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摘? 要:創(chuàng)新,是推動隊伍建設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單位黨支部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大力實施以技術加油站、思想加油站、愛心加油站為內容“加油站”工程,不斷為員工工作生活注入正能量。
關鍵詞:創(chuàng)新;“加油站”工程;正能量
員工的智慧是無窮的,員工隊伍服務安全生產的力量是無限的,科學合理的開發(fā),才能實現(xiàn)安全、效率、效益最大化。黨支部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將生產經營與黨建政工工作緊密結合,開展了以“技能加油站”“思想加油站”“愛心加油站”為主要內容的“加油站”工程,匯聚助推單位不斷向前的精神動力。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技能學習方面。一是存在自滿思想。員工在經歷了系統(tǒng)學習培訓、裝置試運、投料開機和持續(xù)運行等階段后,認為自己能夠滿足安全生產需要,進取意識不強。二是缺乏鉆研精神。個別干部熱衷于就事論事,不能舉一反三,對裝置設備的運行規(guī)律認識停留在一知半解狀態(tài)。三是視野不夠開闊。為強化專業(yè)化管理,實行各單元專人負責制度,一些技術干部只精通本崗位知識,放松了對其他裝置單元知識的學習,導致應對突發(fā)事件、復雜局面和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欠缺。
(二)思想教育方面。一是教育形式單一。思想教育偏重于說教,單向灌輸式教育模式,難以滿足日益活躍的思想需要。二是教育內容單一。思想教育偏重于政治理論,往往是念讀文件,缺乏吸引力缺乏教育啟迪意義。三是教育主體單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處于領導和被領導地位,職工被動接受,無法做到志氣相投,目標同向。
(三)生活幫扶方面。員工遠離本部,個人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困難,需要得到大家的幫助和支持。遇到類似的問題,多是組織干部員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但缺乏一個系統(tǒng)性的、長效化的幫扶機制。
二、大力實施“加油站”工程,匯聚員工隊伍力量
(一)“技能加油站”,讓職工都是“多面手”
員工隊伍技術素質的高低,是搞好安全生產的決定性因素。為此,單位專門搭建了“日一課”“會一題”“周一練”等崗位練兵平臺,讓員工培訓制度化、常態(tài)化。
1、“日一課”,人人登臺當老師。每天利用1小時時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講課分為領導干部、技術員、班長、崗位職工四個層次,采取邊講課邊討論的方式,提升全員的學習能力。
2、“會一題”,深層次分析解決問題。每日早會在安排布置工作的基礎上,針對工作中熱點難點進行討論研究,商討對策。同時布置一道思考題,由參會人員獨立思考,第二天逐個匯報,再集中討論,以此鍛煉和培養(yǎng)干部職工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周一練”,讓職工成為應急處置的能手。根據(jù)崗位練兵計劃,以班組為單位,開展以背空呼、甩水帶、防恐器材操練、應急預案演練等內容的崗位練兵活動,讓崗位人員在演練中熟練操作、在演練中交流經驗,在演練中提高應急處置水平。
(二)“思想加油站”,使職工凝心聚力
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創(chuàng)辦微報紙,拍攝微鏡頭,實踐微黨課,搭建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文化傳播、典型引路的宣傳平臺,讓思想教育工作春風化雨,深入人心。
1、微報紙傳遞正能量。組織干部職工自行編印《微天下》微報,主要報道重點工作、安全生產、職工精神風貌等。職工的作品更容易被采用,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因而成為員工思想宣傳的一塊重要陣地,員工將自己的工作體會、內心感悟及精彩瞬間向微報投稿?!段⑻煜隆纷鳛椤八枷爰佑驼尽钡闹匾M成部分,在傳播正能量、加強員工自我認同感的同時,在培育愛崗敬業(yè)精神等方面也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微鏡頭記錄感人事。以“回眸印記,凝聚力量”為主旋律,開展“感人故事隨手拍”活動,關注熱點、采集亮點,用微鏡頭,記錄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點點滴滴。根據(jù)職工提交的微視頻,編輯成《金色印象》微電影,在職工大會上播放,讓感人的故事和難忘的畫面以動態(tài)影像再現(xiàn),營造濃厚的學先進、當?shù)湫头諊?/p>
3、微黨課展示好形象。為展現(xiàn)黨員干部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精神,黨支部將技術攻關、打掃衛(wèi)生、裝置刷漆等工作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黨支部以實踐式微黨課形式開展活動,少到三、五人,多到十幾人,隨時隨地組織微黨課,保證了實踐式組織生產常態(tài)化。黨員干部任勞任怨、不計報酬,通過言傳身教,為職工群眾樹立了榜樣。
(三)“愛心加油站”,為職工提供“家服務”
為搭建職工愛心之家,營造“家文化”氛圍,組織黨員干部、青工組成“愛心志愿者服務隊”,小到洗衣送飯,大到搬家搬物,只要是職工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志愿服務隊的身影。充分發(fā)揮黨支部這個大家庭作用,把“有事情,找志愿服務隊”作為服務職工的“金字口碑”,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伸出關愛之手,奉獻一片愛心,讓職工深刻體會到組織的溫暖和“家”的關愛,從而激發(fā)了職工樂于奉獻,勇于承擔,助推車間不斷向前的精神動力。
三、幾點啟示
(一)創(chuàng)新是隊伍建設、企業(yè)發(fā)展動力之源。在員工思想異常活躍的今天,陳舊的思維模式缺乏活力,必然被淘汰,新的方法替代舊的模式,更容易被員工所接受,更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參與熱情。創(chuàng)新實施“加油站工程”,引發(fā)員工認同感,且措施方法簡明實用易操作,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二)創(chuàng)新是繼承和發(fā)揚。在我們日常管理中,不乏典型經驗和做法,如“三會一課”、崗位勞動競賽等,好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不適應新時代的東西要加以改進和提高。微報紙、微鏡頭和微黨課,形式多樣,讓職工在工作中參與,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受教育,從而對教育形式進行了拓展和豐富。
(三)“家”文化觸及心靈。“家”是每個人的情感寄托和歸宿,尤其是外創(chuàng)市場的員工,對家的依戀強烈而持久。家人間有著相同的血緣、共同的信仰和濃濃的親情,“家”的地位和意義在員工心中至關重要。“家文化”,就是將員工與單位之間通過“家”的紐帶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營造出單位就是員工的“家”,員工工作都是為了自己“家”,員工之間就像家人一樣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