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榮,李 倩,李 傲,申雯嘉,孫 影,孫 紅,朱 蘭
(華北理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理學系,河北 唐山 063210)
病理學是一門注重形態(tài)學改變,實驗與理論并重的的基礎學科。實驗課的教學不僅要激發(fā)學生們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還要使學生們通過自主觀察鏡下微觀結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認識、分析和綜合能力的目的。由于病理組織變化繁多復雜,學生們需要擁有較高的興趣和足夠的耐心才能在鏡下找到病變所在,把握病變特點,而病理實驗課大多要求繪圖作業(yè),很多學生為了確保完成實驗報告只顧重點觀察要求繪圖的切片,而對于其他切片只是匆匆一閱,甚至根本不去觀察,導致實驗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系開展了“尋找微觀世界的美”病理學美圖大賽,旨在調動學生們學習病理學的積極性,端正觀察切片的態(tài)度,從而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
大賽的宗旨:要求學生們對病理學實驗課堂中所學的病理組織切片進行認真的觀察學習,借助電腦、手機、相機等電子設備對鏡下所見圖像進行采集,后期應用Photoshop、美圖秀秀等修圖軟件,充分發(fā)揮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原圖不動的基礎上對圖片進行編輯,發(fā)掘“微觀世界的美”。
大賽作品的要求:(1)選手以個人形式參賽。參賽作品選材必須是出自實驗教學課堂中所學的病理組織切片,低倍或高倍視野均可。(2)作品整體可加入作者的藝術構思,描述性的語言或者形象的比擬,并且添加備注,備注中需說明該圖像來源(××切片),以及圖中所見的病理變化。
大賽的流程:包括宣傳、初賽、決賽和頒獎。前期宣傳活動由院教學辦、校教務處共同協(xié)作完成,在各個教學樓的宣傳電子屏、校內學科競賽網(wǎng)均以公示。參賽學生將作品以電子版的形式網(wǎng)上提交,初賽由病理學系專業(yè)教師依照采集圖像清晰性、病變描述的準確性、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藝術性等方面進行專業(yè)評分,篩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投票的形式獲取大眾評分,綜合兩場評分評選出獲獎作品,線上線下同步展示。
本學期首屆病理學美圖大賽共有101名學生報名,收到作品92幅。經(jīng)過首輪教師嚴格的專業(yè)篩選共有14幅作品入圍,發(fā)布在微信公眾平臺由學生們進行投票選拔。該投票短短一個星期達到了161771人次的瀏覽量,總投票數(shù)為42458票,其中第1名獲得了9341票。最終獲得名次的6幅作品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展示(見附圖),紙質作品在核心教學樓一層大廳展覽。獲獎作品得到了病理學屆知名的微信公眾號“病理之家”“口袋病理”的認可及轉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力,對學校名譽及學生的成就感都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大賽”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
對于參賽的學生而言,大賽促使他們在課堂上反復認真觀察病理組織切片,熟知每張切片中組織的病理變化,通過聯(lián)想、形象地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自學中找到了知識的樂趣,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尋找到許許多多、形態(tài)各異的“微觀世界的美”,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大賽作品的宣傳對于尚未開始學習病理學的醫(yī)學生而言,不僅能夠增加對病理學的好感,更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
2.“大賽”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為了更好地完成大賽的作品,學生們不僅要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還要確保所觀察視野即是病變所在的準確性,因此在此過程中學生們會積極地尋求教師的指導,而教師不僅在課堂上集中解惑,甚至在課下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通過審閱學生們提交的作品,教師可以分析出他們對病理切片中鏡下病理變化的理解程度,甚至可以給教師提供很好的教學素材,比如,往常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高分化鱗癌的鏡下病理變化時,習慣用“洋蔥皮樣”“同心圓狀”來描述癌巢中央的角化珠,學生們感覺不夠生動形象。在此次大賽作品中,有學生聯(lián)想到了“手撕面包”,十分形象有趣地描繪了該病變特點,因此這些作品不僅加深了教師對學生們的欣賞,同時為教師的教學內容帶來了新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附圖 獲獎部分作品展示
3.“大賽”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不同于其他形態(tài)學學科的競賽,如解剖學繪圖大賽、組織胚胎學繪圖大賽,后者是大體標本或組織切片鏡下所見的臨摹作畫,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同時作品的要求往往注重畫的像,畫的精,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1]。而我系本學期舉辦的首屆病理學美圖大賽,基于作品美觀性的基礎之上,經(jīng)過學生們自主的思考與聯(lián)想,最重要的是要將病理切片中典型的病變特點呈現(xiàn)出來,運用形象記憶法與美學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們對病理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同等難度的期末考試中,參賽選手最多的16級麻醉專業(yè)學生該學期病理學實驗課的平均成績(87分)與上一年級同專業(yè)學生平均成績(81分)相比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真正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
4.“大賽”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創(chuàng)新思維是醫(yī)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的核心,也是中國當前醫(y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2]。競賽相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更容易吸引學生們的目光,產(chǎn)生興趣,而興趣是創(chuàng)新活動的內驅力,可以使學習由“被動”轉變?yōu)椤爸鲃印?。為了提交滿意的作品,學生需要將邏輯、形象、直覺和靈感等思維形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因此培養(yǎng)了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獨立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同時,獲獎的作品得到了教師、學生乃至社會的一致好評,樹立了良好的自信心,使學生體會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成就感,從而激勵他們再接再厲,勇往直前。
通過舉辦病理學美圖大賽,增強了學生們的主體意識,但由于大賽作品的選材局限于實驗教學中的病理組織切片,學生參與度有限,而且是以個人形式參賽,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組織能力及溝通能力。因此總結大賽的經(jīng)驗與教訓,進一步完善比賽的內容及機制,爭取將“賽”與“學”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加強實驗教學改革,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