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正發(fā),楊 科
(1.湖南省教育戰(zhàn)略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5;2.湖南科技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
智庫是由跨學科與跨領域的專業(yè)研究人員所構成,以學術、政治、媒體等多重渠道為載體與媒介,從事跨學科知識生產和決策轉化的專業(yè)組織機構,“其核心業(yè)務在于提供政策研究咨詢和智力資源供給,核心功能是為國家重大決策的制定執(zhí)行與評估及重大現(xiàn)實問題的破解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撐”[1]。
教育智庫是智庫的一種關鍵類型,它是一種更為專門化、特殊化的智庫。它是一個以研究教育相關問題為導向的專業(yè)研究中心,它專注于發(fā)掘國家教育戰(zhàn)略政策與社會經濟文化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并揭露其中隱藏的種種問題,破除迷惑,為教育決策者提供一個更為清晰的理解思路,以此來促進整個教育決策的正確合理實施。我國教育智庫起步較晚,在原有教科院所系統(tǒng)基礎上,通過轉型發(fā)展,初步形成不同層次的教育智庫系統(tǒng)。但我國目前的教育智庫存在定位模糊、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成果應用較少、大數(shù)據(jù)研究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借鑒西方成熟教育智庫經驗,發(fā)展有中國特色教育智庫顯得日益重要。
教育智庫的良好運行與發(fā)展離不開一套科學高效的制度支持,而西方教育智庫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組織構架與管理制度,他們“通過組織管理、信息收集、人才使用、對策研判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對智庫各種要素進行科學管理,實現(xiàn)智庫運行的良性循環(huán)”[2],其中的優(yōu)秀經驗無疑值得我國借鑒。
人才在教育智庫的建設與競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才強則智庫興。而完善人才的吸納和管理融合機制又是核心策略。擁有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并不斷發(fā)掘和培養(yǎng)有潛力的人才非常重要,西方優(yōu)秀教育智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引才的目光遍及全國不同領域,高校教師、政府官員、企業(yè)家、優(yōu)秀個人統(tǒng)統(tǒng)收入囊中。如美國教育政策聯(lián)盟(CPRE),由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美國頂尖大學與著名研究機構的50多位專家與學者所組成。有些國家政府人員與智庫工作者兩者身份之間可以順利轉化,這樣既可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又使得決策更為科學合理,還能提高研究成果的實用性,避免脫離實際,這無疑是智庫力量得以發(fā)揮的重要條件。
綜合性問題是教育智庫工作經常要面對的難題。為教育綜合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是教育智庫發(fā)展的重要價值所在,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多學科的人才參與進來,才能完成多學科領域研究的任務。組建多學科的智庫人才團隊,靈活的人才引進方式就顯得尤為必要。只有這樣,跨學科、綜合性的研究、跨學科的信息溝通才有可能實現(xiàn)。也能突破以往研究各自為政、孤島式的研究信息交流模式。
未來云數(shù)據(jù)式的信息互通共享交流模式,為多視界的專業(yè)教育服務提供了可能。此外,現(xiàn)代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以更高的起點來掃視問題,而不是囿于一角,以此提高長遠的戰(zhàn)略對策和視閾。以享有盛譽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為例,它致力于建設多元化的智庫研究部門,能夠運用這些綜合化的智庫研究部門,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通過多學科、綜合化的研究方式來提供問題的科學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它對區(qū)域教育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剖析,并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尤其在教育改革方面更是功力深厚,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贊許,其他教育智庫難以企及。
資源是智庫順利運行的營養(yǎng)與血液。西方各國教育智庫迅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獲取了充足而又穩(wěn)定的資源,如美國排名前幾位的智庫,年度資金都超過1000萬美元。而其資源的獲取大致有三種渠道,即來自政府的補助,來自企業(yè)的資助以及來自民間個人的捐贈。
