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瑤
(合肥師范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欲望號街車》是美國現(xiàn)代著名戲劇家田納西·威廉斯的扛鼎之作,該劇接連榮獲普利策獎、紐約劇評人獎和唐納德森獎三項美國最重要的戲劇大獎。阿瑟·米勒曾評價這部戲?。骸爸豢戳硕潭處追昼?,我就認識到這出戲、這個制作已經向另一個戲劇世界敞開了大門。[1]”威廉斯那別具一格、獨具匠心的戲劇語言藝術,錯峰奇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既給讀者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閱讀快感,又給觀者以當時美國時代背景折射式的啟迪。
縱觀國內學界對《欲望號街車》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呈現(xiàn)兩方面特點。一是過分著墨于整部戲劇的故事結構的建構分析亦或是威廉斯高超的戲劇語言運用,就事論事的痕跡明顯,不能給學界同仁或者有志于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的業(yè)界人才提供多角度的靈感激發(fā)。二是文化自信的元素較少。長久以來,國內學界熱衷于拾起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西方文學批評工具去解析《欲望號街車》這部偉大的戲劇作品,但受眾觀者又主要是國內學人,非掌握相當?shù)膶I(yè)知識,斷不能做到“以無厚入有間”的順暢理解。細讀整部戲劇,不難發(fā)現(xiàn),田納西·威廉斯力圖解決的是對女主人公布蘭琪悲劇人生的倫理探索。而中國儒學在倫理方面具有精深且豐富的闡釋途徑,因此,以儒家倫理的相關理論來解析該部戲劇,不僅能更深層次地挖掘布蘭琪的悲劇成因,同時也可以充分展示該劇所隱匿的倫理啟示和道德規(guī)范。
“在文學文本中,所有倫理問題的產生往往都同倫理身份相關。倫理身份有多種分類,如以血親為基礎的身份、以倫理關系為基礎的身份、以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的身份、以集體和社會關系為基礎的身份、以從事的職業(yè)為基礎的身份等。[2]”《欲望號街車》中女主人公布蘭琪的倫理身份集中體現(xiàn)于家庭身份和社會身份兩個方面,包括女兒、妻子、教師、“情人”。這些身份相互影響、互相制約,形成錯綜復雜的倫理關系,致使女主人公逐步陷入身份認同的危機。
就家庭身份而言,布蘭琪歷經了“為人女”和“為人妻”兩個人生關鍵時刻。劇中,不論是從她剛出場時與白種女人尤妮斯的對話,還是她的自身妝扮、生活習慣及男主人公對她所在家族物質財富的固有印象,都可以看出布蘭琪從小出生于一個環(huán)境優(yōu)渥的家族。身為莊園主的千金小姐,理應從小由家中父輩來安排接受“貴族”式的教育,成為禮貌高雅、心智聰穎、自信自愛的女性。而“為人父止于慈[3]”,慈愛是父輩之德,既為人父,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但布蘭琪家庭成員關系混亂糜敗,生活亦淫亂不堪,因此長輩皆疏于對子女的培養(yǎng)和管教,布蘭琪也順勢在此環(huán)境下自然生長。所謂“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4]”布蘭琪脫離“貴族千金”這一人設的預定軌道,全憑自己的真實性情漸漸成長,雖然看似無憂無慮、一帆風順,實則某些原始欲望已悄然露出端倪。由于出身高貴、相貌迷人,布蘭琪成為周圍人贊美和艷羨的對象,而她也視其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養(yǎng)料,隨即衍生出對各種形式之“美”的無限渴望。當布蘭琪遇到風度翩翩的詩人艾倫時,前者經歷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領略到詩人生活的清新高雅,第一次感受到崇拜他人的興奮之情,第一次萌生出對“情愛”的幻想。艾倫的出現(xiàn)使布蘭琪陡然意識到不同身份的人在生活上的差異,而正是這種差異讓她開始向往內涵之“美”。與艾倫的結合既實現(xiàn)了布蘭琪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同時也是她的身份意識生平第一次被強有力地激活。
