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溪尾中學 陳錦強
創(chuàng)新提問是初中語文課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為學生擬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案,制定更加新穎的題目,對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一定的價值,還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往往很重視教學提問內容,為學生設計合理、科學的提問方式,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越多,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課堂的不斷互動中推進,這樣學生學習才會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教學質量才會越來越高。其實不然,語文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時常給學生提出價值性比較低的問題,占據(jù)了大部分課堂時間,出現(xiàn)了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就直接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由于一些問題與實際教學不相關,或設計的一些問題缺乏邏輯性,教學教材設置的問題和課堂教學沒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導致學生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對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語文知識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語文教學大綱為學生制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從語文知識的精神和內涵方面進行學習,加強提問質量。如果從語文基礎知識方面來提出問題,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到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更有針對性地設計語文基礎知識,幫助學生開拓個性化思維,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對有差異化的學生提出一致的問題,那么,這樣就會使很多學生無法依據(jù)自身的語文基礎知識來進行思考;如果不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擬定提出的問題,將會大大降低語文教學的效果。加之,提出問題的目的性如果不明確,教師在上課前沒有對需要提出的問題進行設計,而是依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隨心提問,那么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開發(fā)和改善。如果課堂教師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將會導致提問的效果降低,提問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可見,有目的性、針對性地提問是多么重要。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希望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寫作內容和表達手法進行分析,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作者的寫作緣由和契機,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快速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在平常上課提問的過程中應當突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提問的思路和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歸納整理提問的要點,結合課文語句、文章內容,對問題的關鍵點進行提問。譬如朱自清的《背影》,這是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教師在擬定提問問題的要點時,要讓學生明白問題設計的意圖。
1.文章中出現(xiàn)了多少次“背影”?“背影”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明確:“思背影”“望背影”“別背影”“念背影”,分別表達出父親的想念、看見父親買橘子的感動、與父親分別時的場景、父子分別后的想念等情感。此問題設計是在實踐整體閱讀文本的淺層學習目標,也是希望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的學習目標。所以問題講究學情意識的準確把握,緊扣標題“背影”運用整體閱讀法為學生相關知識的生成做總體規(guī)劃。
2.找出文章中作者的四次流淚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流的淚?明確:見父親、明確家境、回憶祖母、父買橘、父子分別、看父背影。此問題的設計目標是能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感受文本情境,同時領會作者安排文本情節(jié)的邏輯特點,為下文深層地理解文章主題作鋪墊。
3.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明確:表達了父子之間深沉的愛。此問題設計產生于情感基礎上,沖破了文章表層的文字束縛,進入了深層次的思想境界,如此這般剝筍切絲式地引導學生領會主題內涵,能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傳授知識。
4.尋找父子離別時父親對兒子說的四句話?①父親急于解決工作問題,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憂心忡忡,但是出于對兒子的重視,擔心兒子的上路問題,還是決定親自送兒子離開。②父親親自送兒子上車,把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兒子勸父親早點回去,而父親仍然覺得不放心,看見站臺有橘子,想要給兒子買橘子。父親知道過鐵道不容易,但是想著費一些功夫,能讓兒子更好一些,他是情愿的。他還擔心兒子跟出來行李會危險,讓兒子留下??梢钥闯龈赣H對兒子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③父親擔心兒子不能安全到達,讓兒子回到北京后記得報平安。④父親走了,卻又回首看兒子,可以看出他心里的惦念,對兒子的不舍之情。想到兒子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忽略,讓兒子小心,什么都替兒子想到。父親高大的形象能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只有引導讀者身臨其境才能淋漓盡致,可見回歸文本找句子的問題設計是多么巧妙,也是教師把主體性還給學生的能力目標的實踐。教師在語文教案的編寫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計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刻畫人物形象、采用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如何才能達到語言簡潔,對提問的一步步深入設計指引學習方向,能合理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圍繞一定的文章思路和知識要點采用創(chuàng)新的提問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實現(xiàn)教學目的,所以提有價值的問題會讓教學事半功倍。
在初中語文教材編制過程中,所涉及的提問問題,應當通過教與學積極互動的方式,以便于激勵同學們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故在編制提問問題綱要時,要與同學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相適應。在一篇語文教案編制過程中可能有多個提問問題點,教師應當從中挑選出適合學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點。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懂的知識要點,教師應當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主,提升同學們的學習思維能力。相比于復雜的提問問題點,教師應當劃出提問的范圍,積極引導學生,并給出一部分答案,方便學生進行比較和模仿,方便學生找出另一半的答案。
比如,在《背影》中,作者的父親去買橘子,但必須穿過鐵道,父親那胖胖的身體,顯得特別吃力,作者看在眼里有心疼的酸楚。教師應對“蹣跚”一詞具體說明了什么進行提問?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其中“什么”集中體現(xiàn)了父親對作者的全部感情,文中什么使作者感到心酸。因為害怕父親看見“我”流淚的情景。作者的父親將橘子一股腦兒地放在大衣上。此時應當讓學生對“一股腦兒”一詞進行具體的情感分析,分析出父親當時的心情?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時,可以通過旁征博引的形式縮小問題的難度,同時也要有目的性地進行方法指導,在閱讀過程中進入文本情境,琢磨提取的關鍵詞與人物形象、思想主題如何有機結合,達成文本的實質性理解。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設置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如何幫助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進行問題的形式設計上面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提問的形式上面可以有一定的獨特性,但是問題需要有一定的框架結構。因此,教師不僅僅需要注意對問題的內容設計,還需要考慮問題的問法。對句子的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方便學生在思考和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能夠理解問題的內容含義,同時問題的提問范圍應該適當具體,能夠尋找有力依據(jù),否則問題的內容很空,提問太直接,不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這一部分需要教師著重控制。例如,在《背影》一文中,對語言的表現(xiàn)和動作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可以提問“父親轉身后,具體有什么表現(xiàn)?”等等,提問主要應圍繞這兩點進行創(chuàng)設,注意提問形式不能過于散亂,要具有針對性和完整性,重點突出文章主題。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設計主要依賴于課堂的互動,教師需要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對問題結構、問題內容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提升,提高語文教學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