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淮南子》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及其意義

2020-01-18 09:13李殿玉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淮南子諸子仁義

李殿玉

(中共韶關市委黨校,廣東 韶關 512026)

《淮南子》 是漢初集合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獨具時代魅力的一部著作。 關于《淮南子》的研究中,針對《淮南子》思想的學派性質和《淮南子》與先秦兩漢諸子歷史淵源的研究一直受到較多關注,但對《淮南子》中先秦學派劃分的研究卻不多?!痘茨献印纷鳛闈h初思想的一次大集結,其作者本就來自不同的學術流派,其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有著自身的特色,對其研究可以更好地分析《淮南子》思想的學派性質以及其對待先秦諸子的態(tài)度,為今天的先秦諸子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戰(zhàn)國時期的先秦諸子學派劃分

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 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開啟。戰(zhàn)國中晚期,天下統(tǒng)一趨勢越來越明顯,思想領域的統(tǒng)一也引起人們的關注,不同學者從自身角度對先秦諸子思想進行了初步總結。 《莊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韓非子》“顯學”篇等對先秦諸子學派進行了初步劃分,開啟了先秦諸子學派劃分的先河。 《淮南子》中關于先秦學派的劃分,是對戰(zhàn)國時期諸子學派劃分的繼承與發(fā)展?!痘茨献印纷鳛闈h初的一部集成之作,同樣十分關注現(xiàn)實的統(tǒng)治秩序,希望為當時的統(tǒng)治構建一整套思想體系。

《莊子》在“天下”篇中,首先提出了天下學術分裂的問題,認為天下學術“原于一”,“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1](P1065)。同時分析了天下學術分裂的原因,“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偌彝环?,必不合矣!后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1](P1069)。 在論述天下學術由“原于一”到“天下裂”之后,對當時的學術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分類評論,主要分為墨翟、禽滑厘,宋妍、尹文,彭蒙、田駢、慎到,關尹、老聃,莊周,惠施等六類。 《莊子·天下》是關于先秦學派劃分的最早著作,所作的劃分雖為一家之言, 但提出的天下學術由“原于一”到“天下裂”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莊子·天下》論述了學術的發(fā)展過程,呈現(xiàn)了“道術將為天下裂”的現(xiàn)狀?!盾髯印返摹胺鞘印逼獎t主要論述了道術的分裂給當時的社會所帶來的思想混亂,其追求“齊言行、一統(tǒng)類”。 《荀子》的“非十二子”篇,首先指出了道術分裂所產生的弊端,道術分裂,百家各執(zhí)己說,導致天下人不知是非治亂,“假今之世,飾邪說,交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2](P89)?!胺鞘印逼饕辛怂鼑蹋耗?,陳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駢,惠施、鄧析,子思、孟軻等十二人,分為六大類。通過批判十二子,荀子提出了自己的學術主張,“上則法舜、禹之制,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以務息十二子之說,如是則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畢,圣王之跡著矣”[2](P97)。 《荀子·非十二子》所針對的問題是現(xiàn)實世界的思想混亂, 希望通過“息十二子之說”,達到“齊言行、一統(tǒng)類”的目的,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

《韓非子》的“顯學”篇,從儒墨兩家入手,提出了判定學術價值的標準問題,“故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后世之學乎?”[3](P457)“儒分為八,墨分為三”,儒墨中的不同流派都自稱代表了儒和墨,然世人卻無法抉擇,實則是一種混亂。由此而上升為不同學派之間的選擇問題,“自愚誣之學、雜反之辭爭,而人主俱聽之,故海內之士言無定術,行無常議。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 今兼聽雜學繆行同異之辭,安得無亂乎!”[3](P458)。《韓非子》認為人主聽取兩種不同的意見,會導致言行的混亂,不利于現(xiàn)實社會的治理,故提出“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

《莊子·天下》提出學術的發(fā)展過程是由“原于一”到“天下裂”;《荀子·非十二子》提出學術混亂的后果,“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故要“息十二子之說”;《韓非子·顯學》則提出了“誰使定世之學乎”的學術標準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實則是思想的統(tǒng)一問題,將現(xiàn)實的社會治理作為目的趨勢愈來愈強。以上三篇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一方面“對于先秦諸子百家之學的總結有著鮮明的現(xiàn)實性,‘救時’、 經世是它們的共同思想特點”[4](P22),它們都關注現(xiàn)實問題,希望為現(xiàn)實世界構建合理的思想體系; 另一方面“它們從儒、道、法各自的立場出發(fā)對先秦諸子百家之學所作的總結具有鮮明的學派性”[4](P22), 從自身的學術立場出發(fā),抑人揚己,具有鮮明的學派立場,故包容性不足。

