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進文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81)
裕固族曾較長時期保留古老的部落(又稱“家”)組織,每個部落由若干戶族(氏族)組成。據(jù)上世紀50年代社會歷史調(diào)查資料顯示,1949年前后裕固族大概有10個部落、29個戶族(后來學者調(diào)查比這個數(shù)目要多)。每個戶族的名稱又起著“姓”的作用?,F(xiàn)在裕固族通行的單字漢姓,都是由這些本民族姓氏名稱音譯或意譯而來。裕固族姓氏來源多種多樣,這種多種多樣的姓氏來源說明,裕固族內(nèi)部蘊含有豐富的多元文化。筆者之前試圖通過此類研究,旨在提倡開展裕固族內(nèi)部文化多樣性研究,喚起裕固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觀”,進一步豐富和激活裕固族文化。本文是繼“裕固族鐘姓戶族——”鐘鄂勒“來源考”之后的又一篇,請批評指正。
吳姓戶族分布在操蒙古語族語言的裕固族當中,自稱“巴岳特(bajad)”,而且只分布在五個家和大頭目家。
五個家的姓氏戶族有3個,即
姓氏 戶族名稱顧顧令娜合蘇斯安安帳吳巴岳特
而在大頭目家部落當中,白、吳兩個姓氏都來自“巴岳特(bajad)”。大頭目家,東部裕固語稱“西蓋爾道”,即大部落的意思。據(jù)介紹,大頭目家的戶族都是從其他部落遷來的青壯年,定居后形成部落,并學會講東部裕固語(即恩格爾語)。
大頭目家的姓氏共10個,即:
姓氏 戶族名稱安安帳蘇蘇勒都斯孟蒙戈勒(或翁戈勒)高鄂蓋爾(或埃給爾)郭鞏格拉特(從亞拉格家遷來)楊亞紇拉格妥托鄂什(從賀郎格家遷來)賀霍爾勒白、吳 巴岳特
另外3個部落當中則只有“白”姓戶族來自“巴岳特(bajad)”。如:
東八個家有7個姓氏戶族,即:
姓氏 戶族名稱安安帳蘭蘭賈克(或蘭恰克)常常敏或常曼(史稱“赤閔”)高鄂蓋爾郭鞏格拉特妥陶赫西(或托鄂什)白巴岳特(或白亞提)
楊哥家有4個姓氏戶族,即:
姓氏 戶族名稱安安帳郭鞏鄂拉特高鄂蓋爾白巴岳提(或巴亞特)
裕固族作家鐵穆爾介紹說:巴岳特·塔烏鄂托克(bajad tavun ot?ok)屬于操蒙古語族的西拉堯熬爾人。漢語叫做“五個馬家”。巴岳特·塔烏是“五個巴岳特氏族”之意,“塔烏”是東部裕固語“五”之意。而“五個馬家”是以訛傳訛的說法,因為“塔烏”是“五個”之意,有人便理解為交納5匹茶馬,所以叫做“五個馬家”。實際上這個部落自清到民國始終交納23匹茶馬,并無交納5匹馬的歷史。
“巴岳特·塔烏”部落游牧于梨園河以西,與大頭目部落、賽爾丁部落、浩爾開部落隔河相望?!ú柯洌┲行脑谟苣旧礁浇慕鸶G寺、紅灣、大灘。民國時該部落人口減少到300多人。新中國成立后,在上世紀50年代劃階級成份時,巴岳特·塔烏部落成份較高的牧民都被劃分搬遷到了大岔牧場。
這個部落因處于東部和西部兩種堯熬爾(裕固人,筆者注)的交界地帶,兩邊風俗習慣均有影響,這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講兩種裕固族語言(即突厥語和蒙古語)?,F(xiàn)分布在肅南縣大河鄉(xiāng)的大灘、紅灣、光華、大岔牧場的部分地區(qū)、皇城鎮(zhèn)馬營西城村、大河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皇城鎮(zhèn)政府所在地和縣城紅灣寺鎮(zhèn)。①
鐵穆爾先生的介紹為我們認識吳姓和白姓氏族提供了重要信息,即巴岳特·塔烏是“五個巴岳特氏族”之意,“塔烏”是“五”之意。
筆者通過梳理相關(guān)資料認為,今日裕固族中的“巴岳特”與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氏族——伯岳吾氏(蒙古語讀作bay?d,或bayid)有密切關(guān)系。
