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衛(wèi)東
摘 要:中職學生應當率先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儒家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論語》文本出發(fā),簡要闡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以幫助中職學生讀懂《論語》。
關鍵詞:中職學生? ? 傳統(tǒng)文化? ? 儒家思想
中職學生應當率先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儒家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仁”。下面從《論語》文本出發(fā),簡要闡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以幫助中職學生讀懂《論語》。
一、“仁”的核心意義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第二十二則)這是孔子給“仁”下的定義。
“仁”就是“愛人”。愛人就是關心、喜歡、幫助別人,心里除了有自己之外,還有別人,推己及人。首先是有血緣關系的親情之愛,進而擴大到身邊周圍人互親互愛,再到陌生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關愛,還有對自然界的愛護與敬畏。
孔子講“愛人”,不是不分是非、對所有人都愛?!白釉唬骸l(xiāng)愿,德之賊也?!保ā墩撜Z·陽貨篇第十七》第十三章)這里孔子提出了一個至今仍然不過時的論斷?!班l(xiāng)愿”是指那種沒有原則,處處討好,不得罪鄉(xiāng)里的“好好先生”,這種人看上去似乎與人為善,其實是在維護個人利益,是偽善。這種人沒有道義,沒有原則,是對壞人或壞的行為的縱容、袒護,是對好人或好的行為的打擊、傷害。這句話的意思是:處處討好的“好好先生”是危害、敗壞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既講“愛”也講“恨”,對好人、好的行為有“愛”,對壞人、壞的行為有“恨”。只有這樣才是全面、科學的;只有這樣才能引導人們遠離惡、走向善?!白釉唬骸ㄈ收吣芎萌?,能惡人?!保ā墩撜Z·里仁篇第四》第三章)孔子說:“只有真正有仁德的人才能喜愛某些人,厭惡某些人?!边@是孔子的又一個著名觀點。
如何對待好人和壞人呢?孔子也有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判斷?!盎蛟唬骸缘聢笤梗稳纾孔釉唬骸我詧蟮??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篇第十四》第三十四章)“或”是有人的意思?!昂我浴本褪恰耙院巍保檬裁吹囊馑?。“直”是公正、正直?!耙灾眻笤埂本褪悄闷鸱傻奈淦骶S護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比起“以德報怨”和“以怨報怨”要進步得多。
二、怎樣實現(xiàn)“仁”
(一)忠恕之道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保ā墩撜Z·子路篇第十三》第十九章)
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平常在家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的時候要嚴肅認真,與人交往要真心誠意,即使到了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這幾條也是不會被廢棄的?!?/p>
孔子給了樊遲三條成“仁”的方法:恭、敬、忠。如果要是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那就是“忠”。一個人如果能夠忠于國家、忠于民族、忠于社會,那么必然會有對周圍人、事、物的恭和敬。
下面,我們來看孔子告訴仲弓怎樣成“仁”。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墩撜Z·顏淵篇第十二》第二章)
這一章翻譯過來如下。
仲弓問老師什么是“仁”?孔子說:“出門在外對待人就像是接待貴賓一樣,誠懇、認真,使喚老百姓做事,就像承辦祭祀活動一樣,嚴肅、恭敬。自己不愿意做或不喜歡的事,不要施加給別人。在工作崗位上不對任何事或人有抱怨、怨恨,不在工作崗位上也不對任何事或人有抱怨、怨恨?!敝俟f:“我雖然不聰敏、敏捷,請讓我按照您說的話來做?!?/p>
中職學生也應按照孔子的教誨去做。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或者實習、實訓,都會接觸很多人,對待所有的人,都應該謙虛、禮讓、尊敬。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取得進步?!熬础保菫槿颂幨赖牡谝粋€原則。接下來孔子告訴我們第二個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恕”。寬恕任何人,用仁愛之心待人,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原諒別人的過失或錯誤。
關于“仁”,孔子有一個學生叫曾子的,有很準確的概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二)慎言慎行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第三章)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如下。
司馬牛向老師詢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有仁德的人,說話很謹慎?!彼抉R牛說:“說話很謹慎,就是仁德之人了嗎?”孔子說:“做起事來是很艱難的,難道說話可以不謹慎嗎?”
孔子主要是針對司馬?!岸嘌远辍钡膯栴},警告司馬牛說話須謹慎,讓他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在仁德的修養(yǎng)方面無法取得進步。當我們開口說話之前,一定要想一想是否符合道德禮儀規(guī)范,會不會給別人造成傷害,會不會給他人帶來麻煩、誤導,說了能不能做到,表情達意是否準確等等,把這些想清楚了再說,這樣做才是有仁德的表現(xiàn)。
孔子對司馬牛說的話,對于新時代的青年人也是非常好的教誨。新時代的青年人追求個性的發(fā)展,注重口才訓練提升,這些都是對的,值得提倡。然而,一定要反對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特別要反對巧言令色。學習成績的提高、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職業(yè)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有哪一樣是輕易就能夠得到的?
所以,踐行“仁”,必須慎言慎行。
(三)踐行“仁”的五條途徑
“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保ā墩撜Z·陽貨篇第十七》第六章)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如下。
子張問老師什么是“仁”?孔子說:“能夠在天下實行五種美德,就是仁了?!弊訌垎枺骸罢垎柺悄奈宸N?”孔子說:“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恩惠。恭敬就不會招致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支持,誠信就會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就會建立功業(yè),給予恩惠就能夠使喚別人?!?/p>
在人際交往中,對別人恭敬,對方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雙方都贏得了尊重,實現(xiàn)了人際關系的和諧,當然不會招致侮辱。
這個世界很大,是多元的,必須用寬廣的心胸來對待人和事,容得下不同的意見建議,對別人的缺點錯誤不要揪著不放,自然會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我們在實習、實訓崗位上投機取巧,弄虛作假,以次充好,遲到早退,單位領導和同事怎么可能會信任你呢?
“敏”就是勤勞,敏捷,既要刻苦努力,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提高效率,善于應變,這樣容易建功立業(yè)。
“惠”就是能給人帶來好處,為社會做貢獻。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給他人帶來恩惠,別人自然愿意與你合作,也愿意聽你指揮。
儒家核心思想“仁”,就是“愛人”,能愛人,也能惡人,反對“好好先生”,主張“以直報怨”。
中職生要牢牢記取并付諸行動:待人接物要恭敬、寬恕、誠實、守信、謹慎、勤敏、奉獻。
(作者單位:安徽省懷遠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