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舉作為一種正式的決策程序,是被管理者表達政治意愿的正式渠道,也是政府進行集體決策的方式,往往與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掛鉤。本文將討論中東和北非地區(qū)的集權政府進行選舉的政治原因,并以埃及和約旦兩國政權作為案例探討選舉、民主化和獨裁之間的聯(lián)系。文章的第二部分筆者將闡明選舉在專制統(tǒng)治中的三個主要作用,從而解釋獨裁統(tǒng)治者將選舉作為其政治工具的主要目的,即建立政權合法性,增強精英管理,以及降低革命和政變的風險。最后,筆者將簡述威權選舉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作用,并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充實論述。
關鍵詞:威權選舉(elec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埃及選舉;約旦選舉
一、簡述威權選舉(Elec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
選舉作為民主的重要標志,與公民統(tǒng)治、多數(shù)人統(tǒng)治和少數(shù)群體權利、個人權利、公民參與以及合作與妥協(xié)等其他五個特征一起,從1776年開始被美國政府視為民主政府的基本特征(Tomyn 2018)。然而和普遍認知不同的是,不少專制政權,特別是中東和北非地區(qū)的專制主義政權,都在進行學者們所說的“威權選舉”(Elec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懊裰骰痹欢缺灰暈閹椭袞|擺脫困境的“萬能靈藥”,但2011年開始的中東民主轉型并未使形勢好轉,最終變?yōu)橐悦裰鬓D型發(fā)端,卻重新向集權方向演變。如今威權體制下的選舉也絕非一般意義的民主選舉。與人們對于在專制政權中進行選舉會動搖政權穩(wěn)定這一固有思維相反(Gandhi & Lust-Okar 2009),專制政權舉行選舉這一現(xiàn)象既不罕見,也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專制者的統(tǒng)治地位(Hyden & Ley,Hermet等,引用自Gandhi & Lust-Okar 2009)。不同類型的威權選舉雖然在等級、權力范圍、候選人和選民的參與程度、以及政府相關的規(guī)定等方面不盡相同(Gandhi & Lust-Okar 2009),但殊途同歸,最終目的都是通過控制政治精英、利益集團、政黨等方面來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地位。
為了更好地理解專制統(tǒng)治者進行威權選舉的原因,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威權選舉的定義,并論證威權選舉與民主的聯(lián)系。正如盧斯特(Lust 2006)所指出的,專制國家的選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稱為“競爭性庇護主義”(competitive clientelism),這是因為選定的候選人通常出自精英階層,只是充當政府和人民間的聯(lián)系者(Gandhi &Lust-Okar,2009年),而非實際參與決策過程。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專制政權下的選舉不僅不能推動民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主化的步伐(Luat-Okar 2006)?;羧A德和羅斯勒(Howard&Rossler 2006,引自Gandhi & Lust-Okar 2009)認為,當反對派所屬的政黨獲勝時,選舉可能會促進更加自由化的結果。然而事實上反對黨派相對分散,力量較為薄弱,在選舉中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很難取得勝利。佩勒姆(Pelham 2013)等學者就曾指出,選舉會阻礙民主的步伐,因為選舉其實有助于政權維持現(xiàn)狀。
筆者選擇埃及和約旦作為案例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兩國都選擇了議會選舉,這是專制政權中典型的選舉機制之一。埃及選舉的歷史始于19世紀,期間經(jīng)歷數(shù)度改革,最終在1977年薩達特執(zhí)政期間建立了多黨議會選舉制,并一直延續(xù)至今。同樣,約旦于1952年設立了兩院制議會,這一制度曾在1967至1989年一度中斷,直到1993年重新進行了第一次多黨選舉。此后約旦正式建立了多黨議會選舉治,并實行“一人一票”制(Bank & Sunik 2013)。此外,埃及和約旦在選舉方面有較豐富的研究數(shù)據(jù),相較其他國家更適于研究分析。根據(jù)斯內德(2006年)所做的分類,埃及和約旦可被分為軍事獨裁政權和個人主義獨裁政權。從這一角度,我們還可以比較兩種政權類型在選舉層面的不同,即在軍事政權中,統(tǒng)治者往往直接采用脅迫等強硬手段來控制選舉結果,而在個人主義政權中,當權者則受其利益集團和其他因素影響,在制定選舉規(guī)則時有不同的傾向和側重。這一部分將在下面的討論中根據(jù)實例進行詳細解釋。
二、威權選舉的目的
1.為政權尋求統(tǒng)治合法性
總的來說,專制政權下的選舉是一種為獨裁統(tǒng)治者提供了其權力在國家內外合法性的制度機制。通過樹立選舉的幌子,政權可以巧妙地掩蓋其內核為威權政權(authoritarian regime)這一事實(Line 2000)。拉特勒(2002)進一步解釋了這種行為的動機,即統(tǒng)治者打算“在避免傾向民主的風險下通過選舉摘取統(tǒng)治合法性的果實”,又或者可以將其描述為,通過選舉過程中的程序合法實現(xiàn)選舉結果的合法性。此外,一些學者提到選舉有可能為非洲某些專制政權提供合法性(Moehler &Amp;Motafar,引自Blaydes 2008),將其代入埃及政府,具體表現(xiàn)為政權利用國家資源和所謂的“模仿機制”(imitative institutions)獲得合法性,這意味著憲法所建立的議會選舉機構既沒有發(fā)揮實際功效, 也沒有起到約束作用(Koehler 2008)。無獨有偶,約旦的選舉制度也是加強國王合法性的一種方式。
然而,在建立政權合法性這一方面,筆者認為埃及統(tǒng)治者的需求比約旦統(tǒng)治者更為迫切。一方面是因為約旦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政權的合法性更多地依賴于與傳統(tǒng)、宗教和文化密切相關的部落結構及精英網(wǎng)絡,與埃及政權相比更為穩(wěn)定。另一方面,正如盧斯特(Lust 2006)在其文章中提到的,專制政權通過選舉的方式得到的統(tǒng)治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難以令人信服,且從選舉中得到的政權合法性會隨著時間逐漸削弱,這使得選舉很難為政權提供長期穩(wěn)定的保障。由此也引出了筆者認為的選舉在專制政權中的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作用,即借助選舉管理政治精英階層。
而對于獨裁統(tǒng)治者,選舉可以從三個方面降低其政權被推翻的風險。首先,費倫指出,選舉可以減少候選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Fearon 1995,引自Cox 2007)。這種以選舉過程為基礎的信息收集并不僅限于反對意見。正如甘地和盧斯特(Gandhi & Lust-Okar 2009)在其文章中得出的結論,選舉不僅向現(xiàn)任者提供支持者和反對者的信息,而且也使統(tǒng)治階級能夠從基層了解民意以及黨內干部的忠誠和能力(Birney 2007 &Amp; Blaydes 2008,引自Gandhi & Lust-Okar 2009)。此外,該政權選擇進行選舉也可能是因為選舉所需的費用低于設置秘密警察或暴力鎮(zhèn)壓和管理反對派的成本(Cox 2007)。此外,布萊茲(Blaydes 2008)還指出,選舉有助于降低政治動員的費用,因為選舉機制可以自動將這些費用轉嫁到地方一級的政治精英身上。而第三個方面則是考克斯的論點,即通過選舉失利而在任期結束時退出的機制對于當權者來說可能是個更好的結果(2007)??伎怂箤x舉中正常和不正常退出概率的影響的分析表明,選舉確實增加了定期退出的情況,與此同時,暴發(fā)革命或政變不正常退出的可能性卻在下降。這一規(guī)律可以在埃及的選舉中得到映證。