當布蘭琪正沉浸于詩人之妻的新奇身份中時,卻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丈夫艾倫的同性戀行為,她亦由此急速踏入了另一條生活的河流。從溫室般的家庭被迫逃離后,布蘭琪心懷忐忑地步入了社會。最初,她在小鎮(zhèn)勞雷爾謀得英語教師的工作,開啟了她作為一個莊園主女兒始料未及的生活。然而,微薄的薪水無法負擔起她的物質需求,繁瑣的教學事務也令她無所適從。一次偶然的機會,布蘭琪收到了鎮(zhèn)上傾慕者的禮物,自此她便利用自己的美貌作為資本,委身于不同類型的陌生男人。為了麻痹內心的孤寂和苦悶,改變無所依靠的處境,布蘭琪逐步淪落成小鎮(zhèn)上人盡皆知的“大眾情人”,最終因與自己未成年的學生有染而被趕出勞雷爾。就社會倫理而言,布蘭琪兼具教師與“大眾情人”的身份,而這兩種身份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勢必會引起倫理身份的錯位和倫理秩序的混亂。究其根本緣由,是因為布蘭琪的意識中自始至終都缺少恒定有效的道德機制的管控,而此種機制在中國儒學字典中簡要概括為“禮”。禮是社會秩序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調節(jié)了人們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誠如《荀子》中所述:“禮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顛蹶陷溺。所失微而其為亂大者,禮也。[4]”可見,禮是人們行為的尺度和行事的依據,人如果不依禮而行,便無法在社會上立身成名。劇中的布蘭琪做人處事皆以自己的喜好、欲望為先,沒有主動用“禮”去節(jié)制自身日常行為的意識。因而,生活中各種矛盾沖突對其隨時都是一種考驗,并不時讓其陷入靈與肉撕裂的邊緣,由此導致其邁向混亂乃至于極端的深淵。
顯而易見,從千金小姐到“大眾情人”,這種身份的驟變展現(xiàn)出布蘭琪刻意用縱欲來排遣生活的憂愁和命運的多變,但她還未曾意識到身份轉變所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關于倫理身份,儒家的“五倫”可謂是經世致用的倫理理論?!霸诟缸?、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五種不同的倫理關系中,每一倫都包含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每種角色都有與該角色相對應的道德規(guī)范”[5]?!队柦周嚒分?,布蘭琪身處不同的倫理關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她只是一味地從各種角色中獲取榮譽、虛榮、利益等有利元素,從未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縱然她的血親、丈夫、同事等等都有品德或行為上的瑕疵,但她作為自身價值實踐的主體,并沒有認清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反而時時以消極、逃避、自棄的方式回應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如若她對家中親人多一份人性關懷,對自身欲求多一份合理管制,給丈夫一次解釋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減震的空間,安守不同倫理身份所應恪守的倫理規(guī)范,那么迎接她的也許不會是劇中呈現(xiàn)的那種如無根之萍般的流浪生活,更不會由此接續(xù)產生如此這般左沖右突的倫理困境。
