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焦作馬村玉皇廟舞樓戲曲碑刻以及演劇考述

2020-02-11 23:13
焦作大學(xué)學(xué)報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武陟縣清乾隆重修

程 謙

(焦作師范高等??茖W(xué)校覃懷文化研究院,河南 焦作 454000)

1.焦作馬村玉皇廟舞樓

焦作馬村,原屬武陟縣三陽鄉(xiāng)所轄,2013年12月劃歸焦作市城鄉(xiāng)一體化示范區(qū)。馬村玉皇廟始建年代不詳,原建筑有玉皇殿、廣生殿、山門、舞樓等,現(xiàn)存舞樓一座及兩通碑刻。據(jù)《玉皇廟遺址及舞樓簡介》碑刻介紹:

玉皇廟,位于武陟縣城西北十五公里三陽鄉(xiāng)馬村村內(nèi)。始建年代不詳,原建筑有玉皇殿、廣生殿、山門、舞樓等。因歷史原因,大部分建筑被毀,現(xiàn)存舞樓一座及部分石刻。舞樓面闊三間,磚木結(jié)構(gòu),灰筒瓦覆頂,保護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保護價值,對研究明清時代建筑史提供了實物資料。二零零一年元月二十二日玉皇廟遺址及舞樓被武陟縣文化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①

清道光九年《武陟縣志》卷十九《古跡》記載:“玉皇廟, 一在南賈村, 一在北賈村, 一在寺王莊, 一在馬家村東, 一在寧郭鎮(zhèn)?!盵1]“馬家村”即為馬村。

焦作馬村玉皇廟不知創(chuàng)建于何時,而且其重修情況又缺乏文獻記載,目前僅存重修碑刻兩通,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修舞樓碑記》以及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西殿記》。據(jù)現(xiàn)存重修碑刻可知:“馬村舊有玉皇廟配殿火神牛王廟一所” ,清乾隆元年(1736年)曾就“舞樓故址”而“重建之”②,但由于乾隆“十有六年辛未季夏廿六日沁水泛溢,村落幾蕩然”,“舞樓亦與俱圮矣”,所以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乃重修舞樓。然而,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又“水沖一空”。會首“午夜憂思”,因廟地所產(chǎn), “公同變賣,陸續(xù)積金,□為興工之基”,同時, 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公請沁南護國寺”僧為住持“儉用積粟倍為增益”,遂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配殿一所,道房兩間”③。此后,馬村玉皇廟重修的整體情況因缺乏文獻記載不得而知。就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碑刻而言,此次重修,并未涉及到舞樓。目前舞樓面闊三間,硬山卷棚頂?shù)男沃撇恢獮楹螘r的遺構(gòu)。1990年,馬村玉皇廟舞樓得益于村民的集資而得以重修??傮w而言,馬村玉皇廟規(guī)模不大,目前僅剩玉皇廟舞樓。

關(guān)于馬村玉皇廟舞樓,王光先主編的《武陟縣戲曲志》記載:

馬村玉皇廟戲樓建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座南向北,面對玉皇廟大殿,廟已拆除,戲樓仍在,臺高1.6米,長9米, 進深7米,臺口兩根明柱,臺口高2.7米,琉璃筒瓦蓋頂,三間六檁無脊,頂呈弧形,磚木結(jié)構(gòu),臺面用磚鋪成,兩側(cè)近臺口處有兩側(cè)門可以上下,破爛不堪,搖搖欲墜,已有倒塌危險。[2]

王揚主編的《焦作市戲曲志》關(guān)于“武陟縣馬村玉皇廟戲樓”的記載與《武陟縣戲曲志》的記載大體一致:

戲樓建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座南向北,面對玉皇廟大殿, 廟已拆毀, 戲樓尚存, 但已破爛不堪。臺高1.6米, 臺口高2.7米, 長9米, 進深7米。臺前有明柱兩根, 琉璃筒瓦蓋頂, 三間六檁無脊, 頂呈弧形, 磚木結(jié)構(gòu), 臺面用磚鋪成, 兩側(cè)近臺口處有兩側(cè)門可以上下。[3]

