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會 昌
(河北北方學院 文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杜甫早年曾有吳越之游、齊趙之游與梁宋之游等壯游經歷,并在與李白和高適等人的壯游中締結了深厚的友誼。吳越之游促使杜甫清麗詩風的形成,齊趙之游令其詩作中充滿青春朝氣與英雄豪情,而梁宋之游增強了其詩作中的骨力,這都為其后來詩藝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壯”,《說文解字》釋為“大也”?!墩f文解字注》稱:“《方言》曰:‘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瘜ぁ墩f文》之例,當云‘大士也’,故下云從士,此蓋淺人刪士字?!盵1]32“游”,許慎釋為“旌旗之流也”。段玉裁認為:“流,宋刊皆同,《集韻》《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又引伸為出游、嬉游,俗作‘遊’。”[1]545-546“游”,即移動?!抖Y記·月令》云:“地與星辰俱有四游升降。四游者,自立春地與星辰西游,春分西游之極……夏至北游之極……秋分東游之極……冬至南游之極,地則升降極上,冬季復正。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義也?!盵2]《論語·里仁》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笨梢?,“遠游”一事非同小可。但更多的士人選擇勇敢地走出去,將“游”的心愿付諸行動。如莊子“乘物以游心”,陸機“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宗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臥以游之”,都屬于“心游”與“神游”。此外,“《論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3]。司馬遷“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4],這些經歷為其著《史記》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先提出“壯游”并將其運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是杜甫,這與唐代興盛的漫游文化有直接關系。唐代疆域遼闊,交通便利,經濟發(fā)達,這使得人們漫游的愿望極其強烈。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5]的邊塞之游、“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6]2254的隱逸之游以及“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7]的干謁之游,但這些都難稱壯游。壯游者,非“仗劍去國,辭親遠游”[6]4030而不能也。杜甫受唐代漫游文化的感召,成為漫游文人中的重要一員,并在《壯游》詩中記載了自己的壯游經歷。葛常之《韻語陽秋》卷二十載曰:“杜子美身遭離亂,復迫衣食,足跡幾半天下。自少時游蘇及越,以至作諫官,奔走州縣,既皆載壯游詩矣?!盵8]“壯游”一詞雖源于杜甫《壯游》詩,但關于“壯游”的含義卻眾說不一。黃鶴認為其乃“往游”之誤,“當是大歷元年秋作。詩云殊方,指夔州也。上章,‘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故拈昔游為題。此章,‘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場’,當拈往游為題。若作壯年之游,何以首尾兼及老少事耶?壯字疑誤”[9]1438。在他看來,杜甫詩中不僅有壯年之游,還兼有少年及老年之事跡,故將“壯游”視為杜甫在壯年時期的游歷。施鴻保則認為“壯游”非壯年之游,乃壯觀之游:“今按上詩專說與高、李游事,故實指為昔游;此詩乃統(tǒng)說生平游歷勝處,故題壯游,壯猶壯觀之壯,即勝游意也。若作往游,與昔游無別矣?!盵10]將杜甫“壯游”或視作壯年之游,或視為壯觀之游,固有其合理性,但以豪氣之游視之,則更接近杜甫創(chuàng)作《壯游》的本意。杜甫的壯游以開闊視野、增長閱歷和廣交好友為目的,與有強烈功利性的游學和游宦截然不同,這正是杜甫“壯游”的可貴之處。
杜甫的壯游經歷可分為吳越之游、齊趙之游與梁宋之游等不同階段。期間,杜甫憑吊名勝古跡,結交天下名士。不同的風景、人物和文化潛移默化融入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為他壯游中的寶貴財富。
