪門望族,少年早慧有成的王勃來說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再加上他在滕王閣宴會上做序之初的那樣一種一呼而應(yīng),當(dāng)仁不讓,揮毫做序的傲物才情似也講不過去。不過也正因為這些說不過去的點,才讓我們在其極度謙卑的話語中感受到王勃內(nèi)心最真實的悲涼?!盁o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這四句用終軍、班超、宗愨的典故表達自己的壯志未酬。其中的“等”“慕”兩字,道出了王勃報國無門和理想最終不能實現(xiàn)的深深遺憾之情。同齡人終軍20歲就有了請纓報國的機會,宗愨14歲就有“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的遠大理想抱負,而現(xiàn)在的自己雖也是風(fēng)華正茂、意氣風(fēng)發(fā),處境卻是流離失意?!吧狒Ⅲ擞诎冽g,奉晨昏于萬里”這兩句話風(fēng)突轉(zhuǎn),似顯突兀,實則表達了王勃不得不回歸現(xiàn)實,理性面對人生的無奈。于是他自己寧愿放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親。王勃的父親因受王勃牽連被貶為交趾令,對此王勃是非常內(nèi)疚的,在《上百里昌言疏》中王勃這樣寫道:“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復(fù)何面目以談天下之事哉?”接著筆鋒又轉(zhuǎn)回宴會現(xiàn)場,照應(yīng)開頭?!胺侵x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謙遜地表達自己并不是像謝玄那樣出色的人才,卻能在今日的宴會上結(jié)識各位名士。這樣的謙遜對王勃這樣一個曾經(jīng)恃才傲物、行事莽撞的人來講,話語中流露出來的何嘗不是一種悲涼的情緒呢!“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強調(diào)自己過些時候?qū)⒌礁赣H那里陪侍和聆聽教誨,不禁讓人感嘆,這應(yīng)是王勃在人生連遭重創(chuàng)后的深刻反省。這也是一個莽撞青年成長變化的心路歷程?!敖衿澟躐?,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此處王勃用司馬相如自比,嘆息遇不到引薦的人,頗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遺憾之情。而鐘子期的典故則表達了王勃因閻公對自己惺惺相惜的感恩之情。鐘子期之于俞伯牙,如同閻公之于自己,遇到閻公這樣的知音,十分高興,好像登上龍門一樣,自己愿意在宴會上賦詩作文。
作者通聯(lián):貴州遵義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