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 劉嫦
[摘要]習作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特殊的編排體例。教學這一單元的課文《爬天都峰》一文,要根據(jù)單元的習作教學要求,直接指向習作目標。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復習導入、整體感知、挖掘奧妙和讀寫遷移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把一件事情寫清楚的具體方法,獲得習作表達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習作單元;教學設計;指向習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1—0003—03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承載著進一步學習“如何把一件事寫清楚”這一表達方法的任務,為后面的單元習作做好鋪墊。它的教學,既要適當回顧《麻雀》的學習所得,溫故而知新,又要結合“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板塊,對單元重點——“把一件事寫清楚的方法”進行完善、歸納、提升,為學生搭建習作支架,把好學習表達方法關。
【教學目標】
1.認讀“級、鏈、攀、辮”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把課文讀通順。
2.借助思維導圖梳理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了解作者是如何把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3.勾連“交流平臺”及“初試身手”板塊,歸納出“把一件事寫清楚”的方法并嘗試進行寫法遷移。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麻雀》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寫一件事要交代事情的“六要素”,分別是——(課件出示: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
我們還收獲了把事情寫清楚的一個法寶。誰來回顧一下?(板書:調(diào)用“五感”觀察,把事情寫清楚)
(二)揭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事的課文,齊讀課題——《爬天都峰》。同樣是寫事,這篇課文又是怎么把一件事寫清楚的呢?
【設計意思開課環(huán)節(jié)開門見山,直奔“寫事文章六要素和調(diào)用‘五感觀察把事寫清楚”這兩個表達知識點,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既是對舊知的鞏固,又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伏筆?!?/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檢查生詞,讀準字音
課前預習了課文,這些生詞能讀準嗎?(課件出示生詞,指名讀,全班跟讀)
石級 鐵鏈 發(fā)顫 攀著 照相 紀念
小猴子 鯽魚背 小辮子 笑呵呵
(糾正讀音,強調(diào)多音字“相”)
【設計意思
習作單元的閱讀課文,不再以識字寫字、品詞析句為主要目標,因而此環(huán)節(jié)教學是為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并學習作者寫作方法打好基礎?!?/p>
(二)提煉要素,梳理文脈
1.啟發(fā)。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默讀課文,找出事情的六要素,填寫在“學習單”上。
2.引導。
誰能把六要素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小結。
說得真好,看來“串聯(lián)六要素”是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好辦法呀!
4.回顧表達。
再仔細讀讀課文,想一想:“小作者寫爬天都峰,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保ń柚旅嫠季S導圖下圖啟發(fā)思考,根據(jù)學生發(fā)言并相機板書: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
5.理清層次。
拿起筆在書上畫一畫,哪里寫了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
6.小結。
(課件出示課文截圖,標識“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大家看,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我們就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得很清楚了。(板書:按照一定順序,把事情寫清楚)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提煉事情“六要素”,既是對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訓練,更是對其進行表達方法的滲透。隨后,借助思維導圖探究課文表達順序,讓思維、方法可視化,有效降低學生認知難度,讓其輕松習得本課重要表達方法——按照一定順序,把事情寫清楚。此環(huán)節(jié)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閱讀課“指向表達”的特點?!?/p>
三、深究文本,挖掘奧妙
有了一定的順序,小作者又是怎樣把爬山的過程寫清楚呢?讓我們放慢腳步,跟著小作者爬一爬天都峰,邊爬邊看、邊爬邊聽、邊爬邊想。
(一)品讀“爬山前”部分
1.啟發(fā)。
請大家默讀“爬山前”部分,思考:“爬山前,‘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保ń涣?,相機板書,在思維導圖的“爬山前”的后面加上“所見:峰頂高、石級陡所想:爬得上去嗎所感:叫人發(fā)顫”)
2.追問。
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險,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小作者,你的心情會怎樣?(害怕、畏懼、望而生畏、想退縮)
3.指導朗讀。
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好這一段。
4.小結。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把作者所見、所想、所感寫出來(出示課文截圖,標識“所見、所想、所感”),爬山前的經(jīng)歷就寫得很明白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看來小作者也運用了我們在《麻雀》一課中學到的方法——調(diào)用‘五感觀察,把事情寫清楚。
(二)品讀“爬山時、爬山后”部分
1.啟發(fā)。
“爬山時和爬山后”這兩個部分又是怎么調(diào)用‘五感觀察寫具體的呢?請大家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①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爬山時、爬山后小作者寫了哪些方面——是所見所聞,還是所作所為,或者是所感所想。畫出相關語句,像老師一樣在旁邊標出來。
②小組討論,提煉關鍵詞完成思維導圖。
③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
2.自由朗讀課文3~5自然段。
這部分除了寫“我”的所見、所想外,還寫了什么?(對話)
學習“我”和爺爺?shù)牡谝淮螌υ挘海ǔ鍪荆?/p>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分角色讀對話,體會人物內(nèi)心。
通過對“也”字用法的分析,體會到: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向?qū)Ψ奖硎揪匆?,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小結:“從這簡單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并不平靜的內(nèi)心。他們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決定克服困難,爬上去,所以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引讀)——‘對,咱們一起爬吧!”