通觀整部戲劇,可以看出作者田納西·威廉斯總是將豐富的筆端對準劇中女主人公遭遇的重重倫理困境。Blanche Dubois(布蘭琪)取自法語,意為“白色的森林”?!鞍咨毕笳髦继m琪純真、善良但又脆弱的一面,“森林”則象征其內心各種欲望交織在一起的隱秘世界。布蘭琪個人性格所呈現(xiàn)出的矛盾性和復雜性與她的多重倫理身份遙相呼應。多重角色迭次切換中既有痛苦撕裂的迷茫,但更多體現(xiàn)的是她所經歷的倫理混亂,而倫理混亂會進一步導致倫理困境的產生。
劇中,布蘭琪每次面臨的倫理困境皆與其不同倫理身份環(huán)境下的愛情幻想息息相關。在第一段與詩人艾倫的婚姻中,基于她一帆風順的成長經歷,基于對初為人妻的向往,布蘭琪選擇了絕對地相信生活、相對光明、相信世間的一切美好,相信這個世界會始終對其報之以歌,相信她可以一直這樣天真爛漫且無憂無慮地過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折射出布蘭琪純真善良的性格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這段婚姻中隱匿著某種瘋狂的心態(tài),因為艾倫的俊美和才華對她有著無以復加而又難以名狀的魅力,“她簡直連他踩過的地面都膜拜不已![6]”因此,當她偶然間發(fā)現(xiàn)艾倫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一名同性戀時,布蘭琪內心驚愕不已,情緒混亂幾近崩潰。理想中“王子與公主”般的愛情剎那間被按下了停止鍵,隨之她也不得不面臨著倫理兩難的困境:究竟是結束婚姻還是將錯就錯。從“仁義”層面上說,儒家倫理所提倡的“仁愛”和“道義”是對婚姻初衷最理想化的解釋,同時也從側面體現(xiàn)了實踐者維系和經營婚姻的智慧。如果布蘭琪遵從這種人道主義的基本原則,那么她便會以“仁者愛人”的精神來尋找丈夫成為同性戀的真正原因,進而客觀、理智地審視他們的婚姻,畢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7]。但從“利己”角度來考慮,布蘭琪對艾倫的瘋狂愛戀沒有得到相應的回贈,那么憑其“愛之深恨之切”的執(zhí)拗態(tài)度,勢必造成更加非理性行為的產生。一切發(fā)生的是那么果不其然,又是那么理所當然,布蘭琪不具有“智者不惑”的人生歷練經驗總結,遇事必然也不會有“致中和”的智慧考量,憑本能、憑本性是其唯一而又別無他法的選擇。
盡管布蘭琪的婚姻困境隨著丈夫的離世暫時告一段落,但是逃往其胞妹斯黛拉家中后所面臨的新的處境卻更加復雜和棘手。被逐出勞雷爾小鎮(zhèn)后,位于新奧爾良埃里西安地段窮人區(qū)的斯黛拉家成了布蘭琪在這世上僅存的、唯一的“伊甸園”。即便自己傷痕累累、一無所有,布蘭琪在外人面前也總是顯得那么矜持與優(yōu)雅,仿佛在她身上根本不曾發(fā)生過些許苦難,她依然是生活在貝拉里夫莊園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莊園主女兒。然而,妹夫斯坦利卻對布蘭琪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和裝腔作勢的做派極其不滿,于是暗中調查這位貴族小姐來此窮鄉(xiāng)僻壤的真正原因。布蘭琪與斯坦利兩人相互厭惡,卻又互相吸引。前者需要后者填補情感世界的虛空和肉體上的欲求,后者則是貪婪前者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和攝人心魄的美貌。此刻,向自己的欲望妥協(xié)還是向現(xiàn)實妥協(xié)成為布蘭琪的另一倫理困境。世人皆有愛與被愛的權力,但男女之間的關系應“發(fā)乎情,止乎于禮”,而“禮”是一種內在的道德修養(yǎng)。所謂“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4]329,言下之意,人需要將道德修養(yǎng)作為規(guī)范欲望的天平。如若布蘭琪單純因為欲望之“美”而逾越禮法、人倫的界限,那么妹妹的家庭秩序會受到重創(chuàng),屆時布蘭琪也會遭受倫理規(guī)范的懲罰。但是,如若她不能盡快依附于某位男性,并且構建屬于自己的歸宿,那么本就沒有安全感的布蘭琪必然倍感自己無處容身、無所皈依。這段基于人性本能欲望的畸形情愛幻想再次將她推向兩難的困境,使她在生活上窘態(tài)畢露,在心理上進退維谷,剪不斷,理還亂。
