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星
內容摘要:在語文課堂習作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情確定教學思路,去掉一些虛無化的理論,順應學生,打造不一樣的課堂節(jié)奏,采用自評、互評、老師點撥三種方式,并充分鼓勵學生進行習作互評,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課堂 習作教學 學情 評價
習作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表達的一種方式。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階段,編排了課堂觀察類習作。對于這類習作,通過讓學生閱讀習作例文,進一步感受觀察的樂趣,培養(yǎng)其認真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懂得并掌握從多角度對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為自主習作提供寫作指導;對事物的觀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同時使學生能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體會事物的變化;運用流暢且具體的語言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同時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積累,就課堂習作教學問題與同行一起進行探討。
1.根據(jù)學生實情確定教學思路
面對和選擇習作教材內容時,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習作前較好地完成“口語交際”呢?筆者認為學生自身的表達現(xiàn)狀和當前的需要是核心指向?;诖耍辛艘韵滤伎?。
1.1初看教材有所得
以三年級(上冊)的習作為例,借鑒《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這兩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從《搭船的鳥》這一課,認識了漂亮可愛、捕魚本領高強的翠鳥;每一個讀者都仿佛能體會到如作者般的那種對大自然、對動物、對植物的喜愛之情。學生的習作內容應該更多地表現(xiàn)和表達他們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而不是老師特別創(chuàng)設的學生未曾經歷過的情景。
1.2再看學生引思考
針對本次習作進行多次調查,想了解學生在面對本次習作的兩部分內容中要著重把握的事情是什么?比如說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因為留心觀察而發(fā)現(xiàn)草地的奇妙變化,那么同學們在朗讀這篇文章時,是否能有所發(fā)現(xiàn)呢?如果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留心觀察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他們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翠鳥的美存在于它的羽毛和身手上,羽毛之艷麗,身手之敏捷;而蒲公英張開它那時開時攏的花兒時,草地的色彩就會發(fā)生特別奇妙的變化。正是這深入細致地持續(xù)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世界的繽紛。
1.3深入研究奠基礎
正如教材中的所說“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為了更好更準確地把握學生此次習作的需要,通過廣泛搜集,認真分析了學生的現(xiàn)有習作,表現(xiàn)出的共同特點是:記流水賬似的,很少有同學能繪聲繪色地進行描述,很難把真情實感融入字里行間。深入研究才明白為什么此次習作有兩個話題兩個側重:一個要求寫具體,一個要求表達真情實感。同時,還發(fā)現(xiàn)這兩個要求似乎又是相通的,當學生能夠很具體地描述事情的時候,也就能夠很好地表達真情實感了。
2.去掉虛無縹緲的理論化
摒棄“概念”的追求與約束,讓教學走向簡潔和本真,這是“教與學”坦誠相待的最好體現(xiàn),也是構建“教與學共同體”的情感基礎。
2.1抓細節(jié)描寫
抓細節(jié)描寫,這短短的五個字,其實對于學生來說確實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情。什么是細節(jié)?怎么抓住細節(jié)?什么是描寫?到底怎么描寫?作為老師只是說加上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和心理描寫,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原因是學生往往在思維上對事情僅有縱向、線性的粗線條回憶而不是立體、全面的回味;在表達中,僅僅對事情進行著比較單一化的敘事,而并非能恰如其分的進行廣泛而又細致的描述。
所以,通過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把事件中的人物活動寫具體,文章會更加生動。而把人物活動寫具體的方法可以是把人物動作描寫細化。以“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篇習作訓練為例,讓學生思考、探究方法,老師加以點撥,學生嘗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進一步細化。
2.2思維可視化
習作的關鍵是思維。如何把習作的思維過程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是教學需要研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當概念化的技巧成為一種名詞被學生記憶下來的時候,它只是一個詞語而已,沒有任何的意義存在,也就沒有任何的作用體現(xiàn)。
那么,如何才能讓概念背后的東西真正地支撐起概念本身呢?那就是帶領學生到概念形成的源頭,一起去經歷概念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比如說,把事情寫具體,不是像每個學生都會說的那樣,寫動作、寫神態(tài)、寫語言等等,而是把動作寫具體究竟應該怎么寫,要讓學生走出習作封閉教學的圈子,讓學生大膽的發(fā)現(xiàn)生活,積累更多的習作素材。作為老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生活感和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動作描寫的特點,從而有內容可寫。
3.順應學生,打造不一樣的課堂節(jié)奏
3.1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采蜜者”
為什么有時候學生寫出來的習作總會覺得缺乏生氣,顯得蒼白無力。通過長時間對他們觀察,覺得是學生太過于缺乏生活實踐,他們的習作往往是通過使勁“擠”出來的,所以要讓學生成為生活中的“采蜜者”。
在課堂上,老師要嘗試放手讓學生勇敢介紹自己最喜歡和感受最深的東西。例如:某一處風景,老師可以出示相關的美景圖片,間接指導學生抓住這個風景點的特點說清楚。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讓學生通過對美景的觀察、互相交流與介紹等,從而將整個過程梳理清楚。
而此時老師要做的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拓寬他們的習作素材思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真情實感,老師只是從旁點撥和引導,不需要太過的框架類的束縛。在課堂上,讓“自由表達”為“充分寫作”服務,讓“充分寫作”成為“自由表達”的升華。
3.2自主寫作、指導、再寫作
順應學生的習作規(guī)律,先寫作后指導,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關注學生的寫作需求,特別是要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并且加以啟發(fā),主要在讓學生自由表達上下功夫,認真指導他們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心里想的意思。
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學生習作中的亮點,并相機總結出“巧用修辭”、“細細品味”、“融入情感”等策略。學生從同齡伙伴的習作中獲得啟發(fā),為下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好鋪墊。同時,還要給學生習作講評的時間、空間,布置的任務自由、有彈性。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課堂氣氛非常寬松,身心也會很愉悅,他們在這種無拘無束和自由中,敢于寫出自己想到的內容。
4.習作評價
老師要做到“文章不厭百回改”的境界,因為習作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評改習作,它是提高寫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4.1習作評價形式
在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中,其評價應當包括自我評價、同伴互評、老師點撥三種形式。在“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中,通過對核心知識的自測,學生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完成習作任務,合格作文的標準也就蘊含其中。而“老師點撥”,則為同樣完成了習作任務的學生提供老師的專業(yè)點撥,這個點撥基于學生在習作中呈現(xiàn)出的實際狀況,因此更能做到因人而定、因文而評。通過師生互動,分享彼此之間的習作,讓學生擁有探究精神,讓他們在寫作中發(fā)現(xiàn)樂趣的方法。
4.2習作評價策略
每個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老師應正視這種差異,允許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稍緩慢一些,激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xù)努力提高。分層要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整體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批改時,老師可以快速瀏覽學生的習作初稿,了解整體完成情況,以及習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每次作文的訓練重點在全班進行講評;在學生根據(jù)講評修改并完成第二稿后,老師再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習作進行細致批改,要求這部分學生在謄寫完第三稿后大聲朗讀給全班同學聽,從中選出幾位“小老師”,分別負責幫助1—2名能力較弱的學生修改作文,待這類學生再謄寫完后,作最后批改。同時,老師要以欣賞的眼光,在個體評價中給予“小老師”和幫扶對象足夠的幫助和鼓勵。分層要求既能激發(fā)“小老師”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給予能力較弱的學生有針對性的幫助,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全班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小娜.真實寫作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
[3]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湖北省仙桃市榮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