秦統(tǒng)一天下之后,實現(xiàn)了“別黑白而定一尊”[5](P255),以法家思想為官方思想, 首次實現(xiàn)了思想的統(tǒng)一。秦以法家思想而得天下,但二世而亡,實則說明了僅靠法家思想不可能治理好天下。漢初以黃老道家思想作為治理國家的主導思想,但多種學術思潮已然產生,儒家思想沖擊著黃老思想的主導地位。《淮南子》作為漢初的集成之作,延續(xù)了戰(zhàn)國時期學派劃分的問題, 希望為現(xiàn)實社會提供統(tǒng)一的思想,但卻又有著自己的特色——《淮南子》 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以道家思想為主導,同時因作者來源的多元,關于先秦學派的劃分極具包容性。

二、《淮南子》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

《淮南子》 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主要集中在“要略”篇中,但在其他篇中仍大量論述先秦諸子學派。 “要略”篇作為全書的序和提要,有著明顯的道家色彩,兼容性略顯不足。徐復觀曾提出“研究此書的人,若專依賴《要略》作探索的導引,依然會墮入迷魂陣中,不易確切地把握到什么”[6](P117)。所以在探析《淮南子》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論述時,不能僅僅局限于“要略”篇,而要從《淮南子》全書入手。

“要略”作為全書的序,明確提出了作書目的在于現(xiàn)實的社會治理。提出“夫作為書論者,所以紀綱道德,經緯人事”[7](P700),故充分的吸收各種思想,具有極強的包容性,“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理,雖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觀終始矣”[7](P700)?!耙浴逼饕撌隽烁骷覍W派產生的時代形勢,總結了太公之謀、儒者之學、墨家主張、《管子》之書、晏子之諫、縱橫修短、刑名之書、商鞅之法等?!耙浴逼岢鎏\產生的條件為周文王“以卑弱制強暴,以為天下去殘除賊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謀生焉”[7](P708);從歷史背景出發(fā),將儒家產生的原因總結為“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訓,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學生焉”[7](P709);論述墨家,則從儒墨關系入手,“墨子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7](P709);《管子》之書產生的原因為“桓公憂中國之患,苦夷狄之亂,欲以存亡繼絕,崇天子之位,廣文、武之業(yè)”[7](P710);晏子之諫則是為了應對“齊景公內好聲色,外好狗馬,獵射亡歸,好色無辨”[7](P710);縱橫修短產生的時代背景為“晚世之時,六國諸侯……力征爭權”[7](P711);刑名之書和商鞅之法則是韓秦為了應對現(xiàn)實的困境所采取的具體治理之術。 故《淮南子》論先秦諸子學派,從不同學派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所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出發(fā),論述了不同學派產生的時代條件及所面臨的問題,強調不同學派產生的時代性。

《淮南子》提出了不同學派因時而產生的特性,實則是為了強調自己學術的永恒性,顯現(xiàn)出了道家學說在《淮南子》一書中的主導性。 “要略”在對諸子學說進行論述之后, 極盡褒贊了劉氏之書的完美:

若劉氏之書,觀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權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風,以儲與扈冶。玄眇之中,精搖靡覽,棄其畛挈,斟其淑靜,以統(tǒng)天下,理萬物,應變化,通殊類,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牽連之物, 而不與世推移也。 故置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7](P711)。

“要略”的作者認為《淮南子》的內容來源廣,又能根據(jù)事理或具體的形勢而采取具體的方法,同時探尋道德的根源,符合三王的風氣,達到道的最佳狀態(tài)。 其認為《淮南子》相對于先秦諸子學派,一方面避免了片面性,達到了“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牽連之物”;另一方面則避免了時代性,達到永恒性——“而不與世推移也”, 這實則反映了“要略”篇為道家所主導。 同時“要略”篇作為《淮南子》的序,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現(xiàn)了道家學說在《淮南子》中的地位。

