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再帕爾
(中國(guó)社會(huì)科學(xué)院民族學(xué)與人類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不同類型的各種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自古至今從未停止過。一般來講,這種影響會(huì)促進(jìn)外來詞的借用,但不會(huì)影響語言本身的特點(diǎn)和屬性。如果一種語言處于另一種語言的長(zhǎng)期影響下,并且其核心詞匯和基本語法特征受到強(qiáng)烈影響,那么很可能會(huì)產(chǎn)生混合語,這種情況在極端的情況下發(fā)生。
歷史上維吾爾語與周邊地區(qū)不同類型的語言發(fā)生過深度接觸。其中,屬于東部中古伊朗語族的粟特語對(duì)維吾爾語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影響,并在不同層次的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粟特語平行于中古波斯語,和花剌子模語一起屬于東伊朗語支的北部語組。粟特語曾經(jīng)一度承載過中亞不同民族和部族之間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作用。用粟特語寫的文獻(xiàn)大多涉及到佛教、摩尼教和亞述基督教(Syriac Christianity)。在回鶻語,尤其是在回鶻語摩尼教文獻(xiàn)中我們能夠看到大量粟特語借詞,比如xwāstwānīft“懺悔”、karm?uhun“赦罪”、yazdan astar hirza“主啊,請(qǐng)寬恕我們的罪過”、manastar hirza“寬恕我的罪過”、xormuzta“先意,初人”、?imnu“魔鬼”、patγamwar“使者,先知”、niγo?ak“普通摩尼教徒,聽眾”、p?rik?n“女巫”、qu?tr“摩尼教主教,教士”,等等。在回鶻語佛教文獻(xiàn)中很多佛教術(shù)語也是通過粟特語的媒介借入回鶻語的?;佞X人使用的回鶻文、摩尼文和亞述文(Syriac)則直接借自粟特人使用的相應(yīng)的文字。
雖然回鶻語在詞匯和語法方面一度深受粟特語的影響,可嗣后的接觸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很多詞匯被從其他接觸語言進(jìn)入的新詞語所取代,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qamaγ(qamuγ)“全部”(中古波斯語hamāg),它被后期的新波斯語借詞h?mm?所代替。雖然二者屬同源詞,可詞形、年代和源語不同。在維吾爾語的演變過程中,這種用新波斯語同源詞代替舊詞的現(xiàn)象可經(jīng)常遇到。此外,許多詞的詞形和意義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因此無法甄別部分詞語的來源。雖然如此,我們?nèi)匀豢梢試L試識(shí)別保留至今的一些粟特語借詞。其中,有些借詞可能進(jìn)入口語而使用至今,但不出現(xiàn)文獻(xiàn)里。
關(guān)于目前保留的粟特語借詞,沒有一個(gè)具體的統(tǒng)計(jì),也沒有專項(xiàng)的研究成果。阿布力克木·亞森、阿迪力·哈斯木[1]討論過《突厥語大詞典》等文獻(xiàn)中的粟特語借詞。牛汝極[2]通過分析回鶻語中的粟特語借詞,揭示了粟特語對(duì)回鶻語的深刻影響。
本文具體解釋目前活躍在維吾爾語的粟特語借詞,或與粟特語相同和相近的詞語,以便使語言研究者了解語言接觸的長(zhǎng)期性和深度。為了節(jié)約篇幅,本文不追究細(xì)節(jié)。
