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體育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中的作用和實施策略

2020-01-19 00:47:14韋曉娜邱澤瀚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心理學核心技能

韋曉娜,邱澤瀚

(1.韓山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2.潮州市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 潮州 521000)

2014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要求明確各個學段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1].在歷時三年集中攻關后,作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之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及基本內涵公布[2]: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體育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健康的體魄,何談長遠的發(fā)展.體質和健康、體育技能、體育社會情感是個體必須具備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3].

“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準確闡釋與踐行,是社會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訴求,標志著我國教育由“知識傳遞”向“知識建構”的轉變[4].將核心素養(yǎng)體系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是我國教育領域深化各學科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主要手段和路徑,也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的熱點.體育心理學是體育教育專業(yè)主干課程,同時也是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體育學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傳統的“知識傳遞”模式下,體育心理學只是體育學類專業(yè)學生應掌握的一門專業(yè)學科,而新型“知識建構”的模式要求學生形成運用體育心理學的知識解決體育實踐相關問題的能力,發(fā)展自我并適應社會.

本文從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體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的聯系、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相關的體育心理學研究內容和如何在體育心理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這三個方面來理清體育心理學課程在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所起的作用.通過明確體育心理學的教學如何服務于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體育專業(yè)學生解決體育實踐相關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 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體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

1.1 體育核心素養(yǎng)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當前,學界對于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針對體育素養(yǎng),已經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他們的觀點.體育素養(yǎng)最早由Whitehead提出,她認為體育素養(yǎng)是個體在一生中保持適當水平的身體活動動機、信心、身體活動能力、理解力和知識[5].余智[6]認為體育素養(yǎng)應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體育個性和體育品德等關鍵要素.李永華和張波[7]總結了體育素養(yǎng)的含義,認為體育素養(yǎng)主要體現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前者包括體質、運動能力等,后者包括體育品德、意識等.因此,研究綜合了核心素養(yǎng)和體育素養(yǎng)的概念,認為體育核心素養(yǎng)應該是在體育素養(yǎng)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滿足適應個體的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生活需要的關鍵素養(yǎng).因此,有研究從體育的一般素養(yǎng)中篩選出確定是能夠為個體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持續(xù)服務的要素作為體育核心素養(yǎng).從體育的本質上來分析,個體通過體育學習掌握運動項目和基本的體育知識,將體育鍛煉融人到生活之中,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從而實現人的終身幸福.因此,體質和健康、體育技能、體育社會情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3].

當前有關體育與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集中在基礎教育領域,主要圍繞著如何在體育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類研究所指向的目標,更接近于探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 年版)》[8]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健康行為”“運動能力”以及“體育品質”.標準的落實體現了核心素養(yǎng)從國家層面的理論化落實到體育學科層面,對體育學科層面的實踐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

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對象不僅局限于學生,而包括整個社會發(fā)展中作為個體的人.它能為個體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使個體獲得健康積極的生活.例如,個體的科學健身和終身體育意識,就屬于其中的一部分.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對象是各個學段的學生,追求的是體育作為一門學科的教育價值的實現.因此,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成功落實,實際反映的是學科教育的效果.兩者的聯系在于,學生終將要脫離學校走向社會,在學校教育中所培育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將實現社會化,伴隨著學生的角色轉換而成為個體適應社會發(fā)展與自身需要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1.2 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體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

體育心理學是我國發(fā)展較早的體育學科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體育心理學學科得到快速發(fā)展,最終成為體育專業(yè)必修課程之一[9].隨著體育運動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身體教育、運動競技和健身休閑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逐步形成[10].與之相對應的,分別衍生了體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鍛煉心理學,即心理學在三大體育運動領域中的應用學科.雖然學科分工更為明確,研究方向更加細致,但三個學科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尚未完全獨立.廣義上的體育心理學涵蓋了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和狹義體育心理學三大領域中的心理學問題[11].本研究所討論的體育心理學,是指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研究運動競技、健身休閑活動和身體教育中的心理現象的綜合學科,即廣義上的體育心理學[9].

