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認知文體學視域下的《荀子·勸學》解讀

2020-01-03 10:04岑俊毫
文教資料 2020年29期
關鍵詞:勸學概念隱喻荀子

岑俊毫

摘? ?要: 本文以《荀子·勸學》為研究對象,從認知文體學的角度,以概念隱喻、意象圖式和圖形背景三種認知方式為切入點,分析荀子對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語言闡述,以深刻理解其包含的深邃思想見解。

關鍵詞: 《荀子·勸學》? ?認知文體學? ?概念隱喻

1.引言

認知文體學是連通語言學、文學研究和認知科學的新領域,理論基礎是認知語言學及廣義上的認知科學,旨在系統(tǒng)地分析語言特征背后的作者、人物或讀者以上述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的認知方式。

作為先秦儒家的一位杰出代表,荀子“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諸子,開啟漢儒”,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就人性問題,荀子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位居《荀子》首篇的論說文《勸學》正是其思想的生動寫照。

金妍妍研究的方向為將“勸學”之德應用在促進道德個體向上方面,以加強官德建設,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進而實現(xiàn)中國夢。曾強等從研究性學習的思想視角解讀了《荀子·勸學》,指出“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的觀點適用于研究生的研究性學習。趙菲菲將《荀子·勸學》中終身學習、善假于物及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等理念應用到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建設領域中。龐瑋以本篇文章的多個譯本為例進行對比,從文體、選詞、特殊文化詞等角度探討論說文的翻譯策略。

但是,從認知文體學的視角解讀《荀子·勸學》的研究甚少。鑒于此,本文將從認知文體學的視角,在圖形背景、意象圖式和概念隱喻三個理論基礎之上,解讀分析《荀子·勸學》中關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闡述。

2.《勸學》的認知文體學分析

《荀子·勸學》是中國最早專論學習的名篇,提出了“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的研究性學習思想。就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刻而嚴謹?shù)卣撜f了學習的問題。深邃的思想對于人們在當今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仍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本文以下論述將選取《荀子·勸學》中的部分語句,結合圖形背景、意象圖式和概念隱喻三個理論進行具體的分析。

2.1《勸學》中的圖形與背景

圖形/背景理論由丹麥心理學家Rubin最早提出,語言學家Talmy率先在認知語言學中應用這一理論。圖形是指凸顯程度高的事物或物體,由此會引起觀察者的特別注意;背景是認知圖形的參照物。按格式塔心理學中圖形—背景論的基本界定,體積大、面積寬、復雜、時間久遠不凸顯且具有獨立性的物體、事件或思想觀點等通常都可視為背景,反之,則視為圖形。例如,當我們看到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這一情景時,“鳥兒”通常會被認為是圖形,而“天空”則成為背景。以《荀子·勸學》中的(1)(2)(3)(4)為例:

(1)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2)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3)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4)百發(fā)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

例(1)中,荀子向讀者描述了一個形象生動的場景: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和毛發(fā)作窩,并將窩系在嫩蘆葦?shù)幕ㄋ肷?,風吹葦穗折斷,鳥窩墜落了,進而推出了圖形與背景:蒙鳩窩與嫩蘆葦?shù)幕ㄋ?,同時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鳥窩上。當看到“風至苕折,卵破子死”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鳥窩是否牢固,但荀子反其道而行之,在此處凸顯“嫩蘆葦?shù)幕ㄋ搿保屍涑蔀槿藗冴P注的焦點,回答了這一問題,讓讀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讀者對此例句的理解包含了圖形與背景動態(tài)轉換的認知過程。在例(2)中,荀子對四寸高的射干草與高山之巔進行了圖形與背景動態(tài)轉換,創(chuàng)新性地將高山之巔作為圖形,而四寸高的射干草則成為背景,凸顯高山之巔對于射干草能“臨百仞之淵”的至關重要性。同理,在例(3)(4)中,君子的居住環(huán)境與交友范圍、“百發(fā)失一”“千里蹞步不至”的理解都經(jīng)歷了相似的動態(tài)轉換認知過程。

2.2《勸學》中的意象圖式

“圖式是認知的基礎,在大腦中形成后會對以后獲得的信息進行重新組織,理解和記憶。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信息時,需要將輸入信息和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在圖示理論中,意象圖示的種類有容器圖示、路徑圖示、方位圖示、部分—整體圖示、力量圖示等。例如:Her embroidery clothing shop gradually gained fame, attracting customers ranging from movie stars and lawmakers to ordinary people. 這里面隱含的是以刺繡服裝商店為中心,以眾多顧客為邊緣的中心—邊緣意象圖示,為方位圖示的其中一種。以《荀子·勸學》中的(5)(6)(7)句為例:

(5)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7)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

例(5)中,人體被看作一種容器,里面可以存儲才學。對于君子而言,君子學習,才學是被聽在耳朵里進而記在心里,外在則表現(xiàn)在威儀的舉止、符合禮儀的行動上。

例(6)中,荀子用人們熟知的跬步、千里、細流和江海闡述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勾勒出了部分與整體圖示。半步被視為千里的一部分,千里為整體;細小的河流被視為江海的一部分,江海為整體。

例(7)闡述了學習的起點與終點,為路徑圖示。學習的起點為誦讀《詩》《書》等經(jīng)典,誦讀經(jīng)典的艱辛過程即為路徑,終點為《禮經(jīng)》;就其意義而言,起點為書生,終點為圣人,從書生到圣人的錘煉過程即為路徑。

2.3《勸學》中的概念隱喻

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的實質是通過一類事物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概念隱喻實質上是始源域到目標域的單向映射。始源域一般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體驗且熟知的事物,而目標域則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事物。在認知過程中,始源域到人們將始源域中一些與目標域中具有相似性的特征投射到目標域中,并將這些特征著重凸顯,以便理解,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例如Hope is a good breakfast.其中蘊含的概念隱喻就是Hope is food.此處,希望被概念化為食物,心懷希望就好比饑餓者飽餐一頓。其中,絕望者與饑餓者相對,尋找希望的心理過程與就餐過程相對,希望與食物相對。由此,目標域抽象的希望就被具體化為了始源域食物,完成了從始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以《荀子·勸學》中的(8)(9)(10)句為例:

(8)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9)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10)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例(8)中,將君子抽象的學習與自省行為過程比作讓木材變得筆直的墨線,讓金屬刀劍變得鋒利的磨刀石,將復雜抽象的學習與自省變得直觀醒目,便于讀者透徹理解,得出學習與自省是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的工具這一概念。始源域為墨線和磨刀石、木材與刀劍,目標域則為學習與自省、智慧明理并且行為無過錯。

例(9)中,荀子將先代帝王的遺教比喻成高山與深溪,將學問比喻成天與地。始源域為高山與深溪、天之高與地之厚,目標域為先代帝王的遺教、學問之博大。氣勢磅礴,震撼人心,也暗示了學無止境,要想見識并積累深厚才學,必須勇于攀登學問之高峰,而非停滯不前,滿于現(xiàn)狀。

例(10)描述的是君子完全醉心于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口好五味那樣。在此句中,目標域為君子醉心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心利之有天下”,始源域則是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口好五味,即君子理想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是出于本能。

3.結語

本文從認知文體學的角度對《荀子·勸學》進行了解讀,以圖形背景、意象圖式和概念隱喻三種認知方式為切入點,分析了荀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闡述。分析表明:《荀子·勸學》表達中蘊含生動形象的圖形背景動態(tài)轉換、靈活精煉的意象圖示及精妙絕倫的概念隱喻,這些語言特色及背后隱含的認知方式將有利于我們深刻理解《荀子·勸學》中深邃的思想見解,并將文章中的思想精髓應用到實際學習生活中。此外,《荀子·勸學》的文句處處充滿了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的認知語言手法,對改善語言寫作應用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Semino E & J Culpeper(eds.). Cognitive Stylistics: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Text Analysi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2.

[2]賈曉慶,張德祿.認知文體學理論構建的幾個重要問題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3):6-10.

[3]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107.

[4]曾強,張傳燧.《荀子·勸學》篇解讀[J].大學教育科學,2015(2).

[5]趙菲菲.荀子《勸學》思想對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的啟示[J].知與行,2019(4):120-125.

[6]金妍妍.荀子“勸學”之德及現(xiàn)代啟示[J].金陵學刊,2014(39):5-10.

[7]龐瑋.論說文中譯英策略——以《荀子·勸學》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29):74-77.

[8]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06-318.

[9]Talmy L. 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1.1)[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2000:315-316.

[10]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24-26.

[11]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Chicago[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5,18.

猜你喜歡
勸學概念隱喻荀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數(shù)學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觀念
和諧
淺析概念隱喻的運行機制
概念隱喻在構建語篇連貫中的作用探析
對高中語文《勸學》中幾個問題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