歷經情感挫折和現(xiàn)實打擊的布蘭琪已經接近心如死灰的邊緣,這從她接連不斷的酗酒以及難以自制的緊張中可見一斑。而米奇的翩然而至對她而言無異于絕處逢生時那一道微弱的曙光。他是布蘭琪自婚姻失敗后遇到的第一個“紳士”,因為他的溫和敦厚在周圍的野蠻粗俗的映襯下顯得那么與眾不同。米奇被布蘭琪高雅的形象和不俗的談吐深深地吸引并迅速對其萌生愛意。相應地,她也從米奇對她的崇拜與追求中再次體驗了久違的愉悅之情和虛榮之心。在某次約會時,米奇講述了自己的浪漫愛情故事,作為回應,布蘭琪也向他訴說了過去不幸的婚姻。當米奇聽完她的凄慘往事后,溫柔地說:“你需要一個人。我也需要個人。可不可以——你和我?[6]”[這類似求婚的話語一瞬間照亮了布蘭琪原本已黯然無色的生活。但是,米奇作為她精神和物質的拯救者,既讓她重新點燃了愛情的希望之火,同時也使她再次面臨了倫理兩難的困境:是否該將她自己的真實經歷坦誠相告?畢竟在與米奇交往的過程中,布蘭琪刻意隱瞞了實際年齡和墮落往事,而誠信卻是為人處世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念。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8]”可見,誠實、信用是人類交際活動有序順暢的根本保障。從長遠意義來看,如果布蘭琪繼續(xù)帶著厚重的面具偽裝成高潔的淑女,那么她仍然會停留在陰暗的角落里承受著各種謊言所附加的恐懼和焦灼。隨著真相揭曉的那一刻,她也必然因失信于他人而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會淪落至無處容身的悲慘境地。但從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如果她此時將自己過往的事實真相和盤托出,那么米奇極有可能對她生出厭惡之情并且背棄他們二人的婚約。而米奇好比是布蘭琪“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可以幫她擺脫過去、重獲新生的精神支柱。在失去誠信抑或是失去新生的艱難選擇中,布蘭琪陷入了深深的兩難境地。
不可否認,正是由于對愛情充滿向往和期盼,對世界還懷有深深的眷戀,才使布蘭琪步入無法自拔的倫理困境。她仿佛一頭受傷的小鹿在捉摸不定的命運世界里一通亂撞,根本不懂得如何運用世間的倫理規(guī)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作為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精髓,仁、義、禮、智、信(又稱為“五?!保┛芍^融合了中國人豐富的處世智慧和核心的倫理價值,是社會獨立個體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道德修養(yǎng)。綜上所述,不難發(fā)現(xiàn)該劇逐一呈現(xiàn)了這些道德修養(yǎng)給布蘭琪帶來的連鎖反應,因為如何解決種種困境最終還是取決于她對其自身倫理價值的定位:是不顧人倫道德的任何羈絆,只求坐享其成、浮生若夢,終日過著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生活?還是力求達到仁義、守禮、理智、誠信等為人品德的根本,以此與過去的自我徹底作別、與未來的新生揮手相望?無論布蘭琪做出何種選擇,都不可避免地導致自身部分甚至是整個利益的損失。正是由于難以權衡上述選擇的利弊,布蘭琪才會屢次面臨進退兩難的倫理困境時躊躇不前。
聶珍釗教授指出,“在文學作品中,倫理選擇往往同解決倫理困境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倫理選擇需要解決倫理兩難的問題……倫理兩難是難以做出選擇的,一旦做出選擇,就往往導致悲劇。[2]”在《欲望號街車》一劇中,伴隨著各種倫理困境的產生,女主人公布蘭琪必然面臨著各種倫理選擇。這些選擇不僅使整個戲劇情節(jié)緊湊、高潮迭起,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田納西·威廉斯“言不盡意、意不盡情”的道德教誨方式??梢哉f,該作品以布蘭琪悲劇人生的凄慘落幕令觀眾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道德覺醒。
