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梅花象喻與南宋審美文化

2020-01-09 17:10:18
關(guān)鍵詞:梅格梅花

劉 培

(山東大學(xué) 文史哲編輯部, 山東 濟南 250100)

“審美文化”一詞最早是18世紀德國哲學(xué)家席勒在其《審美教育書簡》中提出的,這個概念在當時被賦予了審美陶冶、審美修養(yǎng)、審美培養(yǎng)等含義。國內(nèi)學(xué)術(shù)界最早使用這個概念的是葉朗,出現(xiàn)在他主編的1988年出版的《現(xiàn)代美學(xué)體系》一書中。在該書中,葉朗這樣界定這個概念,他說,“所謂審美文化,就是人類審美活動的物化產(chǎn)品、觀念體系和行為方式的總和”①,葉朗的界定其實是對席勒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化。他指出審美文化是由人類審美活動所生成的,包括三個部分:“各種藝術(shù)作品,具有審美屬性的其他人工產(chǎn)品”,“審美活動的觀念體系,也就是一個社會的審美意識,包括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審美價值標準等”,以及人的審美行為方式②。中華文化的象喻系統(tǒng)中,許多象喻的生成與當時的審美活動密切相關(guān),“審美文化”這個概念為我們研究傳統(tǒng)文化的象喻生成提供了獨到的視角和有意義的啟迪。本文將從審美文化的視野考察梅花象喻的生成,以期加深對這一中華文化象征符號的認識。

在中華文化象喻系統(tǒng)中,花卉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梅花從宋初就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南宋以來,隨著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觸目所見的梅花遂成為人們寄托審美情感的最重要花卉。尤其是南宋中后期至元初,梅花象喻被不斷塑造,逐漸成為華夏民族和華夏文化的象征。四庫館臣說:“《離騷》遍擷香草,獨不及梅。六代及唐,漸有賦詠,而偶然寄意,視之亦與諸花等。自北宋林逋諸人遞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樹橫枝’之句,作者始別立品題。南宋以來,遂以詠梅為詩家一大公案。江湖詩人,無論愛梅與否,無不借梅以自重。凡別號及齋館之名,多帶‘梅’字,以求附于雅人?!雹燮鋵?,這只道出了崇尚梅花的表象,當時梅花象喻已經(jīng)充分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不可缺少的審美元素?!睹坊ㄏ采褡V》是南宋后期成書的一部題詩梅花畫譜,其編者的這段話頗可注意:“余于花放之時,滿肝清霜,滿肩寒月,不厭細,徘徊于竹籬茆屋邊,嗅蘂吹英,挼香嚼粉,諦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其態(tài)度冷冷然,清奇俊古,紅塵事無一點相著,何異孤竹二子、商山四皓、竹溪六逸、飲中八仙、洛陽九老、瀛洲十八學(xué)士,放浪形骸之外,如不食煙火食人,可與《桃花賦》、《牡丹賦》所述形似,天壤不侔。……雖然,豈無同心君子于梅未花時閑一披閱,則孤山橫斜,揚州寂寞,可彷佛于胸襟,庶無一日不見梅花,亦終身不忘梅花之意。”④牡丹、桃花等只能述其形似,作者認為它們本身沒有值得表述的精神韻味可言;而梅花富于韻致,能傳人之精神與境界,故而時人愛梅如狂,目見鼻觀之不足,寫其神于翰墨,以便隨時披覽。在當時,梅花不僅關(guān)聯(lián)著日常生活,而且還勾連起古之仁人志士,聯(lián)系著傳統(tǒng),寄托著社會人格理想和審美期望。

梅花形象能夠融入當時的社會生活,與當時審美文化對其受容程度增大密切相關(guān)。筆者將從審美文化的視角嘗試討論梅花象喻被塑造的過程,以期揭示梅花象喻被塑造成華夏文化象征的前提條件。

一、梅花審美的豐富性與南宋文人生活

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改竄前人而點鐵成金,其他如“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湖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等,將梅之花、香、枝、影等納入鑒賞范圍,開拓了梅花審美的新境,引起宋代文人,尤其是南宋文人的廣泛注意,林逋因此成為詠梅文化的重要代表。詠梅文化的高潮出現(xiàn)在南宋時期,文化中心的南移是其基礎(chǔ),這種南方習(xí)見的樹種之所以能在藝術(shù)天地超越眾卉而獨占鰲頭,除了其花、香、枝、影具有審美價值外,應(yīng)當還有更為深層的因素,因為具備這種審美價值的植物不僅僅只有梅花,為什么梅花會獨冠群芳呢?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⑤,平常的風(fēng)物,有了梅花的點染,就變成了風(fēng)景。梅花的樹形姿態(tài)多端,株高適中,適合構(gòu)景,這是它進入人們生活審美視野并引起歌詠的重要原因。梅花橫斜多變的花枝和無葉襯托而淡雅素凈的花朵,置于山石、水體、鄉(xiāng)野、街市、茅舍、園林等各種背景下,均能呈現(xiàn)出意韻深遠的畫面。也就是說,它極具構(gòu)圖稟賦和畫面感,平淡的風(fēng)物,點綴以梅便境界全出。這一點,從詠梅文學(xué)多通過各種各樣的背景來展示便可得到證明。辭賦長于鋪排,展示梅花這一特點相當充分。比如李綱的《梅花賦》寫道:“若夫含芳雪徑,擢秀煙村,亞竹籬而絢彩,映柴扉而斷魂。暗香浮動,雖遠猶聞,正如梅仙,隱居吳門。豐肌瑩白,嬌額涂黃。俯清溪而弄影,耿寒月而飄香。嬌困無力,嫣然欲狂。又如梅妃臨鏡嚴妝。吸風(fēng)飲露,綽約嬋娟。肌膚冰雪,秀色可憐。姑射神人,御氣登仙。絳襦素裳,步搖之冠。璀璨的皪,光彩曄然?,幣_玉姬,謫墮人間。半開半合,非默非言。溫伯雪子,目擊道存?;蚋┗蜓觯诵Ψ伺|郭順子,正容物悟?!雹扪綗煷濉⒅窕h柴扉,這種種慣常的景象因梅的點染而頓生韻味,構(gòu)成一幅幅素雅的畫卷。在景象各異的背景烘托下,梅花更顯得姿態(tài)綽約,引人入勝,賦中把梅花比作梅仙(漢之梅福)、梅妃、姑射神人、瑤臺玉姬、溫伯雪子⑦、東郭順子⑧,由人間高人、美女進而為仙女、神女和得道的高人。這些比擬,刻畫出梅花拔出俗態(tài)而剛?cè)嵯酀⒏挥趧痈忻栏械淖藨B(tài)以及花型花色的明媚動人、賞心悅目。梅花姿態(tài)多變,如美女之臨妝、靜立、緩步、巧笑,如仙女之御氣登仙、嚴妝下凡,如高人之目擊道存、正容物悟。李綱的這段由實而虛、由姿態(tài)到神韻的描繪充分展示了梅花在各種不同背景下變化多端而富于層次的美感,揭示出梅花審美的豐富性,這也是它在構(gòu)景方面的優(yōu)勢所在。

張嵲的《梅花賦》在展示梅花構(gòu)景的豐富性方面也頗有特色:“若乃遠壑冰消,疏林雪后,沙村迥而日晚,石澗淺而寒溜。臨山徑之欹危,出茅檐之左右?;蚍曳蠖l(fā),或伶俜而欲瘦?;蚝舛赐?,或噴蘂而競秀。其高者如舉,其低者如墜。其疏者如刻,其密者如綴。其素者如愁,其絳者如醉。傾日而照者如笑,迎風(fēng)而靡者如愧。睹節(jié)物之芳華,亂鄉(xiāng)愁于晚歲。懷故園之春色,惟茲花之頗類?!雹豳x中寫到梅花生長的荒寒環(huán)境,林間、溪旁、丘壑、山徑、沙村、茅店,梅枝或虬曲蒼勁或橫斜舒展,花朵或噴蕊綻放或含苞待放,與周遭環(huán)境構(gòu)成一幅幅美妙的畫卷。文中的如舉如墜是寫花朵在枝頭的形態(tài),如刻如綴是寫疏密不同的花朵附著于枝柯的姿態(tài);如愁如醉是寫花色或淺或深,韻致各異;如笑如愧是寫梅花在日光與和風(fēng)中的種種情態(tài)。荒村夜店這等荒寒景象,有了梅花的點綴而生機盎然。它勾連起沙村茅檐,勾連起游子對家鄉(xiāng)的種種記憶,因此,賦以“懷故園之春色,惟茲花之頗類”點睛,梅花在鄉(xiāng)愁記憶中的意義得以彰顯。

