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蓮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只重視語法和詞匯教學顯然不能適應新時代對英語課程教學提出的要求。現(xiàn)階段,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手段,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作為英語教師,要以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為切入點開展相應的英語教學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英語能力不斷提升,為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拓寬空間。
關鍵詞:英語教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質量;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4-0041-02
傳統(tǒng)英語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死板,教師只注重給學生傳授英語語法知識及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積累,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但學生不能有效地將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也就阻礙了學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師必須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實際基礎為主要出發(fā)點,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要盡可能地通過英語課堂教學,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同時有效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為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幫助。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下面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等方面,對英語課堂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論述。
一、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等內容。學生能夠在社會情境中順利地完成與英語相關的聽、說、讀、寫,才算是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考慮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英語應用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場景中學習英語。英語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英語情境必須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相結合,盡量將知識點融入英語情境中,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置身其中并感悟知識,獲得能力的提升。
教師想要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就必須從學生現(xiàn)有的英語能力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否則學生難以理解,達不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簡單的英語故事、趣味圖片等進行英語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又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為其后續(xù)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夯實基礎。例如,在教學“Don't eat in class”的時候,考慮到文章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使用祈使句,教師可以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祈使句來制定班規(guī),強化對祈使句的認知。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校園中發(fā)生的一些不文明現(xiàn)象拍下來,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針對圖片進行相應的思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Can you...in class/at school”這一句型進行相應的討論和回答。學生熟悉了校園不文明行為及改正措施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Don't...”句型來制定祈使句句型的班規(guī)。學生在這樣一個真實且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中進行英語學習,就可以有效鍛煉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能夠在后續(xù)與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流利地使用英語,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提升。
二、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要設置問題來作為課堂的切入點,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更加豐富有趣,讓學生能夠獨立進行思考,達到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
毫無疑問,每個人的好奇心都是由問題產生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設置有效的問題就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對其進行學習與研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在教學“I want to be an actor”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幅全家福照片,讓學生根據(jù)全家福照片上每個人的衣著、年齡及神情容貌等不同的特征來進行思考,探討照片中的人物可能會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教師可以以“What is her job、What is her mother's job、What is her grandfather's job”進行提問,讓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得出結果之后進行回答。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對于分析比較到位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表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夠以飽滿的熱情進行后續(xù)的英語學習。在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后續(xù)的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經過前面的話題討論,學生對這一問題相對比較熟悉,就可以有效圍繞這一問題進行回答,不至于在課堂上無話可說。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將自己的職業(yè)理想進行分享與交流,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與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文化意識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可以結合一些先進人物的事例進行分析,以便學生能夠將先進人物身上的精神轉化為自身的品格,從而促使自身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與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內涵,引導學生重視優(yōu)秀文化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以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
英語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有效融合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使自身的文化意識得到培養(yǎng)。例如,在講授“sad but beautiful”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要求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途徑搜集與音樂人阿炳相關的各種資料,并利用英語來制作一個簡單的人物介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英語基礎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要求學生討論“文章的標題為什么是‘sad but beautiful”。這樣學生能從一個比較熟悉的人物角度切入,有效表達自己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的理解:盡管阿炳過得十分艱難,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向命運屈服,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堅持自己的夢想,以音樂為自己的武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促進學生有效地理解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最后,教師以“Stick to your dream,you will succeed with your hard work”激勵學生不斷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四、學習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占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而要將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教師可以深入了解班級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其分為幾個英語學習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習他人的長處,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Spring Festival”的時候,可以先將班級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春節(jié)有什么樣的習俗”。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Do you like Spring Festival、What will people prepare for Spring Festival”。然后,各小組的組長按照小組序號根據(jù)討論內容進行發(fā)言,組員對其進行補充。通過不同的回答,學生就能將春節(jié)的習俗總結得十分全面。最后,教師將學生的回答羅列在黑板上,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熟悉“春節(jié)有什么樣的習俗”,又能讓學生理解春節(jié)的習俗應怎樣用英語進行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其后續(xù)英語學習夯實基礎。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使學生主動地練習英語。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提高學生思維品質,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確保學生能夠通過英語課堂學習掌握相應的英語基礎知識,促進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林茜,李旋.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4).
[2]楊雪姣.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初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路徑[J].基礎教育參考,2018(24).
[3]鄭秋萍.全人教育視角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7(30).
[4]李明遠,彭華清.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6(28).
[5]冀小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現(xiàn)途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