首先值得關(guān)注的是維吾爾語構(gòu)名詞詞綴-(A)ndi。該詞綴綴加在動(dòng)詞上,構(gòu)成名詞,是個(gè)非能產(chǎn)詞綴。如süpür?ndi“垃圾”(
粟特語-andē從動(dòng)詞構(gòu)成名詞性形容詞。如wēnandē“可看見的”(wēn“看”+endi),uγ??andē“快樂的”(
此外,維吾爾語的一些指示代詞也跟粟特語高度一直,這使我們認(rèn)為這些詞也是與粟特語的形式直接有關(guān)。它們?nèi)缦拢?/p>
維吾爾語?n?“這個(gè)”,指示代詞,表示近指。在Erdal[3]199介紹古突厥語指示代詞時(shí)未提到這個(gè)代詞。
粟特語’yn’k(ēnē),*ainaka,梵語ena→’yny(y):this“這個(gè)”。[4]86
維吾爾語?u“這個(gè)”,指示代詞,表示遠(yuǎn)指。在Erdal[3]199未提到。Gabain[5]94提到指示代詞?u“那個(gè)”,可未作具體解釋。
粟特語?w(?u),*ai?a:that,this“這個(gè),那個(gè)”。[4]377
維吾爾語mana“就這個(gè)”,指示代詞,表示近指。
粟特語m’n’(mana)→m’n’k,‘mw,my?’nd,m’n’kh,m’nt:this“這個(gè)”。[4]206
這些指示代詞在Clauson[6]和Erdal[3]的著作里均未出現(xiàn)。維吾爾語的形式在語音和語義方面與粟特語一致??赡芤哉Z言底層的形式保留至今。
其他借詞按字母順序排列如下:
維吾爾語ad?m“人,人類;亞當(dāng)”。
粟特語’δ’m→’’δ’m,’dm:Adam“亞當(dāng)”(波斯語ād?m)。[4]24
維吾爾語ax?am“晚上”。Clauson[6]96猜測(cè)ax?am可能借自粟特語的’γ?’m(波斯語?ām)。
粟特語x?’m(x?ām)(’γ?’m),阿維斯陀x?āfnya,帕提亞語?ām:evening“晚上”(波斯語?amgah)。[4]432在回鶻語中,x音出現(xiàn)在詞首時(shí)前面增加a音。
維吾爾語?pγan“哀號(hào),哀苦,號(hào)啕”。
粟特語’βγ’n(?fγān)→βγ’n:lament“哀號(hào)”(波斯語fiγān)。[4]18。
維吾爾語arvaq“魔法,咒語”。arva+q“由動(dòng)詞構(gòu)名詞的附加成分”。根據(jù)Clauson[6]199,arva-是動(dòng)詞,表示“施魔法,詛咒”。
粟特語’rw’n((?)rwān,?ruwān),阿維斯陀urvan→rw’:soul,sirit“靈魂,精神”(波斯語r?wān)。[4]59
維吾爾語asman“天空”。
粟特語’sm’n(?smān)<*asmānam→sm’n,sm’nh:sky“天空”(波斯語āsmān)。[4]62
維吾爾語astana/astan?“吐魯番的地名;首都”。
粟特語’st’ny((?)stāny)→’stny:place“地方”(波斯語jā,m?kān)。[4]67
維吾爾語azar“傷害”,azar y?-“受傷害”(字面意思為“吃傷害”),azar b?r-“傷害別人”(字面意思為“給傷害”)。
粟特語’’z’yr-(āzēr)<*ā-zāray?。海╰o)hurt“傷害”(波斯語āz?rid?n)。
’’z’yr-(āzir)→’’zyr:(to)be hurt。[4]16-17
維吾爾語?njüm?n“聚會(huì),小型座談會(huì)”?;佞X摩尼教文獻(xiàn)中an?aman 表示僧人聚集的地方,教會(huì)等。回鶻語an?mn,①比如qamaγ ar?γ‘ikii an?mn“整個(gè)清潔(光明)的二僧眾”。[8]34
粟特語’ncmn(an?aman,anjaman)→’njmn,’ngm’n:assembly,reunion,church“聚會(huì),聚集,教堂”。[4]37