“夢回春草池塘外,詩在梅花煙雨間”⑩,梅花的綻放如同謝靈運詩中所表現(xiàn)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那樣,讓人眼前一亮,心胸頓時開朗。它是南國早春最先盛開的花朵,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之首,它是冬日出現(xiàn)的第一道亮色,給生活在漫長陰冷中的人們帶來驚喜,使蕭瑟陰郁的景物頓時煥發(fā)出生機,周遭的景物也因之呈現(xiàn)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劉辰翁在《梅軒記》中說:“吾嘗謂梅者使其生于暄淑之景,而立乎桃李之蹊,雖翛然欲以其潔獨,而爭妍者有其色,好懿者無其人焉。是其獨也時也,好之者亦時也,若二三月之間,則莫之好矣?!敝赋雒坊ㄒ鹑藗兊臒釔叟c其早發(fā)特征密切關(guān)聯(lián)。釋仲皎《梅花賦》多角度描繪早春之梅:“翳彼梅萼,參乎雪花。香度風(fēng)而旖旎,影臨水以欹斜?,撊舨帽?,帶玉溪之瀟灑;清如熏麝,辟仙苑之光華。且夫晴云乍斂于東郊,麗日才升于南囿,酥萼失艷,鉛葩獨秀。含宿霧以凄迷,洗晨霜而孤瘦。凍開蠟蒂,自宜清峭之天;吹破檀心,誰怯黃昏之候。莫不山屏冉冉,水鏡盈盈,蓓蕾似連璧,枝柯在交瓊。嗟額上之半裝未了,何眉間之一剪先橫。竹葉杯中,野店謾資于幽詠;梨花夢里,曉云難駐于高情?!边@段文字如拉伸自如的鏡頭,攝取梅花遠近不同的景致。首先是特寫,摹寫梅花初發(fā),如雪花般輕盈,梅香隨風(fēng)飄動,似乎具有韻律;接著是中景和遠景,描繪早梅臨水弄影、隱于寒霧,以及麗日下、山水間的旖旎情態(tài);然后轉(zhuǎn)入近景,刻畫在山屏水鏡的背景下梅花的蓓蕾和仍積有殘雪的枝柯;最后點出人的賞梅詠梅,這種種的景致因人的介入而具有了意義。王铚的《梅花賦》則寫道:“方隆冬之屆候,屬祁寒之鼎至。瞻遠岫兮無色,盼叢條兮失翠。彼美仙姿,夐存幽致。春風(fēng)萬里,報南國之佳人;香艷一枝,富東君之妙意。觀夫離類絕俗,含新吐奇。”在景色慘淡的氛圍中,梅花的出現(xiàn)傳達著春的訊息,預(yù)示著蟄伏的生機蠢蠢欲動,駘蕩的春風(fēng)即將來臨?!半x類絕俗”是指梅花早春第一枝,異于眾卉;花色淡雅,拔出流俗,故而“含新吐奇”。蘇籀的《戲作梅花賦》描繪梅花乃報春使者曰:“百卉僵凍幾摧兮,妙切瑳而雕刻。揠宇宙之英淑兮,嗾林薄之蕭瑟。高柯喬干,叢蘗槎枿兮,偃亞竦蟠而奇崛?!痹诎倩芙﹥龅臅r節(jié),梅花的出現(xiàn)一掃林間蕭瑟之氣,其或挺立或虬曲的軀干,極具拗勁之張力,似乎昭示著生命活力的躍動。賦中的“嗾”,盡顯梅花綻放而抑郁頓消的欣喜感,一字傳神。

梅花與文人生活緊密結(jié)合,為人們?nèi)轿惑w會它的美提供了契機。梅花的早發(fā)特點和構(gòu)圖稟賦,加之易栽培,適應(yīng)性強,使它在南國眾卉中獨冠群芳,這為它加深與文人的聯(lián)系、深入文學(xué)與文化之中奠定了基礎(chǔ)。梅花是南方山野間遍生的樹種,由于氣候的原因,北方罕有生長。成書于北宋時期的《本草圖經(jīng)》說:“梅實生漢川山谷,今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薄稁X南異物志》有“南方梅繁如北杏”之說。鄒浩《梅花記》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嶺南多梅,土人薪視之,非極好事,不知賞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閣后半山間,一株圍數(shù)尺,高數(shù)丈,廣蔭四十步。余杜門不出,不見它殖何如,問之土人,咸謂少與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東,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籬,叢篁榛棘,又爭長其左右,余久為之動心。顧王氏拘陰陽吉兇之說,不敢改作。頃遇花時,但徘徊路側(cè),徙倚籬邊,與之交樂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飲一杯,竟無班草處。一日坐閣上,聞山間破竹聲,策杖往觀焉,則王氏方且遵路增籬,以趨歲月之利。欣然曰:‘時哉,時哉!’諭使辟路而回之,徹籬而遠之,視叢篁榛棘而芟夷之。環(huán)數(shù)百步,規(guī)以為圃?!睆倪@則記載可以看出,梅花在嶺南極為常見,且?guī)X南多生長花樹,故而它不為人們所重,以柴薪視之。由江南到嶺南的鄒浩處心積慮延以入圃,則反映了士人愛梅藝梅之習(xí)。

藝梅漸盛于隋唐,南宋和元代進入興盛時期。南渡以來,世風(fēng)漸趨奢靡,達官富賈競相辟建園墅,齊民百姓也多喜以花草樹木裝點茅檐。近宅旁多植卉木以構(gòu)景,遠居處則求野趣之天成。南宋園林藝術(shù)因之逐漸遠離了追求平遠、壯美、雄渾的境界,日益轉(zhuǎn)向詩化、畫化、精致化,顯現(xiàn)出巧趣柔美、清雅俊逸、精深幽邃、幻化多致的寫意特征,移步構(gòu)景上佳的梅花自然成為重要的景觀樹種。正如范成大指出的:“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xué)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在當時,像范成大、辛棄疾、張镃這樣的官員多踞湖山野田營造亦農(nóng)漁亦園林的大型莊園以頤養(yǎng)天年。僅饒州(今上饒)一帶就有楊萬里的誠齋、韓元吉的南澗、洪適的盤州、洪邁的野處、向子湮的清江薌林、任詔的盤林。這些莊園中,少不了廣植梅花。如辛棄疾在饒州的帶湖、瓢泉莊園就種植不少梅樹,這從他的詠梅詞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來。張镃則于“淳熙歲乙巳,予得曹氏荒圃于南湖之濱,有古梅數(shù)十,散漫弗治,爰輟地十畝,移種成列,增取西湖北山別圃江梅合三百余本,筑堂數(shù)間以臨之。又挾以兩室,東植千葉緗梅,西植紅梅,各一二十章。前為軒楹,如堂之數(shù)。花時居宿其中,環(huán)潔輝映,夜如對月,因名曰玉照。復(fù)開澗環(huán)繞,小舟往來?!狈冻纱蠹仍谒氖f園藝梅百本,又購園地遍植梅花:“余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數(shù)百本,比年又于舍南買王氏僦舍七十楹,盡折除之,治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吳下栽梅特甚,其品不一,今始盡得之,隨所得為之譜,以遺好事者?!边@些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感召力的官宦的藝梅賞梅詠梅好尚具有引領(lǐng)風(fēng)氣的效應(yīng),而且與環(huán)繞在他們周圍的文人學(xué)士形成創(chuàng)作上的互動,這對推動梅花意象向社會文化的滲透,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對于一般讀書人而言,在自己的園地庭院宅旁窗下植梅已成常態(tài)。有于田宅植梅者,如幸元龍的小園:“渠流泓泚,梅竹瀟爽,觴詠其間,自娛自足,不與流俗伍,其淵明之風(fēng)乎”;楊簡的湖邊蝸居:“雖朔飆之戒寒,爛丹丘于四山,而壓冰之梅獨出其奇,吐孤芳而盤旋。玄冥又從而佐之,翦玉鏤瑤,雨花其間。有家如此,亦可謂奇矣”;有于庭院植梅者,如吳儆之小庵:“庵之西有梅,舊為灌木所蔽,枝干拳曲,苔莓附之,與會稽之古梅無異。蓋梅之隱者,老而甚癯,山澤之儒也”;常棠之小園:“于是鋤莠削蕪,藝梅畚竹,重楹列牖,蓋瓦級磚丹如也”;俞德鄰:“居室之西有隙地,衡從數(shù)十武,老梅穉竹,攢立叢倚,間移花卉雜焉。趣雖未就,暇之日杖屨或可往來也”;黃大輿:“予抱疾山陽,三徑掃跡,所居齋前更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于是錄唐以來詞人才士之作,以為齋居之玩”。為官者也喜在自己的官衙居處植梅,如張栻:“植梅竹于前,而其后為方沼,向之茀不治者一旦為靚深夷衍之居,于以問民事,接賓客,奉燕處,無不宜者。”李石:“方冬春交,雪霰風(fēng)雨之會,屋之東隅無他草木,唯梅竹二物,如相視而嘻,而相語以悲者。方念所以流轉(zhuǎn)棄擯以即死,得為此惠者,乃天也。”薛季宣:“武昌尉寺舊無憩息之地,退食之次,燕伸無所。番陽王彥材作尉此邑,始即其堂之中廡,少加葺堊,辟其夾砌,樹梅焉,命之曰‘梅軒’,以便安其退省?!眲W(xué)箕:“屋宇靚深,梅竹茂密。前通州治之東廳,接以過廊”。一些地方也因植梅而為人們注意,如當涂的尼山,盧鉞寫道:“尼山在城東五六里,前未之聞。山不在高,有景則名。其麓古梅數(shù)十株,乃他山之所無,亦江南之所罕有。詢之野老,證之梅經(jīng),后望封植,幾百余年,蘇干鱗皴,蟉枝翔翥奇壯,益橫發(fā)捷出。如列仙之臞,盤礴玉峰,云裳月佩,飄飄乎欲凌天風(fēng)而高舉;如茹芝之老,龎眉皓鬢,衣冠甚偉,傲睨漢聘,方嵬岸而容與。含章之閣,白玉之堂,揚之月觀,杭之孤山,未必若是美且都也。然斯梅專美一丘,不求人知?!?/p>