我們在研究《淮南子》中先秦諸子學派時,不能僅限于“要略”,通覽全書方能發(fā)現(xiàn)其包容性?!痘茨献印纷鳛橐槐炯芍?,雖以道家思想為主導,卻借鑒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在高誘注的敘目中就對此有所論述,“于是遂與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講論道德,總統(tǒng)仁義,而著此書。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道……然其大較歸之於道”[7](P2)。在漢初,因為秦朝的滅亡,諸子之學又出現(xiàn)了逐漸復興的趨勢,但主要以儒、道、法為主,原因則在于此三家思想的實用性,“諸子百家雖然紛紛揚揚,但真正具有足夠實力影響一朝一代之政局,或者構成一時政局之綱領的也就只有儒道法三家”[8](P382)。《史記》 從時間發(fā)展的維度對此進行論述,“曹參薦蓋公言黃老,賈生、晁錯明申、商,公孫弘以儒顯”[5](P3319)。 但因秦王朝因素,法家思想則逐漸隱于儒道之中。有學者曾指出,“漢初群臣好黃老,究其實乃好有法術刑名之實,而無申韓之名的東西”[9](P26)。所以“在《淮南子》成書前,學術發(fā)展的勢態(tài)表現(xiàn)為從先秦的百家爭鳴進到漢初的道儒兩家爭勝,其他各家積極向二者靠攏”[10](P155)。 故在《淮南子》中,一方面以道家思想為主導對各家思想進行批判(以儒墨為主);另一方面又大量借鑒儒、法等各家思想,這與戰(zhàn)國時期的先秦諸子學派劃分相比,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

《淮南子》以道家立場對百家之學進行了批判,認為只有合于道才是完美的?!秱m真》從作用方面對百家之學進行了批評,“百家異說,各有所出,若夫墨、楊、申、商之于治道,猶蓋之無一橑,而輪之無一輻,有之可以備數(shù),無之未有害於用也;己自以為獨擅之,不通之于天地之情也”[7](P55),認為諸子百家學說不同,但都有產生的原因,像墨翟、楊朱、申不害、商鞅等人關于治國的理論,有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了也不會影響使用。如果自以為離開自己的學說就不行,那就是不理解天地萬物的規(guī)律。 《俶真》有著極強的道家立場, 認為百家學說雖有一定用處,但“其與道相去亦遠矣”[7](P56)。 《齊俗》則認為百家學說雖然旨趣不同,但都合于道,“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體也”[7](P363)。

《淮南子》在書中批判了各家學說,但因時代原因,對儒家的批判較多。因為《淮南子》對儒、墨關系的認知為“墨子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7](P709),故在批評儒家時,多儒、墨并舉?!痘茨献印穼θ寮业呐u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首先,認為儒、墨思想不合于道?!秱m真》中提出了儒、墨產生的原因“周室衰而王道廢,儒墨乃始列道而議,分徒而訟。於是博學以疑圣,華誣以脅眾,弦歌鼓舞,緣飾《詩》、《書》,以買名譽于天下”[7](P66),受他們的影響,導致了“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 而失其大宗之本”[7](P67)。 對于這種現(xiàn)象,《俶真》認為在于儒、墨不合于道,“孔、墨之弟子,皆以仁義之術教導於世,然而不免於儡。身猶不能行也,又況所教乎? 是何則? 其道外也”[7](P71)。 其次,認為儒、墨思想迫性拂情?!洱R俗》中提出“夫儒、墨不原人情之終始,而務以行相反之制”[7](P356)。 《精神》 中則具體論證了這種行為的后果,“今夫儒者,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樂而閉其所樂,是猶決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蝾伝亍⒓韭?、子夏、冉伯牛,孔子之通學也。然顏淵夭死,季路菹于衛(wèi),子夏失明,冉伯牛為厲”[7](P241),而原因在于“此皆迫性拂情而不得其和也”[7](P241)。最后,認為儒墨思想不合于世?!度碎g》中認為仁義是人們所仰慕推崇的,若不合時宜而去行仁義,則會受害?!叭收?,百姓之所慕也;義者,眾庶之所高也?!柿x而不知世變者也?!熨韧鯙榱x而滅,燕子噲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為墨而殘。 滅亡削殘,暴亂之所致也,而四君獨以仁義儒墨而亡者,遭時之務異也。非仁義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則為之擒矣”[7](P620)。