西方教育智庫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極其密切,與此同時,政府也為其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及良好政策。政府對智庫的財政資金支持可以分為政府的全力支持與政府的差額支持。在全力支持的背景下,教育智庫的資源及資金完全由政府提供。因此,教育智庫的主要工作便是為協(xié)助政府制定相關教育法律法規(guī),以及提供決策咨詢,逐漸成為地方政府的智囊團,同時也維護政府自身的正常平穩(wěn)運行。
政府對全力支持的教育智庫擁有統(tǒng)轄權;差額支持的教育智庫,可以為政府承擔一定的決策咨詢項目,提供相應的服務,政府根據(jù)購買服務的原則,為教育智庫提供一定的贈款作為工作報酬,如美國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在2017年收到1 100萬美元的政府資金。這類教育智庫由于自身保持著一定的財政自主權,所以相對來說較為獨立,不在政府的管轄范圍之內。
“獨立智庫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公眾或私人捐助,很少接受政府資助。而附屬型智庫則是在行政管理、資金支持或法律上與另一個組織相關聯(lián)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盵3]除了由政府提供的財政支持外,教育智庫的另一資金來源是企業(yè)以及個人對其進行的捐款,這也是教育智庫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國外教育智庫之所以蓬勃發(fā)展,私人捐贈起到不可忽視作用。教育智庫作為非營利性的組織,缺乏固定的政府資金支助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由此,教育智庫的建設與運行離不開來自私人及民間組織的資金支持,如布魯金斯學會的收入來源中,個人捐贈占了11%。隨著二者之間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相應的機制也逐漸成熟起來,民間力量在教育智庫的發(fā)展壯大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教育智庫為其提供信息與決策也拉動了這些私人機構的發(fā)展,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態(tài)勢。
智庫中的研究人員都為專業(yè)人員,他們研究方法科學,尊重客觀事實,研究結果高度可信,并通過多種渠道指導公眾決策。西方教育智庫注重思想的傳播,對社會生活產生巨大的引導作用。首先,以各種各樣的出版物作為研究成果載體,對教育智庫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與匯聚,以書籍形式進行傳播,使得大眾能夠了解智庫的工作范疇,促進研究成果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以英國查塔姆宮(Chatham House)為例,它通過出版相關書籍、論文集以及手冊使公眾熟悉它的職能,并且促進了政府部門決策的合理優(yōu)化。其次,開展相關學術講座。公眾通過此類講座管窺智庫的職能及其運作方式,一方面直接促進了學術內容的普及與傳播,另一方面又擴大了智庫自身影響。第三,通過互聯(lián)網向公眾傳播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公眾能夠快捷深入了解智庫成果,同時,還通過網絡反饋公眾對于智庫研究成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吸收和采納公眾的合理反饋和需求,更好地發(fā)揮社會服務的功能。
研究成果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教育智庫的好壞以及影響力。拋棄其他外部因素,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研究人員的專業(yè)性。而目前我國教育智庫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缺乏專職的教育智庫研究人員。通過對教育智庫研究人員的構成及來源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智庫的研究人員多為高校的教師,并非他們不能進行教育智庫的研究工作,而是因為他們往往身兼數(shù)職,要承擔許多教育教學甚至行政管理工作,這導致他們無法投入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而教育智庫的研究正在起步發(fā)展階段,需要大量的人才、精力、資金的投入,目前投入還遠遠不夠。其次,教育智庫的資金投入較少,有限的資金投入、微薄的薪資待遇,使得研究人員工作的開展舉步維艱,也打擊了年輕智庫研究人員的工作熱情及信心。第三,教育智庫的研究人員受過專業(yè)訓練的高學歷人才還不夠。目前,研究人員多為碩士學歷,而博士學歷的人員比例還不高。最后,我國教育智庫的理論研究較多,還缺少實踐應用研究,這也是教育智庫發(fā)展所需要著重發(fā)展解決的問題。
在教育智庫的規(guī)模與數(shù)量初步成形的今天,教育智庫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研究范圍較小。如師范類的高校智庫研究多集中于教育教學相關問題,而理工類、綜合類大學智庫更偏向于理工學科的應用研究。高校間的信息交流十分有限,而高校智庫間的交流匱乏必然導致智庫的資源不能共享、成果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發(fā)生。因此,教育智庫的交流合作網絡也無法有效建立。