’njmn(anjaman)→’ncmn,’ngm’n:assembly“聚會(huì)”。[4]41
帕提亞語’njmn(anjaman):gathering,ssembly,community“聚會(huì)”。[7]47
維吾爾語bayraq“旗幟”。bayraq由回鶻語的batraq“旗幟”一詞演變而來。據(jù)Clauson[6]307的解釋,該詞在回鶻語中第一次與梵語借詞一起出現(xiàn),可能通過粟特語的媒介借入。其演變過程為batraq>badraq>ba?raq>bayraq。
粟特語pr’kh(par?。╧))→pr’:banner“旗”。[4]279
pr’(’)(par?。?普拉克里特(Prakrit)語pa?āa,<梵語patāka,和闐塞語pale→pr’kh:banner“旗幟”。[4]279]
維吾爾語?a?qa-“渴”:?a?+qa-“構(gòu)動(dòng)詞詞綴”。
粟特語cn’(?an?。鷆?n,cn’wq:thirsty“渴”(波斯語t??n?。?]126。cn’wq(?anāuk,?anuq):thirsty“渴”。[4]SD,126。
?anā在維吾爾語中演變?yōu)?a?,再綴接構(gòu)動(dòng)詞詞綴-qa而形成。
維吾爾語?ap-?ap,指周圍、市場(chǎng)上人特別多,也表示貨物賣得快,比如?ap-?ap bazar“人特別多的市場(chǎng)”。
粟特語c’β c’β(?āf-?āf):周圍、環(huán)境。[4]123還有c’f c’f的形式。
?ap-?ap在粟特語表示“周圍”,在維吾爾語中其語義演變?yōu)椤爸車硕唷?。另外,維吾爾語的f不是獨(dú)立音位,而是p的變體。一般情況下,f音可發(fā)為p音。
維吾爾語?aq“輪子”,指任何車的輪子,或像輪子的東西。
粟特語ckkr(?akr):wheel“輪子”(波斯語??rx)。[4]125
維吾爾語?awu?“舊式學(xué)校的班長(zhǎng)”。據(jù)Clauson[6]399解釋,該詞原來表示可汗手下的軍官,即“軍長(zhǎng)”。隨著時(shí)間的推移,這個(gè)軍職失去意義。在不同的時(shí)期表達(dá)不同的含義,如君主的主要護(hù)送者,皇家軍隊(duì)的成員,政府部門和省區(qū)總部的警察等。
粟特語cp’y?(?apī?):chief“首領(lǐng)”(波斯語r?is,s?rk?rd?)。[4]128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其意義發(fā)生了變化。
維吾爾語??tn?-“中邪,鬼附體”,??t(鬼?)+n?-(構(gòu)動(dòng)詞附加成分)。Clauson[6]未收錄。
粟特語cytk(?itē,??tē),阿維斯陀kaēta→cyty:spirit,ghost,devil“鬼,精靈”。
cyty(y)(?ytē,?itē)→cytk:spirit,ghost“鬼,精靈”。[4]133
到現(xiàn)在為止,??tn?-沒有一種清楚的解釋。有人認(rèn)為??tn?-由表示“邊,邊緣”的??t 綴加構(gòu)動(dòng)詞詞綴-na-而構(gòu)成。但“邊,邊緣”義與“中邪,鬼附體”義不符。通過粟特語的形式,我們可以確認(rèn)詞根??t表示“鬼,精靈”,而不是“邊,邊緣”。
維吾爾語?im,指眨眼及其相似的動(dòng)作。比如?im-?im k?z“老眨的眼睛”。
粟特語?m(?am),和闐塞克語tcei’ma,花剌子模語tsam,Ormuri語cimi cym-“眼睛”。[4]126粟特語的“眼睛”義在維吾爾語中演變?yōu)檎Q劬Φ膭?dòng)作。把維吾爾語的?im解釋為擬聲詞沒有說服力。
維吾爾語?üj?“小雞”。
粟特語cwz’kk(?ū?āk),雅閣諾比語?uja,花剌子模語tw?k:chicken“小雞”。[4]131