開元十九年至開元二十二年(731—734)[11]423,杜甫開始了長達4年的吳越之游,姑蘇臺、闔閭冢、泰伯廟、劍池、長洲苑、鏡湖以及剡溪等古跡名勝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王謝風流遠,闔閭丘墓荒。劍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嵯峨閶門北,清廟映回塘。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蒸魚聞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鏡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盵9]1439吳越之地,人杰地靈。當時的杜甫年輕氣盛且志向高遠,登山臨水,感慨萬千,沉浸在江南文化的煙雨之中。吳越之地代指江南地區(qū),也是南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成長于吳越之地的謝靈運、謝朓、鮑照與庾信等文學大家,他們?yōu)t灑曠達的才子形象以及筆下鐘靈毓秀的江南山水都對唐朝詩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杜甫更將他們視為文學創(chuàng)作取法的對象,還寫下詩句比況友人李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9]52,“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9]45。元稹也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稱贊杜甫“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12]??梢?,吳越之游對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重要影響。對謝靈運、謝朓、陰鏗和何遜等詩人的仰慕在杜甫詩中已現(xiàn)端倪,如《解悶十二首·其七》:“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盵9]1515此外,吳越之游還為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注入了一股清麗之風,如“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9]900“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9]1134“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9]151以及“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9]784。荷香四溢的長洲苑,煙雨迷蒙的鏡湖,吳越之地的秀麗山川令杜甫在晚年時仍對這段游歷念念不忘:“厭蜀交游冷,思吳勝事繁。應須理舟楫,長嘯下荊門?!盵9]970
開元二十四年至開元二十八年(736—740),因父親杜閑被任命為兗州司馬,剛經歷科舉失敗的杜甫開啟了齊趙之游。齊趙之地即今山東省、河北省與河南省一帶,這里既有圣人之鄉(xiāng)的磅礴大氣,也有慷慨悲歌的英雄豪情。在此段游歷中,杜甫創(chuàng)作出《望岳》《房兵曹胡馬》與《畫鷹》等名篇佳作。《望岳》描繪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抒發(fā)了詩人的滿腔豪情。杜甫登于泰山之巔,科舉失利的陰影被一掃而空。泰山賦予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9]4的凌云壯志,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之青春朝氣噴薄欲出。齊趙之地自古豪杰輩出,杜甫與蘇源明和高適等好友裘馬輕狂,英雄豪氣充溢于詩中,如《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9]18這匹鋒棱瘦骨的千里駒可追風趕月,壯氣呼之欲出。此外,《畫鷹》中“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9]19的蒼鷹,同樣是杜甫英雄之氣的一種外化。杜甫抱負遠大,看到廄中胡馬和畫上蒼鷹,不禁心有所感。齊趙之游讓他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懷于胡馬蒼鷹的剽悍神俊??梢姡R趙之地的風景、文化與人物奠定了杜甫早年詩中蓬勃向上與堅韌不拔的風格。
除了吳越之游和齊趙之游外,杜甫還有與李白和高適共游梁宋的經歷。李白與杜甫相會于天寶三載(744)四月,兩位詩人相見恨晚。因此,杜甫在《贈李白》中充滿深情地回憶這位狂放不羈的友人:“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9]99正如莫礪鋒評論:“這首詩雖是贈李白的,但其中含有濃重的自抒懷抱的感情成分,所以也不妨看作是杜甫的自我畫像。這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狂士的自嘲、自贊之詞,這說明當時杜甫的精神狀態(tài)與整個盛唐詩壇的浪漫氣氛是氤氳相融的?!盵11]71杜甫深受盛唐浪漫文化氣息的影響,與李白惺惺相惜,恰如聞一多言:“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兩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13]同年夏天,高適與李白相會于單父[14]119,共游琴臺,拉開了梁宋之游的序幕。秋天,杜甫因祖母范陽太君歸葬偃師,得以與李白和高適相會。