處在觸目而見梅的環(huán)境中,人們對賞梅情有獨鐘,感受深刻,賞梅成了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梅花姿態(tài)的畫面感所煥發(fā)的多層次的美感容易引發(fā)欣賞者情緒、精神的移入,引起心理共鳴,融情入景,進而形成能夠體現(xiàn)人的文化積淀、情趣、人格修養(yǎng)的情境,啟發(fā)人們興發(fā)感動的生命活力。梅花超強的構(gòu)景稟賦和多層次的美感,使它容易進入欣賞者的情境之中,喚起欣賞者的知識和情感積淀,激發(fā)生命活力,使人的心理期待、人生愿景、人格理想、審美情境等通過梅和它營造的畫卷得到彰顯和抒發(fā)。因此,人們對梅花的歌詠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體驗,一往而有深情。比如李石在《梅塢記》中寫道:“屋檐之南有老梅,株如柱軸,一根別為三四股,可蔭十許步,環(huán)以數(shù)小竹外,悉芟去之。仍辟屋一角,作一窗,以即其蔭。每每風(fēng)日開闔,煜然之光,蓛?nèi)恢暎鶃韼壮帟g,與靜境相接,如行村塢,因以塢名之。又植穉柏二百周墻之陰,與梅為佳伴。他日凌冬霜雪愛玩之樹,是又其拙之拙者也?!庇拇办o幾,梅花弄影,讀書燕居生活因梅的介入而充滿情趣。文天祥在《蕭氏梅亭記》中寫道:“于其讀書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周之一徑,被徑一梅亭,后有廊,有詩畫壁間。前方池,廣五尺,飼魚而觀之。鄰墻古樹,蔽虧映帶。清風(fēng)徐來,明月時至。”月印疏影,風(fēng)送暗香,孤寂的讀書生活有梅為伴而妙趣橫生。

學(xué)界對宋人的賞梅活動研究頗多,本文不再贅言,筆者想指出的是,宋人賞梅重視溝通物我、超越自我,這是一個觀我觀物的過程,審美主客體交流交融的過程,心靈舒展、活力釋放的過程。研究者多以“比德”來概括南宋的詠梅文化,這是將其簡單化了。而且,他們對梅的情感往往由觀賞而愛戀、仰慕,進而企望與梅合一,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與境界上的超越,這并非單單是對某種德行的比附。唐庚的《惜梅賦》寫自己與梅花境遇相似,因而惺惺相惜,賦曰:“縣庭有梅株焉,吾不知植于何時。蔭一畝其疏疏,香數(shù)里其披披。侵小雪而更繁,得朧月而益奇。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溷其幽姿。前胥史之紛拏,后囚系之嚶咿。雖物性之自適,揆人意而非宜。既不得薦嘉實于商鼎,效微勞于魏師。又不得托孤根于竹間,遂野性于水涯。悵驛使之未逢,驚羌笛之頻吹。恐飄〇之易及,雖清絕而安施??酮q以為妨賢也,而諷予以伐之。嗟夫!吾聞幽蘭之美瑞,乃以當戶而見夷。茲昔人之所短,顧仁者之所不為。吾寧迂數(shù)步之行,而假以一席之地,對寒艷而把酒,嗅清香而賦詩可也?!奔号c梅皆混跡于胥史之地,梅不能展其幽姿馨香,己不能伸其濟世懷抱,俗人不解梅韻,荒遠難遇知音。對寒艷而把酒,嗅清香而賦詩,既是賞梅,也是憫己。梅與我,儼然是出離俗世的知音。這種引梅為知己的手法在詠梅文學(xué)中極為常見,可見宋人的審美境界和精神境界與梅格是相連相通的。

林敏功的《梅花賦》將觀梅描繪為懷遠、相見、仰慕的戀慕過程。賦曰:“對重云之慘慘,曾北風(fēng)之蕭蕭,閔草木之殄瘁,驚梅花之綴條。憶昨載酒尋芳,狂魂暗消。眺瞻乎重岡遠岫,宴樂乎風(fēng)晨雪朝。江回島樹,竹抱溪橋。寒英粲然,宛其見招??稍膳?,可游可處。忽兮薄怒,不可晤語。左揖袂兮素娥,右拍肩兮青女。香浮浮兮實來,意默默兮暗與。實來兮可期,默默兮增思。當時坐上曾賦詩,庾郎敏捷何郎遲。不唯春恨隴頭見,曾使新妝夢后宜。樂莫樂于相遇,悲莫悲于將去。恨羌笛之送愁,怨回風(fēng)之撼樹。昔行樂兮可追,今行樂兮非故。感顏色之屢榮,迫歲華之又莫。歲莫如何,傷情實多。挈之以永懷之佩,申之以無斁之歌。有美人兮在空谷,澹幽茸兮耿幽獨。思公子之同歸,回契闊兮騑服?!背钤茟K淡,北風(fēng)蕭瑟,應(yīng)是寒梅綻放之時,然而載酒尋芳,狂魂暗消,落寞之情反襯出睹梅而“驚”的欣喜。江回島樹、竹抱溪橋的畫面因梅而頓生春色,綻放的寒英仿佛在召喚自己,然而“忽兮薄怒,不可晤語”,其不可褻玩的剛貞品格令人由愛而敬。梅花像人們意念中的神女,美麗而神圣,那浮動的香氣仿若與人溝通心靈,暗自相期。樂莫樂于相遇,悲莫悲于將去,當眾卉盛開之時,梅花將翩然而去,留下綿綿不絕的思念。這篇賦以美女賦、神女賦的愛而不遇的套路來描寫梅花,將與之相遇的經(jīng)歷描繪為一段帶有缺憾的美麗的情感經(jīng)歷,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楊萬里的《梅花賦》也是這樣的套路,但他選取一個梅花綻放的小景以寄意,賦曰:“爰策枯藤,爰躡破屐,登萬花川谷之頂,飄然若絕弱水而詣蓬萊,適群仙,拉月姊,約玉妃,燕酣乎中天之臺。楊子揖姊與妃而指群仙以問焉……歌罷,因忽不見。旦而視之,乃吾新植之小梅,逢雪月而夜開?!痹乱官p梅,天地澄澈,亦真亦幻,梅花搖曳的姿態(tài)被描繪為仙女的歌舞,墻角小梅綻放被描繪為仙女下凡。又如謝逸的《雪后折梅賦》描寫雪夜折梅,賦曰:“耿夜闌之青燈,沉萬籟于岑寂。忽竹林之風(fēng)聲,顫檐端而索索。徐披衣而啟戶,飛雪花之如席。眺溪上之寒梅,亙千林于一色。恐青女之下臨,唁玉妃之墮謫。競孤峭以相高,兩含情而脈脈。乃策壺公之杖,乃躡阮生之屐。度橫彴以跰躚,排寒威而辟易。繞琪樹之玲瓏,攀瓊柯之的皪,搖疏影之橫斜,漾清溪之寒碧。披緒風(fēng)而香冷,引輕素而煙羃。忘凍手之欲龜,攜纖枝而入室。映幾研之璀璨,藉海岱之玉石。寓逸想而自成,若憤余之幽僻。覺毛發(fā)之森疏,迷今夕之何夕。因燎薪而擁爐,泣銅瓶之唧唧。起取酒而自溫,傾小槽之珠滴。昔花月之成妖,幻武公而奪魄。余少賤而多難,豈曰耳目之敢役?往就醉而曲肱,吼怒雷于鼻息。曉援毫以陳辭,紀作夢之戲劇?!庇娠L(fēng)聲飛雪引出寒梅,由“兩含情而脈脈”引出折梅以寄意,由攜梅入室轉(zhuǎn)入對梅酌酒,因梅暢敘,懷梅入夢。整個折梅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梅的仰慕之情愈轉(zhuǎn)愈深。詠物文學(xué)喜以神女、仙女、美女來比況花卉,南宋詠梅文學(xué)在運用這種手法時多將梅花描繪得高雅絕俗,愛戀傾慕之情融匯其中,足見它在人們審美世界中的地位。