就《武陟縣戲曲志》《焦作市戲曲志》記載而言,“戲樓建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就現(xiàn)存碑刻而言, 清乾隆元年(1736年)及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曾重修舞樓, 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沁河堤決,馬村玉皇廟被“水沖一空”,應(yīng)當(dāng)是舞樓亦被沖毀。目前舞樓的形制絕非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的形制, 也非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的遺構(gòu), 應(yīng)當(dāng)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之后重修的遺存。

馬村玉皇廟舞樓建于高1.10米的臺基之上。舞樓坐南面北,硬山卷棚形制,灰色板瓦覆頂,面闊三間7.47米(含東西山墻),明間闊2.93米;進深一間5.88米,舞樓高4.16米,臺口高2.7米;前檐兩明柱為木質(zhì)圓柱,置于石質(zhì)鼓凳柱礎(chǔ)之上。由柱礎(chǔ)東西兩側(cè)殘留有榫眼可知,舞臺前沿曾有木質(zhì)欄板,現(xiàn)已無存。舞樓磚木結(jié)構(gòu),臺面用磚鋪成,東西兩山墻近臺口1.16米處各有寬0.60米、高1.93米磚券的側(cè)門,側(cè)門外有臺階,以便上下。1990年重修時,舞樓為紅磚抱砌,《武陟縣戲曲志》《焦作市戲曲志》所謂的“琉璃筒瓦蓋頂”亦更換為“灰色板瓦覆頂”。總體而言,馬村玉皇廟舞樓形制簡單,規(guī)模較小。

2.戲曲碑刻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修舞樓碑記》, 該碑青石質(zhì)、圓首,高1.28米,寬0.46米,碑額篆書“皇清”二字,兩邊飾以花卉紋飾。該碑刻碑題部分缺失,暫因內(nèi)容擬為“重修戲樓碑記”,由“祥符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申一乾”撰文。碑文曰:

祥符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申一乾□文/

馬村之建/ 玉帝廟也,莫詳所自始。廟前舞樓久歸烏有,迨今/□御極之元年,信士趙得富聚族而謀曰:廟前土業(yè)舞樓故址也,可因其地而重建之。余耄老無能焉,爾曹/盍體我志?子生麒,毅然身任。時有毋子玉奇,王子之璽、文俊同心協(xié)力,共襄盛舉,而舞樓巋然復(fù)矣。越/十有六年辛未季夏廿六日沁水泛溢,村落幾蕩然。水退起視廟中,諸像傾頹,西殿凋殘過半而舞樓/亦與俱圮矣!瞻拜之余靡不凄惋,賴會首張子法堯、賈子德昌、孟子啟福、李子朝棟重修西殿,又有會/首毋子中吉、張子漢貴、趙子芝香、王子文星,鬻廟中枯柏二株得價四十余金,重修舞樓,□創(chuàng)山門四/楹,與舞樓相輝映。至于金妝諸像,則趙子殿香一人之力也,工既告峻,住持來問記焉。予嘉諸君后先/相繼克底,乃繢也,爰為質(zhì)言以紀(jì)并系以銘焉。銘曰:

帝靈赫赫,廟食茲鄉(xiāng),狂瀾汨沒,狼狽堪傷。諸君樂善,傾力堅強,或資廟柏,或傾己囊,/倡眾修葺,遂復(fù)其常,內(nèi)外嚴(yán)整,金碧輝煌,神□既奠,永錫千祥。用告來許,似續(xù)勿忘。/

本邑陶村生員孫戊甲施柏栽陸株,本村善人李嗣珣施地貳分伍厘, 王文明施地伍厘;/趙殿香重修東殿一人之力;張法堯等收會銀陸兩,重修西殿。/

乾隆拾柒年柒月貳拾日起,至拾玖年初壹日止,每一會首分樹銀拾兩,出利銀陸兩伍錢壹分,共使出銀陸拾陸兩零肆分,又買廟后王、許二姓地壹畆捌分伍厘;/原額廟地貳畆捌分伍厘施買,共地伍畆,南活拾柒弓,北活同,/中長陸拾捌弓壹尺;東至路,西至許遠寶,南至原宅,北至路心。/會首:張漢貴,毋中吉施山門□梁一根、檁一根,趙芝香施銀伍錢,王大星。/邑庠生趙一元書丹/

