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區(qū)第七中學 田蓉蓉
自主學習在教學中一直受到廣泛重視,因為它是真正求知的源泉。而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表現(xiàn)在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學生文本解讀效果的優(yōu)劣直接關(guān)系到他們的學習成效。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重視學生文本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導”的作用?!皩А北刂v法,如不得其法,則事倍功半。
英語學習資源主要有兩大類,即視聽資源和文本資源。文本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重要載體?,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學習主體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自主建構(gòu),有意義的自發(fā)學習也是自主建構(gòu)。前者的認識機制是同化,可引起認知結(jié)構(gòu)的量變;后者的認知機制是順應,可引起認知結(jié)構(gòu)的質(zhì)變。在解讀文本資源的過程中,對學生實施學習指導就是文本資源學習中的“導”,其指導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必須引起重視。
這是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xiàn)?!皩А保菑娬{(diào)“教師科學指導”。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科學指導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雙向關(guān)系?!敖處熤笇А钡闹埸c是“學生自主”,而“學生自主”的必要條件是“教師指導”。文本學習指導的關(guān)鍵在于“三個把握”。
面對文本,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學習目標。文本是客觀存在的,學習目標不同,對文本的解讀也就不同,如果教師不明確引導解讀目標,任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認識解讀,教學就會陷入混亂。如果片面追求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表面上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說到哪,教師就跟到哪,學生提到什么,教師就講到什么。這種不恰當?shù)膶W習自主,就會造成教師沒了主見,教學失了主次,教學目標得不到有效落實。
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一定是多方面的,而教師必須根據(jù)確定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的文本解讀,絕不可聽之任之、含糊不清。課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的學習行為。我們當然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但這種尊重決不意味著放棄教師的必要的指導。學生由于閱讀能力、理解水平有高有低,他們對文本的解讀自然也有高低之分、深淺之分、正誤之分,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讀好文本,而且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使學生學會整體把握文本信息,捕捉單詞背后的隱含信息,獲得審美的愉悅和理性認識,對文本作出既富有創(chuàng)造性又符合文本實際的解讀。教師既不可越俎代庖,又不可放任自流,這才是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
每個學生在解讀之后都會有所得,對文本的解讀當然是多角度、多層次的,教師不必強求一致,但是,必須對學生的解讀作出評價,這種帶有主導性的評價,起到建立衡量標準、引導自主評價的作用。一份文本資料怎樣解讀才算到位?那種“‘標準答案’一統(tǒng)天下,讓學生從什么角度讀,讀出什么結(jié)論都有預先的設(shè)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F(xiàn)在主張“多元解讀”,這與過去教學中一切按教學參考說了算的教法相比,確實是不容置疑的進步。但我們的教學中也常常出現(xiàn)因放任而走極端的現(xiàn)象,“多元解讀”走向了極端,有時也會變得很荒唐。
文本閱讀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則便是盲人瞎馬,所得甚少,甚至毫無所得。教師的“導”還要重視指導文本解讀的方法。任何一個學科,只要涉及文本學習,教師就有指導學生掌握解讀本學科文本資源的任務(wù)。本文只是從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指導學生文本解讀的角度談一些做法。
面對某一學科的文本,學生最初是不掌握學科特色的文本解讀方法的,因而首先教師必須教授正確的方法。例如: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文本要經(jīng)過表層意義(詞句—語段—文章)→深層含義這樣的過程,這就是對的方法。只有教師經(jīng)過具體的指導,讓學生不斷經(jīng)過閱讀實踐,掌握方法要領(lǐng),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才可以達到自主運用。而在英語教學中,這種閱讀文本的方法則基本用不到。在英語教學中,要經(jīng)過“單詞—短語—句子—文章”這樣的積累過程,再到達“閱讀”這一語言的綜合運用階段。在閱讀文本過程中,教師必須糾正學生逐詞閱讀,或來回數(shù)次地往返閱讀,訓練學生整句或以意群為單位成組視讀。如果教師教不得法,學生就會在閱讀之后無所收獲,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
任何一個學科,在解讀一定類型的文本的時候,可能有很多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其中必有最優(yōu)的。教師不必強求學生采用一種方法,但是必須倡導采用最優(yōu)的。這可以起到引導學生選擇科學的、實用的、簡便的、高效的方法的作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優(yōu)化學習方法的習慣。例如:在閱讀文本的時候,要首先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敘述的要素,以達到迅速把握敘述內(nèi)容的效果。如果在訓練過程中,我們不加以引導,任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隨意閱讀,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則很難快速形成。
學生具有不同的情況,掌握方法的效果不同,我們關(guān)注的重點不是班里最優(yōu)的,反倒是要注重指導差的。這也是“木桶效應”的體現(xiàn)。一個班里掌握閱讀方法慢的學生往往是學習效果差的,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常因為閱讀水平受到限制,提高他們自主閱讀文本的能力,有益于他們課上跟上進度,也有利于他們課后的自主補充學習,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文本資源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調(diào)動知識和能力儲備,調(diào)整和完善自身知識結(jié)構(gòu)與技能結(jié)構(gòu)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看而不思、思而不對、思而無序等,都是造成學生自主學習文本效果不良的原因。因而,文本學習指導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誘導。
針對何種類型的文本采用怎樣的思維方法,必須經(jīng)歷一個由不會到會、由不熟到熟的過程,學生不會,教師要教,學生不熟悉,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練習。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的思維方法的指導是不可缺少的。第一,聯(lián)想和想象;第二,抽象和概括;第三,綜合和分析。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必須在學生閱讀的實踐過程中實施引導,講解操作要點,教師進行先導性的示范,然后給學生以練習的過程,在學生自主練習的過程中點撥,觸發(fā)學生思考的火花,絕不可越俎代庖。
思維品質(zhì)對一個學生閱讀文本獲得新知起著重要作用。很多學生在引導下能夠很好地完成,但自己獨立閱讀就效果不佳,則是缺乏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學生閱讀文本,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去發(fā)現(xiàn)、建構(gòu)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意義。創(chuàng)造性閱讀是教學的理想目標,它是學習能力發(fā)展的最高層次。造成這種情況,是以教師的思想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以教師的思維方式規(guī)范和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的惰性將遏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個性的形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擺脫慣性的束縛,啟發(fā)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淺嘗輒止,看不到規(guī)律和本質(zhì),則是缺乏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缺乏針對學科的文本閱讀訓練。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文字需要學生親自去品讀、去咀嚼、去揣摩、去感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敏銳感覺,讓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的規(guī)律,與文中事理、作者和編者進行心靈的碰撞,激起思維與情感的波瀾。有的學生只看到文本的一點,卻看不到全面,或想不到文本外的聯(lián)系,則是缺乏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這是教師沒有意識到一個文本的全部意義,不會也不可能被某一階段的學生解讀完,只有在不斷延伸的接受鏈條中,文本的深層意蘊才能逐漸被學生發(fā)掘出來。教學過程中注意適時提及學生熟知的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觀察,便會獲得新的閱讀體驗,這就是“溫故而知新”,才會鍛煉靈活的思維。
總之,文本學習指導一定要注意教師的“導”,教學中缺乏“導”,往往造成學生學習的盲目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