《淮南子》雖在一些篇目中對儒家進行了批判,但在另一些篇目中,則大力褒贊孔子以及仁義思想?!痘茨献印穼鬃拥恼J識能力非常推崇,贊揚“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遠,通于論者也”[7](P347),認為孔子可以通過一些現(xiàn)象推測未發(fā)生的事情,“見者可以論未發(fā)也,而觀小節(jié)可以知大體矣”[7](P453),“紂為象箸而箕子嘰,魯以偶人葬而孔子嘆,見所始則知所終……圣人見其所生, 則知其所歸矣”[7](P339)等。 《淮南子》 贊揚孔子的治理能力,“孔子為魯司寇,道不拾遺, 市買不豫賈,田漁皆讓長,而斑白不戴負,非法之所能致也”[7](P669),認為孔子治理魯國的成果不是法令所能促成的。《淮南子》對孔子的個人品行也是十分推崇的,“故三后之后, 無不王者,有陰德也。 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于世。 其后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7](P596),認為孔子像三位君王一樣,積有陰德,故繼嗣綿延不絕。同時《淮南子》褒贊儒家的仁義思想,認為治理社會的根本是仁義,而非法度,“治之所以為本者,仁義也;所以為末者,法度也”[7](P691)。故《淮南子》中對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仁義思想都極為贊揚,有著明顯的儒家立場。

《淮南子》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延續(xù)了戰(zhàn)國時期學派劃分的特色, 注重現(xiàn)實社會的治理,提出“百家殊業(yè)而皆務于治”[7](P427),關于諸子學派的劃分,論述了不同學派產生所面臨的形勢,因道家立場,故對其他學派進行了批判,但因作為集成之作及作者來源的多元性,所以仍大量的借鑒吸收不同學派的思想,具有包容性。

三、《淮南子》關于先秦諸子學派劃分的意義

從學術史角度看,戰(zhàn)國時期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多因人而論,揚己抑人,并不能準確的探析不同學派產生的原因。我們今天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認知大多受《史記·太史公序》的影響,其明確提出了以“家”來概括不同學派,同時對不同學派的宗旨進行了概括,有利于后人對先秦學術的認知。 但《史記·太史公序》有著明顯的道家立場,且為一人所作,成一家之言,并不能客觀的反映先秦諸子學派的本來面貌?!痘茨献印费永m(xù)了戰(zhàn)國時期因人而論的特點,沒有明確的學派劃分,對不同學派的宗旨也未進行準確定義,所以有學者指出“仍然沒有表現(xiàn)出明確學派意識,沒有給后人劃定一個先秦學術的基本圖景”[11],故以往在學術史的論述中對《淮南子》的評價不高。 但《淮南子》對不同學派產生的社會形勢進行了論述,“諸家之學,《漢志》 謂皆出王官;《淮南要略》則以為起于救時之弊,蓋一言其因,一言其緣也”[12],故《淮南子》在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研究中具有著獨特的地位。

《淮南子》在學術史上的價值,也隨著《淮南子》研究的深入而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淮南子》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淮南子》 在哲學史學史上也有貢獻。 《荀子》書中的《非十二子》、《解蔽》,《莊子·天下》,《呂氏春秋·不二》,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和《淮南子》書中的《要略》,都對先秦的文化史作了評述,評論的角度和范圍各有不同,都有很高的史料和理論價值”[10](P281)。 《淮南子》雖沒有明顯的學派意識,也沒有概括出不同學派的宗旨,但對于先秦諸子產生原因的論述,是其他學派劃分方式忽視外在社會形勢變化的補救,“自莊、 荀以下評騭諸子,皆比較其異同得失,獨《淮南》則尚論諸家學說發(fā)生之所由來, 大指謂皆起于時勢之需求而救其偏弊,其言蓋含有相當之真理”[13](P2)。 另一方面,《淮南子》的作者本就來自于不同的學派, 兼顧了各家思想,同時其成書于儒術獨尊以前, 具有更多的學術自由,更能反映先秦諸子學派思想的本來面貌。

《淮南子》相對于戰(zhàn)國時期的學派劃分以及《史記·太史公序》,其一方面論述了先秦諸子學派產生的社會形勢, 更有利于探尋不同學派產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其作者本就來自于不同的學派,減少了揚己抑人的成分,更具包容性,能夠更清晰的反映不同學派的特色。 故《淮南子》中關于先秦諸子學派的劃分, 對于今天的先秦諸子研究具有特殊的意義。

猜你喜歡
淮南子諸子仁義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睂W價值舉例
三軸攪拌樁在仁義排澇站基礎處理中的應用
韓國學界的《淮南子》研究
日本學界的《淮南子》研究述略*
久假不歸
先秦諸子談大小
仁義不過是“客?!保?/a>
意外
馮遠古代人物畫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