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楨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依照課程進度,體驗式教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情境創(chuàng)設階段,課堂活動組織階段和課堂評價階段。每個階段中教師都需要為學生留下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索音樂知識的平臺,讓學生從音樂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中職音樂;體驗式教學;教學情境;課堂活動;交流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5-0050-02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中職教育理念的轉變,音樂教育已成為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職學校不重視音樂教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再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考慮中職生的心理特點,所以中職音樂教育水平比較低,無法滿足快速發(fā)展的中職教育需要。中職音樂是學生放飛思想、踴躍表現(xiàn)的重要平臺,但在實踐中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并不高,課堂互動頻率偏低,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過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個體思想與情感體驗。針對以上問題,中職音樂教師應該多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交流、討論,相互分享音樂學習經(jīng)驗,激發(fā)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體驗音樂世界的魅力。本文基于中職音樂教學實際,從以下幾點探討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融入真實情感
情境創(chuàng)設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大環(huán)境、大背景,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實施情境教學法的前提和基礎,在中職音樂課堂上,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有很多,如生活展現(xiàn)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不同的情境適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定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其一,啟發(fā)性原則。情境內(nèi)容和方式應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服務學生的音樂學習為目標,通過情境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增強音樂課堂的活力。其二,真實性原則。音樂情境設計應貼合實際生活,貼合學生的實際音樂能力。其三,合作性原則。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為學生合作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由學生共同協(xié)作來克服情境問題中的困難。
例如,在《花非花》的演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實物情境和視聽情境兩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演唱技巧和歌曲內(nèi)容,較好地完成該作品的演唱練習。在課程開始之初的發(fā)聲訓練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僅運用喉嚨來發(fā)聲,并不會運用共鳴腔體全身來發(fā)聲。于是,教師創(chuàng)設實物教學情境,讓這部分學生用白紙卷成一個喇叭,將喇叭套在嘴上再發(fā)聲,通過感受紙喇叭的震動來理解共鳴發(fā)聲的原理,并將這種體驗運用到發(fā)聲訓練中。在接下來的歌曲演唱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流行歌曲比較喜愛,對藝術歌曲領悟能力偏弱,教師采用了視聽情境教學方法,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所展示的意境材料。視聽資料以中國山水畫為背景素材,配上動聽的古琴音樂,用緩慢且富有感情的詩歌朗誦將學生帶入歌曲情境之中,促使學生領悟詩歌所傳遞出來的對已逝美好事物的懷念之情。在充分理解詩歌含義和情感基礎之上,學生們的演唱才更加具有情感。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情境應有所調(diào)整,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思考,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二、豐富課堂活動,增強課堂體驗
從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的角度來看,藝術教育本身就應該融入到藝術活動中,這意味著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多設計一些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體驗的機會。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元素,依靠課堂活動的誘導與牽引,學生才能與音樂進行近距離的接觸,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好。所以,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應當具備多方面性、多角度性、多層次性等諸多特點。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設計教學活動的方法。
一是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音樂基礎和音樂知識技能來設計教學活動,既滿足學生依靠現(xiàn)有知識來解決部分問題,又滿足學生依靠課堂探索和嘗試實驗來解決剩余部分問題,即學生“跳一跳”即可以拓展知識儲備,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自信,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在《花非花》的發(fā)聲訓練中,教師可以將訓練分為兩個大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基本口型訓練,包括a(?。?、e(鵝)、o(哦)、u(嗚)、ü(遇)、i(衣)的訓練。第二個階段是哼鳴練習,而該練習又被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二度練習、三度練習、五度練習、六度練習。這種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既能讓學生基本完成大部分訓練,又能讓學生依靠本節(jié)課的知識儲備完成后續(xù)較高難度的發(fā)聲訓練,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收獲成功感。
二是依據(jù)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來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自我探索和合作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比如,在《真善美的小世界》的演唱教學中,教師一直強調(diào)學生需要帶著一種興奮、高興的情緒來完成作品演唱,但許多學生無法很好地掌握興奮程度,因此演唱的質量并不高。此時,教師帶領學生觀看課件,讓學生領略:真誠的朋友給我們帶來了和諧的美,明媚的自然風光給我們帶來了大自然的美,勤勞的雙手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美,和平的友誼帶來了幸福的美……通過課件欣賞,學生們很快掌握了歌詞的含義,并且感受到“真善美”給我們的生活、世界帶來的美好。這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演唱該首歌曲,學生就明顯有了情感,情緒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
以上兩種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感與獲得感,為學生制造更多接近音樂作品、了解音樂作品的機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中職音樂教師而言,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將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與學生的發(fā)展目標聯(lián)系起來,使其更貼近學生的情感特點和發(fā)展需要。
三、師生互動交流,分享新的體驗
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是分享經(jīng)驗的重要方式,也是體驗式教學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音樂課堂中的師生經(jīng)驗分享有助于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認同感。課堂中常見的分享方式為集體討論,即教師為學生制定某個討論主題,讓學生相互交流分享,或者讓學生面向全班同學分享,教師則需要為學生們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例如,在《花非花》的歌唱訓練中,教師邀請了幾個學生來講臺上演唱本首歌曲,要求臺下學生認真聆聽與欣賞,并且在演唱結束之后對演唱者進行相應的評價。班級中有些學生的音樂基礎比較薄弱,他們的評價側重于歌曲演唱的情感、吐字清晰度等要素。有些學生的音樂基礎很扎實,也掌握許多音樂技巧,他們的評價則側重于音樂技巧、氣息特點等方面。無論是何種評價,都是學生認真聆聽、仔細思考的結果,都是值得肯定的。
除了集體討論評價方式外,教師還可以在小組合作中融入評價機制,可以是不同小組之間評價每個小組的合作成果,也可以是小組內(nèi)部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交流分享彼此的閃光點??梢?,無論何種交流方式,其目的都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間,促進學生之間音樂知識和技能的交換。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符合中職音樂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個性特點,能夠為中職學生提供充分參與音樂課堂的機會。中職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探索和總結體驗式教學的方法,讓這種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完善,以更加靈活的課堂組織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接觸音樂、了解音樂、學習音樂的機會,進而提高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聶亞星.高師鋼琴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式分析[J].黃河之聲,2014(05).
[2]劉佳妮.簡析體驗式教學在中等職業(y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3(02).
[3]郭芳.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9(03).
[4]魏燕.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8(18).
[5]米旋.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職業(yè),2018(06).
[6]賴韶幸.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