三、總結
除了上述提到的威權選舉的三個主要作用外,還有其他相對次要的影響。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缺乏對影響選舉機制有效運作因素的分析,例如選民的參與和影響其選舉傾向的因素(Miguel等2015),以及一些不同國情下的不同情況,比如約旦議會選舉中廣泛存在的將約旦的巴勒斯坦人排除在選舉之外的種族歧視(Bank & Sunik 2013)。此外,本文主要從政治角度分析了為什么進行威權選舉,缺乏對經(jīng)濟和社會角度的分析。
本文結合埃及和約旦的案例解釋了為什么專制政權會舉行選舉。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利用選舉為獨裁政權提供合法性,第二個原因是利用選舉來管理政治精英階層,第三個原因是通過選舉減少政權顛覆的風險。由此可見,選舉可以被視為專制統(tǒng)治者的政治工具,即使他們對選舉的使用方式不同,然而異曲同工,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維持統(tǒng)治和確保政權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Andreas,S.2002,Elections without democracy:The menu of manipulation.Journal of Democracy,13(2)pp.36-50
[2]Bank,A.& Sunik,A.2013.Parliamentary elections in Jordan,January 2013.GIGA 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pp.1-3
[3]Barwing,A.2012,The“New Palace Guards:”Elections and Elites in Morocco and Jordan.Middle East Journal,66(3),pp.425-439
[4]Blaydes,L.2008.Authoritarian Elections and Elite Management: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Egyp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pp.1-30
[5]Blaydes,L.2008.Competition without Democracy:Elections and Distributive Politics in Mubaraks Egyp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press,pp.1-33
[6]Blaydes,L.2010.Elections and Distributive Politics in Mubaraks Egyp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47-63
[7]Blaydes,L.2006.Who Votes in Authoritarian Elections and Why?Determinants of Voter Turnout in Contemporary Egyp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press,pp.1-21
[8]Cox,G.W.2007.Authoritarian elections and leadership succession,1975-200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p.1-21
[9]Gandli,J.2015.Elections and Political Regimes.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50(3)pp.446-468
[10]Gandli,J.& Lust-Okar,E.2009.Elec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The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12,pp.403-422
[11]Koehler,K.2008.Authoritarian Elections in Egypt: Formal Institutions and Informal Mechanisms of Rule.Democratization,15(5)pp.974-990
[12]Koehler,K.2017.State and regime capacity in authoritarian elections:Egypt before the Arab spring.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pp.1-17
[13]Lust-Okar,E.2006.Elec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Preliminary lessons from Jordan.Democratization,13(3)pp.456-471
[14]Miguel,C.Jamal,A.A.Tessler,M.,2015.Elections in the Arab World: Why Do Citizens Turn Out?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48(11)pp.1355-1388
[15]Miller,W.L.Harrop,M.,1987.Elections and Voters: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London:Macmillan
[16]Milton-Edward,B.1993.Fa?ade democracy and Jordan.British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Studies,20(2)pp.191-203
[17]Pelham,N.2013,Jordan:democracy delayed.New York Review of Books,25 January
[18]Posusney,M.P.2002.Multi-Party Elections in the Arab World:I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and Oppositional Strategies.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36(4)pp.34-62
[19]Ryan,C.R.2007.Elections and parliamentary democratization in Jordan.Democratization,5(4)pp.176-196
[20]Snyder,R.2006.Beyond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The Spectrum of Non-Democratic Regimes.Brown University press,pp.1-9
[21]Valejorn,M.2013.The 2013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in Jordan:Three Stories and Some General Lessons.Mediterranean Politics,18(2)pp.311-317
作者簡介:
王奕人(1996--)女,江蘇揚州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中東研究專業(yè)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