梅花是南方隨處可見的樹種,也是觸目而見的風(fēng)景,與人們的生活、審美文化等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建立起深入而廣泛的聯(lián)系,人們對它給予的關(guān)注和傾注的情感是其他卉木所無法比擬的。梅花象喻濃厚的域性特色,加上主流文化對它不斷充實與豐富,使其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下成為代表南方文化的象征性符號,甚至是南方政權(quán)所代表的華夏文化正脈的符號。因此,元代那些執(zhí)著于華夏文化純潔性與正統(tǒng)性的人們,往往借重詠梅來表達亡國之思和對華夏文化的執(zhí)念。

二、梅格塑造與南宋社會審美理想

梅花象喻與南方、華夏文化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并成為華夏文化的象征符號,除了地域性特征外,還離不開社會審美理想對它的充實、改造。審美理想是人們對于美的最高要求和愿望,是在審美感受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美的一種完善形態(tài)的憶憬和向往,它指向未來、指向人的生活遠景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南宋社會的審美理想,偏向于閑適自然、旖旎多姿而又抱道自守、格調(diào)高雅的美感。人們對梅花審美的體認與塑造,正是遵循著這樣的審美理想。

陸游有詠梅詩句曰:“一春花信二十四,縱有此香無此格?!闭麄€春天,報信之花二十四,然即便花香可與梅香比肩,但卻無梅之“格”。可見,它異于眾卉最為突出的是其有“格”,梅格的具體含義,從陸游詩中看,是指這句詩前面表述的內(nèi)容:“素娥竊藥不奔月,化作江梅寄幽絕。天工丹粉不敢施,雪洗風(fēng)吹見真色。出籬藏塢香細細,臨水隔煙情脈脈?!泵肪哂兄喯扇说拿蕾|(zhì),清高而娉婷婀娜,皎潔而旖旎多姿。此句的下文“放翁年來百事惰,唯見梅花愁欲破。金壺列置春滿屋,寶髻斜簪光照坐。百榼淋漓玉斝飛,萬人辟易銀鞍過。不惟豪橫壓清臞,聊為詩人洗寒餓?!睂懨坊▽ψ髡呔袷澜绲母腥玖Γ@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可見,梅格是指梅的美學(xué)風(fēng)范,是社會審美理想對其塑造的結(jié)果。關(guān)于梅花的美學(xué)風(fēng)范,人們討論較多的是皮日休對宋廣平鐵心石腸而為《梅花賦》的一段議論。梳理這些討論,我們或可窺見梅格的具體內(nèi)涵以及社會審美理想等因素對梅格生成所起的作用。

皮日休的那段議論出現(xiàn)在他的《桃花賦》序言中,他說:“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節(jié),剛態(tài)毅狀。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也?!蔽闹姓f宋璟《梅花賦》“清便富艷”,當是指行文流暢、辭藻華美、用典繁縟,屬于文章審美范疇,關(guān)乎作者的藝術(shù)感受能力和審美訴求?!案黄G”這一詞組最早出現(xiàn)在范寧的《春秋谷梁傳注疏序》,他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所謂“艷”,當指使用富有色彩感的文詞,使意象豐富、鮮明;“富”即文詞盛多、雕琢、繁飾之意。文中的“貞姿勁節(jié),剛態(tài)毅狀”“鐵腸與石心”是指為政態(tài)度,政治操守。皮日休將不是一個意義層面的審美與政治態(tài)度兩個范疇等量齊觀,顯然是不恰當?shù)?。嚴正的政治家難道就不應(yīng)該欣賞、創(chuàng)作“清便富艷”的、具有徐庾體風(fēng)格的文章嗎!文中提到的“徐庾體”其概念內(nèi)涵有一定爭議,但總的來說,是指南朝庾肩吾、庾信父子和徐摛、徐陵父子引導(dǎo)的綺艷文風(fēng),既包括詩賦這樣的有韻之文,也包括無韻之“筆”。皮日休這里用到這個概念,是指宋璟《梅花賦》的綺艷風(fēng)格,而非“宮體詩”的那種輕浮格調(diào)。這段議論引起了蘇軾的注意,他在《牡丹記敘》中說:“然鹿門子常怪宋廣平之為人,意其鐵心石腸,而為《梅花賦》,則清便艷發(fā),得南朝徐庾體。今以余觀之,凡托于椎陋以眩世者,又豈足信哉!”指出托名宋璟的《梅花賦》著作權(quán)有問題。但是蘇軾與皮日休所見很難說就是同一個文本,他的議論并沒有涉及“鐵心石腸”與徐庾體的關(guān)涉問題。晁補之對此則有較為通達的看法,他說:“而余亦嘗論廣平嚴毅,所謂沒向千載,凜凜猶有生氣者。至于人之所同為,不害其異,而鹿門子庸何怪乎?張良、崔浩,皆昔之所謂豪杰。良宜魁梧奇?zhèn)?,而貌狀乃如婦人女子;浩若不勝衣者,而胸中所懷,踰于兵甲。夫形容趣好之相反,何足以識君子之大體也!……以廣平之鐵心石腸,而當其平居,自喜不廢,為清便艷發(fā)之語;則如敬之之疏通知方,雖平居富為清便艷發(fā)之語,至于臨事感憤,余知其亦不害為鐵心石腸也。”認為人的器識與審美心境、審美理想是有區(qū)別的,其觀點相當深刻。

南宋以來,人們對宋璟《梅花賦》的議論并沒有像晁補之那樣通達而圓融,更多的意見是在“文如其人”的前提下試圖使“鐵心石腸”與“清便富艷”取得一致。李綱在《梅花賦》序中說:“皮日休稱宋廣平之為人,疑其鐵心石腸,及觀所著《梅花賦》,清腴富艷,得南朝徐庾體。然廣平之賦,今闕不傳。予謂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標格清高,殆非余花所及。辭語形容,尤難為工。因極思以為之賦,補廣平之闕云?!彼J為梅花“標格清高”,與宋廣平的“鐵心石腸”具有一致性,鐵心石腸是作賦者的性格特征,也是梅花的美感特征,二者具有一致性,因而能夠產(chǎn)生共鳴。他指出宋廣平賦已經(jīng)不傳,因極思以為之賦,補廣平之闕,亦即以“清腴富艷”之筆調(diào)摹寫梅花。李綱所說的“標格”,是指風(fēng)范,風(fēng)度,梅花具有“清高”的風(fēng)范儀態(tài),故而可與人的“鐵心石腸”相匹配。梅花獨拔百卉,非特僅僅是早發(fā),更在于其“標格清高”。梅之“標格”與“梅格”語義相同?!懊犯瘛币辉~最早出自蘇軾詩中。他在《紅梅三首》其一中寫道:“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闭J為即使是和桃杏花色相似的紅梅花,因其具有“梅格”而高出“綠葉與青枝”的桃杏花,詩老(石延年)將其以桃杏花一般等閑視之,有焚琴煮鶴之嫌。石延年的《紅梅詩》有“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之句,表現(xiàn)初見紅梅的詫異之情,應(yīng)該說這句詩很有表現(xiàn)力,但蘇軾認為拿梅花和桃杏相提并論是唐突了梅花,因為梅花標格清高,?;ú豢膳c之同日而語。據(jù)載蘇軾曾說:“詩人有寫物之功?!V绰?,其葉沃若?!敬豢梢援敶?。林逋《梅花》詩云:‘疎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瘺Q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fēng)清欲墮時?!瘺Q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xué)中體也?!睂懳镏δ酥競魃駥懻?,表現(xiàn)物象之精神格調(diào),對于梅花而言乃是應(yīng)該寫其梅格,因此譏誚石延年詩是“陋語”、“村學(xué)中體”。陸游在《芳華樓賞梅》詩中提到的梅花之“格”,是繼承蘇軾的說法,而更進一步指出“格”,即審美風(fēng)范,是它異于眾卉最突出之處。李綱以標格清高標舉之,也與蘇軾的看法一脈相承。他創(chuàng)作的《梅花賦》將梅花比作神女、仙女、美女,比作脫去塵俗的美男,以華艷繁縟的辭藻和變化多端的表現(xiàn)手法全方位描繪梅花之構(gòu)景和婀娜多姿的儀態(tài),遠紹南朝徐庾體之神韻。不過,他是以一種景仰的、心向往之的情緒來運思行文的,處處在彰顯它不同凡俗的美韻和儀態(tài)??梢姡斫獾拿犯衲耸乔甯吲c“清便富艷”的統(tǒng)一,亦即“鐵心石腸”之剛與旖旎多姿之柔的統(tǒng)一。在賦中,李綱寫道:“惟標格之獨高,故眾美之咸具。下視群芳,不足比數(shù)。桃李遜嫮,梨杏推妍。玫瑰包羞,芍藥厚顏。相彼百花,孰敢爭先?鶯語方蟄,蜂蝶未喧。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至于功用已周,斂華就質(zhì),落英飄〇,結(jié)成青實。鐘曲直之真味,得東方之正色。傅說資之以和羹,曹公望之以止渴。用其材可以為棟梁,采為藥可以蠲煩熱:又非眾果之所能仿佛也?!边@是在鋪排梅花的姿態(tài)和構(gòu)景之后的結(jié)穴之筆,指出梅花標格獨高,眾美咸具,它的美超越眾卉之上,而調(diào)鼎和羹之功、棟梁之才、蠲煩熱之效,又非眾果之所能仿佛之。梅的功用如同人的政治才干,可比擬“鐵心石腸”的濟世襟懷的崇高美,其旖旎多姿的韻致具有陰柔的特點,剛?cè)嵯酀敲犯竦闹匾獌?nèi)涵。