體育心理學的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會根據具體體育學專業(yè)的學生有所調整,在學科定位上也會有所不同.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所應該掌握的知識與能力,包括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依據心理學知識選擇教學內容、采用教學方法和進行教學設計,從而進行有效的體育教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以及休閑體育專業(yè)學生應該懂得如何促進個體參與并堅持體育鍛煉,掌握鍛煉心理前因、鍛煉過程中心理體驗及鍛煉心理效益;而運動訓練專業(yè)偏向于掌握競技體育領域,包括在運動員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運動員的心理選材、心理技能訓練、心理咨詢工作的理論與方法.但以上所提到的能力與知識偏向于專業(yè)素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體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應該是著眼于促進體質和健康、體育技能、體育社會情感等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更進一步來說,這些體育學專業(yè)的學生在走向體育工作崗位之后,能夠利用體育心理學所提升的專業(yè)素養(yǎng)去促進他們所面對的學生、運動員、群眾等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從而實現專業(yè)素養(yǎng)的社會化.

1.3 體育心理學與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聯系

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不等同于體育學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雖然同樣是滿足個人發(fā)展和社會需要,但是各個專業(yè)的核心素養(yǎng)體現出不同專業(yè)人才的特色,而社會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這種共性體現在體質和健康、體育技能、體育社會情感三個方面.雖然體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專業(yè)課程,但在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運動技能的掌握與優(yōu)化、如何促進體育鍛煉的參與以及體育運動中的社會心理問題等領域,與大眾體育核心素質的提高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如何在高等教育階段發(fā)揮體育心理學對體育核心素養(yǎng)促進的作用,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 體育心理學對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促進作用

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探究如何通過心理機制促進人的發(fā)展,從而實現體育為人的身體成長和精神提供支撐[12],這與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方向契合.結合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體育心理學主要是在鍛煉健身行為的促進、運動技能的掌握與優(yōu)化以及體育社會情感效應三個方面促進體育核心素養(yǎng).

2.1 體育心理學與鍛煉健身行為的促進關系

體質和健康是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優(yōu)勢媒介,在現代生活中人的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人們通過有規(guī)律的身體鍛煉,增強人的體質;另一方面又要以體育為手段,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必須基于體質和健康.在體育心理學研究領域,有計劃、有規(guī)律、重復性的,以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為目標的身體活動又可以稱為鍛煉健身行為.鍛煉健身行為的心理前因以及心理效益一直都是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之一——鍛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議題.無論是針對鍛煉行為的心理前因還是心理效益,研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人參與體育運動,增加鍛煉健身行為,從而增強體質和增進健康,而體質和健康的增進促進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鍛煉健身行為的心理前因研究主要可劃分為兩種類型[13]:第一類研究是分析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比如基于鍛煉行為理論模型解釋、預測和干預鍛煉行為;第二類研究是直接分析參與特定身體活動或鍛煉的動機.在有關身體活動和鍛煉行為的心理影響因素中,高勝任感(perceived competence)和高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會增加青少年身體鍛煉的參與度[14],目標定向(goal orientation)和成就定向(achievement orientation)也與青少年的身體鍛煉呈正相關[15-16].夏祥偉、黃金玲和劉單的研究顯示,知識水平高的人群(如研究生)已充分認識到鍛煉行為對促進健康的重要性,但該群體參加體育鍛煉的活動水平卻不是很高[17].因此,不少研究針對有鍛煉意向卻無鍛煉行為的人群,基于鍛煉行為理論設計分階段干預方案進行研究,以期找到針對該階段的匹配性干預,從而更有效地促進鍛煉健身行為.例如趙磊、陳文婧和高旭基于健康行為過程理論(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針對大學生的鍛煉行為設計了干預方案,考察不同階段的鍛煉行為與效果,發(fā)現針對不同鍛煉行為階段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鍛煉行為水平和鍛煉效果[18];郭新艷基于已有鍛煉行為階段理論,證明了個體體育鍛煉行為階段的存在,并據此提出了個體體育鍛煉行為干預措施和方法[19].