元史專家劉迎勝教授認為伯岳吾是一個引起許多元史研究者注意的氏族,因為它不但是蒙古部落的一個分枝,還見于康里、Yemek 和欽察人中。伯岳吾又有伯牙兀忒、伯要歹、巴牙兀惕等異寫,皆bay?d一字同名異譯。蒙古語謂“富”為bayan(伯顏),Baya’之名來自bayan(伯顏)之蒙古文復數(shù)。從名稱判斷,這是蒙古氏族。伯岳吾氏散見于各族,就像今天在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人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乃蠻部一樣,是研究文獻所失載的蒙古、達旦部落遷移、分化歷史的絕好材料。
按拉施都丁的劃分,蒙古伯岳吾氏為迭列列斤蒙古,居地在薜涼哥水兩岸,《史集·部落志》中有專節(jié)記敘?!对厥贰酚涊d,成吉思汗十三世祖朵奔篾兒干時代(遼初),伯岳吾人馬阿里黑因貧困,以己子向朵奔那顏換取鹿肉。這一支伯岳吾人從此成了蒙古部貴族的世仆。十二世紀末,蒙古部內(nèi)兩大貴族集團,乞顏氏和泰赤兀氏為爭奪蒙古部汗權(quán)而發(fā)生十三翼之戰(zhàn)時,伯岳吾氏加入成吉思汗之第八翼。
關(guān)于康里、Yemek 和欽察人中的伯岳吾氏,劉迎勝教授認為,由于伯岳吾的名稱來源于蒙古語“富”這個詞的蒙古語復數(shù)形式,所以Yemek等西方突厥部落中的伯岳吾氏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突厥氏族,它們一定與東方的其他蒙古人有某種聯(lián)系。在各種伯岳吾人中,玉理伯里與Yemek 兩部居地相近,此二部中的伯岳吾人之間有密切關(guān)系。②
至于康里人中的伯岳吾氏,我們還很難判斷他們究竟與蒙古伯岳吾氏,還是與玉理伯里(或Yemek)伯岳吾氏關(guān)系更密切些。從程矩夫《伯牙烏公墓碑》稱康里為幙北舊族,以及《元史·海藍伯傳》所記載的克烈部中的康里人看,康里人中的伯岳吾氏可能與蒙古伯岳吾部有關(guān)。如果情況果真如此,則我們可以設想,最初的伯岳吾人可能有兩枝,一枝是蒙古伯岳吾,另一枝是折連川按答罕山伯岳吾。這兩支伯岳吾人之間可能有兩種關(guān)系:一是分別出自不同的祖先。由于伯岳吾的名稱來自一個極普通的蒙古語詞匯“伯顏”(富),所以不同的蒙古部落都有可能獨立地采用這個詞作為自己的部名。這樣的話,蒙古伯岳吾與折連川按答罕山伯岳吾同名只是出于偶然。另一個可能性是這兩枝伯岳吾人都來自同一個時代的額兒古納·昆的伯岳吾氏族。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蒙古伯岳吾氏與折連川伯岳吾氏之間的分離,也許在成吉思汗之第十三世祖朶奔蔑兒干時代以前(遼初)已經(jīng)發(fā)生。因為在《元朝秘史》中所出現(xiàn)的用孩子與朶奔伯顏交換鹿肉的伯岳吾人和后來參加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戰(zhàn)的伯岳吾氏,都只是蒙古伯岳吾氏。《元朝秘史》閉口不言其他各枝伯岳吾氏,這反映出草原蒙古人與其融入突厥部落和同族之間,因地理距離增加而關(guān)系淡化的趨向,總之伯岳吾人的起源應在東方,它們?nèi)谌胪回什柯涞臍v史,是蒙古、達旦人向西遷移過程中的幾個片斷。③
從上述梳理我們認為,裕固族中的“巴岳特”應該是歷史上的伯岳吾氏,而且今日裕固族中的所有“巴岳特”戶族都屬于蒙古部落的后裔。因為雖然歷史上也有伯岳吾氏進入康里、Yemek 和欽察等突厥部落當中,但是根據(jù)前人研究,這些突厥部落基本在公元十二至十三世紀陸續(xù)西遷到亞洲西部。