乾隆拾玖年歲次甲戌春月重修,至戊寅歲仲秋谷旦勒石,住持僧心太/昌松,玉工趙淳/田 仝立/

清乾隆戊寅歲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該《重修舞樓碑記》記述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舞樓的經(jīng)過。首先,碑文指出,“馬村之建玉帝廟也,莫詳所自始。廟前舞樓久歸烏有 ” ,而至“御極之元年, 信士趙得富聚族而謀曰: 廟前土業(yè)舞樓故址也,可因其地而重建之?!薄坝鶚O”就是指皇帝即位。就碑刻刊刻時間——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而言,該皇帝應(yīng)當(dāng)是清乾隆皇帝。“御極之元年”即清乾隆元年(1736年), 當(dāng)時信士趙得富聚族而謀,欲重建玉皇廟舞樓,然“耄老無能焉”。而其子生麒“毅然身任”,并有毋玉奇、王之璽、王文俊“同心協(xié)力, 共襄盛舉, 而舞樓巋然復(fù)矣”。這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舞樓的過程?!霸绞辛晷廖醇鞠呢チ铡奔辞迩∈?1751年)辛未季夏廿六日,“沁水泛溢,村落幾蕩然”。對于此次水災(zāi),清道光九年(1829年)《武陟縣志》第十二卷《祥異志》載:乾隆“十六年六月大雨黃沁二水溢”。[1]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亦記載:乾隆十六年“大雨,水平地數(shù)尺(溫志)”。[4]說明此次水災(zāi)波及范圍較大。此次洪水退去,馬村玉皇廟“廟中諸像傾頹,西殿凋殘過半而舞樓亦與俱圮矣! ”“瞻拜之余”, 莫不“靡不凄惋”。依賴張法堯、賈德昌、孟啟福、李朝棟等會首重修西殿, 又有會首毋中吉、張漢貴、趙芝香、王文星等,“鬻廟中枯栢二株得價四十余金, 重修舞樓”,又“創(chuàng)山門四楹”。山門與舞樓相互輝映?!爸匦迻|殿”乃趙殿香“一人之力”, 而金妝諸位神像,同樣是趙殿香的“一人之力”。為“嘉諸君后先相繼克底,乃繢也,爰為質(zhì)言以紀(jì)并系以銘”。

該碑記載了馬村玉皇廟連續(xù)兩次重修舞樓的過程,由此推知,人們對演劇酬神的重視。

3.演戲戲班

焦作地區(qū)戲曲文化發(fā)達。程峰先生的《淺論焦作地區(qū)的戲曲藝術(shù)》曾有較為詳盡的概述。其中,武陟縣的戲曲文化尤其富有特色。不僅有地方戲懷梆的搬演,而且還有徽調(diào)土二黃(京劇前身)戲的搬演。

懷梆亦稱“懷慶梆子”“老懷梆”,有300多年歷史。其發(fā)源于明代懷慶府地區(qū),成形于清代,至民國時期日臻成熟,曾有“五府皆懷梆”之說④,懷梆以懷慶府為中心的語言音調(diào)為基礎(chǔ),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粗獷奔放,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武陟縣為懷慶府所屬,懷梆的搬演乃是應(yīng)有之事。但武陟安慶戲、土二黃(徽調(diào))的搬演則是武陟戲曲文化獨到之處。

據(jù)《武陟縣戲曲志》《焦作市戲曲志》記載: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駐武陟縣的河北道道臺康基田命人去安徽省安慶請來徽調(diào)藝人高某等人,與道臺衙門的兵快組成“安慶同樂班”。主要演員多來自安徽, 唱徽調(diào), 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安慶戲”。