李綱對梅格的理解具有代表性,人們在強調(diào)其凌寒獨放、可堪大用的品格時更不會忽略它的姿態(tài)美,或者說,它理想的美學(xué)風(fēng)范是剛正不阿與旖旎多姿兼具的風(fēng)骨之美。王铚說:“皮石休曰:宋廣平鐵心石腸乃作梅賦,有徐庾風(fēng)格。予謂梅花高絕,非廣平一等人物不足以賦詠?!闭J為宋廣平之人格與梅格是相通的。葛立方說:“近見葉少蘊效楚人《橘頌》體作《梅頌》一篇,以謂梅于窮冬嚴凝之中,犯霜雪而不懾,毅然與松柏并配,非桃李所可比肩,不有鐵腸石心,安能窮其至?此意甚佳。審爾,則惟鐵腸石心人可以賦梅花,與日休之言異矣?!闭J為梅格清高,與松柏并配,非桃李所可比肩,唯有宋廣平那樣的鐵腸石心方可寫梅花之韻,傳梅花之神。姜特立在《跋陳宰梅花賦》中也說:“夫梅花者,根回造化,氣欲冰霜。稟天地之勁質(zhì),壓紅紫而孤芳。方之于人,伯夷首陽之下,屈子湘水之傍,斯為稱矣。自說者謂宋廣平鐵石心腸,乃為梅花作賦。嗚呼梅乎!其將置汝于桃李之間乎?余謂唯鐵心石腸,乃能賦梅花。今靖侯不比之佳人女子,乃取類于奇男偉士,可謂知梅花者矣?!贝俪擅坊鑼懹擅琅蜇懯啃蜗筠D(zhuǎn)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乃是人們對梅格認識的日益深入。姜特立認為“鐵心石腸,乃能賦梅花”,反映出“鐵心石腸”之剛與旖旎多姿之柔已經(jīng)完全融通于梅格中,亦即“稟天地之勁質(zhì),壓紅紫而孤芳”。周紫芝在《雙梅閣記》中對梅格剛?cè)嵯酀涝忈尩酶鼮榫唧w生動,他說:“草木之妖麗變怪所以娛人之耳目者,必其顏色芬芳之美。而梅之為物則以閑淡自得之姿,凌厲絕人之韻,婆娑于幽巖斷壑之間,信開落于風(fēng)雨,而不計人之觀否,此其德有似于高人逸士隱處山谷而不求知于人者。方春陽之用事,雖凡草惡木猥陋下質(zhì),皆伐麗以爭妍,務(wù)能而獻笑,而梅獨當隆冬冱寒風(fēng)饕雪虐之后,發(fā)于枯林,秀于槁枝,挺然于歲寒之松讓畔而爭席,此其操有似于高人逸士,身在巖穴而名滿天下者。余之論梅有得于此,而無所發(fā)其狂言?!再x和靖之詩而草廣平之賦,然后知余言之非夸也。”他認為宋廣平的《梅花賦》應(yīng)是像林逋那樣細致入微地描繪梅之姿態(tài)韻味,方能傳神寫照,而梅之美乃在于“閑淡自得之姿,凌厲絕人之韻,婆娑于幽巖斷壑之間”,是高潔與美麗有機的統(tǒng)一。

南宋人對梅格的體認主要表現(xiàn)為對“鐵心石腸”與“清便富艷”的統(tǒng)一,剛與柔形成的張力為梅花審美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樓鑰在《跋陳昌年梅花賦》中說:“皮日休賦桃花,欲狀其夭冶,專取古之美女以為況。此賦形容清致,故又多取名勝高人以極其變。梅固非桃可比,體物之工,亦又過之?!彼J為陳昌年的《梅花賦》體物之工超過“狀其夭冶”的皮日休的《桃花賦》,且“形容清致,故又多取名勝高人以極其變”,這說明陳賦在追摹徐庾體風(fēng)格方面甚至超過了皮日休的《桃花賦》,雖然都是在描寫花卉,梅畢竟不是桃花,因其標格甚高,華艷的描繪應(yīng)能對梅格傳神寫照,因而文章情感應(yīng)崇雅端正。張镃在《梅品序》中說:“梅花為天下神奇,……但花艷并秀,非天時清美不宜。又標韻孤特,若三閭大夫、首陽二子,寧槁山澤,終不肯俯首屏氣,受世俗湔拂。間有身親貌悅,而此心落落,不相領(lǐng)會,甚至于污褻附近、略不自揆者?!蔽闹刑岬降摹皹隧崱奔礃烁?、梅格。梅花之有標韻,如人中之屈原、伯夷、叔齊具有不受世俗浸染的品格。梅花精神氣質(zhì)的高潔出眾和“花艷并秀”形成了剛?cè)嵯酀娘L(fēng)度儀態(tài)。

梅格的剛?cè)嵯酀€體現(xiàn)在梅的枝柯形態(tài)上,范成大在《梅譜后序》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其新接稺木,一歲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醾薔薇輩者,吳下謂之氣條,此直宜取實知利,無所謂韻與格矣?!泵坊ó愑诒娀茉谟凇绊崱焙汀案瘛保焊瘢钙犯?;韻,是指富于美感的情趣、儀態(tài)?!绊崱薄案瘛逼鋵嵕褪菢烁?,或者梅格。范成大理解的梅格是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所表現(xiàn)出的瘦勁虬曲的力度美和橫斜逸出的飄逸美,亦具有剛?cè)峒鏉奶攸c。而新生的枝條與常木無異,無韻、格可言。他有《古梅》詩曰:“孤標元不斗芳菲,雨瘦風(fēng)皴老更奇。壓倒嫩條千萬蕊,只消疏影兩三枝?!泵返拿啦粌H在于花朵之美以及不與眾卉爭春的特征,更在于其老勁之美,因而嫩條與繁花不及疏影與老枝。因為虬枝疏花方顯剛?cè)峒鏉捻嵵隆C犯駝側(cè)嵯酀拿酪搀w現(xiàn)在枝柯與花朵的呼應(yīng)上。何夢桂在《邵梅間詩序》說:“天地冰霜,萬木凍折,而冰姿鐵骨,玉蕊瓊英,傲然獨出于萬物之表。故于是時,上下塵世無一物得與梅齒。其清徹寒絕雅宜在梅間者,惟雪與月?!薄氨髓F骨”與“玉蕊瓊英”形成一種呼應(yīng)關(guān)系,體現(xiàn)著梅的清雅高潔,只有雪與月能與之配合,構(gòu)成標格清高的畫卷。陳著的《梅窗記》則較為全面闡述了梅格的各個層面:“梅于植物,癯而益勁,枯而益奇,故其色淡中自韻,如古君子。其香夐絕,不染富貴脂澤氣;其實酸,不投甘,昔人至以和羹方大用。非杜少陵莫敢索笑,非林和靖不能以詩寫。而世之人不識梅、不見梅者,類拾人余唾,借以自表揭,辱梅矣?!薄胺参镏阏呋驘o色,色者或無實,三美具,又勁且奇,有歲寒操,非梅而何?……雪霜之玉以妍之兮,而將茹其芳而清之胚。雨露之膏以成之兮,而將落其華而質(zhì)之培。媚柔秾郁彼紛紛兮,此寂寞矯自享于山之顛、水之隈。而將冠方山、佩飛霞與周旋兮,茍初心之不踐有如梅。”梅花具有癯而益勁、枯而益奇的枝干,色淡而自成美韻的花朵,絕遠悠長的馨香,酸而不俗的果實,無塵雜之氣而合于大用,凡此種種,構(gòu)成了梅花的飄逸美、“勁且奇”的剛硬美、清高閑雅與濟于世用的華實相生之美的“三美具”特征。而以此格調(diào),與霜雪雨露相沆瀣,與山顛水隈相映襯,不與眾媚柔秾郁爭春色而自成高雅絕俗之美境。