維吾爾語daγ“煮沸過的,加熱過的”,daγla-“燒灼,燙”。
粟特語δγ-(δaγ)→δγs-,δγ’n:to burn“燒”。[4]139
維吾爾語dan“顆粒,種子”。
粟特語δ’n(dān),阿維斯陀語dānō-kar?:seed“種子,顆?!薄#?]134
維吾爾語din“宗教,信仰”。這是在回鶻摩尼教文獻(xiàn)中常用的術(shù)語,使用至今,意義未變。
粟特語δyn(δēn)(dyn,δδyn,δyyn),阿維斯陀daēna:religion,belief“宗教,信仰”(波斯語m?dh?b,din)。[4]148
維吾爾語dinar“金幣”。
粟特語δyn’’r(δēnār):gold coin“金幣”。[4]148
維吾爾語dindar“虔誠(chéng)的信徒”。現(xiàn)在指任何宗教的虔誠(chéng)信徒。在回鶻摩尼教文獻(xiàn)中只指摩尼教徒,或者摩尼教選民。
粟特語δynδ’’r(δēnδār):religious,priest,monk,electus“牧師,選民”(波斯語mu’min,dindar)。[4]149
維吾爾語g?(r)d?n“頸,項(xiàng)”。
粟特語γerδ’→γrδ’k(h),γrδ’k(h)(γardak),花剌子模語γrδuk 維吾爾語gin,gin?“仇恨”。該詞以前被認(rèn)為是來源不明的詞,粟特語的形式可以當(dāng)作其藍(lán)本。 粟特語kyn(h)(kēn)(qyn) 帕提亞語、中古波斯語kyn,qyn(kēn)“仇恨”。[7]216 維吾爾語γar“山洞”。 粟特語γr-(γar) 帕提亞語γr(γar):mountain“山”。[7]163 維吾爾語γ?zn?,x?zn?“寶庫”。 粟特語γzn-(γazn),帕提亞語gzn,中古波斯語gnz:treasure“寶物,寶藏”。[4]182 中古波斯語gnz(ganz):treasure“寶物,寶藏”。[7]163 維吾爾語xotun“女人”,qatun“皇后,女人”,均為古代的qatun“皇后,女人”一詞的語音變體,公認(rèn)的老借詞。 粟特語γ’twnh(xātūn)(γ’ttwnh)→x’twn:prince’s wife“王子之妻”(波斯語xātūn,z?n-i ?āhzād?)。[4]161 維吾爾語injiq“沒勁的,拖拖拉拉的,像女人一樣的人;呻吟”,injiqla-“呻吟,使勁,吭哧出聲”injimaruq“非常瘦,沒有力氣”。inj(女人?)+iq(構(gòu)形容詞附加成分)。Clauson[6]174解釋in?iq 為“呻吟”。一般認(rèn)為維吾爾語的injiq是擬聲詞,可是根據(jù)粟特語的形式,可以看出其實(shí)際來源為“女人”。 粟特語ynch(in?)→’ync:woman“女人”。[4]447 維吾爾語k?nji“最小的孩子”。回鶻語k?n?“年輕”,如k?n? ur? k?n? q?zlar“年輕的男子和女子們”。[6]197 粟特語kanc(kan?)<阿維斯陀kainika→knc’k:girl“女孩”(波斯語duxt?ri b????)。 knc’k(kan?ē)<阿維斯陀kainyā,kainika,中古波斯語knyg,qnycq→knc,kncyk:small girl,child“小女孩,孩子”(波斯語duxt?ri b????) kncyk(kan?ik)→knc’k:girl“女孩”(波斯語duxt?r,duxt?ri j?wan)。[4]190 粟特語本來表示“小女孩”的kan?ē在維吾爾語演變成“家里最小的孩子” 維吾爾語k?p?“草棚,茅舍,茅廬”。該詞演自回鶻語kebit。根據(jù)Clauson[6]688解釋,kebit 的意思是“店”。 粟特語qpyδ(k?pēδ),中古波斯語kurbag:stall“廄,牛棚”。[4]192 可見,粟特語的k?pēδ在意義上經(jīng)歷了比較大的變化:“牛棚、馬廄”義先變成“店”義,然后繼續(xù)演變出“草棚,茅舍,茅廬”義。 