當前有關鍛煉健身行為的心理效益,包括在特定人群中的情緒、心境、自尊、心理韌性、生活質量、壓力適應、人際關系等研究,且鍛煉健身行為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是當前該領域內的研究熱點之一[15].研究身體活動或鍛煉的心理效益,其目的首先是促進個體的身體活動或鍛煉行為,人們認識到身體鍛煉的效益(包括心理、身體和社會適應),才會傾向于參加鍛煉;第二,此類研究也為制定運動處方積累心理學方面的證據.前者與鍛煉健身行為的心理前因研究的目的相似,讓人們認識到身體鍛煉的積極心理效益從而促進鍛煉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核心素養(yǎng)也由此得到促進.有關體育活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認知發(fā)展和心理社會性發(fā)展方面的積極作用研究成果較多,比如Mcphie等[20]研究發(fā)現體育活動可以提高青少年自尊水平;Vanhelst等人[21]的研究表明,長時間中高強度身體活動與注意能力相關的操作任務成績呈正相關;張娜等[22]在綜合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愉悅感,從而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的研究結論.體育鍛煉還對青少年的問題行為具有改善作用,例如在呂曉昌、魏平和季瀏[23]的研究中發(fā)現,健身處方能矯正中學生的攻擊性行為.

2.2 體育心理學與運動技能的掌握與優(yōu)化關系

無論是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還是體質和健康的增強,都必須在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個體以運動項目為媒介去鍛煉身體必須掌握運動技能或技術,技能的熟練不是以取勝為目的,運動技能達到能夠科學健身的目的即可.而且,掌握一項或者多項的體育運動技能,能夠使人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之中,且融入到生活中,形成一定的穩(wěn)定性.有了運動技能的保障,身體的健康促進才可以順利實現.運動技能作為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并不在于技能水平越高越好,而是通過掌握多項運動技能,可以根據環(huán)境和自身情況選擇參與當前條件允許的體育活動,從而使參與活動的選擇性更大,有效性更高.

體育心理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就是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運動技能的學習、控制與保持,找到規(guī)律并應用到運動實踐當中.這個研究方向最初的目的是幫助競技運動領域的實踐者(運動員、教練員等)理解體育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新技能或者提高技能水平.在體育教學或者初學者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這些規(guī)律也有助于參與者更快更科學地掌握運動技能.例如,理解和熟悉有關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可以讓人針對自己所處的技能學習階段,采取合適的學習策略;熟悉了動作技能遷移的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就可以提高技能學習的效率,少走彎路.除了一般性的體育心理學知識對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有益處,最前沿的運動心理學研究針對運動認知和動作技能的關聯所得的研究結果也讓人們更了解運動技能.例如,通過表象訓練,反復地對某一動作技術或運動情景進行演練、復習,能喚起與動作技能對應的運動感覺.它對運動技能學習和操作績效促進作用已被許多研究證明[24].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注意焦點是指技能學習者將心理資源定向于技能掌握的某個方面,當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個體注意焦點的定向對運動表現具有重要的影響[25].除了影響運動表現,注意焦點還會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的效率.研究表明,如何運用注意焦點去獲得指導或反饋過程中的信息,是影響運動技能學習效率高低的一個決定因素[26].除此之外,運動技能學習從身體動作的概念學習,一直到運動技能的拓展與應用,整個過程都是建立在個體認知過程發(fā)展之上的[27].體育運動與認知心理的結合成為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體育心理學的眾多與運動技能學習相關的研究內容都可以為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促進所用,關鍵在于明白最終的目的有所區(qū)別.因為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學習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而大眾鍛煉追求的是健康和體質.

2.3 體育心理學與體育社會情感關系

情感生活在人的生活種不可或缺.體育活動使人們的情感在緊張、快速甚至有時候壓抑的現代社會中得到宣泄.作為一種重要的面對面、具有真實身體對話的情感交流方式,體育消費也是一種“情感消費”.通過置身于體育文化活動中,參與者間的團結、信任、崇愛關系可以為雙方提供最為直接的情感支撐和現實的情感共鳴,體現了體育社會情感互動.所以,體育社會情感在人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社會化的人應該具備這一體育核心素養(yǎng).