梅格的剛?cè)嵯酀赖膬?nèi)涵是多層次的,南宋人對此的體認與塑造反映出當時的審美理想具有兼容貞剛操守與旖旎情思的傾向,這與時代風(fēng)氣密不可分。南宋以來文學(xué)發(fā)展逐漸脫離追求理趣的哲理性超越之路數(shù),走向直接表達人生感受和審美理想,走向以平常之心感受生活,體認生活,表現(xiàn)生活。過去那種橫亙在文人心里的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索和徹悟的沖動在現(xiàn)實的苦難中消磨殆盡。他們處廟堂則慷慨激昂,高論煌煌;居江海則嘯風(fēng)吟月,隨運乘化,魏闕之思相對淡薄??梢哉f,較之北宋,南宋文人的心態(tài)更具世俗化和生活化。因此,其審美好尚也發(fā)生了變化:由以往的追求妙解天人、澄懷觀物轉(zhuǎn)向追求旖旎婉轉(zhuǎn)、搖曳多姿,由渾樸大方轉(zhuǎn)向細美婉約。他們所崇尚的美逐漸向低回柔婉、旖旎多姿的陰柔美靠近,欣賞更貼近生活的、能為更多的人所接納的清倩靈動的美。同時,北宋后期興起的理學(xué)在南宋以來滋生旺長,標舉道德人生、強調(diào)士人節(jié)操的“崇正”的文藝思潮也在塑造時代審美風(fēng)尚方面起著作用,尤其是理學(xué)對耕讀傳家生活觀念的改造與標舉,使得鄉(xiāng)居生活具有了在修身齊家中進行治國平天下大業(yè)的含義??梢哉f,南宋的審美理想就是在世俗化和道德化兩種美學(xué)取向的矛盾沖突中發(fā)展的。標格清高而內(nèi)心光風(fēng)霽月、鳶飛魚躍,成為人們較為普遍的人格追求。梅花美學(xué)風(fēng)范的塑造,正體現(xiàn)了時代審美理想的特征。

三、梅花象喻與審美境界

洪咨夔在一部書稿的跋文中曾提到“其賦梅,有‘天不能寒獨有梅,一涉春風(fēng)不足奇’之句。讀之至此,悵然久之,曰:其有分寒餓也耶?余于此有會,其亦有分寒餓也耶?”梅花凌寒獨放,處寒餓而卓然而立,體現(xiàn)著貧賤不能移的精神。南宋人在梅花象喻的塑造中,相當重視對道德情懷的開掘,在早發(fā)報春的形象外,梅花形象還融入了凌寒冒雪的內(nèi)容,彰顯著君子人格和道德境界。

美是道德的象征,中國傳統(tǒng)審美高度重視美和善的統(tǒng)一。審美境界不可以抽離道德因素,道德境界也包含著審美因素,審美因素缺失,道德境界將不夠完善,不夠理想。缺少道德修養(yǎng)的主體是難以形成和呈現(xiàn)審美境界的。藝術(shù)與道德的有機結(jié)合,呈現(xiàn)著一種人格美育精神。梅格的塑造,同樣立足于道德境界,融匯著人格美育精神;而且這種塑造只有進入人格理想與道德境界的層面,審美價值才能得到彰顯和提升。當然,梅花象喻的審美構(gòu)建必須遵循“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則,道德因素不應(yīng)作為概念,而應(yīng)當作為一種直觀融化于審美境界中;反之,梅花書寫就會變成道德的圖解和演繹,美感會大為削弱,甚至失去審美意義。

在宋人的梅花書寫中,人格追求和道德境界在南宋中后期越來越突出,這與理學(xué)對人生觀念的滲透密切相關(guān)。成就君子事業(yè)是傳統(tǒng)文化當中人格修養(yǎng)的主要目標,在儒家看來,君子的重要標志是德行,道德修養(yǎng)一直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學(xué)更是將品德修養(yǎng)作為貫徹天理與人性的核心內(nèi)容,把一切人事物理都建立在德性的基礎(chǔ)之上,一切社會行為都用德性來規(guī)范,來評價。因此,養(yǎng)成道德就成了理學(xué)塑造人格的核心內(nèi)容。

梅花的特征與人們的審美境界契合處甚多,審美之“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在它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充分,這是它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人們對梅格的體認與塑造,在道德情懷與旖旎情思之剛與柔的兩極展開,體現(xiàn)著他們的人格追求和審美境界。如王铚的《梅花賦》寫道:“韻勝群卉,花稱早梅。稟天質(zhì)之至美,凌歲寒而獨開。標致甚高,斂孤芳而獨吐;陽和未動,挽春色以先回。原夫尤物之生,英姿特異。方隆冬之屆候,屬祁寒之鼎至。瞻遠岫兮無色,盼叢條兮失翠。彼美仙姿,夐存幽致。春風(fēng)萬里,報南國之佳人;香艷一枝,富東君之妙意。觀夫離類絕俗,含新吐奇。妙有江山之興,蕭然風(fēng)露之姿。氣韻雅甚,精神遠而?!辟x作開宗立意,對梅花充滿膜拜之情,指出隆冬時節(jié),萬物蕭瑟,梅于此時,含新吐奇,氣韻雅甚,生氣遠出,傳達著春天的信息,展示著造物主的偉力。因而,梅花標格清高,離類絕俗。賦作鋪排其旖旎多姿的美感曰:“其時掩苒半開,娉婷一笑。絢紅日以朝映,耿青燈之夜照。何郎秀句不足以詠其妍,徐熙淡墨不足以傳其妙。城隅璀璨,遙瞻妍女之殊;月下橫斜,乍織鮫人之繚。至若霜島寒霽,江村晚晴,竹外煙裊,松間雪清。惱遠客以魂斷,悅幽人之眼明?!泵坊ㄔ谇屣L(fēng)中含笑半開,如裊娜娉婷的少女,或在春回大地的輝光里,或在幽窗青燈的氤氳里,盡展其風(fēng)姿、韻致之美,難以傳之筆端,在城隅、月下、江村、竹外、松間,梅花處處,風(fēng)光處處,遠客見之思鄉(xiāng),幽人見之一掃愁緒。賦作反映了作者對這種嫵媚婀娜之美心向往之,一往深情,同時又突出其堅持操守的剛硬美的一面:“譬夫豪杰之士,豈流俗所能移;節(jié)義之夫,雖阨窮而愈厲。時當搖落之候,氣極嚴凝之際。茲梅也,排風(fēng)月而迥出,傲霜雪而獨麗。色靡競于陽春,志可期于晚歲?!碧庩i窮而愈厲、傲霜雪而獨麗,這不正是人們所景仰的那種“鐵心石腸”嗎!王铚有詩詠梅花曰:“急晷馳輪歲將歇,我更荒村轉(zhuǎn)冰轍。凝巖萬物凍無姿,水墨陂塘葭葦折。是誰向背此間來,破蕚梅花伴幽絕。遙山誰恨天作愁,澹盡眉峰半明滅。清香自滿不因風(fēng),玉色素高非斗雪。竹籬凝睇一凄涼,沙水澄鮮兩明潔。天仙謫自廣寒宮,定與桂娥新作別。尚憐孀獨各相望,多情與照黃昏月。從來耐冷月中人,一任北風(fēng)吹石裂。漫勞粉鏡學(xué)妝遲,欲寫冰膚畫工拙。千古無人識歲寒,獨有廣平心似鐵。我因花意拂埃塵,尚恐人傳向城闕。詩成火暖夜堂深,地爐細與山僧說?!贝嗽娺\思與結(jié)構(gòu)與這篇賦基本相同。詩作在荒寒之景的背景上描寫梅花,寫梅香、梅影,由月下梅姿展開想象,將梅比作月宮的謫仙人。詩作從凌寒、美麗兩個角度來凸顯其自洽自適的道德情懷,與其賦作運思相同。幸元龍的《梅花賦》則把梅花描繪為天上的花之神:“瑤臺三十有六宮,宮之西北有玉宸焉。玉宸之西有虛白之室,銀河環(huán)繞,玉繩隱映。庭有水晶,奇花萬株?;ㄖ裨谎┕钦嫒?,冰緒縞衣豐腴清艷,炫耀心目?!边@是將之提升到花神的地位,以突出其標格之高。然后多角度描繪它旖旎動人的美:“微風(fēng)乍生,婉笑嬌舞。踏紅綠之茵,立青褐之竿。精采動蕩,月姊羞縮。妬逐墜天,流行草木。英靈發(fā)揮,鐘為臘花,風(fēng)韻高潔,自成一家。淡月黃昏,的皪疏雅,輕煙浮霽,孤絕瀟灑。標格并姑射之皎潔,峻態(tài)度羅浮之艷野?!弊髡呙鑼懨返拿理?,始終將其與神仙、仙境聯(lián)系在一起,以呼應(yīng)開篇“花之神”的定位,彰顯其美麗而不同凡俗的高貴品質(zhì)。賦作還以一幅幅畫面感極強的文字來表現(xiàn)梅花的內(nèi)涵:“青女飛霜,滕六鏤霙,萬林惆悴,寒梢獨春,夷之清也。倒影孤崖,浮香幽澗,璚骨臥雪,粉面臨風(fēng),惠之和也。紅綻雨肥,烏絞煙蹙,味調(diào)金鼎,功劑上堂,尹之任也?!泵分?、和、任就是美麗而不俗,貞剛而濟世。