布蘭琪最初面臨的倫理選擇是是否繼續(xù)保持“詩人妻子”的倫理身份,這不僅關乎她個人的名譽、虛榮,更是她今后物質生活最根本的保障。出身于鐘鳴鼎食之家的布蘭琪,從兒時直至少女初期都在極度被呵護的狀態(tài)下長大的,是絕對的溫室里的花朵。她習慣于各方云集的贊美之聲,熱衷于高雅奢華的社交場合,鐘情于詩詞典故的藝術氛圍。當她遇見風度翩翩的艾倫時,立刻對其年青英俊的相貌和才華橫溢的性情著迷不已,繼而與后者“金童玉女”般的結合更是將布蘭琪推至幸福的云端??尚腋5臅r光卻總是那么離奇的短暫。自己引以為傲的丈夫竟然是同性戀,此種“出其不意”的命運安排讓她頓時驚惶失措、無所適從。中國傳統(tǒng)儒家將個人先天之所予謂之“性”,將后天之所歷謂之“命”。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其中“命”的含義是“天命”或“天意”,也能理解為是“朝著一定目標前去的一股力量”[9]。因為挫折教育的天然缺乏和單純執(zhí)拗的性格使然,布蘭琪僅憑著本能的沖動便在某次舞會上無情地揭露了丈夫的私隱,以至于造成了她終生揮之不去的夢魘——艾倫飲彈自盡。丈夫的突然自殺是布蘭琪始料未及的,而親人的相繼辭世、家族產業(yè)的消失殆盡、經濟來源的急劇匱乏,這些接踵而至的災難如同噩夢般徹底改寫了她的命運。自此,布蘭琪不得不開始一段她之前從未經歷的全新生活。但可悲的是,她既沒有順應個人命運起伏的客觀規(guī)律,又未曾意識到主觀努力對于改變命運的重要性,不敢直面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竟以放縱肉欲來釋放內心的壓抑和填補物質的需求,這種極端行為在文明社會里必然帶來各類倫理問題的層層疊加,最終使其在勞雷爾喪失了做人的最后一點尊嚴與體面。
由于無節(jié)制的糜爛生活使得布蘭琪很快臭名昭著,所以她被迫去投奔世上唯一的親人——妹妹斯黛拉。新的環(huán)境讓布蘭琪的精神與肉體得到了稍許放松,但過往的遭遇使她對這個世界持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并形成了猶如凌霄花般的攀援習慣,進而令其再次將自己置身于倫理選擇的漩渦。從某種意義上說,布蘭琪的闖入無疑是擾亂了斯黛拉家庭倫理的正常秩序,甚至是破壞了他們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雖是同胞姊妹,斯黛拉卻獨具和光同塵、隨遇而安的特點。家道中落后,她選擇與時為軍士長的斯坦利私奔,很快便適應了新奧爾良窮人區(qū)的生活。而后者長期生活在兵營及底層社會,塑造出強壯有力的體格和隨性不羈的性格?!盎钤诋斚隆笔撬麄兙S系婚姻秩序的不二法則,而仍然“懷念過去”的布蘭琪明顯與其格格不入。繼續(xù)躲在自欺欺人的虛幻世界里還是勇敢面對現(xiàn)實,艱難的倫理選擇已悄然呈現(xiàn)于寄人籬下的布蘭琪面前。所謂“不知禮,無以立也”[8],“禮”作為一套規(guī)則體系,既是組織社會的理想方式,也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guī)范。結合布蘭琪的實際情況,唯有擺脫種種虛無縹緲的往日情懷,盡快讓自己適應新環(huán)境的運行規(guī)則和處事要求,才能在這個最后的容身之所獲得久違的安全感。然而,妹夫斯坦利或明或暗的曖昧舉動以及原始野性的男人味,激發(fā)了她幾近消失的虛榮心,也挑起了她對兩性情愛的欲望和幻想。難以自控的布蘭琪開始嘗試著引誘斯坦利,全然將兩者的倫理身份和家庭的倫理規(guī)范拋諸腦后。此種亂倫行為不僅使斯坦利嚴重破環(huán)了婚姻倫理中的契約精神,也會讓布蘭琪因為“失禮”和“缺禮”而受到應有的懲罰。