3.體會小作者爬山的過程。
自由讀第6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學生交流。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奮力”的意思。
(2)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指導書寫“攀”(這么陡峭的山峰,一不留神就會掉下來,必須緊緊地抓著這鐵鏈,怪不得“攀”字下面是一個“手”字。板書:手腳并用)。
小結:“通過描寫動作,寫出了‘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p>
【設計意圖對“‘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這一問題,抓住了重點詞語進行理解,讓學生理解了文章將主要事件清楚地寫出來的方法,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p>
4.指導朗讀。
這么險峻的山峰,小小年紀的“我”和老爺爺都能克服困難,堅持爬上去,真不簡單。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我”和老爺爺會怎樣互相鼓勵呢?
小結:“這就是互相汲取力量。在互相激勵中,他們堅持爬呀爬,終于爬上了天都峰頂。”
【設計意圖課文沒有直接描寫老爺爺怎樣受“我”勇氣鼓舞、怎么爬上天都峰。這里,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天都峰的特點、老爺爺?shù)哪昙o和話語來合理想象,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怎樣把事件說清楚的方法?!?/p>
5.通過比較句子,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出示)
從“終于”這個詞語你能感受到什么?
(三)學習“爬天都峰后”部分
1.讀一讀8~10自然段。
2.學習“我”和老爺爺?shù)牡诙螌υ挘俅误w會語言描寫的作用。
3.討論:“爸爸所說的話中蘊含了什么道理?為什么要寫爸爸的話呢?”
小結:“人與人在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這是‘我在爬天都峰這件事中得到的啟發(fā)?!?/p>
4.追問:“學到這里,有誰發(fā)現(xiàn)小作者把爬山過程寫清楚、寫具體的秘密了呢?”
5.小結:“(指板書)按照一定的順序,調(diào)用‘五感觀察,把所見所聞、所作所為、所感所想寫出來,就能把一件事寫清楚了?!?/p>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帶領學生逐層揭開課文表達的面紗,巧妙地為學生搭建了寫清楚一件事的思維支架,為后面的讀寫遷移、由讀到寫奠定了方法基礎。】
四、讀寫遷移,初試身手
(一)總結
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然后寫了天都峰高而險,“我”不敢爬以及“我”怎樣和老爺爺相互鼓勵,怎么爬上去的,最后寫出了“我”的感受,這樣就把爬天都峰這件事就寫清楚了。敘述一件事時,一般可以這樣寫(出示):
(1)開頭交代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2)中間按一定的順序?qū)懬宄录慕?jīng)過,主要人物的表現(xiàn)要寫清楚具體,抓住主要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以及心理活動進行描寫。(3)結尾寫明事件的結果或感受。
(二)遷移運用
請根據(jù)自己的課余生活,選擇一件感興趣的事,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懓咽虑榈慕?jīng)過寫清楚、寫具體,并寫上自己的收獲、感受。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通過勾連“初試身手”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習作構思的訓練,旨在鞏固本單元閱讀課學到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學會表達。這樣讀寫有機鏈接,讓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拾級而上,實現(xiàn)了習作單元習作訓練的系統(tǒng)化。】
【板書設計】
(責編 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