維吾爾語kep?“拖鞋”。 粟特語kβ?(kaf?)→kf?:shoe“鞋子”。[4]188 維吾爾語kor“瞎,盲”。 粟特語kwr(kōr)(qwr)→kwr’k:blind“瞎,盲”。[4]200 維吾爾語k?pük“泡沫”:k?p+ük“表小可愛的附加成分”②。Clauson[6]689解釋其為由詞根k?p-“泡沫”派生而來。 粟特語kwb(kuf)<阿維斯陀kafa,花拉子模語kfuk,和闐塞克語kuva:foam“泡沫”。[4]199 維吾爾語kusuk“發(fā)情的狗”。該詞也有kursuk的形式。詞根kus/kurs可能來自粟特語。 粟特語kwt(kut)(qwt)→’kwt-(y):dog“狗”(波斯語s?g)。[4]201,33 kuza“水罐”?;佞X語küz??“水罐”。該詞借自一種伊朗語,可能是粟特語的kwzt’yk(kūzatīk)。[6]757 維吾爾語qa?si-“發(fā)苦澀味,嗆鼻子”,qa?siq“難聞的,嗆人的”。 粟特語γns(γans)→γnt,γsn:stinking“發(fā)臭”。[4]164 維吾爾語qaznaq“小貯藏室”。據(jù)Clauson[6]684,qaznaq“寶庫”是阿拉伯語的xazīna通過中古伊朗語的中介借入的形式。 粟特語γzny’(γazny?。簍reasury“寶庫,儲(chǔ)藏室”(波斯語x?zān?,xān?-i g?nj)。[4182] k’z’kh(kāzāk,kāzē)(k’n’kh):little house,hut“小房子”(波斯語xān?-i kū??k,kulb?)。[4]187 維吾爾語q?γ?z“紙”?;佞X語k?γd?(kaγda)“紙”借自伊朗語(粟特語),并與波斯語kāγā?/kāγi?同源。Clauson[6]710 粟特語k’γδ’kh(kāγad?。╧))→k’γδ’:paper“紙”。k’γδy’kh(kāγaδyāk):(of)paper“紙的”。[4]185 維吾爾語q?wi“有力的,強(qiáng)壯的”。方言詞。 粟特語qw(kaw)(kw’y?t)→qwy:giant,hero“大力士,英雄”(波斯語γol,q?hr?man)。[4]199 維吾爾語mu?“辣椒”。該詞原形為mur?,詞尾復(fù)輔音r?中r脫落。音節(jié)末的r音脫落是維吾爾語常見的音變規(guī)則?!锻回收Z大詞典》[9]I:362mur?“胡椒”。Clauson[6]771認(rèn)為mir?/mur?“辣椒”的詞源可上溯至梵語marica/marīca,可能通過伊朗語的中介借入。 粟特語mr’ynck(mārēn?ka),梵語marica,和闐塞克語mire?jsya:pepper“辣椒”。[4]216。 維吾爾語mü?ük“貓”:mü?+ük“附加成分”?;佞X語的形式為mü?“貓”,還有mi?ki?的形式,表示“夜貓”。[6]772 粟特語mw?ky??(h)(mū?ki??,mū?kī(n)?),*mu?a-ku?tar,梵語mū?ikāda,希臘語mosphorbos:“夜貓”。[4]222 維吾爾語oqur“(牛馬的)飼料槽”。回鶻語中的形式為aqur,表示“馬廄”。后來其意義發(fā)生變化,表示“食槽”。[6]89 粟特語’xwyr(āxwer)→’’γwyr:stable“馬廄”(波斯語āxūr)。[4]84 維吾爾語otaq“(牧人臨時(shí)住的)窩棚”。Clauson[6]46認(rèn)為otaγ原來表示臨時(shí)住的小房屋,與由ot“火”派生的ota-“靠火取暖”有關(guān)。Clauson的解釋不免牽強(qiáng),沒有說服力。 粟特語’wt’q(ōtāk)→’wt’’k:place,region“地方,區(qū)”。[4]79 ’wt’’k(ōtāk)(’wt’k)→’wt’q,’wt’kc’n’k:place,region“地方,區(qū)”。