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妮
摘 ?要:在我們當前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有的教師為了跟上教學進度,完成教學目的,而依然使用老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只是機械性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不能讓學生做到深入的理解和運用。所以這種教學的效率是必須要提高的。而在最新的教學實驗中,根據(jù)新課標的指導,能充分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有三種,第一是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學,第二是做到采用正確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第三是要對知識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閱讀,要做到精細和深層次。通過以上情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新課標;閱讀;教學方法
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進步,信息的容納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學生的閱讀效率也越來越好,而針對這一情況,人們對閱讀課的關注也是格外加強。這一關注點也是各個語文教師所研討的一大熱點問題。隨著新課標的提出,閱讀的教學模式也在發(fā)生改變,生動的教學方式逐漸映入人們眼簾。但還是有一重大問題牽扯其中,那就是學生的參與度上來了,但是只是片面的了解了表面內(nèi)容,并沒有深入的進行應用,相對應學生的閱讀發(fā)展也沒有更廣泛的提高,這也使對學生的教學還是沒有效果的。所以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以下策略。
一、精心預設
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想要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教學質(zhì)量,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就必須讓學生能自己領悟教材上的內(nèi)容和知識點。這也就是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授之前,要對知識熟練掌握,多次的對課本進行閱讀,還要對學生所要學的知識進行反復的推敲。因為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是占據(jù)引導地位的,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也只有做到以上內(nèi)容,才能對學生起到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才能讓學生發(fā)揮其主體地位,從而對課本上的知識能做到熟練的掌握,充分的利用。這也要求教師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要將學生放到戰(zhàn)斗的第一線上,要讓學生直面知識的重難點和易錯點,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將他們所想不到的地方,進行預設,這樣才能在上課的過程中適時的給學生進行引導。比如在上《一夜的工作》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先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總理的辦公室里面的設施很簡陋的,同時也要注意文章中對高大宏偉的建筑進行描寫時產(chǎn)生的對比,先讓學生在腦海中展現(xiàn)出高大的建筑是什么樣子的,在將總理的辦公室進行帶入,最后抓住幾個“一”的描寫,推動學生對總理樸素的品質(zhì)的感同身受,從而對總理也產(chǎn)生一種敬佩的學習心理。這樣既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回課堂,又能在閱讀課中教會他們一項樸素的生活品質(zhì)。而在一段時間這樣的熏陶下,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進行自我閱讀,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二、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授課
興趣是一個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在教師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興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現(xiàn)在社會的背景下,新鮮的事物層出不窮,這也就使小學生很容易將思想從課堂中移開,而針對這一問題采用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的一個不錯選擇,它既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上來,還能加快教師完成教育目的的有效性,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新奇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三、正確的方法引導、充分的精細閱讀
在我國的教育法規(guī)定中,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如果在這簡短的四十分鐘內(nèi)想讓學生充分的利用起來,就必須摒棄教師機械的講授,學生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應該積極的將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處于引導地位。而教師要在這簡短的時間中進行有效的教學,也要科學合理的運用閱讀的引導方法。比如在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作者創(chuàng)作了同一文章,母親就對他及其表揚,而父親就認為他糟糕不已。這時同學們就會產(chǎn)生疑問,而帶著這些疑問,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同學就會發(fā)表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學會說,巴迪的母親認為巴迪還很小能寫出這樣的詩篇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而有的同學會說巴迪的父親作為一個有名的編劇是從文學角度來看巴迪的文章的,這樣肯定說糟糕透了。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學生就能迅速的將思考轉(zhuǎn)移到閱讀課上來,也能將思維轉(zhuǎn)動起來。這時就要求教師要用正確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言。長此以往,學生的多項思維就能被打開,從而能使學生在閱讀課上的修為更深層次的提高。而充分的對文章進行閱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多項思維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初步理解后,深層次的對課文進行閱讀,就可以加深文章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發(fā)揮無限的想象,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一種有效辦法。在上《世界多美呀》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里面的一個場景進行想象,老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當做小雞,然后想象小雞都看到了哪些美好的場景。比如湛藍的天空下,有一條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河的兩旁長著綠油油的大樹......這時學生可能還會想到其他的事物,比如一輪紅日掛在半空,太陽下還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等等。這樣既增添了學生的美感,發(fā)揮了他們無限的想象,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藝術。
結(jié)束語:
想要追求閱讀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做出最根本的改變。而根據(jù)新課程的標準,精心的預設、情境教學法的使用、精細的閱讀和教師正確的方法引導都能促進一堂閱讀課的高效完成。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多項思維,也能提高教師完成教學目的的快速性,是教師與學生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 ?崔允梆:《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3] ?肖成全:《有效教學》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