在高校教育智庫的內部,相關研究人員在專注于自己研究領域的同時,由于信息交流渠道相對狹窄,不能兼顧跨學科的研究,在面對跨學科綜合化的問題時,難免會出現(xiàn)應接不暇的局面。此外,高校教育智庫之間缺乏合作理念,形成競爭關系,勢必會影響各自的長遠發(fā)展。作為學術研究機構,應該具有寬闊的視野,在競爭的同時強調彼此合作。通過智庫研究成果互換,資源的共享與利用,才有利于復雜性教育問題的解決。
教育智庫依靠高?;蚪逃蒲性核?,這是目前我國教育智庫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我國智庫多寄居于高校的屋檐之下,多方面受制于高校大環(huán)境的監(jiān)管,缺乏獨立性,處于次要地位。
首先,作為高校的附屬機構,教育智庫資金來源渠道不廣,且受到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種種限制。在這種情況之下,教育智庫工作的開展時常受限,主要包括了研究課題的受限,這使得教育智庫成為了僅僅服務于大學、受制于大學的一個非獨立性機構。因此,教育智庫的研究視閾難以擴展。
其次,作為高校下屬部門的教育智庫,承擔高校教學工作、行政管理等工作,“長期以來,教育科研機構的發(fā)展定位不清晰,職能具有多重性,而且相互之間又有交叉和沖突”[4]。這使得教育智庫的工作及其職能過于分散,而精力的有限導致無法面面俱到,這就使得教育智庫本職工作得不到高效開展。此外,教育智庫人員的專業(yè)化問題也值得商榷,因為吸引不到相關專業(yè)人才,所以不得不使用非專業(yè)的兼職人員參與教育智庫的建設,這實屬無奈之舉,畢竟不如專業(yè)人員的輕車熟路。簡言之,在高校教育智庫的建設過程中,由于人員的非專業(yè)化,使得應有的職能得不到較好發(fā)揮,潛能得不到較好開發(fā)利用。
由于目前我國教育智庫的建設仍在初級發(fā)展階段,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教育智庫還相對較少。盡管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研究結果,但幾乎沒有產生有深遠影響力的成果。首先,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并不十分重視智庫的研究結果,認為這些成果只能用于理論上,不能應用于實踐。因此,思想觀念的解放在教育智庫的建設中顯得尤其重要,這要求破除教育智庫的狹隘理解。其次,教育智庫成果沒有發(fā)揮它應有的社會作用,也就是未能實現(xiàn)社會效益的轉換,這是教育智庫公眾影響力欠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智庫與公眾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研究人員無法指導公眾去利用好研究成果。因此,即使是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也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教育智庫功能的良好展現(xiàn)。
減少智庫對外界環(huán)境的依賴在教育智庫建設中至關重要。從教育智庫的長遠發(fā)展目標來看,獨立性使教育智庫擁有更多的自主管理與自主決策權,才能保持科學客觀公正的研究立場,也可減少運行過程中外來因素的干擾,只有這樣,其服務決策的功能才能得到完美實現(xiàn)。而目前,教育智庫在運行中存在過多的環(huán)境干擾與限制,在政府與高校的過多干預下,許多工作都無法順利展開,這就需要更多自主權。
如何保持獨立性呢?首先,作為教育智庫運轉的血液,充足穩(wěn)定的資金十分必要。目前大多教育智庫的資金來源于政府與高校,資金較為穩(wěn)定,但教育智庫的資金來源渠道還是不夠,需要更廣泛地吸收社會資金,并改變教育智庫定性為非營利性機構的屬性,這是教育智庫獨立與壯大的重要舉措之一。
其次,教育智庫要逐漸從政府與高校的隸屬狀態(tài)下解脫出來。教育智庫要保持獨立,擺脫政府與高校的管理與約束,才能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不受限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因此,智庫必須逐漸獨立于政府機構和高校,形成自己獨立的研究力量。
現(xiàn)今教育相關問題的復雜性遠非單一的視角所能俯瞰。我國教育智庫單一化的人員結構、固化的研究方向,面對錯綜復雜的教育問題時,就顯得束手無措。因此,建立起綜合化、多學科的教育智庫尤其重要,只有多學科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較少依靠政府與高校資金支持的西方教育智庫,綜合性智庫建設方面經驗豐富。盡管我們不能照搬西方教育智庫建設的經驗,但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比如說,我國教育智庫人員工作職責不太明確,有關智庫人員的管理制度還不完善,這需要我國從頂層設計方面,盡快制定國家智庫綜合管理制度,促進智庫人員有序流動,強化監(jiān)督和領導,定期對教育智庫研究人員進行培訓教育,高效維護教育智庫的運行。
目前,我國教育智庫仍然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法規(guī),這導致研究人員工作任務繁重,教育智庫工作的開展難以順利進行。因此,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和管理機制,比如,建立教育智庫人員開放競爭的選拔機制、教育智庫人員的有序交流機制和教育智庫人員整合機制等[5]。
