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芳
長久以來,每到分發(fā)教輔用書給學生的時候,我們大部分老師尤其是數學老師卻會不辭勞苦地把所有資料中附的答案逐個清理,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在所不惜,如似完成一項意義非凡的工作,樂此不倦。這種做法,我不太贊同。
問及這樣做的目的時,都說“不撕的話,學生就太方便了”“抄著老美”“根本就發(fā)現不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等等??傊?,就是防止學生照抄答案,聞及我不打算“處理”答案時,幾個同事開玩笑說:“你如果怕麻煩就交給我們吧,我們替你。”還是不相信學生,怕答案從我們班流出。誠然,書后所附的答案會讓一些“投機取巧”的學生感到很“方便”,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等,但我認為這些顧慮都可以通過思想教育或者一些“手段”來解決。不撕答案的“利”要大于撕答案的“利”。權衡之下,我一直堅持不撕答案。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撕掉答案學生就不抄了嗎?”正規(guī)的考試,30人一個考場,還有A、B卷防范,能照抄的人也不少,所以又來個視頻全程監(jiān)控。鑒于此,我認為平日的訓練根本沒時間也沒必要這樣做,徒徒浪費精力。如果學生想抄的話,那才叫“方便”呢。所以,我認為防是防不住的,關鍵要引導。什么時候老師連看都不用看,他自己也不抄就好了,讓他們感到抄著沒意思,是自己騙自己。這樣他就不抄了。
其次,“有答案學生就不獨立思考了”,恰恰相反,看答案時學生才是真正的獨立思考了,關鍵是時機的問題。當然,一看到題就去翻后面的答案,自己根本不思考肯定是錯的。老師不可能都在學生身邊,家長也不一定都能輔導下來,學生看到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答案不正是他最好的老師嗎?
最后,“發(fā)現不了學生存在的問題”,如果一份試卷做了,不能及時反饋的話,和沒做是一樣的,該對的還對,該錯的還是錯。答案的存在讓及時的反饋成了可能,沒有問題的自不必說;有疑問的,通過答案的提示能解決更好,還不能理解的,正是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自然要慎重對待了,所以說恰恰是更能暴露學生的問題。
另外,對于做題格式的把握、語言敘述的規(guī)范、得分點的突破上,無不有參考答案的功勞。
總之,如果給學生引導到位,運用時機恰到好處,參考答案必能發(fā)揮出他應有的作用。(如果真沒用的話,我想出版商也不必要印上了)為參考答案正名,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