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茜茜
摘要:孔子的“義”主要立足于自己時代的現(xiàn)實,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混亂的思想,闡述了自己全面的“義”的思想,《論語》中“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币痪湓挸浞煮w現(xiàn)了孔子“義”思想的特點。同時,孔子“義”的思想對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塑社會主義新型的義利觀等多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代價值。
關鍵詞:孔子;義;現(xiàn)代價值
一、孔子本“義”
在先秦儒家時期,義指的是做事情要適宜,是與個人的身份和地位相關的,身份指男女、老幼、父子、兄弟、夫婦、親戚等;地位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等,所以不論男子女子或者天子諸侯都應該做自己適宜做的事情,才是義;如果做了不適宜的事情,便是不義。在春秋時代,禮和義的含義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在《論語》中,談及的義并沒有仁多,但可從他的言行中看出對義的重視,禮義并不是連在一起的,而是分開的。從義的狹義理解上,用禮數(shù)來約束義、實行義??鬃影蚜x作為人的根本,講求仁義,義可作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也是人們道德行為的準則。
二、“義”的外延
(一)政治視角。前面提到孔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末期,禮崩樂壞,這時候孔子只能寄希望恢復周禮來維持當時的秩序,而且恢復周禮才能做到義。 孔子在提到他的政治思想時,重視“孝”、“正”。孝是治國之根本,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家庭和睦者方能報效國家,小家擴大便是大家,只有把小家管理好,才能管理大家,大家就是國,在家孝順父母者,尊兄敬長者才能一心一意為國家效力。正是正身,孔子心中的“政”就是“正”,正身就是正己,要隨時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且加以改正,自己做到身正才能正他人。這也是孔子在政治上所體現(xiàn)的義。
(二) 經(jīng)濟視角。從孔子義利觀的內容可見孔子是怎樣看待當時社會的經(jīng)濟。每個人都有追求富貴的權利,都有求富欲望,但是,只要求富有道,孔子是認可的;若是不惜一切手段去求富,孔子是不贊同的??鬃拥牧x利觀便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在追求合理的利和不合理的利時,孔子提出了“義”,用“義”來約束人們追求合理的利??鬃酉M麖膬蓚€方面讓人民富裕起來,一是保證和鼓勵直接生產(chǎn)者發(fā)展生產(chǎn),二是減輕統(tǒng)治者的剝削。在生活中,孔子經(jīng)常教育他的弟子們:君子是不會用歪門邪道的手段來賺取利益的,不僅要用合法的手段賺取利益,還要以義為前提,這樣的利才符合義。
(三)教育視角?!坝薪虩o類”、“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內容。在春秋時代,貴族可以請老師到家里教書,但對于貧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一是沒有條件,二是沒有資格??鬃觿?chuàng)辦私塾后,在招生對象上提出了有教無類,可以說對貧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只要愿意學習的,孔子一概不拒絕??鬃印坝薪虩o類”的教育方針不僅滿足了貧民享受教育的愿望,也適應了社會發(fā)展需要?!耙虿氖┙獭笔强鬃咏逃奶攸c,在《論語》中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
(四)宗教視角??鬃有盘烀?,“天命”是“義”的既定原則。“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保ā墩撜Z雍也》)這里的“命”代表時間,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安S屑玻訂栔?,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這里的“命”指的是自然的關系,疾病和人是一種自然關系,這種關系可以致人死亡。
(五)社會視角。當時的社會復雜,人們都想要過幸福的生活、舒適的生活,但是過這種生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鬃犹岢觥傲x然后取”,也就是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把義放在第一位,然而,這在當時是很難做到的。封建奴隸制的生活,有錢才能過的好,誰都想過好的生活,因此有人去偷、去搶,這在孔子的眼中是不義的??鬃右舱f他也追求舒適的生活,但是若是不正當?shù)膩碓此遣粫邮盏摹R虼?,孔子希望義能成為人們的君子之質。
(六)修養(yǎng)視角??鬃蛹热幌M軌騽?chuàng)造規(guī)范約束君子的群體,那么必定要突破當時的封建等級制度??鬃釉谄涞茏訂査绾巫龅饺蕰r,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因人而異的教育方式也是希望他的弟子都能做到義??鬃诱J為義是本質,想要讓人們從本質上接收義從而做到義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義不僅是君子的本質要求,也是人格要求。只有做到了義,才能做到仁,而恢復周禮也有了希望??鬃诱J為只要做事情符合義,即便是違背了常理,在道德上也是允許的。
三、“義”的現(xiàn)代價值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富民是基礎。事實上,個人的求富心理,是整個國家及民眾利益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支持和肯定個人在符合“義”的前提下,去追求個人應得的利益。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并不是要人們放棄自己合理的物質利益,單純地去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讓人們在對待物質利益時,樹立一個正確的取舍標準,做到以義制利、義中取利。
(二)孔子在強調義利統(tǒng)一的同時,也指出了義對于利的優(yōu)先地位,認為義高于利,應該“義以為上”,義是利的思想保證,對利的追求需要義的指導和調節(jié),只有物質利益的追求與正確的道德價值導向相結合,利的追求才會是正當?shù)?、合理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物質文明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道德領域卻出現(xiàn)了許多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以及極端的自私自利等惡劣行為扭曲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干擾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因此,正確處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關系,擺正義與利的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三)孔子的義利觀,不在于謀利本身,而在于謀利的手段。人們要想獲得財富必須采取符合義的方法和手段,要取之有道,取之有理。用不義的手段獲得財富是不足取的,也是可恥的。當今社會,違背國家政策法規(guī)生產(chǎn)假冒偽劣產(chǎn)品,坑害國家、殘害百姓的事件屢屢發(fā)生; 大搞權錢交易,巧取豪奪而非法謀利的事件也時時見諸報端; 偷稅漏稅、坑蒙拐騙、損公肥私的現(xiàn)象更是隨處可見。要消除這些危害社會的毒瘤,孔子義利觀主張的仁中取物、義中取利,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李民,王健.尚書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楊天宇.儀禮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楊伯峻.論語釋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張岱年.中國哲學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