教育智庫的專業(yè)化必然要求研究人員的專業(yè)化。高端智庫研究人員,是智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目前,我國教育智庫專業(yè)化過程中存在難點有二:一是研究人員專業(yè)化、專職化的程度還不高,因此智庫研究人員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身到研究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二是教育智庫的管理體系還不完善,缺乏相應的管理條例。因而要逐步完善人才管理以及治理機制。
吸納教育智庫高級研究人才是智庫專業(yè)化的核心。要實現(xiàn)教育智庫的專人專職,僅僅依靠高校的人才資源還不夠,要挖掘那些擁有跨界教育視角的綜合性人才。目前,我國教育智庫普遍存在人才結構單一化現(xiàn)象,未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研究趨勢,這與國外教育智庫的綜合性人才結構存在顯著差異。尤其在教育問題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的今天,拓寬吸引人才渠道,匯聚各界優(yōu)秀智庫精英,這對于綜合性研究的開展有極大的幫助。
在各種媒體日益發(fā)達的當今社會,智庫的社會傳播力顯得非常重要。我國智庫已初具規(guī)模,但高質量的成果并不多,有影響力的成果也少,即使有一些高水平的智庫成果也沒有廣泛及時的傳播。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有利于教育智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智庫的成效如何、口碑如何,也會影響到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影響教育智庫的信心與動力。
教育智庫的成果為全民所共享是教育智庫的重要使命。要以優(yōu)秀科研成果引導社會輿論與人們的價值觀,就必須形成教育科研成果共享的專業(yè)化機制,建立自己的專業(yè)成果發(fā)布平臺,形成教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的渠道和方式[6]。
第一,學術出版物是教育智庫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打造自己的學術出版物尤為重要。而目前,這也是我國教育智庫存在的短板,把學術出版物作為智庫研究成果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可以接受來自學術界的批評與改進。此外,也有利于公眾接受教育智庫的研究成果,吸納環(huán)境資源。
第二,召開教育智庫研討會、學術交流會議、成果報告會等。目的在于讓全國各地的教育智庫得以匯聚,共同交流教育智庫成功的經驗,探討各自存在的問題,并為重大教育問題的解決制定相關方案,為教育智庫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吸引更多人關注教育智庫,讓更多優(yōu)秀力量參與到我國教育智庫的建設中來。
第三,巧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傳播手段。現(xiàn)代媒體技術對于信息的傳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教育智庫研究成果傳播中,不應固守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因此,教育智庫的信息化、現(xiàn)代化勢在必行:一方面,可使公眾獲取信息時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將教育智庫的總體風貌以多媒體渠道展現(xiàn)出來;通過網絡廣泛收集民眾及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智庫工作的意見,如建立智庫網上論壇,讓大家暢所欲言,自由發(fā)表意見,以達到廣泛傳播、參與的效果。
在教育現(xiàn)代化推進過程中,教育智庫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教育問題繁多,因此教育庫智既要有合作,又要有適度的分工,每個教育智庫要在教育的某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產生有影響力的成果,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才能在智庫系統(tǒng)中占有合理的生態(tài)位。要以教育重點、難點、焦點問題為導向,系統(tǒng)提出對于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實施方案和應對措施,為教育決策部門提供策略建議與咨詢參考,體現(xiàn)鮮明的現(xiàn)實指向性,體現(xiàn)出教育研究的特色、風格、氣派,厚植人民教育情懷和民族教育復興的責任意識。
在具體的研究問題上,首先,要針對區(qū)域教育轉型發(fā)展的特點及其問題,開展相關研究,要“切實滿足科學決策、實踐總結等多方面需求,做好資政、資教、咨詢服務,切實保證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不走形式”[7]。其次,教育智庫的建設應在吸收借鑒國外優(yōu)秀智庫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特色創(chuàng)新,要在研究教育理論的實踐中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體系,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著力培育中國特色教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