約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某率領(lǐng)從安慶來武陟的大部分藝人北上北京前往為乾隆皇帝祝賀八十大壽?!鞍矐c同樂班”領(lǐng)班由苗福貴接班,主要人員有苗福貴(旦),衛(wèi)大豆(須生)、三小 (青衣)、王慶華,王草包(凈)、方連成、王保福(小生)、祝德功(琴師)等。演出劇目有《一捧雪》《二進宮》《三打雷音寺》《三娘教子》《四杰村》《四進士》《四郎探母》《五堂會審》《五鳳嶺》《六月雪》《七星廟》《八蠟廟》《九江口》《拾玉鐲》《金錢豹》《戰(zhàn)宛城》《反西京》《坐樓殺惜》《虹霓關(guān)》《殺狗勸妻》《殺子報》等,擁有劇目甚多,可連演一個月而不重戲。后因受京劇之影響,衍變?yōu)槎S戲班。其主要演出范圍在武陟城鄉(xiāng),懷府八縣以及河北道所轄的彰德、衛(wèi)輝兩府。山西晉城,陜西潼關(guān),河南許昌、滎陽、汝州一帶也有武陟安慶同樂班的蹤跡。

“安慶同樂班”開打時多用真刀槍,故驚險逼真。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在滎陽演出時,被該縣縣令疑為匪類,將戲箱扣留,不準(zhǔn)演出。經(jīng)當(dāng)時河北道道臺石庚去公函才將戲箱要回。民國四年(1915年),河北道遷移汲縣,道臺石庚將戲箱移留給武陟縣,“安慶同樂班”亦解體。但安慶戲、土二黃戲則在武陟扎根并流傳開來。

關(guān)于在馬村玉皇廟戲樓的演出班社以及搬演劇種,王光先主編的《武陟縣戲曲志》記載:

馬村戲樓自建之日起,接納了許多戲班,有名的有頭班戲、慶妞戲、任世儉戲班、陳占魁戲班、李長順戲班。[2]

王揚主編的《焦作市戲曲志》在關(guān)于馬村戲樓演出戲班時亦載:

武陟縣頭班戲班、任世儉戲班、陳占魁戲班、李長順戲班等曾先后在此戲樓演出。[3]

關(guān)于在馬村玉皇廟戲樓演戲的戲班,《武陟縣戲曲志》記載有5個,《焦作市戲曲志》則記載有4個,相差一個慶妞戲班, 演出的劇種則有二黃及懷梆。

武陟縣頭班戲班是武陟“安慶同樂班”解體之后而組成的戲班。民國四年(1915年),武陟“安慶同樂班”解體。武陟縣令遂將河北道所遺留之戲箱分給下屬衙役三個班。皂班(三班之首)老總聘請吉慶喜(乳名平)為領(lǐng)班組成戲班,稱為武陟“頭班戲”。

原武陟“安慶同樂班”的唱腔為吹腔、高拔子、二黃和西皮?!邦^班戲”又增加反二黃,反西皮等曲調(diào),群眾漸稱之為“黃戲”。為不忘“同樂班”之根源,每當(dāng)演出時仍懸掛“安慶同樂班”的匾幅。

“頭班戲”有兩代演員,第一代為吉慶喜、張福喜(肉丸)、史抓妞、謝慶喜、葛文喜(轉(zhuǎn)運)、包逢喜、苗喜、金玉喜、楊天成、楊天德、杜慶寶(麥籃)、衛(wèi)立華、衛(wèi)立同、宋大成、楊小會、老臭、小隨等。第二代多為吉慶喜之徒,有劉雙云(小孩)、劉斗金、許慧珍(小紅)、劉玉珍(小愛)、何立清等。琴師張懷有,司鼓亢文江、韓延長。人數(shù)多時達七十人,陣容齊整,行當(dāng)齊全,在武陟縣幾乎家喻戶曉。在縣內(nèi)流傳有“大成、天成的嗓,吉平、肉丸的場,斗金的叉,鐵成的口,小會、小紅的相,天上少有地?zé)o雙”的順口溜。

