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Teshome及其同事在重度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成人患者中研究發(fā)現(xiàn),廣譜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頭孢吡肟、美羅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時間與選擇出1種或1種以上耐藥菌有關,但與患者所攜帶的病原菌無關。抗菌治療開始前180 d內(nèi)未檢測到的病原菌對1種或多種抗假單胞菌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耐藥,這意味著抗菌治療篩選出耐藥菌。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可能是由于基因突變、獲得新遺傳物質,或在抗菌藥物的選擇壓力下篩選出耐藥菌。
該研究包括7 118例患者,每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劑抗假單胞菌β內(nèi)酰胺類藥物,最主要的是頭孢吡肟(5 274例),其次是美羅培南(2 463例)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 463例)。444例(6.2%)患者從使用第一劑抗假單胞菌β內(nèi)酰胺類藥物到出現(xiàn)耐藥的中位時間為17 d。耐藥檢出率為0.16/100天次;抗假單胞菌β內(nèi)酰胺類藥物每使用1 d,產(chǎn)生新耐藥的風險增加4%。單用一種藥物時發(fā)現(xiàn),每天使用頭孢吡肟產(chǎn)生耐藥的風險增加8%,美羅培南為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為8%。作者指出,對于頭孢吡肟,10 d療程與7 d療程相比,細菌對抗假單胞菌β內(nèi)酰胺類藥物的耐藥風險增加24%。
盡管該研究仍存在許多問題,但是研究結果表明抗菌藥物的給藥持續(xù)時間是選擇出耐藥菌的關鍵時間變量。為了防止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選擇出耐藥菌,應盡可能縮短使用抗菌藥物的時間。
In the literature. Every day of antipseudomonal β-lactam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isk of selection of resistant pathogens. Clin Infect Dis, 2019,69 (15 August) :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