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燈
文學(xué)作品、歷史典故中的名人,總是光輝燦爛。他們或靠妙筆生花的詞賦文章,或靠“了卻君王天下事”的文治武功,讓后人無比欣羨。文人天才一般的想象和裁剪,拼湊了他們偉岸的身姿。但對這些名人,文人幾句白描似的寫法并不能編織出一幅五彩斑斕、血肉豐滿的形象畫面。在真正的現(xiàn)實中,歷史名人總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倘若有人抱著尋根問底的態(tài)度一探究竟,所獲得的答案有時難免讓人瞠目結(jié)舌。
把欄桿拍遍的辛棄疾,一生以收復(fù)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yùn)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拋開教科書中的“人設(shè)”,歷史中的辛棄疾對下屬嚴(yán)酷,妻妾成群,豪宅無數(shù)。其莊園名為“稼軒”,自號“稼軒居士”,“其縱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橫八百有三十尺”“筑室百楹”,讓學(xué)宗領(lǐng)袖朱熹也為之驚嘆。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其油滑之處讓時人頗有微詞。《明史》中載:“(戚繼光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戚繼光比俞大猷更加果毅過人,但在“德行”方面卻不如俞大猷。戚繼光對當(dāng)朝首輔張居正屢屢投其所好,在寫給張居正的書信中,常常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這樣的恭謙顯得有些過了。
這些“黑材料”,可能會讓歷史名人偉大光輝的形象有所暗淡。另一種小故事,卻讓貼上“庸才”標(biāo)簽的人物格外耀眼?!稌x書·忠義傳·嵇紹》曾記載這樣一個故事:嵇紹因晉惠帝司馬衷流亡在外,受詔奔赴天子所在。恰逢軍隊?wèi)?zhàn)敗,百官侍衛(wèi)紛紛潰逃,只有嵇紹端正冠帶,挺身保衛(wèi)天子。叛軍接近鑾駕,飛箭如雨,嵇紹最終被射死在司馬衷旁,鮮血染遍御衣。待到戰(zhàn)事平定,侍從浣洗御衣,司馬衷言:此乃忠臣之血,不要洗去!(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歷史上因“何不食肉糜”而留名的白癡皇帝,由此流露出不為人知的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真實一面。
如果帶著標(biāo)簽評判人物,我們學(xué)到的歷史名人不免虛渺而空洞。隨著時代發(fā)展和個人成長,一些流入大眾視野的史料,正在慢慢解構(gòu)我們對傳統(tǒng)名人的認(rèn)知。若將所有名人都置于“道德楷?!钡膶用?,只怕大部分都難稱完美;而如果我們制造了一個個“毫無瑕疵”的名人,又有誰能彌補(bǔ)得了偶像頃刻間倒掉帶來的傷害?
你越是虔敬地仰頭望著道德光環(huán)籠罩下的名人,就越是在渺小著自己。揭去標(biāo)簽的歷史名人,帶給我們的除了勵志的溫暖,更有真實的力量。汪曾祺曾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在反求諸己、回歸自身時,我們同樣更羨人間煙火氣——這人間最裊繞繽紛、最至繁至簡、最深入人心的煙火之氣。戚繼光若不能游走于官宦之間,也難以籌得抗倭軍款;辛棄疾不僅有壯歲旌旗、吹角連營,鶯歌燕語、醉生夢死同樣充盈著他的人生。有人曾問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平生解讀了這么多人的詩詞,最想和誰做朋友?葉嘉瑩給出的答案是:辛棄疾。打動葉老的,恐怕不止是他的壯志豪情和滿腔熱血,在豪氣沖天的背后更有真實的煙火之氣,這樣的人,有誰不愿跟他做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