[4]79 維吾爾語oza kün“前天”,oza yil“前年”,oza“前”。 粟特語’zyy myδ(azē mēθ):yesterday“昨天”。[4]94粟特語myδ“天”。 維吾爾語pa?a“蚊子”。 粟特語’β?’((?)fsa)<*fru?a,花拉子模語frwf:“跳蚤”。[4]20 維吾爾語中(?)fsa 的語音和語義經(jīng)歷了一些變化。首先f 變成p。其次,由于維吾爾語固有詞里幾乎沒有音節(jié)首復(fù)輔音,f和s之間插入了與詞尾元音a相一致的一個(gè)元音。語義上,“跳蚤”義變成“蚊子”義。同類事物之間的語義變換可以接受,比如維吾爾語的pa?a“蚊子”在烏茲別克語里表示“蒼蠅”,維吾爾語的?iwin“蒼蠅”在烏茲別克語里表示“蚊子”。 維吾爾語pat,表示很快的時(shí)間。詞組pat arida“不久后”。《突厥語大詞典》[9]I:341pat“快,趕快”。 粟特語p’t(pāt)<*p’rt:time“時(shí)間”(波斯語n?wb?t,bār)。[4]261 維吾爾語p?ri“仙女”。回鶻語的形式后來可能被新波斯語的同形同義詞替代過。 粟特語pr’ykh(parīk):fairy“仙女”(波斯語p?rī,jin)。[4]281 維吾爾語p?ri?t?“天使”,是個(gè)公認(rèn)的早期借詞?;佞X摩尼教文獻(xiàn)中被轉(zhuǎn)寫為fri?ti,p/bri?ti“天使,使者,先知”。 粟特語fry?ty(y)(frē?tē)→βr’y?t’k。[4]157 βr’y?t’k(frē?tē)(fry?tk,βr’y?ty,βry?ty/k)→fry?ty(y):apostle“使者,先知”。[4]107 pr’y?t-(frē?tē)<*frāi?ta→pry?t-,fry?t-,pry?-βr’?(y):to send“派遣”。 pr’y?t’k(w)(frē?tak,frē?tē):apostle“使者,先知”。[4]281 帕提亞語fry?tg,fry??g,fryy?tg(frē?tag):messenger,apostle,angel“先知,使者,天使”。[7]160 維吾爾語p?yγ?mb?r“使者,先知”。在回鶻語文獻(xiàn)中的形式是p(a)tγamv(a)r“先知,使者”,如in?? yarl?qayur zavtai p(a)tγamv(a)r“先知zavtai如此說”[10]?,F(xiàn)代維吾爾語的形式可能來自新波斯語。 粟特語ptγ’m(patγam),帕提亞語padγām:message“信”。 ptγ’mbry(patγāmβarē):messenger,prophet“使者,先知”。[4]308 維吾爾語put“腳,腿”,pa?aq“腿”,ayaq“腳”。一般認(rèn)為adaq來自原始阿爾泰語的*padaka。即便如此,其粟特語來源是不言而明的。 粟特語p’δ(pāδ) p’d’(pāδ?。?yp’d’,p’δ:leg“腿”(波斯語pāy?) p’δ’k(pāδē)(p’δ’k)→p’δk,p’δ’y’p’δ:foot,leg“腳,腿”。 p’dh(pāδ)→p’δ:foot“腳”。[4]257 維吾爾語ruj?k“窗戶”。 粟特語rwcn(rō?a/ēn)(rwc’yn),帕提亞語rōzan:window“窗戶”。[4]344 維吾爾語?ad,古代官名;?ah“國(guó)王”。該詞為比較古老的借詞。Clauson[6]866認(rèn)為?ad 是伊朗語借詞,可還未發(fā)現(xiàn)已知的任何伊朗語方言里,與塞克語?ao、粟特語’γ?yd,波斯語?ah同源,可上溯至古波斯語x?āyaθīya,是僅次于可汗的官銜。 粟特語’γ?yd(ax?ēδ)→’x?yδ,γ?’yδ,x?yδ:king,commander“國(guó)王,首領(lǐng)”(波斯語?ah,ix?id)。[4]229 維吾爾語?ax“樹枝”。 粟特語?’γh(?āx):branch“樹枝”。