另外,今日操突厥語的裕固族部落中的“白”姓來源也能說明這一問題。資料顯示,操突厥語的“白”姓主要分布在裕固族亞拉格部落和呼郎格部落中,資料顯示,亞拉格部落又分為“阿克亞拉格(白亞拉格)”和“哈拉亞拉格(黑亞拉格)”兩大戶族。他們住牧在巴岳特塔烏和阿日乃曼以北的地方,擺浪河兩岸到紅崖子、新壩、暖泉以及走廊北緣的戈壁沙漠包括東西海子一帶。后來牧場縮小住牧地域略有變化。操突厥語的裕固族部落中的“白”姓有兩支,其中屬于亞拉格部落的居住在明海南溝一帶的“白”姓自稱“阿克達塔爾(或阿克韃靼)”④,屬于呼郎格部落居住在前灘和蓮花一帶的“白”姓則自稱“斯娜”⑤。如:
?
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安牢崾稀睘槭裁丛谠9套瀹斨蟹只伞皡恰焙汀鞍住眱蓚€戶族?我想,這可能是偶然因素所致。前面鐵穆爾先生已經(jīng)解釋過,巴岳特·塔烏是“五個巴岳特氏族”之意,“塔烏”是“五”之意。裕固族中的吳姓可能是取“塔烏”的音譯或意譯;白姓則取“巴岳特”的音譯或意譯(無論音譯還是意譯和百家姓中的吳和白非常接近,裕固族漢語姓氏基本都是這樣形成的。之后舉例的滿族白姓來源也是如此),由此分化出“吳”和“白”兩個戶族。當然,更多的戶族取“巴岳特”的音譯或意譯而形成“白姓”戶族,只有“處于東部和西部兩種堯熬爾的交界地,風俗習慣均有影響,這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講兩種西拉堯熬爾語言(即突厥語和蒙古語)”⑥的裕固族取“塔烏”的音譯或意譯而形成“吳”姓戶族。
雖然這只是筆者的一種推測,但是結(jié)合其他材料還可以進一步探討。2012~2013年間曾留學土耳其攻讀博士學位的裕固族博士郭梅又對分布在今日裕固族各地方的部落和戶族進行了方言土語方面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訪談對象基本為當?shù)?0~93歲,精通母語且對本民族歷史文化比較了解的裕固族老人,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田野調(diào)查形成了《裕固族部落和戶族分布情況》一文。其中與“巴岳特”相關(guān)情況如下。
大河鄉(xiāng)韭菜溝紅灣村和大灘村:Bayad tav?n 五個家-Anca?(安江),Bayat(巴岳特),gurina(顧麗娜)。
關(guān)于五個家有兩種稱呼,本部落的人自稱五個家為Bayad tav?n,而周邊尤其說西部裕固語的村民稱五個家為Bayotoq。
大河鄉(xiāng)雪泉片大岔村:Yaelaqar 亞拉格家-Anca?(安江),Duman(杜曼),Yaelaqar(亞拉格),Bay?ad tavyn;五個家-Anca?(安江),Bayat(巴岳特),gurina(顧麗娜)。
在與該村裕固族老人訪談中了解到該村的裕固族1958~1959年從大河雪泉片的松木灘村,韭菜溝片的紅灣,大灘,東嶺,西嶺,光華等村遷來此地,所以現(xiàn)在該村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懂自己母語的同時也會說另一種民族語言和漢語,還有很少一部分裕固族人懂兩種民族語,還有會說藏語的⑦。
郭梅調(diào)查和鐵穆爾的介紹是相吻合的,而且也部分印證了筆者的研究。
同樣的情況在其他民族當中也存在。胡振華先生在《哈卡斯部落的劃分與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姓氏的來源》一文中介紹說,1980年暑假,他在黑龍江富??h縣城(富裕鎮(zhèn))、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作田野調(diào)查時,在調(diào)查當?shù)卣Z言、歷史和民俗的過程中曾記錄了韓淑貞同志用富??聽柨俗握Z唱的一首名叫《愛馬歌》的民歌。胡先生認為歌詞中的“達本”是蒙古語“五”的意思,它是哈卡斯族薩蓋部落和別勒德爾部落中一個小部落的名稱,在富??h柯爾克孜族中轉(zhuǎn)音為“吳”姓。