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石曙東
(湖北師范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啟蒙課程、是以造就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旨、提倡孩子們以摸索探究生活實踐為主的學習,因此增強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教材研討具有重大意義。當前我國的小學科學教材版本豐富多樣,不同地區(qū)的科學教材不一,使用最普遍的屬教育科學版科學教材,本文將以此為基礎進行探析?,F(xiàn)階段科學課程的發(fā)展面臨著許多問題(課程內容不完善,師資問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而最根本的就是弄清楚科學課程究竟是什么樣的一門課程,學生需要掌握什么,如何進行科學課程教學。
(一)科學素養(yǎng)是小學生的宗旨;
(二)重點是轉變學生們學習、思維等方式方法;
(三)開展并實施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有價值的實踐活動;
(四)構成1+1>2的思想,突出整體的效果;
(五)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動力。
小學科學課程的編寫思想與科學課程的總宗旨密不可分,強調課程內容要緊貼生活,從身邊事物著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生活的方式方法,多舉行實踐活動,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
科學素質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的主要目的,為了孩子們今后繼續(xù)深造、成為有用的人做鋪墊。受過小學科學的教育,孩子們能夠對科學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了解基本的科學文化、明白科學是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來的,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行為方式,不被舊習慣所束縛,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實踐探究精神,培養(yǎng)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首先需要達到的目標氛圍四大項:科學概念、科學實驗、科學情感態(tài)度、環(huán)境目標,第一項即是對于每個領域的科學知識的闡述;第二項是一個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一般實驗是經(jīng)過提出假設、設置實驗、探究、討論、得出結論的步驟;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即通過所學的科學知識,對他們有初步的認識?;谖覈n程的三維目標,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概念,小學科學課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展開討論,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其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
(一)基礎性。小學科學課程在每個人的教育生涯中起著引領、鋪墊、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這門課程主要體現(xiàn)其基礎性,通過初步接觸小學科學知識,逐漸提高認知身邊事物的科學性,掌握其特征和性質,對實驗過程探究方法(觀察學習等)有個初步了解,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二)實踐性。小學科學課程重視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性、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備探究活動的基本技能,從而發(fā)現(xiàn)并提出他們自己的疑問,嘗試解決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三)綜合性。不同領域的知識板塊之間是相互滲透的,不能拋開整體而關注單個。小學科學課程中有四大不同的板塊內容,其中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方法應綜合起來,不同領域知識相融合、不同領域的方法相融合、不同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同時吸取其他學科課程之間的技能與方法,這才是教學技能與方法的綜合與滲透,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從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基礎啟蒙性課程,能夠看出科學課程的知識概念是要合乎孩子們的理解認知能力,內容難度適中,讓孩子們感受探究的樂趣。同時又將其定性為活動性以及綜合性課程,它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科學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探索發(fā)現(xiàn)、質疑創(chuàng)新,不斷地發(fā)現(xiàn)身邊的問題并積累經(jīng)驗,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與技能去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與疑慮,為社會生活服務,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小學科學課程分為四大板塊,由于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其中物質的科學板塊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占據(jù)重大比例。科學課程內容上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將小學劃分為三個學段,明確了每個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具體知識,內容細致豐富,同時在內容一塊設計了活動意見與建議,使教職工們能從中得到啟示與參考,利于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盡管這一內容對新進教師有指導效果,但讓教師們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禁錮,從而致使教學效率降低,此外,容易使教師拘泥于課程標準,孩子們的思維得不到發(fā)散,從而影響孩子們科學素質發(fā)展。