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
據(jù)媒體近日報道,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騰橋鎮(zhèn)松崗村村民孔運良,是一名殘疾人,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他勤勞肯干,肯吃苦,閑不住。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他不僅開了農資店,還在荒山上種植西瓜10畝,承包池塘養(yǎng)魚,2017年獲得了“脫貧光榮證”。在村里近日召開的“感恩奮進”教育活動上,他對全村貧困戶說:“我們要懂得感恩,不能單純地‘等、靠、要?!笨走\良用自己的脫貧經歷現(xiàn)身說法,增強了貧困戶在脫貧致富道路上的信心。
與孔運良等身患殘疾的“脫貧之星”相比,目前農村中還有少數(shù)具備勞動能力的身體健全的貧困戶,不思進取“混日子”,安于現(xiàn)狀“過得去”。他們依賴上級的救濟金、慰問金或低保金等扶貧款,坐享其成;有的成天沉迷打牌、喜愛喝酒,有的干農活嫌累、打工嫌工資低。這種不以“懶”為恥、反以“懶”為榮的“懶漢貧困戶”,既挫傷了基層干部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又讓其他農戶感到扶貧工作的不公。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防止政策養(yǎng)懶漢、助長不勞而獲和“等靠要”等不良習氣。勤能補拙,勤勞能致富。誰家的人勤快能干、踏實做事,誰家的人好吃懶惰、游手好閑,周邊鄰居、本村村民最清楚。我們欣喜地看到,農村許多地方在精準扶貧中創(chuàng)新開展的“評懶漢”活動,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扶貧工作的公平正義,“懶漢”們臉紅心跳坐不住了,脫貧的內生動力從心底噴涌而出。
2020年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各級黨政干部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目的就是要攻堅拔寨,讓貧困群眾共奔小康。從某種程度上說,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沖刺時期,“懶漢”貧困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大障礙針。各地應像撫州市松崗村那樣,大力開展“感恩奮進”教育活動;各地各級黨政機關、新聞宣傳和扶貧等部門,應讓類似孔運良等“脫貧之星”上網站、上報紙、上電視,進網絡、進農村、進群眾,講述自己在扶貧干部的熱心熱情幫扶下、在國家惠民利民的扶貧好政策下的脫貧經歷,讓“四肢不勤”的貧困戶從思想深處深刻反思,喚醒他們的自尊自強意識,改變好吃懶做“等靠要”的舊習,激發(fā)他們脫貧致富、日子要“過得好”的“原動力”,從而在貧困戶中形成濃厚的人人爭當“脫貧之星”、戶戶爭掛“脫貧光榮證”的濃厚氛圍。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殘聯(lián)辦公室)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