體育社會情感也是體育心理學所涉及的研究內容.體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就包括體育社會情感相關的議題[28].在Jowett和Lavalle主編的《Social Psychology in Sport》一書中,體育社會心理學的偏向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就包括:動機氛圍、團隊動力、教練員領導、團隊凝聚力、觀眾效應、運動道德、社會支持、運動激情、運動中的關鍵社會過程和認知過程、運動心理學中的跨文化問題等[29].其中,社會支持和團體凝聚力都是與體育社會情感密切相關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因素也影響著人們參加鍛煉的動機和激情.例如,父母的支持能促進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朋輩的支持提升青少年的鍛煉熱情和信念,從而使其獲得鍛煉行為的認同;學?;蚪處煂η嗌倌甑腻憻捴С挚梢源龠M他們的鍛煉投入,提高鍛煉效果[30].又如,團體凝聚力的產生與群體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等群體績效有密切聯系,并直接促進群體成員體育鍛煉的堅持性[31].體育心理學中有關鍛煉健身行為的心理效益的研究內容也直接涉及到鍛煉行為對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的積極效應[32-34].

因此,在理解團體凝聚力和社會支持對鍛煉行為的促進作用以及鍛煉行為對人的社會情感的積極效益基礎上,參與到體育文化活動中,感受團體和周圍的人提供最為直接的情感支撐和現實的情感共鳴,增加體育社會情感互動,從增強體育社會情感這一方面培養(yǎng)了體育核心素養(yǎng).

3 如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

作為一門高校體育學類的專業(yè)課程,體育心理學對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促進主要是通過教學手段以及體育運動促進的相關實踐來實現的.體育心理學在體育學專業(yè)教學及實踐中發(fā)揮其促進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占據了主要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所培養(yǎng)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更接近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通過學校教育中的課程學習獲得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如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加強相關聯的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自己具備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為將來從事體育學類專業(yè)相關職業(yè),更好地利用相關知識擴大體育心理學的作用非常重要.

3.1 基本思路

體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基本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體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及有關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并以此來指導將來的體育運動實踐.在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對體育心理學的定位有各自的側重點,但在針對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這一作用上,各個專業(yè)都應遵循一定的基本思路.

首先,采用全民科學健身導向指導課程.雖然教學內容是同樣的專業(yè)知識,但全民科學健身相關的內容應該歸為教學側重點.科學健身涉及比較廣泛的知識,包括體育運動知識、解剖生理知識、心理知識、衛(wèi)生知識、營養(yǎng)和保健知識等[35].健身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因此開始參與運動前應進行科學評定,依據合理的運動處方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強度、時間、頻率,這樣才能有效地增進健康與增強體質.體育心理學可以緊密結合該議題制定大綱,包括確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評價.

其次,身體、心理與社會化兼顧的發(fā)展觀.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所提出的現代健康觀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以及道德健康.體育核心素養(yǎng)所包含的體質和健康應不局限于身體的健康.體育心理學的學科特點使教學必定關注心理健康以及鍛煉健身行為的心理效益(例如在情緒、自尊、心理韌性、壓力適應、人際關系等的積極影響).同時,可結合其他學科,如健康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學、人體發(fā)育學、體育保健學等學科,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多個角度更全面系統地在體育心理學課程中促進體育核心素養(yǎng).

此外,在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同時強調專業(yè)實踐,也是在體育心理學課程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需要強調的.以往體育心理學大多是結合實驗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或者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而專業(yè)實踐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案例分析、方案設計等.

3.2 教學策略

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除了基于一定的教學思路,還應該結合體育核心素養(yǎng)和指導思路采取一定教學策略[36-37],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3.2.1 情境化策略

情境化策略的關鍵在于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素養(yǎng)的提升.首先,針對學生體質和健康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在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知識,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結合目標設置、個性差異、心理效益等為自己或者他人設置鍛煉計劃或者方案,鼓勵身體鍛煉.其次,針對運動技能,教師應當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將心理技能訓練和動作技能學習的知識與運動專項技能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理論結合實踐,從而推動運動技能的學習效率.最后,針對學生的體育社會情感,教師應當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小組或班級團隊凝聚力,自尊自信.

3.2.2 自主化策略

教學是教與學的相互作用.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心理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可以結合翻轉課堂,提前布置知識性的任務讓學生完成,然后在課堂上以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的角色主導課堂教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而自主自控的行為使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得到加強.學生的學習行為雖然本質上是自主、自控的,但是要加強這種自主學習行為,還是需要學生產生“我能學會”的信心.此外,學生的態(tài)度對自主化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提出:素養(yǎng)=(知識+能力)態(tài)度,態(tài)度在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中,會讓同樣的學習內容和環(huán)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38].