小學科學課是以掌握實踐探究方法,不斷尋求科學知識的活動課程,這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好奇心和興趣,教師也需要有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的四大板塊內容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融合滲透,注重科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同時課程內容上也體現(xiàn)綜合性特征,通過“知道”“觀察”“舉例說明”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科學課程不是傳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將知識和能力相結合,書本與生活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小學科學課程注重相互聯(lián)系相互融合滲透,孩子們通過語文課,益于科學概念的理解,通過數(shù)學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jù)不同的教學板塊、教學內容,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生命科學是小學生了解大千世界的起始,世界上的生物皆有生命。美麗的花、綠油油的草、可愛的小白兔、小貓咪、烏龜、飛鳥、金魚、豬、牛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的特點,他們對此內容充滿了極大的興趣,教師應抓住其特點實施教學。生命科學中的許多生物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此部分的教學,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以實物展示為教學設計的起點,學生通過觀察多個維度,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信息。這種實物展示的直觀學習機會要比多媒體教學中的圖片、視頻、動畫等更具有真實感、直觀感。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在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包含收集信息、整合資料、設定活動范圍及場所等。例如教師在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高年級《校園生物分布圖》這課時,教師要進行學前分析包含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以及教學實物材料的準備:螞蟻、螞蚱、野花、天牛等,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得更多、觀察得更多,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內實施生物大搜索行動,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注意小組分配要符合同一組不同類型、不同組之間相同水平原則,大家共同實際體驗,共同收集生物并記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每位同學都會有一定的收獲:有果樹、昆蟲、小草等,在學生實際進行觀察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同時提醒學生們注意:同學們收集的實物屬于什么類別,注意依據(jù)每種植物、動物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如花的顏色、鳥的顏色等。學生這樣在老師的一步步指示及引導下,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真理。教師除了讓學生在校內進行觀察外,同時引導學生走向更遠處親近大自然,接觸更多不常見的生物,開闊視野。例如在學習對猴的認識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去動物園對猴進行觀察,并設計趣味性的活動,令學生參與其中,并了解猴的習性。教學中還可使用角色扮演卡,了解動物和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孩子們忠愛科學、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情感意識。教師通過活動的介紹引入主題,在參觀中學生了解猴的相關知識和習性,利用游戲、角色扮演來體會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物質科學是小學科學課本占比最大的內容,其中主要6大概念是:材料具備一定的性質和功能,物體具有其特征特點;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常見的氣體,其性質是混合物質;水是一種常見的液體,屬于單一的物質;可以用方向、方位以及速度的快慢來表述一種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同時力能對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轉變;能量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多樣如熱、電、磁、聲等[1]。認識物質、了解世界是小學生最基本的知識目標。針對物質科學的教學,教師是主導者,應引導學生用基本的觀察方法來記錄物體的特征、性質以及狀態(tài),其次通過探究學習,掌握基本測量用具的運用方法、特征,最終運用這些方法分出不同類物體。教師在實際小學科學課堂上,可進行下列探究實驗:對生活中常見物體進行收集;說說身邊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觀察不同液體:牛奶、醋、糖水、油等,嘗試總結他們的共同特征。
物質科學首先需要一定科學概念的理論知識,在學生原有認識上學習物質具體的性質、概念,要在科學大概念觀照下,注意各細科學概念的整合,同時注重設計提問導入環(huán)節(jié),探究合適的問題,激起孩子們的樂趣,接下來進行實驗探究,觀察并記錄數(shù)據(jù),最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得出的結論。教師要注意學生對科學概念理解和消化,著重培養(yǎng)孩子們科學觀察探究技能。
地球與宇宙知識集中在高年級階段,孩子思維正位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階段,由于地球與宇宙知識難以在課堂上呈現(xiàn),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會感到比較棘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進行大量模擬實驗,注意前后知識的關聯(lián)性以及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梯度性,需遵循“能力現(xiàn)行,概念后置”的原則[2](先完成活動或實驗,再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此部分的知識正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想象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此部分的教學應進行適當構建+模擬,例如講《地球的運動》這一單元時,可先對地球的運動進行構建假想,看看地球的運動與什么有關,其次查找相關資料驗證假說,最后模擬實驗,更加直觀地對其總結、加深印象。