武陟“頭班戲”所演劇目甚多,有《盜金磚》《翠屏山》《游西湖》《蝴蝶杯》《胭脂虎》《大保國》《釣金龜》《黃天蕩》《黃天霸奪印》《惡虎村》《鐵公雞》《落馬湖》《陳州會》《逍遙津》《戰(zhàn)宛城》《定軍山》《溪皇莊》《泗州城》等。

1948年武陟縣解放時,戲箱被撤退的國民黨帶去新鄉(xiāng)?!邦^班戲”尚有四十五人,通過張守云與輝縣人民政府聯(lián)系,被接收為輝縣光輝劇團。因改唱豫劇,一部分人員參加修武縣新聲京劇團。

慶妞戲因戲班班主劉德文乳名慶妞而得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武陟馬羅招收藝徒,成立二黃戲班,稱“馬羅戲班”。領(lǐng)班為黃年,藝人有劉德文等人。曾演出《殺子報》《拾玉鐲》《戰(zhàn)蒲關(guān)》《胭脂虎》等戲。至1916年,黃年因年邁不再領(lǐng)班,馬羅將戲箱賣給獲嘉縣東張巨村劉明雁,戲班散伙。1917年,劉德文(慶妞)將原“馬羅班”之戲箱從獲嘉縣東張巨村買回,成立“慶余社”二黃戲班,自為班主,群眾稱之為“慶妞戲”。劉德文兄弟五人均在戲班內(nèi),老大劉德勝管伙食; 劉德文排行老二, 工青衣、花旦,綽號“銀牡丹”;老三劉德魁工武丑,綽號“鉆天虎”;老四劉德修工紅凈,綽號“活關(guān)公”;老五劉德茂司鼓。演員有賈殿英(須生)、陳全(青衣)、劉明謙(青衣),趙子學(xué)(花旦)、麻金枝(須生)、謝興山(武生),師云亭(武生)、吳仁植(琴師)等人。劉德文課徒極嚴(yán),戲班以唱功取勝,被群眾評為“頭班戲的武功,慶妞戲的唱功”。演出劇目有:《打漁殺家》《八義圖》《借東風(fēng)》《定軍山》《伐子都》《夜戰(zhàn)馬超》《八大錘》《白水灘》《四郎探母》《反西涼》《貍貓換太子》《甘露寺》《薛剛打朝》《逍遙津》等。1950年,被接收為武陟縣人民京劇團。

陳占魁戲班屬于武陟縣,為二黃戲班?!督棺魇袘蚯尽酚涊d:

民國十八年(1929年),武陟縣王順村陳占魁組成二黃戲班。陳占魁為賭博場之頭面人物,是在當(dāng)?shù)赜袡?quán)勢之輩。本人愛好二黃戲,購置戲箱,請駕部村的商熙為老板。演員除高熙外有梁光成、大丑、二丑、陳全、意香、意隨、王三合、路鱉、春頭、高三等人。演出于武陟縣境內(nèi)及博愛、沁縣、焦作等地。演出劇目有:《九江口》《長板坡》《平方臘》《朱買臣休妻》《曹莊殺妻》等。解散于1938年。[3]

任世儉戲班屬于武陟縣戲班,且為懷梆戲班?!督棺魇袘蚯尽?記載:

民國十一年(1922年),武陟縣大司馬村任世儉與慕順臣組成懷梆戲班,請陳能夠為老板。因任世儉交往甚廣,先后將懷慶府的有名懷梆藝人請來搭班,曾擁有上百出劇目。

民國十七年(1928年),任世儉去世,任世讓接辦戲班,請梁席為老板,戲班繼續(xù)演出多年。新中國建國后,成為村中的業(yè)余劇團,已不復(fù)往日興旺。[3]