歌詞中的“嘎普韓”是別勒德爾部落中一個小部落的名稱,在富裕縣柯爾克孜族中轉(zhuǎn)音為“韓”姓。歌詞中的“額其克”在哈卡斯語中讀作“依切蓋”,是“腸子”的意思,在富裕縣柯爾克孜族中轉(zhuǎn)音為“?!毙?。歌詞中的“賽音”是蒙古語“好”的意思,在富??h柯爾克孜族中轉(zhuǎn)音為“蔡”姓。歌詞中的“別勒德爾”也是哈卡斯族中的一個部落名稱(推測是“狼”的意思),在富??h柯爾克孜族中轉(zhuǎn)音為“郎”姓。歌詞中的“格爾額斯”既是古代葉尼塞柯爾克孜的族名,又是較普遍存在于哈卡斯族哈斯(卡欽)、薩蓋和格孜勒等部落中的一個小部落名稱,“格爾額斯”在富??h柯爾克孜族中轉(zhuǎn)音為“司”姓。這就是今日黑龍江省富??h柯爾克孜族的幾大姓的基本來源。⑧
據(jù)資料介紹,滿族白姓之一也來自巴岳特。祖上出自布里雅特巴爾虎(今呼倫貝爾以北得爾布爾鎮(zhèn)一帶),清康熙初年南遷歸附清廷。最初被分在盛京正紅旗蒙古佐領(lǐng)、都京牛錄下任職。到嘉慶24年又被遷至遼陽城東太子河北岸界官屯駐防,改為正白旗。當時該家族有兄弟5 人是今遼陽巴岳特家族祖先??谷諔?zhàn)爭時期該家族走出一位著名抗日英雄“白乙化”將軍,曾任八路軍第10團團長,1941年壯烈犧牲。今天巴岳特家族子孫繁盛,分散在遼陽、錦州、沈陽等地,大多姓白,也有姓巴。⑨
總之,通過上述論述可以歸納如下:裕固族當中的吳姓和部分白姓戶族,自稱“巴岳特(bajad),“巴岳特”與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氏族——伯岳吾氏(蒙古語讀作bay?d,或bayid)有密切關(guān)系。伯岳吾是一個引起許多元史研究者注意的氏族,因為它不但是蒙古部落的一個分枝,還見于康里、Yemek 和欽察人中?!安牢崾稀痹谠9套瀹斨醒莼伞鞍驮捞亍に酢笔恰拔鍌€巴岳特氏族”之意,其中“塔烏”是“五”之意。裕固族中的吳姓可能取“塔烏”的音譯或意譯;白姓則取“巴岳特”的音譯或意譯,由此分化出“吳”和“白”兩個戶族,
今日裕固族中的“巴岳特”戶族應該屬于蒙古部落的后裔。因為操突厥語的裕固族亞拉格部落中的“白”姓則來自阿克達塔爾(或阿克韃靼)。
注釋:
①鐵穆爾:《裕固民族堯熬爾千年史》第124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②劉迎勝:《西北民族史與察合臺汗國史研究》第50頁,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③劉迎勝:《西北民族史與察合臺汗國史研究》第68-70頁,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④鐵穆爾:《裕固民族堯熬爾千年史》第125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⑤高自厚,賀紅梅:《裕固族通史》第203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⑥鐵穆爾:《裕固民族堯熬爾千年史》第124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⑦郭梅:《裕固族部落和戶族分布情況》,待發(fā)表。
⑧胡振華:《哈卡斯部落的劃分與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姓氏的來源》,《黑龍江民族叢刊》,2005年第6期,第52-54頁。
⑨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6000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