對梅花審美境界的體認是在鄉(xiāng)居生活的背景下展開的,因而也深深打上了鄉(xiāng)居的烙印。由于讀書人群的擴大,南宋文人群體構(gòu)成發(fā)生了變化,在野文人增多,并成為文學(xué)發(fā)展的主導(dǎo)力量。他們的生活情趣自然會影響到社會審美好尚,影響到梅格的塑造。由于文人的主體生活于鄉(xiāng)間,追求野逸之趣便成了生活風(fēng)尚的主流。那些生活于城市的文人,也在詩文中憧憬鄉(xiāng)居的閑逸,心系農(nóng)桑之事,那些建筑在城市的園林館墅,也表現(xiàn)著鄉(xiāng)野情調(diào),園田韻致。整個南宋時期的文學(xué)書寫,田園生活情韻乃是一重要關(guān)目。梅花作為南方習(xí)見之物,與廣大鄉(xiāng)居文人的精神世界聯(lián)系密切,為“貧賤者”所青睞,而與富貴生活頗為疏離。劉學(xué)箕就說:“梅貴清瘦,不貴敷腴。雪后園林,水邊籬落,似全其真。若處之名園上苑,對之急管繁弦,是四皓之去商山,夷齊之入瑤室矣?!边@種看法頗具代表性。何澹的《繞花臺賦》是少見的描寫“名園上苑”之梅的作品,賦曰:“陟彼春臺兮,意百卉而回環(huán),乃獨取于南枝兮,豈孤潔而難攀。秉太皡之權(quán)輿,賦姑射之容顏,視桃李兮牛走,與松筠兮臭蘭。泄天機于庾嶺,寄驛信于長安,逮香魂之告謝,收鼎味之余酸。蓋有始有卒,非若他品異類,徒一時之美觀。山澤有癯,帢巾氅衣,惡塵俗之入眼,喜冷淡而生姿。命曰清友,以遨以嬉。共寄情于巵酒,敵照座之十眉。歲晏寒凝,木落草衰,云四垂而一色,瑞六出以交飛?!辟x作描寫名苑中梅之早發(fā)和凌寒的節(jié)操,具有富貴不能淫的含義,而點出賞梅者山澤之癯的身份,則仍是在強調(diào)梅花與貧賤者精神相通。宋人賞梅重花不重實,就在于梅實與和羹之用關(guān)聯(lián),暗示著為宦的“富貴”生活,正如歐陽守道所說,(梅花)“亭亭霜雪中,矯矯冰玉姿,高人貞士之所賞愛以此。自古有和羹語,世間佞舌例借此作梅好事。梅可敬顧和羹也哉?開此口者汲汲富貴人也。梅有知,當不肯與聞?!?/p>

田園生活雖然被冠以“隱居”之名,但是沒有被賦予太深的與“志深軒冕”相對立的意義,而是以常態(tài)化生活的面貌進入到文學(xué)書寫中。劉辰翁在《蹊隱堂記》中指出,隱居不應(yīng)是刻意為之的行為,他發(fā)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義,認為隱居不必是孤山之梅與小山之桂,也不必是竹林之密密與蘭畹之幽幽,它應(yīng)該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生活:“若古有道之士,種花食菜,實未離乎人間,而亦不可榮以祿,殆真隱矣,桃李何負于隱哉!方時艷陽,華如桃李,能不顧?。慷F山枯槁者睨而遠焉,彼誠有樂乎彼,而名之所歸,政復(fù)不能不累乎彼也。人之情性,隱者詎相遠哉!……今夫靜對軒窗,行唫花下,生意自然,一舉目而足,不待游嬉遠想,而光陰華悴,感發(fā)無窮,則學(xué)之所得或在是矣。園林如此,他時子孫仕宦,倦而思歸,乃與松菊留情,居然無異,則亦茲花之為助也,何傷于出,而何憾于隱?”在這里,仕與隱的對立被打破了,過去那種離群索居、批判“大偽斯興”的意義被解構(gòu)了,它只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基本生活狀態(tài)。同時,田園生活的美,聯(lián)系著人們對太平之世的想象圖景,它不僅是悠然而樂的,而且也具有常態(tài)生活中的種種況味,融匯著堅守人格操守的種種內(nèi)涵。也就是說,布衣的生活,要有旖旎的情懷和高曠的胸襟,才有品味,有格調(diào)。這種生活情調(diào),正如廖行之在《題舅氏耕隱圖》詩中所說:“詩書事業(yè)可公卿,垂上青冥卻反耕。舍己蕓人吾弗爾,種田得飽我何營。一犁春雨寧論力,萬里秋云會享成。堂上更書無逸語,也知稼穡重金籯?!惫诜w之所以高于追求功名富貴的勞碌人生,就在于它的閑適自然而內(nèi)心充實。南宋人理解的鄉(xiāng)居生活,具有閑雅自適、自洽圓滿、剛貞自守、內(nèi)心充實的韻味,他們?yōu)槊坊ㄋx予的清高而旖旎的含蘊也是這種生活美的映射。耕讀傳家生活是當時讀書人較為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把生命之根本深扎于土地之上。傳統(tǒng)意義的隱居守志,已經(jīng)不是一種與仕宦和富貴對立的生活信念,而是真實的生活方式,隱居書寫中對大道既隱的批判意義因之大為削弱,代之以躬耕勵志和對鄉(xiāng)居生活情趣的真切體認。鄉(xiāng)野園田和茅檐靜齋中觸目所見的梅花,成為人們寄托生活信念與人生境界的重要載體,人們對梅格的塑造,也是對鄉(xiāng)居中的自我同一性的堅守與塑造。那一幅幅充滿鄉(xiāng)情野趣的梅花圖卷,何嘗不是人們在表現(xiàn)自我、塑造自我!

鄉(xiāng)居野處,與梅為伴,生命因梅而倍感充實,生活因梅而充滿意趣。周紫芝在《雙梅閣記》中寫與主人徜徉圃中,為閣命名,文曰:“與之徜徉圃間,得雙梅對植草間,適得其中,若有為之者。仆笑曰:此造物所以為君之名其閣也。今當培其根而封植之,毋使榛菅之梗其根而螻蟻之宅其腹也,毋使牧人之踐以牛羊而園夫之尋其斧柯也,則此兩玉人者當復(fù)為君粲然一笑,而姑射之山殆為君圃中物矣。向吾所謂隱處山谷而不求知于人,與夫身在巖谷而名滿天下者,昔也聞其風(fēng)而悅之,今則為之周旋于旦暮之間矣,豈不快哉!它日倚虛檐之曠快,俯木末而高眺,雪霽月出,擷孤芳而薦酒,覽清芬而危坐,則君之有得于梅者當自知之。”生活于鄉(xiāng)野之間,梅之清高秀雅啟迪人之胸襟清曠,人之隱居求志亦在彰顯梅之格高調(diào)逸,人與梅互相映發(fā),互為風(fēng)景。許棐《梅屋記》寫道:“小莊在秦溪極北,屋庳地狹,水南別筑數(shù)椽,為讀書所。四檐植梅,因扁‘梅屋’。丁亥震凌,屋仆梅壓,移扁故廬??皖櫛舛鴨栐唬骸粢麇蛺勖?,未嘗一日去梅。爾愛梅,無梅屋,扁梅屋,猶饑人畫餅,奚益?請去扁?!柙唬骸蛞惨悦窞槊罚褚惨孕臑槊?,扁何問焉?扁可以理觀,不可以物視。片木,二字而已;理觀,四壁天地,萬卷春風(fēng)。庾嶺香,孤山玉,豈襟袖外物哉!龂龂以爭其無,喋喋以衒其有,皆非物理之平也。請別具只眼?!庇赡恐杏忻返叫闹杏忻?,是人的精神境界與梅花之美的融匯過程,也是一個梅格提升人格的過程,居處雖然屋庳地狹,但是有梅為鄰,因而德不孤。李石的《紅梅閣賦》生動地描繪了鄉(xiāng)居生活與梅為鄰的境界:“(梅花)含太素以獨秀,破小萼之微丹。友松與篁,真伯仲間。咄嚴霜其何畏,似古人之歲寒。夜色希微,檐月沉浮。攬衣起步,誰與獻酬。耿耿清質(zhì),忍令暗投。影橫陳以向夕,香徹曉而不收?!涝?,天贊我也,其何不承。有琴我援,有酒我酌。我亦有身,曷云不樂。蹈大方于無悶,味至理于淳樸。望三山之匪遙,欲翔風(fēng)之寥闊?!膘o處茅檐,朔風(fēng)動地,人與小屋,如天地間一虛舟,挺立于風(fēng)中的梅花正在凌寒綻放,與松樹幽篁,凌寒傲霜,同為道友,構(gòu)成一幅彰顯生命活力的圖景。月光給這幅圖畫籠上一層夢幻的色調(diào),這幅圖畫的剪影映上白屋紙窗。對此美景,援琴酌酒,凌然有高世之志。這其實是極普通的鄉(xiāng)居圖景,然而有梅為鄰,頓時趣味盎然。

