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超 ,陳平偉 ,黃宏劍 ,劉慧榮 ,覃家錦
(1.廣西醫(yī)科大學,南寧 530021;2.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南寧 53002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目前臨床上心血管疾病終末期發(fā)展而成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引起慢性心衰主要致病因素,功能性或器質(zhì)性心臟病變引起心室充盈量的下降及射血能力的不足而引發(fā)的綜合征[1]。老年人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患病人群,其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是他們的生命安全。根據(jù)當下臨床共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目的在于修復心肌和阻斷體內(nèi)惡性血液從而循環(huán)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是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常用藥物之一,能夠很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2-4]。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第三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物福辛普利已研制出,其動物實驗證實,福辛普利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清VEGF水平和抑制TNF-α水平,從而緩解心肌肥厚和阻止心肌細胞的凋亡[5]。但福辛普利在人體應用的相關臨床研究還較少報道。因此本次研究探討福辛普利對心力衰竭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營養(yǎng)發(fā)育、病情的嚴重程度方面的區(qū)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告知并征得患者監(jiān)護人或本人的同意,簽聽《知情同意書》。本實驗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資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資料比較()
臨床資料 年齡(歲)性別男BMI 病程女觀察組對照組18(49.92%)20(40.00%)t P 22(50.08%)20(60.00%)3.025>0.05 52.53±9.51 51.48±10.60 2.507>0.05 26.13±1.23 27.13±2.23 2.009>0.05 4.32±1.02 4.03±1.05 1.269>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⑴患者超聲心電圖檢查顯示心臟舒張功能不全和收縮功能不全 (LA<35,LVEF<50%);⑵具有完整規(guī)范的輔助檢查報告和疾病隨訪資料;⑶患者胸片可見心臟增大、肺水腫或肺淤血等;⑷心電圖檢查可見心律失常、左室肥厚、心梗等。
1.2.2 排除標準 ⑴拒絕配合醫(yī)護工作的患者;⑵服用除福辛普利之外的藥物治療者;⑶嚴重的肝腎功能疾病者;⑷貧血及凝血功能障礙者;⑸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⑹風濕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1.3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對照組患者采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0149)口服,2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 (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9980197)口服,10 mg/次,1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分別在治療前后檢測血清VEGF、TNF-α的水平,然后評定兩組的治療效果。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檢測:抽取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早上7:00腹靜脈血4ml,取上清液,3000r/min的離心機進10min離心,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血清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的檢測:抽取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ml,取上清液,3000r/min的離心機進10min離心,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
1.4 判定標準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判定,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心功能分級,根據(jù)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日常活動無心衰癥狀;Ⅱ級,日?;顒映霈F(xiàn)心衰癥狀,呼吸困難、乏力;Ⅲ級,低于日常活動出現(xiàn)心衰癥狀;Ⅳ級,在休息時出現(xiàn)心衰癥狀。較治療前提高兩個等級即顯效 (恢復正常同顯效),提高一個等級有效,無變化記無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以()表示,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經(jīng)過相應治療后,血清中VEGF的水平較治療前有一定的提高,對照組提高的更明顯。兩組血清中TNF-α的水平則是下降,福辛普利觀察組下降的更顯著,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比較()
組別 n 時間 VEGF(ng/L) TNF-α(ng/L)觀察組40對照組40 P t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0.05 1.268 70.15±5.30 100.25±6.25 69.87±6.01 120.65±5.65<0.05 2.354 466.98±36.25 209.25±25.26 456.39±41.25 325.36±19.68<0.05 3.654
2.2 兩組治療臨床效果比較 兩組在經(jīng)過相應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 (90.00%)遠大于對照組的(75.00%),且觀察組的顯效的人數(shù)是大于對照組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臨床效果比較[n(%)]
近些年,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心臟疾病相關患者住院治療的常見病因[6]。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患者發(fā)生慢性心力衰竭時左室功能不斷下降,部分的心肌細胞死亡,剩下心肌細胞的代償功能不足,無法滿足心臟泵血的需要,心肌細胞惡性循環(huán)不斷死亡最終導致心功能最終惡化[7-10]。心肌細胞的凋亡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避免心肌細胞的凋亡可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方向上新的治療靶點[11-13]。福辛普利是一種新型三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患者口服后在體內(nèi)變成強作用的二酸代謝產(chǎn)物福辛普利拉,當中次磷酸基團和血管緊張素的鋅離子充分結合,可抑制血管組織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避免血管緊張素Ⅱ不良刺激,從而達到逆轉心肌肥厚和降低心臟負荷作用[14]。福辛普利還可以減輕氧化應激,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進一步抗細胞凋亡作用[15-17]。
本次研究通過觀察福辛普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VEGF、TNF-α的影響,來發(fā)現(xiàn)它在逆轉慢性心力衰竭所起到作用。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經(jīng)過各自相應治療后,血清中VEGF的水平較治療前都有明顯提高,但福辛普利治療后VEGF的升高不及另一組,VEGF對血管生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逐漸恢復時,機體不需要通過產(chǎn)生大量的 VEGF去促進血管的生成,因而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的VEGF提升水平較醛固酮受體拮抗低。福辛普利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抑制TNF-α更加顯著,能夠有效地抑制心肌細胞的肥大、防止和逆轉心室重構,從而恢復心臟收縮功能。最后,福辛普利治療心力衰竭患者恢復度明顯好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福辛普利的使用能夠恢復和逆轉心臟功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地生成。通過抑制血清中TNF-α的水平,來降低心肌細胞的凋亡,阻止心力衰竭的進一步惡化。因此福辛普利能夠有效地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