李長順戲班為沁陽戲班,既搬演二黃戲,又搬演懷梆戲。李長順原為清光緒年間懷慶府捕盜班班頭,人稱“李老總”。李長順酷愛二黃戲及懷梆戲,于是借職權(quán)之便, 于民國八年(1919年)組織二黃戲、懷梆兩個戲班, 群眾稱為“頭班戲”“二班戲”?!邦^班戲”即二黃戲班。多演出于沁陽、溫縣、孟縣、濟源、修武、武陟、原陽等地。主要人員有三廣(小生)、小福(二生), 小石頭(旦)、陳全(青衣)、春頭(凈)、梁廣成(老旦)。演出《挑滑車》《七星廟》《宋士杰告狀》等,曾活躍一時。后因該戲班中人員多染吸食鴉片煙癖,演藝水準(zhǔn)逐年下降,聘請演戲者日少,終至無法度日,于1934年解散?!岸鄳颉眲t為懷梆戲班。興盛之時,薈集了當(dāng)時眾多著名懷梆藝人。如凈行荊萬全(金旦),須生苗發(fā)信,張樹柱(麻柱),旦行呂水山(葫蘆),以及小遂、小成,琴師劉春祥、司鼓郭玉喜。搬演劇目有《陰陽扇》《桃花庵》《宋公明坐樓》《反長安》《反洪山》《殷郊下山》《梅花篆》,后亦因藝人多染惡習(xí),漸致衰敗,導(dǎo)致藝難養(yǎng)身,于1934年和“頭班戲”同時解散[3]。

《武陟縣戲曲志》《焦作市戲曲志》均記載李長順戲班曾在馬村玉皇廟戲樓演出,但并未說明所搬演的劇目和劇種,可能是時間久遠或調(diào)查不深所致。

綜上所述,焦作馬村玉皇廟舞樓建于高臺之上,坐南面北,硬山卷棚形制,灰色板瓦覆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磚木結(jié)構(gòu),形制簡單,規(guī)模較小。現(xiàn)存的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修舞樓碑記》記載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舞樓的過程。在玉皇廟舞樓的演出班社主要有頭班戲、慶妞戲、任世儉戲班、陳占魁戲班、李長順戲班等,所搬演劇種,不僅有地方戲懷梆,而且還有徽調(diào)土二黃(京劇前身)戲。是武陟戲曲文化甚至是明清時期懷慶府戲曲文化的縮影。

注釋:

① 《玉皇廟遺址及舞樓簡介》,現(xiàn)存于馬村玉皇廟。

②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修舞樓碑記》,現(xiàn)存于馬村玉皇廟。

③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西殿記》,現(xiàn)存于馬村玉皇廟。

④ “五府皆懷梆”即指彰德府(安陽市)、衛(wèi)輝府(汲縣市)、懷慶府(沁陽市)、大名府、順德府(邢臺)均流行懷梆, 也有把廣平府包括在內(nèi)的。懷梆還流播到北至保定、石家莊、陽泉、長治市、晉城市,西跨新安、澠池、垣曲縣,東進封丘、長垣、延津縣,南達許昌、禹州市的廣大區(qū)域。

猜你喜歡
武陟縣清乾隆重修
西藏藝術(shù)研究(2022年1期)2022-06-27
武陟縣“聯(lián)動云”共享汽車運營模式分析與改進
學(xué)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路徑研究
瓶上花枝簇簇俏 記一組清乾隆時期壁瓶的修復(fù)
武陟縣
武陟縣中小型養(yǎng)豬場的發(fā)展研究
天下四方 龍鳳吉祥
清乾隆粉彩連體包袱瓶 濃濃華夏民族風(fēng)
思 夫
敦煌寫本《曹議金重修開元寺功德記》考釋
五指山市| 霍邱县| 卢龙县| 原平市| 嘉义县| 郴州市| 焉耆| 调兵山市| 三穗县| 原平市| 阳信县| 和政县| 呼玛县| 高平市| 扎鲁特旗| 内乡县| 忻城县| 民权县| 崇仁县| 沂南县| 郓城县| 定南县| 乐安县| 株洲市| 玉山县| 巴彦县| 凯里市| 宜昌市| 亚东县| 平潭县| 和政县| 通河县| 五华县| 包头市| 江西省| 贵州省| 宝坻区| 滁州市| 通化县| 顺平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