當時的人們往往借梅花來抒發(fā)鄉(xiāng)居心境和審美境界。張侃在《借軒賦》中寫道:“入則繩樞,出則扶藜。竹有晚節(jié),梅有清姿。水能容量,山能呈儀。自得膜外之樂,不染世間之絲?!备F居陋巷,有竹梅為伴,山光水色,觸目所見,皆成風(fēng)景,梅花將人帶入精神自足的美境。林學(xué)蒙的《梅花賦》表現(xiàn)了以梅為友的鄉(xiāng)居生活:“余之為人也,山林習(xí)慣,世味心灰。即蝸居之東偏,種半畝之疏梅,相與盤桓,日不知幾回。歲寒親友,問心開懷。時夜將半,疏影橫斜,牽牛飲河,忽相顧而興悲,念歲月之幾何?!比说纳惺芤呀?jīng)與梅融為一體,故而因梅而興嘆,托梅以寄意。梅花成了他們感受人生、啟迪情思的重要媒介,抒發(fā)人生感受的重要載體。王邁在《盤隱記》中寫道:“水如鏡,石如玉,花卉異品,呈巧獻狀,怪松如蟠虬,修竹如瑯玕。酴醾堆架,芙蓉出水,深紅淺白如妃嬙之妝。繞砌芳蘭萬本,異香襲人,如佳子弟。雪天梅花盛開,清標雅韻,又如群仙綽約,聯(lián)縞裳而朝蕊宮也。”生活于鄉(xiāng)間,四時卉木應(yīng)接不暇,四時風(fēng)景紛至沓來,而梅花的點染,又使鄉(xiāng)居恍若處身仙境,讓人獲得精神的愉悅與人格上的升華。姚勉在《月崖前集序》中寫鄉(xiāng)居夜讀,以梅為伴的悠然之境、陶然之情:“余性好山水,城郭不能有之,乃迭石作假山,下鑿小池,橫木為橋,環(huán)山為墻,外植梅竹,清事略具。既望,夜漏下三皷,月已高,窗紙晝明。予方擁衾危坐,霜風(fēng)微起,竹的淅有聲,棲禽競飛其間。亟披衣出檐玩明月,倚欄良久,步立橋上。天高月小,寒影在地,水澈浄如鏡,魚畏寒不復(fù)出,獨梅影在水間。仰視梅已三兩有花,清思逼人,無與領(lǐng)此者。忽記友人潘清可日嘗以集寄予,未暇讀,亟取讀之,真若嚼冰咽雪,不知孰為山水,孰為梅竹,孰為霜月,且孰為詩也?!痹旅髦?,梅影映窗,暗香浮動?;蛴诖跋伦x書,聽風(fēng)動竹聲,或于小園徘徊,觀寒梅著花。若于此時有清雅之文章為伴,則人與梅與文,互相感發(fā),呈現(xiàn)陶然于天地間的美境。人們敏銳地感覺到,鄉(xiāng)居野處,因梅花的介入而煥發(fā)出盎然情趣;耕讀度日,因梅格的映照而意味充盈。生活因為有了梅花,才成為風(fēng)景。

在鄉(xiāng)居生活中,梅花體現(xiàn)著人們的審美境界,是人們寄托性理,表現(xiàn)人生感悟、生命感受的知音。包恢在《遠齋記》就說:“齋外梅竹相與照映,蓋致遠心地灑然,而境地之勝亦如之。況深于琴,精于詩,鼓于斯,賦于斯,則山鳴泉響,梅動竹應(yīng),若皆知音者?!泵芬呀?jīng)由風(fēng)景的一部分變而為生命的一部分,梅動竹應(yīng),人心隨之起舞,若知音之相感,精魂之相通。何夢桂在《邵梅間詩序》寫道:“清溪有詩人,癯然一髯翁,江空歲暮,顧影無儔,獨于梅花樹下,抱膝浪吟,釃酒酹花,若將與雪月分席者,因自號曰梅間。夫風(fēng)塵涴人,滿目皆是,踉空足音,跫然以喜。梅雖無言,余必知無拒子也?!泵冯m無言,道盡詩人心中之郁壘。黃大輿說自己輯《梅苑》的目的是為了寄托鄉(xiāng)居生活的感受:“若夫呈妍月夕,奪霜雪之鮮,吐嗅風(fēng)晨,聚椒蘭之酷,情涯殆絕,鑒賞斯在,莫不抽毫遣滯,劈彩舒聚,召楚云以興歌,命燕玉以按節(jié)。然則妝臺之篇、賓筵之章,可得而述焉。”徜徉在月下雪中的梅樹下,沉浸在暗香的氤氳中,興發(fā)感動,情不能已,抽毫遣滯,劈彩舒聚,以寫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或者錄前人詠梅之作,以導(dǎo)泄己之感觸。

梅花象喻在孤靜、幽雅、清冷的審美情境中融入了“清”、“貞”等的精神內(nèi)涵,具有融通貞剛拗勁與旖旎多姿的特點,梅花審美之境界的探索,兼具君子風(fēng)范和平民化品格,為窮居野處者引為寄托。梅花素淡、冷峻、清冽、幽妙,梅枝疏淡、清瘦、虬曲、老健,梅影橫斜、交疏、飄逸、幽峭,以之點染圖畫,境界頓出,形成清雅逸致、嫻靜淡雅、清疏遒勁的風(fēng)神意趣。這與人們對自足自洽而清倩靈動的美的追求深相契合,集中體現(xiàn)了人們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感受,并進而成為“南方”生活樣態(tài)和生活情趣的象征符號,成為士人普遍追求的人生境界,成為士人君子襟懷與人格美的寫照。

綜上所述,梅花能夠成為一種意義承載豐富的花卉,與它自身的形態(tài)特征密切相關(guān),這為它進入審美生活的各個層面提供了可能。南宋時期,士紳階層成為社會文化的主要承載者,梅花象喻,表現(xiàn)著他們的審美理想、人格訴求與人格境界。士紳階層本身,有著濃厚的“在野”的特點,這一階層的審美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著廣泛的基礎(chǔ),具有“大眾”的特征。因之,以士紳為主體塑造的梅花象喻不同于那種貴族氣息濃郁的牡丹象喻,而更具平民色彩,更具代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品質(zhì)。

隨著宋元以來對梅花的不斷塑造,梅花逐漸深入到華夏文化的各個層面,成為華夏的象征。中華文明與其他具有生命力的文明一樣,趨向于在更高層次上認識人、認識人的價值,趨向于對人的權(quán)利的尊重與解放。隨著文明的進步與文化交流融合的加深,梅花之美一定會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知。如今,任何中國人,不論在國內(nèi)、在國外,都以愛梅為榮。梅花蘊藏著中國人的特性本質(zhì),散發(fā)著中國人的道統(tǒng),凝聚著人類的人性文化,相信梅花在以后的歲月里,依然會承擔(dān)起凝聚民族人心、維護民族統(tǒng)一、增強民族自信的偉大使命。

注釋

①②葉朗主編:《現(xiàn)代美學(xué)體系》,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第259頁,第259頁。

③《四庫全書總目·〈梅花字字香〉提要》,見永瑢等著:《四庫全書總目》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1438頁。

④宋伯仁:《梅花喜神譜序》,見曾棗莊、劉琳編:《全宋文》第341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43-44頁。本文中《全宋文》皆來自此版本,不再一一注明。

⑤杜耒:《寒夜》,見傅璇琮等主編,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第54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33637頁。

⑦《莊子·田子方》曰:“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郭慶藩集釋,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708頁。)

⑧皇甫謐《高士傳》云:“東郭順子者,魏人也,修道守真。……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則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皇甫謐撰:《高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2頁。)

⑨張嵲:《梅花賦》,見《全宋文》186冊,第286頁。

⑩楊公遠:《次程斗山韻》,見傅璇琮等主編,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第67冊,第42063-42064頁。

猜你喜歡
梅格梅花
《小婦人》中梅格的婚戀觀
梅花絕句·其一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梅花頌
快樂語文(2018年13期)2018-11-30 05:20:32
梅花
跨越時空的愛
親人( 連載一)
湘潮(2018年12期)2018-03-04 18:35:46
梅花
梅花引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21
梅花鎖
小說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4
論宋代的詠梅賦
黔西县| 若尔盖县| 鹤岗市| 峡江县| 吕梁市| 米脂县| 磐安县| 离岛区| 桃江县| 鄯善县| 长岭县| 宜昌市| 钦州市| 达州市| 西吉县| 香河县| 抚顺市| 杭锦后旗| 宝清县| 临江市| 东乡| 黎平县| 岳阳县| 张家界市| 上虞市| 澳门| 图木舒克市| 高密市| 沽源县| 加查县| 长兴县| 安岳县| 苗栗县| 海城市| 即墨市| 那曲县| 突泉县| 阿荣旗| 昭苏县| 雅安市|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