《新唐書·杜甫傳》:“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盵15]杜甫《昔游》與《遣懷》更是描述3人同游梁宋的詩壇佳話:“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桑柘葉如雨,飛藿去裴回……”[9]4111,“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9]6271。值得注意的是,高適在杜甫的梁宋之游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陳貽焮曾言:“杜甫初來乍到,對這里的山川古跡,哪能這么熟悉,這還不是高適這位‘我本漁樵孟諸野’的流浪詩人指點、介紹的嗎……單父城宓子賤琴臺離宋州不遠,是高適的常游地,這次他又陪同李、杜來登臨憑吊了?!盵16]梁宋之游成為杜甫永恒的回憶,促使他深情寫下“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17]2的名句。杜詩頗有骨力之雄,且富于波瀾壯闊的獨特美感,特別是其“凌云健筆意縱橫”的詩作與梁宋文化中雄壯豪邁的地域因子有一定關系。
天寶五載(746)秋,杜甫與李白和高適等由東平同游濮陽一帶?!岸鸥?、李白與高適同游北海郡,會北海郡太守李邕”,終日飲酒賦詩?!耙崖牳侍捻?,欣陪旨酒歡。仍憐門下客,不作布衣看”[14]157,“層陰漲溟海,殺氣窮幽都。鷹隼何翩翩,馳驟相傳呼……”[14]158李邕是當時文壇中的翹楚,政治影響力和社會聲望極高,且是唐代著名的“文選學”家。杜甫非常重視《文選》,其“熟精《文選》理”極有可能是受到李邕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李邕的書法注重骨力,而杜甫主張“書貴瘦硬方通神”[17]302,其沉郁頓挫的詩風也應是從李邕的書法中得到啟示。李邕遇害后,杜甫在《八哀詩》中非常沉痛地寫道:“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鐘律儼高懸,鯤鯨噴迢遞。坡陀青州血,蕪沒汶陽瘞。哀贈晚蕭條,恩波延揭厲?!盵17]150由此可見他對李邕的評價極高,對其知遇之恩也念念不忘。
后世對杜甫的《壯游》詩評價極高,張戒曾在《歲寒堂詩話》中將其與《北征》并稱。此外,杜甫《壯游》中自傳體的寫法、今昔對比的創(chuàng)作方式以及鋪張的敘事技巧亦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深刻影響。
杜甫在《壯游》中寫自己“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9]1438-1444。昔日才華橫溢的少年,而今卻凄涼蕭瑟,令人哀從中來。這一自傳體寫法被后世詩人爭先模仿。如韓愈《縣齋有懷》“少小尚奇?zhèn)?,平生足悲吒。猶嫌子夏儒,肯學樊遲稼。事業(yè)窺皋稷,文章蔑曹謝。濯纓起江湖,綴佩雜蘭麝……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18],詩中將“少小”時的激昂慷慨與“平生”的悲哀愁苦對比,這分明是取法杜甫《壯游》之作。李曾伯在《水龍吟·和韻》寫道:“少年管領良宵,直須醉待東方白。而今老去,何憂何樂,不空不色……庾樓袁舫,浩歌長嘯,壯游曾歷。”[19]由此可見,“壯游”也寄托了步入老境的詩人對往事的追憶。馬祖?!秹延伟耸崱吠瑯臃伦鞫鸥Α秹延巍罚捎昧私裎魧Ρ鹊膭?chuàng)作手法?!笆遄x古文,二十舞劍器。馳獵溱洧間,已有丈夫氣”[20]3,“三十能歌詩,鄙薄雕蟲技。不肯學仕宦,慷慨負高義”[20]3,“四十得俸祿,僅可給美饎。誰能薄淮陽,不作鴻臚寺”[20]4。步入老年的詩人回憶往事,“壯游”是他們最為深刻的記憶。當現(xiàn)實處處不如意時,這種對比就更加意味深長??梢灾v,杜甫的《壯游》留給后世詩人一種獨特的言說方式。陸游《曝書偶見舊稿有感》“日滿晴軒理蠹魚,壯游回首一欷歔”[21],《寓嘆》“荷戈常記壯游時,齒豁頭童不自知”[22],湯舜民《送友人南閩府悴》“西湖詩酒舊風流,上國山川愜壯游”[23],宋登春《九日集楚雄樓懷書》“沱水燕關憶壯游,短衣孤劍老荊州”,概莫能外。此外,《壯游》詩中呈現(xiàn)出極強的跳躍性,姑蘇臺、長洲苑、闔閭墓、鑒湖、剡溪以及天姥山等景物層見疊出,成為詩歌的主體,而詩人卻隱身詩外,于不動聲色間就將寫景、敘事與抒情完美融為一體?!秹延巍吩娭袖亸埖臄⑹录记梢脖缓笫牢娜巳》?,如王禹偁自傳體長詩《謫居感事》:“政事還多暇,優(yōu)游甚不羈。村尋魯望宅,寺認館娃基。西子留香徑,吳王有劍池??窀枋獠粎?,酒興最相宜……”[24]盡管在氣勢上無法與杜甫《壯游》相媲美,但在敘事的鋪張性上卻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壯游中,杜甫的人生閱歷得以豐富,交游范圍得以擴大,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得以改進,文學修養(yǎng)得以提高,這為其日后詩歌的集大成奠下了重要基礎。杜甫在壯游中受到地域文化的感召與盛唐氣象的熏陶,詩中充盈著青春朝氣與英雄豪情,也流露出明顯的氣勢與骨力。壯游中結交的好友深刻影響了杜甫的人生觀、審美觀乃至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杜甫《壯游》一詩以自傳體的寫法、今昔對比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鋪張的敘事技巧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