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蔚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程游戲化的推進下,生成課程逐漸走進了幼兒園的課堂。生成活動的內容和主題來源于孩子,教師在發(fā)現孩子們感興趣的或者急需解決的問題時,可抓住契機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同時,在主題生成的過程中,教師應如何與幼兒發(fā)生互動,采取何種策略,無疑將影響著主題的深入和活動的深度。本文以大班“風火快遞”為例,談談幼兒園生活體驗類主題的生成思路與策略。
每年的“雙11”促銷活動讓喜歡購物的人們瘋狂,這股風也吹到了幼兒園里。午餐后,英英老師喜滋滋地拿著快遞從門口進來,幾個孩子沖上去詢問:“英英老師,你買什么好東西啦!”“給我們看看呀!”明明在一旁說:“你們知道快遞是誰送來的嗎?我爸爸說,他都忙死啦!”茜茜在一旁問:“你爸爸為什么忙呀?”明明補充道:“我爸爸是開快遞公司的,昨天他告訴我和媽媽,包裹那么多,連飯都沒時間吃!”站在一旁的瑤瑤自言自語地說:“哇,這么辛苦呀!”明明點點頭。孩子們圍繞著快遞提出了好多問題:“快遞是送給誰的?”“是誰送過來的?”“快遞員怎么送快遞?”“快遞的錢給誰的?”“快遞里面有什么呢……”
孩子的討論透露著他們對快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由于經驗不足,他們并不了解快遞的由來,說不清楚快遞的功能,也不知道快遞的工作流程等。教師安靜地傾聽他們之間的對話,記錄下他們提出的各種有趣問題,以“好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加入幼兒的交談中,從幼兒眾多一閃而過的問題中捕捉到適合現階段幼兒經驗水平、對幼兒發(fā)展有價值、是幼兒當前最需要了解或是急需解決的興趣點,進而引導幼兒去探索、去發(fā)現。
教師請大班幼兒擔任園里的快遞員,將包裹送達到收件人手里,親自體驗派送工作。在派送過程中,幼兒需要尋找不同班級的地理位置、與不同班級的教師交流溝通、與同伴合作搬運快遞、認識簡單的符號標記,等等。面對孩子們層出不窮的問題,師生展開了一次談話,了解孩子們對快遞的已有經驗,以及他們還想知道的秘密,列出問題清單。
課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幼兒。因此,幼兒課程要始終堅持兒童在前、教師在后的理念,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在生活類主題的推進過程中,通過提出支架性問題“你知道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既可幫助教師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點,又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對幼兒關注的問題進行梳理,敏銳捕捉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從中尋找主題的生發(fā)點。
為了讓快遞主題課程持續(xù)深入的發(fā)展,大班年級組教師進行了一次課程審議,梳理出前期需要搭建的幾個支架:第一,教師多途徑了解關于快遞的信息,豐富知識。第二,投放相應的區(qū)域材料,收集各種廢舊盒子、口袋等,如美工區(qū)提供了幼兒姓名印章、彩紙和筆;閱讀區(qū)投放關于快遞的繪本等。第三,充分挖掘幼兒園周邊可利用的資源(我園周邊有多個大學校園),帶領孩子們到附近的菜鳥驛站、小區(qū)豐巢實地觀摩。
兒童是在與環(huán)境、事物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的。因此,教師需要思考的是怎樣做才能讓幼兒自主地學習。在主題課程實施進程中,若教師沒有適時搭建支架,幼兒對快遞的探究可能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短時間內就戛然而止了。當教師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便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梳理經驗,支持和伴隨幼兒的探究;投放豐富的工具和材料,讓幼兒擁有更多自主操作、體驗的機會;提供問題情境,引發(fā)幼兒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其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提供與主題相同的圖畫書,便于幼兒積累經驗,拓展思維;同時邀請家長適時地參與,讓幼兒的探索在生活中得以延伸。
師幼一起討論、觀察、查找資料,發(fā)現了更多的秘密,如每個快遞公司都有自己好記而又閃亮的名字,孩子們結合快遞的特點,群策群力用“風火快遞”為班級的快遞站命名,寓意著像風火一樣的神速。也因此引發(fā)了許多生動而有趣的活動。建構區(qū)里,孩子們嘗試搭建屬于他們自己的驛站,并且預留了大小不同的空格,便于存放大大小小的快件;美工區(qū)里,孩子們根據“風火快遞”的名字設計相應的標志,并批量制作出來,張貼在驛站和快遞員的衣服上;益智區(qū)里,孩子們自主設計,最后用寫數字和敲姓名章結合的方法填寫快遞單;生活區(qū)里,孩子們將收集來的各種材料(如紙箱、廢舊報紙、泡沫格網、氣柱包裝袋、寬膠帶)等分類擺放,根據快遞物品選擇相應的輔助材料進行打包;角色區(qū)里,有專為“風火快遞”小哥設置的自助餐店,方便小哥隨時吃上飯;戶外游戲時,幼兒把包裝好的快遞盒裝在三輪車上,根據地址在園內進行派送……
在追隨幼兒生成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從“習慣于預設五大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向“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引發(fā)幼兒自發(fā)的游戲活動”轉變。有了豐富的材料和充裕的探索時間,幼兒在多感官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操作來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思考,豐富了體驗,得到了發(fā)展。同時,教師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觀察、解讀幼兒的行為,進而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調整材料等方式,不斷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
當主題課程結束后,教師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梳理關鍵經驗、列舉具體的案例描述是非常有必要和有價值的。首先,有助于了解幼兒經驗和學習品質的獲得,引導教師關注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整體性;其次,有助于教師回顧課程實施的歷程,及時總結、反思以兒童為本的理念是否落實,對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事物和現象等資源的挖掘利用是否充分等;再次,有助于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正確解讀幼兒的行為,逐步內化《指南》的目標,從而有效落實《指南》的精神,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生活是一個大舞臺,處處蘊含著教育。教師關注幼兒的興趣,積極開發(fā)和利用生活資源的教育價值,讓教育融于生活之中,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讓幼兒收獲成長的喜悅,積累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