此部分內容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模型思維能力、實驗設計和邏輯推理等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技術與工程科學內容是后來修訂版所加內容,穿插于前三大領域之中,是現(xiàn)階段科學教育的重點。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技術與工程也是當代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這部分內容教師需鼓勵學生積極實踐、多動手動腦,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們動手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對《設計制作小賽車》這一課進行教學時,先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賽車的相關信息,協(xié)助孩子們創(chuàng)建原始模型的概念,接著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們思維進行碰撞,擴充學生們的知識面,其次在學生對小賽車產(chǎn)生疑問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并分析小賽車的原理,如何發(fā)動運作的,然后寫出設計思路,再次設計方案制作小賽車,在設計中要調動孩子們積極動腦、踴躍思索,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探討,擦出思想的火花,進而根據(jù)方案作出規(guī)劃,最后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實踐中學會持續(xù)探究,使課堂活動更具拓展性。這樣能提高孩子們的觀察、探究能力,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
(一)摸索并制定合適的教學設計。如今的教材不只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還包含思維方式、能力體系、道德信念等。教材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和固定準則,老師課前要針對教學內容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自己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思考并設計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實際制定恰當?shù)姆桨?,忌照本宣科?/p>
(二)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我國科學家陶行知在很早就有了“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學、在學習中生活的觀點,生活中充滿了科學、而科學終將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實際中。科學課本不是授課的唯一,不能一頭鉆進去,學會適當運用課本;每個地方都有其獨有的特征、特色、文化,教育者若將知識與本土文化、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那么學生會“樂”起來、“學”起來,課堂會“活”起來、“動”起來。相反,教育者若一味地以課本為目標照本宣科,就絲毫沒有教育的意義,同時自身發(fā)展也會受限,同樣對學校的教育教學一樣有影響。內容貼近生活,學生更容易體會并理解生活現(xiàn)象和科學知識,同時增強孩子們的學習趣味性,有利于培育孩子們的學科素養(yǎng)。親歷性的學習讓學生近距離體驗生活、感受科學,增加其印象,學生自然就領悟到科學無處不在,從而來探索科學的奧秘。
(三)將科學史與科學課堂相結合??茖W史是了解科學的前提,為更好地科學學習做鋪墊。個人認為學歷史是明智,而了解科學史是學智。每一位科學家都有一段艱辛的路程,如同長征是黨的艱辛路途。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堅韌不拔、不被現(xiàn)實打敗的氣概極為重要。與把科學社會學、科學史、科學哲學納入中小學的科學教育課程中,更能凸顯科學文化的魅力、科學知識的精深,讓孩子們意識到科學知識不是絕對的真理,科學是在不斷假設并實驗檢驗的循環(huán)過程,同時也認識到科學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后得到的真結論,讓學生不要害怕失敗,而要學會失敗,從中汲取經(jīng)驗走向成功。
(四)教師應具有創(chuàng)新制作各種教具的能力。當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發(fā)“兇猛”,基礎教育的科學知識并不能完全滿足當下發(fā)展現(xiàn)狀,技術與工程也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國外有專門制定了小學技術標準,可見其重要性。由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育中,教育者要重視孩子們技術和工程方面的技能培訓。教育者應善于組織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以創(chuàng)新理念為教學要求,讓學生自主對教具進行制作,引導學生自主實驗,在實踐制作中掌握科學知識、了解科學奧秘,加強孩子們對科學理論知識的研究及把握,從而提高孩子們的科學學科技能、培養(yǎng)孩子們學科科學素質。
(五)課后作業(yè)分層化。學生群體能力各不相同,吸收并理解知識的能力也因人而異,有同學可能你一說他就能明白,而有的卻說好幾遍也沒能聽懂,這就需要教育者依據(jù)各層次的學生特點,制定各層次的小學科學課后延伸作業(yè)。教師講作業(yè)可分三個層次,給進步生布置稍微簡單的作業(yè),給中等生布置一般作業(yè),給優(yōu)等生布置拔高的作業(yè),這樣不只是提高了進步生的學習樂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自信心、能夠腳踏實地、逐漸趕上班上優(yōu)等生,同時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讓每位同學都能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成為有思想有道德有作為有能力的人。
綜上,在進行科學課程教育教學前,教師要了解教材的編寫思想,熟知其知識框架、章節(jié)內容,弄清各知識間的關聯(lián),不斷調整與改進教學行為??茖W課堂要達到既高效又充滿活力,教育者要依據(jù)各同板塊的內容、各個知識點進行整合與創(chuàng)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及“發(fā)現(xiàn)、探究、運用”三步基本教學過程,制定適當?shù)慕虒W目標,設計合適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實驗活動,融科學史于課堂,讓學生充分享受科學知識探索實驗以及實踐的過程,領悟科學中的奧秘,積極發(fā)現(xiàn)并尋找生活實際中的科學,同時將科學學問適當?shù)剡\用于學習生活中、處理生活中疑惑,讓科學課程的核心價值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中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