隨著妹妹與丈夫家庭矛盾的逐步加深,布蘭琪的“他者”形象便愈發(fā)顯得格外醒目。斯坦利本就對她的突然造訪及幾乎肯定的長期居留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而后者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也仿佛隱藏了太多的秘密。當斯坦利著手調查事實真相并偶爾不懷好意地試探時,布蘭琪只能通過抽煙、酗酒來安撫敏感的神經和緊張的情緒。躲在厚重的面具下,她用偽裝的高貴與堅強來撫慰她即將無處安放的靈魂和身體。即便是遇到溫暖她、愛慕她的“好男人”米奇時,她仍然選擇將她墮落的往事塵封于心底,因為她天真地認為只有完善自己的偽裝,才能緊緊地抓住米奇這“最后一根稻草”。從這個角度來說,布蘭琪執(zhí)著于那斑駁的面具其實是想早點擺脫傍人門戶、身不由己的生活。但“不知言,無以知人也”[8],言下之意,“論辨思議之是非得失,生于心而發(fā)于言”[8],所以從人的言談當中即可分辨他的人格、了解他的過往。布蘭琪來到妹妹家中之后,一直以面具示人,不僅編造了各種虛無縹緲的謊言,連自己的年齡也刻意隱瞞,甚至時時立于昏暗處以防別人看清了自己早已青春不在的相貌。因此,不論妹妹斯黛拉還是“未婚夫”米奇都沉浸于布蘭琪親口描述的虛幻世界里,并對其“不幸的過去”充滿同情和憐憫,認定她是被命運所負卻能圣潔如白蓮花般的女人。最為諷刺的是,在別人無法辨清布蘭琪真實人性的同時,她自己也由于堆積的謊言時常陷入思緒混亂和困惑的狀態(tài),不明真假,不辨是非。而知道真相后的斯坦利立刻將其公布于眾,此舉徹底扯下了布蘭琪賴以生存的“面具”。繼眾叛親離后,布蘭琪今后的生活也完全不明所從來,亦不知所去。
不難看出,布蘭琪的悲劇始于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貴族千金到委身于他人的“大眾情人”,她始終游離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絲毫不愿認清生活的真相,更拒絕接受現(xiàn)實的殘酷。但是,唯有“知命”,人才能主動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積極主動地去實現(xiàn)最高的人生價值;唯有“知禮”,人才能利用合理、合法、有利的條件來達到立身處世的最高目標;唯有“知言”,人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且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見,布蘭琪既不能拓寬生命的長度,也無法調整生命的亮度,那么她注定在自欺欺人的虛幻世界里和畸形欲望的不斷膨脹中飽受煎熬。米奇的出現(xiàn)曾讓她幻想著可以再次做回正常人,再次過上體面的生活,所以她嘗試由內而外地向光明的那邊靠近。但知道真相后的米奇憤然離開,不留一絲余地,此刻本就萬念俱灰的布蘭琪卻又遭到斯坦利的無情強暴而變成精神上的“失心瘋”,最終走向了她真正的“天堂福地”——瘋人院,全劇亦由此落幕。
田納西·威廉斯借助《欲望號街車》一劇,通過分層展示女主人公布蘭琪的倫理身份、倫理困境和倫理選擇而給予觀眾豐富的道德啟示,同時也達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本目的——“為人類提供從倫理角度認識社會和生活的道德范例,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警示,為人類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經驗。[2]”總而言之,威廉斯用他那極其敏銳的筆端,勾畫出布蘭琪矜持虛榮而又悲壯可嘆的矛盾人生畫面:幻想與現(xiàn)實的對立、本性與文明的沖突、絕望與欲望的共存。女主人公在與殘酷現(xiàn)實的本能對抗中窮其一生、耗盡精力,其倫理悲劇宛若空谷回音,令人久久難以忘懷。即便威廉斯沒有在劇中為布蘭琪的悲劇人生設計出明確抑或是切實的解決方案,但該劇所凸顯的倫理價值已潤物無聲般地滲透到人們的靈魂深處。因此,整部劇既是那時那刻美國社會人文風俗的全畫幅呈現(xiàn),又體現(xiàn)了威廉斯“芥子納須彌”的高超智慧。而布蘭琪的倫理悲劇則時刻提醒著人們:處于各類矛盾交融交鋒的時代,唯有以正確的倫理觀為基礎,做到正視自身、權衡利弊、大膽取舍,才能直面命運的困難和挫折,實現(xiàn)自己最美好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