[4]369 維吾爾語?axar“煤渣”。 粟特語’sk’r(?skār)→sq’r:coal“煤”。[4]61 維吾爾語?aman“薩滿”。在回鶻語文獻(xiàn)里表示僧人,由回鶻語借入到其他阿爾泰語系語言。 粟特語?mn(?aman)(?rmn),梵語?rama?a:monk“僧人”(波斯語?aman,rāhib)。 ?mn’nch(?aamanān?),梵語?rama?īk(ka):nun“修女”。[4]375 維吾爾語?ek?r“糖”,在11世紀(jì)的《福樂智慧》中的形式為??k?r“糖”。??k?r t?g su?iyü bar?r ol kisi“那個(gè)人變得像糖一樣甜蜜”。[6]795 粟特語?kkry(?akkare)(?kryy):sugar“糖”(波斯語?ik?r)。[4]372 維吾爾語?uk/?ük“安靜”。 粟特語?wk(?ūk)(?wq):silent,speechles“安靜的”。[4]377 維吾爾語t?p“寒熱癥,傷寒”。 粟特語t’p’kh(tapāk):fever“發(fā)燒”;tph(tap?)<阿維斯陀tafnu:fever“發(fā)燒”。[4]389 維吾爾語tonur“爐子,馕坑”。維吾爾族用來烤馕的傳統(tǒng)爐子。在Türkische Manichaica Aus Chotscho(第三集)出現(xiàn)為otunlayu…tonur i?int? t?q?pan“拿柴…塞進(jìn)火坑里”。[8]28 粟特語tn’wr(tanūr)<阿維斯陀tanura,中古波斯語tnwr:furnace,oven“爐子”。(波斯語t?nūr)。[4]388 維吾爾語ujmaq“天堂”,是早期粟特語借詞?;佞X語u?tmax 表示“天堂”,還有u?maq,ujmaq 等變體。[6]257 粟特語w?tm’γw(wi?tmāx,w(a)?tmāx),(w?tm’x),阿維斯陀vahi?t?m ahūm→’w?tm’x,wy?tm’x:paradise,heaven:“天堂,樂園”(波斯語bihi?t)。[4]41 維吾爾語zaγun“芝麻菜”。該詞中的元音a發(fā)為長(zhǎng)元音,這暗示音節(jié)末有一個(gè)r音已脫落。因此該詞的原形可構(gòu)擬為*zarγun。 粟特語zrγwn(zarγōn):plant,vegetable“植物,蔬菜”。[4]466 維吾爾語zir?k“聰明”。 粟特語z’yrk(zērak)<中古波斯語→zyr:ingenious,intelligent“聰明的”(波斯語zīr?k,dānā)。[4]457 維吾爾語zuwan“話,語言,聲音”。 粟特語zβ’’k(zβāk)<*hiswāka,阿維斯陀hizvā,雅閣諾比語zivok,花剌子模語zβ’k→zβ’k:tonge“語言”(波斯語z?ban)。 zβ’k(zβak)(?β’k)→swnt’k zβ’’k,zb’q,’zβ’k(’):tongue,language“舌頭,語言”。 zb’q(zβāk):tongue,language“舌頭,語言”。[4]458 至今保留的粟特語借詞當(dāng)然不限于上述討論的那些詞,還有我們還未甄別的詞。除此之外,維吾爾語中還保留著與粟特語有親源關(guān)系的中古波斯語、帕提亞語和花拉子模語借的詞,比如t?n“身體”(中古波斯語tan),dana“粒,種子”(<帕提亞語,中古波斯語dānag),ü?üm(jüj?m,方言詞)“桑葚”(<未知伊朗語方言),?it“棉花布”(伊朗語,波斯語?it,<梵語?itra),mamuq( 注釋: ①回鶻語中,粟特語借詞的拼寫法嚴(yán)格遵循粟特語的拼寫形式,即不標(biāo)元音。 ②Gabain(1950:62)解釋為deminutive und anders(表小及其他意義),如?gük“親愛的母親”(?“g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