3.2.3 整體化策略

整體化策略的核心在于強調教學知識的關聯性,注重的是與體育核心素養(yǎng)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的全面學習與技能的全面發(fā)展.圍繞著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思路,應當注重將體育心理學教學當作整體化體育專業(yè)教育的一個部分,教學核心不再局限于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教學和運用,還應該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行為和習慣,同時使學生樹立對全民健身的科學態(tài)度與認知.體育精神的本質是一種體育文化,體育社會情感能加強人對體育文化的認同.因此,運動心理學當中有關體質與健康、運動技能、體育社會情感三個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滲透,相互圍繞.

3.3 具體教學要素解析

沒有學校教學的有效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就無法得到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就會成為無根之木[39].為了能夠從宏觀上認識如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應針對構成教學基本框架體系的目標、內容、實施等不同要素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落實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措施.

3.3.1 目標認識

當前教學目標同時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學科核心素養(yǎng)統領課程目標,強調目標引領內容與方法[8].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在三維目標的凝練與升華中融入體育核心素養(yǎng).課程基于專業(yè)培養(yǎng)方向與體育核心素養(yǎng)提出學生課程學習的總目標,再依據學科特點和實際內容結合體育核心素養(yǎng)提出分目標,而教師則可直接依據課程目標將其與專題和課時學習目標相對接,再進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39].無論學習目標設置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如何變化,體育核心素養(yǎng)目標實現一定是首要的.將這一目標層層滲透于各層次的教學目標中,最終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健康與體質、運動技能以及體育社會情感進行培育和發(fā)展.

3.3.2 內容組織

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目的在于獲得健康和體質、運動技能和體育社會情感以促使個體的幸福生活與積極融入社會.如何組織體育心理學的教學內容為此目的服務?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心理學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對于教學過程中諸如學生的情感體驗、實踐技能等因素的認識不夠,而回歸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則需要重新認識和組織教學內容,在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增強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和綜合化,讓學生了解體育心理學的知識源于觀察、調查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掘和運用知識的積極性.

3.3.3 實施過程

依據情境化策略,教師將精力多放在學生運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設計上,借助案例、方案設計和頭腦風暴讓學生體驗和建構學習的意義.通過學習體育心理學課程,使學生善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在其推廣與傳播中,培養(yǎng)學生依據特定的情境條件,選擇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基于“互聯網+”模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技術轉化或優(yōu)化,增加課程學習的參與度與認知度.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根據自主化策略,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濃厚興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課程內容進行學習經驗總結,依據不同情境和自身特點來選擇或調整學習方法,提高相關的運動技能的獲得.對課程計劃時間內所學的課程內容,能積極主動運用“互聯網+”模式進行再學習,培養(yǎng)數字化生存能力[40].

4 結語

體育核心素養(yǎng)包括所有適應個體的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生活需要的關鍵體育素養(yǎng).體育心理學作為一門體育學類專業(yè)主干課程對促進體育核心素養(yǎng)有著獨特的作用.本文首先闡述了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體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的聯系,并基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針對體育心理學研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最后討論了如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議題,從而系統地理清體育心理學課程在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所起的作用.通過明確體育心理學的教學如何服務于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體育實踐相關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猜你喜歡
心理學核心技能
高級技能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觀天和核心艙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軍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秣馬厲兵強技能
中國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豐收
永宁县| 胶南市| 正宁县| 四会市| 合肥市| 类乌齐县| 神木县| 平陆县| 扶绥县| 仙游县| 饶阳县| 屏东市| 安庆市| 竹溪县| 芷江| 福建省| 永德县| 区。| 孟村| 刚察县| 虹口区| 曲沃县| 河北区| 柳林县| 板桥市| 玉溪市| 当阳市| 奈曼旗| 黄平县| 响水县| 博白县| 本溪| 集安市| 安龙县| 新郑市| 深州市| 舞钢市| 巴里| 九寨沟县| 浦东新区|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